正月二十五?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4日

農曆正月二十五是什麼星座

1980年 雙魚

1981年 雙魚

1982年 水瓶

1983年 雙魚

1984年 雙魚

1985年 雙魚

1986年 雙魚

1987年 雙魚

1988年 雙魚

1989年 雙魚

應該差不多了吧 如果沒有你的年份來問我喲,我是正月二十六的,呵呵

正月二十是什麼日子

農曆正月二十五日2.22填倉節。祈禱收穫的節日   節日名稱:填倉節   節日別名:添倉節 天倉節 大填倉 小填倉等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二十五日 今歲為西曆2006.02.22日   填倉節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家家都要打囤——用草木灰畫出糧囤的樣子,裡頭放入五穀雜糧或錢,再畫上小梯子,把正月十五蒸的白麵刺蝟、老鼠放在囤外,期望五穀豐登,讓刺蝟、老鼠往囤裡送糧或叼錢。填倉節寄託著老百姓美好的願望。這個節俗是怎麼來的呢?說起來話就長了。   相傳在遠古時候,天崩地裂,火山爆發,洪水浩浩,猛獸撲食難民,巨鷹抓走小孩,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被稱為於人類始祖的女蝸氏焦慮不安,她採來五色石,日夜冶煉,熬過了七七四十九個日夜,於正月二十五這天,終於把破裂的天空修補成功。她又斬斷巨龜的四條腿,用來支撐天的四方,並且殺死猛獸,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樂業。為了紀念女蝸,百姓在填倉節這天就吃烙餅,並且把半熟的一張扔到房上,表示對她神力和勞動的祝賀。   另一個傳說也挺有意思。很多年前,連年大旱,河底乾裂,地裡顆粒無收,可是朝廷照舊催稅收租,惡霸老財乘機橫行。老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餓殍遍地。有一個叫田倉的管皇家糧庫的官,看在眼裡疼在心上,面對百姓悲慘的生活,發了憐憫之心,他擅自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人們取得了救命的糧食,歡天喜地,口口聲聲感謝田倉。皇上派人來要拿他問罪,他放火燒了糧庫,自己也投入火中。為了紀念田倉,就將正月二十五這天定為填倉節了。 兩個填倉的傳說不一,但都表達了人民對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英雄的思念和緬懷之情。   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又叫“天倉節”。它是象徵“大囤滿,小囤流,五穀豐登”的節日。 按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小米乾飯,喝雜麵湯。民間有“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順口溜。為什麼吃小米乾飯、喝雜麵湯呢? 相傳:古代有個皇帝叫“履癸”,貪得無厭,稅重如山,每年徵集許多糧食,建築了一個大糧倉,派糧官日夜看守。“履癸”六年,老天爺一連三年滴雨未下,土地乾旱,裂縫寬尺餘,農家顆粒不收,民不聊生,飢殍遍野。糧官是個忠厚老實人,他不忍心上種糧的人一個個活活餓死,便把糧倉四門開啟,任饑民隨意裝進口袋往家裡扛。這樣救了許多瀕臨殘廢線的黎民百姓。糧倉是皇家糧倉,他是吃皇糧的守倉人,開倉濟貧救了百姓,可他怎麼向皇帝交差呢?於是,放火燒倉,他也葬身於火海。為了紀念這位不知姓名的糧宮,並盼望風調雨順,連年豐收,寄託人們的深情厚誼,把這天叫“填倉節”,填倉佳話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每逢“填倉節”這天,各家各戶早早起床,篩些草木灰,放在簸箕裡,一手端簸箕一手持木棍敲打,灰隨簸箕撒出,在院子裡畫一個個灰圈,再畫個十字為 形。之後每個格里撒數粒麥子、高梁、豆了、穀子等雜糧,用磚壓住。十字的中心放些雜麵條。一家人吃完早飯後,將壓糧的磚拿去,讓雞啄糧,讓狗舔食雜麵條寓意是糧滿倉,人們不愁吃愁穿,雞狗也有食。用灰畫圖稱“打倉”即修倉。雜麵諧音五穀雜娘。天長日久,有的人把所畫的倉裝飾一番,如加個花邊,畫“吉祥如意”、“五穀豐收”、“連年有餘”等,更有在所畫的倉邊畫個梯子,以示糧倉高大。   倉神的原型是倉星,《晉書·天文志》雲:天倉六星,在婁南,谷所藏也。後來倉神被人格化,也與歷史人物附會,如韓信即被附會為倉神。   填倉節主要盛行於農村,對於城市來說,則以糧商等與糧食有關的行業過節為主。此日,糧倉祭祀倉神,大放鞭炮,企求吉祥與生意興隆。老百姓雖不致祭,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話儲備。《帝京歲時紀勝》載:“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農曆正月二十五歷史上的今天 添倉

農曆正月廿五,民間傳說是倉神的生日,稱為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或"天倉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宋代時就已有記載。

正月二十被稱為小填倉,正月二十五稱為大填倉。嚴格來說,過完填倉節,整個春節才算完全結束了。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秸稈棍編制一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在往家託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3回,也有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在東北的一些農村依舊保留著。

贊助廣告

這個節日其實在宋代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雲:“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記勝》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來,必苦留,使之醉飽而去。俗稱填倉,取預祝填滿穀倉之吉兆。”

其實,真正的“填倉”活動是在農村進行。在我國華北農村及北京郊區,這種大吃大喝的現象已不多見,但還有在填倉節吃乾飯、喝麵湯的習俗,就是民諺所說的:“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香噴噴的小米飯,滑溜溜的雜麵湯,是北方人家的美餐,勝過佳餚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勞儉樸的良好風氣。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併過填倉節。

老北京習俗正月二十三為“小填倉”,二十五為“大填倉”。清代,京師各大糧商米販均祭祀倉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雖不祭神,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活儲備。

所謂填倉活動就是於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戶戶都在院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圓圈,象徵著糧囤。在裡邊放些五穀雜糧,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這是祈望五穀豐登、糧食滿囤的意思。

關於填倉節的由來。相傳在很早以前,我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活燒死。這件事正發生在正月二十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好心的官吏,重補被燒壞的“天倉”,就決定這一天為填倉節。後人為了紀念這名倉官,每年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倉谷救倉官的深情厚意。現在這些習俗已經消失,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晒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總的來說,滿倉節是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隨著唐宋的開明政策,文化傳播,使得當時中原周邊地區也都開始過著中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直到現代,依舊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存在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喜勿噴!僅供參考 您的採納對我幫助很大!謝謝!

正月二十五是什麼日子

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2017農曆正月二十五大概幾月幾號

2017農曆正月二十五是 公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農曆2017年正月廿五日"查詢資訊如下:

公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寶瓶座

農曆:雞年 正月 廿五日

四柱:丁酉 壬寅 己卯 節氣:七九第9天 生誕:填倉節 二十八宿:心 甲子納音:城牆土 距今:還有149天

正月二十五是什麼日子點燈

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

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日,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併過填倉節。

正月二十陽曆二月二十五對應的是哪一年

在1900年到2200年範圍內,公曆2月25日與農曆正月二十同一天的年份如下:

1913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二 干支:癸丑年 甲寅月 丁丑日

1932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四 干支:壬申年 壬寅月 丙辰日

1951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日 干支:辛卯年 庚寅月 丙申日

1970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三 干支:庚戌年 戊寅月 丙子日

1989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六 干支:己巳年 丙寅月 丙辰日

2027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四 干支:丁未年 壬寅月 乙亥日

2046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日 干支:丙寅年 庚寅月 乙卯日

2084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五 干支:甲辰年 丙寅月 甲戌日

2114年2月25日 正月(小)二十 星期日 干支:甲戌年 丙寅月 辛亥日

2198年2月25日 正月(大)二十 星期日 干支:戊戌年 甲寅月 壬申日

正月二十五日子好不好

2017年正月二十五日是公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日子好。

"農曆2017年正月廿五日"查詢資訊如下:

公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寶瓶座

農曆:雞年 正月 廿五日

四柱:丁酉 壬寅 己卯

節氣:七九第9天

生誕:填倉節

二十八宿:心

甲子納音:城牆土

距今:還有3天

農曆正月二十五是滿倉節,滿倉節是從何而來呢?

農曆正月廿五,民間傳說是倉神的生日,稱為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或"天倉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宋代時就已有記載。正月二十被稱為小填倉,正月二十五稱為大填倉。嚴格來說,過完填倉節,整個春節才算完全結束了。

填倉節在宋時已有記載,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雲:“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記勝》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來,必苦留,使之醉飽而去。俗稱填倉,取預祝填滿穀倉之吉兆。”

其實,真正的“填倉”活動是在農村進行。在我國華北農村及北京郊區,這種大吃大喝的現象已不多見,但還有在填倉節吃乾飯、喝麵湯的習俗,就是民諺所說的:“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香噴噴的小米飯,滑溜溜的雜麵湯,是北方人家的美餐,勝過佳餚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勞儉樸的良好風氣。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併過填倉節。

老北京習俗正月二十三為“小填倉”,二十五為“大填倉”。清代,京師各大糧商米販均祭祀倉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雖不祭神,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活儲備。

所謂填倉活動就是於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戶戶都在院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圓圈,象徵著糧囤。在裡邊放些五穀雜糧,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這是祈望五穀豐登、糧食滿囤的意思。

關於填倉節的由來。相傳在很早以前,我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活燒死。這件事正發生在正月二十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好心的官吏,重補被燒壞的“天倉”,就決定這一天為填倉節。後人為了紀念這名倉官,每年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倉谷救倉官的深情厚意。現在這些習俗已經消失,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晒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另一說填倉節又叫天穿節。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為天穿節,相傳這一天為女媧補天日。關於這個節日,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節日時間有所不同,節俗也不一樣。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記載:“《拾遺記》曰,江東俗正月二十四日為天穿。……池陽以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餅投屋上,謂之補天。”又載:“《荊楚歲時記》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為補天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蘇軾詩曰:一枚煎餅補天穿。”說明這個節日由來已久。

填倉節主要盛行於農村,對於城市來說,則以糧商等與糧食有關的行業過節為主。此日,糧倉祭祀倉神,大放鞭炮,企求吉祥與生意興隆。老百姓雖不致祭,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話儲備。《帝京歲時紀勝》載:“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日曰填倉。”此外,全家人還要吃“犒勞”,諸如薄餅卷“盒子菜”之類,亦謂之“填倉”。並喝魚湯,取年年有餘之意。

民俗專家說,傳統的填倉節體現了人們祈盼過上魚米滿倉,五穀豐登的富足生活的美好願望。...餘下全文>>

2015年正月二十五生的女孩屬什麼命

2015年正月二十五生的女孩;

八字:乙未 己卯 庚寅 缺時

五行:木土 土木 金木 年命:沙中金

簡析:女孩本命:庚金,年命:沙中金

相關問題答案
陰曆正月二十五?
正月二十五出生的女孩?
陰曆正月二十五吃什麼?
正月二十五什麼星座?
農曆正月二十五出生?
正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二十五日子怎麼樣?
正月二十五吃什麼?
正月二十五是什麼星座?
陰曆正月二十五是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