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餐是什麼意思?
基督教中的“聖餐”是什麼意思?對於教徒有什麼意義?
【1】基督教中的“聖餐”是什麼意思?
聖餐是基督徒的一種重要禮儀。基督徒認為,聖餐的直接根據來自《新約聖經》,聖經真實記載了主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受死的那天晚上,與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的晚餐:
【太26:26-29】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績”
【2】“聖餐”對於基督徒有什麼意義?
1.聖餐是表明基督徒的生命與主耶穌的聯合。
2.從過去而言,聖餐是要記念主耶穌為我們而受死。
3.從現在而言,是要我們效法主:讓我們來愛他,讓醫治的愛湧流。
4.從將來而言,是要我們等候主再來。
聖餐中的餅(無酵餅)代表主的身體,酒(葡萄酒)代表主的血。基督徒按理領受,不是憑眼見,乃是憑信心,分領主的身體和血。
什麼叫做聖餐禮
聖餐、聚會的命令本應在教會與會眾中執行,直到基督再來。但既然神已對教會機構施行了審判,這些律法的儀文已不必執行。因此,神實際上終止了遵守新約中有
關浸洗、聖餐、聚會等新約律法的儀文之命令。神為施行審判而中斷神聖計劃《啟示錄》 18:4
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互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 《啟示錄》 18:5
因他的罪惡滔天他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
聖餐吃的是什麼
基督教的聖餐禮喝葡萄汁和吃無酵餅(就是沒有發過酵的的面做出來的)。
受洗是遵循耶穌當年在約旦河受洗的榜樣,全身浸水由牧師或長老施洗。
動物可以吃,聖經的教訓不可都吃要有分別,詳情看《聖經》的利未記11章。
肉食對人類來說不是最好的食物,儘量少吃。
一個不信基督的人吃聖餐是什麼意思
聖餐是紀念主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 【林前 11:24】 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舍”有古卷作“擘開”)。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林前 11:25】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林前 11:26】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林前 11:27】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林前 11:28】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
【林前 11:29】 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耶穌設立聖餐是什麼意思
太17章後面那裡。聖餐是以餅和酒象徵耶穌的肉和血,人藉著耶穌基督的犧牲才能得到救贖
聖餐喝的是什麼
首先要弄清楚聖餐的意義,才知道要說些什麼。聖餐是耶穌上十字架前為門徒設立的。《聖經》哥林多前書11章中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23-26節)
吃聖餐是為紀念主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我們要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否則就是干犯主的身體、主的血了。餅代表主的身體,杯代表主的血。吃喝之前,要奉耶穌的名禱告,也就是向神說話,讚美、敬拜三位一體的神,省察自己哪些地方得罪了神,求主的寶血再次洗儘自己,期盼主耶穌早日再臨。然後再吃聖餐。
如何領聖餐
(一)常常領受 主曾經在設立聖餐的時候說,你們要常常這樣行(每逢在原文有常常的意思)(林前11:26),說明聖餐是要經常領受的。使徒時代的教會虔守使徒的教訓,每次聚會均以領受聖餐為高峰。新約時代的教會也無不遵守這個禮,有的是每主日都舉行,有的是一個月舉行一次。我們如果能從聖事觀的高度來認識聖餐的重要性,就一定會重視這個聖禮,並常常領受。 (二)按理領受 聖餐既是主親自設立的聖禮,因此對待它就必須十分鄭重。經上說: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27 29)在這裡,保羅提出了領受聖餐的兩個原則:一是按理,二是省察。 按理是指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領受聖餐也有規矩。 3.什麼人可以領受聖餐?主耶穌教訓人要常常領受聖餐,但這話不是對一般的世人說的,而只是對信徒說的。因此領受聖餐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甲)重生的。(乙)受過洗(浸)禮的。(丙)有正當行為的。關於需要停止聖餐的不正當行為,根據聖經所載。大約有下列四個方面:(甲)不道德的行為(林前5:1 13)。 (乙)不遵守基督之吩咐(帖後3:6、11、14)。(丙)主張和傳講異端(多3:10,徒20:30)。(丁)在教會中提倡分裂的(羅16:17)。當然,以上所提到的,有些可以通過省察,認罪,對付清楚後仍可參加主的聖餐。但如果嚴重行為不端或傳講異端,就應由教會決定停止聖餐。 4.應採取什麼方式領受?有些重儀文的聖餐禮,其內容就是領受聖餐,一般不講道,信徒領受餅和杯時,走到臺前去,由主禮人親自發給,信徒則跪著恭敬領受。現在一般教會是把聖餐禮放在崇拜和講道後舉行,這時不領受聖餐者應該離堂。聖餐的儀式雖然簡單,但必須十分隆重。領受的方式可以站著領也可以坐著領。我個人認為,為表示鄭重起見,當餅和杯由長老、執事或堂委傳遞到信徒時,最好起立接受,然後可以坐下來,在座位上默默地禱告感謝。等全部發齊後,然後大家一起站立領受。剩餘的餅和酒,不要隨便處理。 省察是指在領受聖餐前。個人在身、心、靈各方面的準備。教會要舉行聖餐禮,必須在早一個主日向眾弟兄姊妹們報告,以便讓信徒有所準備。而其中最重要的準備就是省察。對於這個問題,保羅是說得很嚴肅的,他說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省察就是省察自己有沒有虧欠主、虧欠人的地方;有沒有犯了罪因沒有對付清楚而未蒙主赦免的事。神的兒女應該省察,看是不是帶著一顆清潔的心來記念他;是不是心清手潔地來領受;是不是配與主一同坐席。哥林多人既然紛爭結黨,彼此之間很可能有怨恨的罪藏於心裡,互不饒恕,而又一同來吃主的晚餐。這樣的領受和記念,不但無益,反而招損。主為我們死,是要我們與神和好,與人和睦;我們來記念主的時候,是否已經與神、與人都和好了,沒有虧欠了呢?我們的一舉一動是否都能與蒙召的恩相稱呢?我們是否已真正做到榮神益人呢?我們應該先省察,然後才吃餅、喝杯。 我知道有些虔誠的基督徒,每逢領受聖餐前,他們不但心靈上做好準備,還沐浴潔身,穿戴得整整齊齊。我認為這些雖然是外表的事,但卻說明這些弟兄妹妹對聖餐的重視,是值得效法的。我們都知道逾越節前有一個除酵節,以色列人在這個節日,要吃無酵餅。在逾越節筵席上的餅也是沒有酵的。酵在屬靈的意義上常代表罪,信徒在領受聖餐前必須要除酵,除去心中一切惡毒邪惡的酵,然後才能與主一同坐席,享受主藉著聖餐所賜給信徒的莫大靈恩。
小說教父3裡面聖餐喻指什麼意思
論在聖餐禮中使用麵包與葡萄酒的問題
聖餐禮是耶穌基督在聖福音書中設立的兩大聖禮之一,是聖教會向上帝獻上的感恩之祭,故此在聖公會中,聖餐禮也被稱為感謝祭,在公禱書中記載,“聖餐禮是教會讚美和感謝的獻祭,藉此聖禮把基督的犧牲重現,使我們和他把自己一次的獻上聯合在一起。”(參:信仰綱要,公禱書,1979年版中文譯本)聖保羅也指出,“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所以,聖餐禮是聖教會共融的象徵,大家同領一餅,同喝一杯,正是表明在基督裡的合一,若是基督徒為了聖餐禮而起不必要的爭論,甚至互相攻擊,這無疑是破壞了這種聯合。但是很可惜,不少基督徒,尤其是華人基督徒常常為聖餐禮是否可以用有酵餅(麵包),或是否可以用葡萄酒,這些事爭論不休,故此我想通過考察聖經來尋求一些亮光與大家分享。當然,我不可能,也不願意提供一個完美的解答,只是盼望那些在彼此爭論中的弟兄姊妹能心平氣和地知道,你所頑固堅持的“正確”觀點,並不一定是“標準”答案。
一、聖餐禮用有酵餅(麵包)可以嗎?
在天主教中,舉行彌撒所用的是無酵薄餅,在東正教中,舉行彌撒所用的是麵包,而聖公會則兩者皆可,在華人福音派教會中一般都是堅持使用無酵餅,認為這才符合聖經真理。持“無酵餅”觀點的教友一般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使用無酵餅是主耶穌基督的做法,他在逾越節宴席上必然是用無酵餅設立了聖餐禮,所以教會在舉行聖餐禮的時候必須也要如此行。當然,也有人指出,聖餐禮的設立並非是逾越節當日,最後的晚餐可能是在逾越節之前舉行的,若是這樣的話,使用有酵餅(麵包)作為聖餐也是可能的,但是這個問題牽涉到符類福音與約翰福音的研究問題,本非本人能力所及。不過,我認為,即便主耶穌是在逾越節之前舉行最後的晚餐,但是他既然要舉行逾越節的宴席,自然也就使用逾越節的食物。
所以,我同意這些教友的看法,確實主耶穌是在逾越節的宴席上用無酵餅設立了聖餐,但是,若強調一定要嚴格按照主耶穌在逾越節當時的行動來舉行聖餐禮的話,就會帶來更多的麻煩。逾越節一年只有一次,按這個邏輯的話,難道聖餐禮一年也只能舉行一次嗎?就算這樣做是符合聖經的話,那什麼時候舉行聖餐禮呢?是按猶太曆的逾越節的時候舉行,還是在每年的聖週四舉行呢?並且,主耶穌設立聖餐禮的時間是在晚上,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只能在晚上領聖餐?按一般猶太人吃的無酵餅都是大麥餅,那現在教會使用小麥粉做無酵餅是不是錯了?主耶穌設立聖餐禮的時候,只有男人蔘加,那是不是意味著女人不能領聖餐?領聖餐的人都是使徒,是不是表示只有傳道人可以領聖餐,平信徒不能領?當時參加聖餐禮的只有十三個人,是不是教會在舉行聖餐的時候也要限定人數?猶太人是躺著吃飯的,所以聖約翰很容易就躺在主的懷中,那是不是教會舉行聖餐禮的時候,大家都要躺著領受?還有,聖餐禮是在馬可樓上設立的,難道教會只能在樓房裡舉行聖餐,而不能在平房?若是有人為了聖餐禮的儀式而拘泥在此類種種問題中,那豈不成了笑話?既然,教會在舉行聖餐禮的時候並非嚴格按照聖經記載的去做,又為什麼一定要使用無酵餅作為聖餐禮呢?
第二個理由:“酵”代表罪,故此聖餐禮不可能使用有酵餅(麵包)。確實,主耶穌在教導的時候把酵比喻成不好的事物,他對門徒說,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是指著他們錯誤、有害的教訓而言。(太16:5-12)故此,強調聖餐禮必須使用無酵餅的教友,也強調聖餐禮必須使用葡萄汁,因為酒是發酵之物,而葡萄汁是不發酵的。其實“葡......餘下全文>>
基督教歌曲聖餐感恩歌,基督教中的“聖餐”是什麼意思
《聖餐感恩歌》
1、當我來到主的面前,默默思想主的恩典,為我捨身,生命傾倒,加略山的愛萬古頌傳。我的救主你愛無限,我甚卑微你不嫌棄,將殘燈火你不吹滅,壓傷蘆葦你不折斷。
2、當我來到聖餐桌前,靈得鎮靜心被恩感。主流寶血,為我罪魁,我願同釘,十架高懸。逾越席上,講述恩言,基督受難,就在眼前,臨別之前,主不忘我,心情沉重,設立聖餐。
3、掰餅表明主將身獻,領受之人在主裡面,救主捨身,為我受死,我願終生,向主奉獻。穀物受壓,碾碎成面,主身受苦,心受煎熬。面合成餅,餅是教會,肢體相愛,基督心歡。
4、分杯表明流寶血泉,血立新約聖愛無邊。基督寶血,洗我眾罪,真誠悔改,淚下如泉。領杯表明,生命相連,聖徒相通,歷代相傳。葡萄入榨,流出美酒,基督受難,湧出活泉。
5、領受聖餐,肢體相連,愛永恆,在地如天。為主發光,持守真理,緊跟救主,不犯罪愆。告別舊人,奮力向前,凡事得勝,專攻難關恆切追求,聖餐持守,等候紀念,處處敬虔。
【林前11:23-25】
23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
24祝謝了,就掰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舍有古卷作掰開)。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25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聖餐時的餅為什麼一定是無酵餅?
181.守聖餐是否應用無酵餅,還是可以用發酵的麵包?
??(林前五章7一8節)
??“酵”,在聖經中提及三十餘次,均表示“不好的東西”,用作罪惡的代表。只有幾次提到獻感謝祭時可用有酵的餅(利七章13節,二十三章17節;摩四章5節)。其餘各處經文均禁止用酵,以色列人過逾越節時,也嚴格地除酵(出十二章15節),凡吃有酵之物的,必被剪除。所以逾越節亦稱為除酵節(路二十二章1節),可見神看除酵的重要。
??新約時代,主耶穌警告門徒,防備數種人的酵,包括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希律黨人(太十六章6、12節;可八章15節;路十二章1節)。飢耶穌所謂酵,乃是指這些人的錯誤言論與行為。
??有酵表示有罪,無酵表示聖潔,是毫無疑問的事。因此保羅在這裡說,“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教會根據保羅在這裡所訓示的,所以每次有聖餐聚會時用無酵餅,是本著“虔誠”的意念,並非拘泥字面的規定。
??在戰爭的時候,有時因環境困難,不少人以醋和糖代葡萄汁,以餅乾或任何有酵的餅類代無酵餅。但在平時,我們守聖餐,應該用無酵餅。既然酵是代表罪惡,我們無理由用有酵的餅。在逾越節的時候,既然曾嚴格地除酵,為何在守聖餐的時候要用有酵的餅呢?我們可以重複上面的話:“不是拘泥字面的規定,乃是本著虔誠的意念”。
www.godlamp.ne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