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在百家姓排第幾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在舊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62。

在罰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03。廣東地區此姓較常見。

黎氏在所有姓氏中排第幾位?

郜 黎 薊 溥趙 錢 孫 李百家姓中在排254名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朱 秦 尤 許何 呂 施 張孔 曹 嚴 華金 魏 陶 姜戚 謝 鄒 喻柏 水 竇 章雲 蘇 潘 葛奚 範 彭 郎魯 韋 昌 馬苗 鳳 花 方俞 任 袁 柳酆 鮑 史 唐費 廉 岑 薛雷 賀 倪 湯滕 殷 羅 畢郝 鄔 安 常樂 於 時 傅皮 卞 齊 康伍 餘 元 卜顧 孟 平 黃和 穆 蕭 尹姚 邵 湛 汪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計 伏 成 戴談 宋 茅 龐熊 紀 舒 屈項 祝 董 樑杜 阮 藍 閔席 季 麻 強賈 路 婁 危江 童 顏 郭梅 盛 林 刁鍾 徐 邱 駱高 夏 蔡 田樊 胡 凌 霍虞 萬 支 柯昝 管 盧 莫柯 房 裘 繆幹 解 應 宗丁 宣 賁 鄧鬱 單 杭 洪包 諸 左 石崔 吉 鈕 龔程 嵇 邢 滑裴 陸 榮 翁荀 羊 於 惠甄 曲 家 封芮 羿 儲 靳汲 邴 糜 鬆井 段 富 巫烏 焦 巴 弓牧 隗 山 谷車 侯 宓 蓬全 郗 班 仰秋 仲 伊 宮寧 仇 欒 暴甘 鈄 歷 戎祖 武 符 劉景 詹 束 龍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溥

贊助廣告

百家姓黎姓人口多少

漢族姓氏,為典型的南方姓氏。今以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分佈較多,是中國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

當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萬,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貴州、重慶、湖北,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廣東居住了黎姓總人口的29%,為黎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粵桂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分佈狀。黎姓分佈較廣,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黎姓在粵桂兩省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粵贛大部、湘桂瓊、四川西北、重慶中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北南部、甘肅南端、青海東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4.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6%的黎姓人群。在廣東東端、江西東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雲川渝大部、陝甘南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1%的黎姓人群。

贊助廣告

黎姓人口數量2015年

今以湘、粵、贛等省多,約佔全國漢族黎姓人口百分之六十七。是中國姓氏排行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百分之零點一九。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帝王入洛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

百家姓裡有沒有姓黎?

黎 黎氏家族組成 帝堯後裔為主 九黎和三苗,都是在中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5000年以來,跟中華民族的關係至為密切,到了今天,更早已彼此融合為一體,不分彼此。 有九黎後裔 所謂“九黎”,根據考證,是少昊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關於他們當時的活動情形,《國語》《楚語》的一段記載,可資參考。《楚語》指出:“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載的註解上並且說明所謂“九黎”是:“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自古以來,九黎的名氣既然如此之大,那麼,黎氏家族究竟跟九黎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根據《風俗通》的記載,九黎的後裔之中的確有人以黎為姓。然而,整個黎氏家族,最主要的組成分子仍然是上古聖君帝堯的後裔,絕大多數的黎姓人,都是最為光彩的炎黃子孫。 原來,距今3000多年以前,在殷商的眾多諸侯之中,有一個黎國。這個國家到了周代初年被西伯所滅,變成周天子名下的領土。當時,周武王大行封建制度,就把這個地方分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沿用黎國的名稱。因此,黎侯的子孫後來也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黎,使得黃帝的子孫之中,在3000年以前便已經有了以黎為姓的人。 關於黎氏的這段古老源流,許多有關的姓氏古籍都有記載。譬如,《姓纂》指出:“黎侯,殷周時國,周初為西伯所平,後武王封帝堯之後於此,因氏”;《路史》也指出:“西伯勘黎,武王后以封湯後,黎候豐舒之後有黎氏,犁氏”。 當初黎國的所在地,根據考證,是在現在山西省長治縣西南。換言之,黎氏的最早成長溫床,也就在這個地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黎氏,真是一個有源有本,歷史悠久而光輝的家族。

求採納

有誰知道黎姓祖籍在哪?

龍姓位列我國百家姓第256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 第一個姓龍的人也就是龍姓的得姓始祖叫劉累。夏朝時,劉國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剛生下來時手上就有紋樣,便取名劉累。

貴州黎姓人大概有多少人?分佈在哪些市縣?

龍姓位列我國百家姓第256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 第一個姓龍的人也就是龍姓的得姓始祖叫劉累。夏朝時,劉國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剛生下來時手上就有紋樣,便取名劉累。劉累長大後,跟隨董父學習養龍的本領,被夏帝孔甲封為“御龍氏”,馴養孔甲的四條龍。有一次,一條龍死了,劉累就把龍肉做成肉羹,充當野味獻給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別鮮美,非常高興,於是就賜給劉累許多財物。過了幾天,孔甲又想吃這種“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劉累感到難於矇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帶著家眷逃到了魯陽。因他被孔甲封為“御龍氏”,後人有以龍為氏者,劉累則被尊為龍姓始祖。 附:龍姓其他資料: 一、姓氏源流 龍(Lóng 龍)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2、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 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武陵、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5、出自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6、出自地名,以採食地為氏。春秋時楚大夫食採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數民族有龍姓: ①據《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 小數民族中有龍姓。在我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二、遷徙分佈 傳說時代的龍姓發源地為河南、山西、湖北。由於龍姓支派較多,故而分佈較廣,這一特點使得龍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擴充套件繁衍開來。約在漢代,甘肅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間地已是龍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屬四川)有龍姓遷入者,後又南遷至貴州,形成四大姓氏(龍、傅、尹、董)之一。魏晉南北朝時,中原龍姓為避戰亂而南遷,促使了南方龍姓人口數量的增長,這次遷徙也為後來江南龍姓發展勢頭盛於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北史》所載:“且彌王、焉耆國王皆龍姓。”焉耆國為西域小國,龍會當政時,曾擊敗龜茲王,一時蔥嶺以東,皆率服,其子龍熙在位時,投降後涼,遣子入侍,漸與漢族相融。唐宋時期,八番中的龍番,酋長皆龍姓,後分為大龍番、小龍番安撫司,養龍坑、谷龍、上龍長官司,安龍土千戶。宋元時期,龍姓出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南遷,促使南方龍姓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明清時期,上述“龍番”各分支發展成為“龍家”,漸與漢、布依、水、苗各族相融。從龍姓歷史演進過程來看,這一過程,即體現著北方龍姓與南方各族相融,又體現著少數民族龍姓與漢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這一步步的相融中,龍姓完成了遍佈華夏的歷史旅程。今日龍姓尤以湖南、四川、廣東、江西等省為多,四省龍姓約佔全國漢族龍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龍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餘下全文>>

哪裡有姓黎的人

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

有古黎國,即今山西省黎城縣一帶。經過幾千年向外遷徙,主要在陝西、河北、雲南、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佈全國各地。

當今黎姓尤以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黎姓約佔全國漢族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黎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職掌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北),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三國魏轄區改稱京兆尹,改官名為太守。此支黎氏,開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幹。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漢,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宋城郡:隋時此地為雎陽,是宋朝的治所,宋時改雎陽為宋城,為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堂號黎陽堂:後周黎景熙曾任黎陽郡太守十二年、拜任史官著作佐郎,其著作史稱“黎陽信史”,子孫以“黎陽堂”為堂號;黎城堂:周朝黎侯國始祖祖伊,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縣,其後裔有以“黎城堂”為堂號;經術堂: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宋場鄉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慶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狀元及第,精通經術。宋英宗曾問歐陽修:“蜀中有何名士?”對曰:“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封之為“經術博士”。其後見載《荊楚黎氏族譜》,歷次重修,譜面均印“經術堂”;巴郡堂:黎錞九代孫黎伯賢,由四川渠縣遷居重慶府巴縣西鄉大教場,今屬重慶市渝中區教場口,後裔以“巴郡堂”為堂號;乾元堂:黎伯賢之孫黎命表,元朝皇慶二年癸丑即1313年探花及第,御賜名曰“命表”。其長子太銘公裔,以“乾元堂”為堂號;載酒堂:“載酒堂”是北宋時代海南島儋縣文人黎子云的私宅。蘇東坡晩年被貶官到海南儋縣,聞當地人黎子云,家貧好學,躬耕農圃而侍母至孝,又聽說他家有《柳子厚文集》數卷,特往尋訪,成為至交好友,經常柱杖而至。某天,蘇東坡訪黎子云,遇雨,借路旁農家竹笠木屐穿戴。路人見此老頭,雖儒冠儒衣,卻打扮成農舍翁的怪模怪樣,皆笑,路旁籬犬群吠。後人據此描繪成種種“東坡笠屐圖”,流傳於世。蘇東坡苦心教學,當地士子王霄、符林、許鈺等,常聚集黎子云家,聆聽講學。當地民眾,包括黎族黎氏,爭相載酒攜肉相贈,表達對蘇東坡的尊敬。蘇東坡特書一匾“載酒堂”給黎子云及當地百姓留念。“載酒堂”現為海南島著名人文景觀,建築巨集偉,位於距儋縣縣城四十公里的地方。玉成堂:江西省上猶縣石溪黎氏宗祠所供奉,成立於清咸豐元年(即公元1851年)。玉成堂代表的是黎氏素賢公,素質公,素賞公有廣東五華遷居上猶營前石溪的一支黎氏後裔。此外,黎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新安堂”、“敦本堂”、“禮序堂”等。 江西省:清江(現為樟樹市義成鎮黎圩村委)版城黎氏八修族譜不分卷,目前全村4000多人姓黎,可以說是黎氏比較大的一個村莊。江蘇句客黎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句容縣春城鄉袁相大隊黎甲村。注:首修於宋乾道年間。  江蘇江都黎氏家乘二卷,(民國)黎常壽、黎志驥續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蘭溪黎氏宗譜七卷,(民國)黎平祉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遊埠區祝家村。  湖南寧鄉魚潭黎氏五修族譜民,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存第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湘潭黎氏四修家譜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錦鑫纂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湖南湘潭黎氏續修族譜,(民國)黎靜山纂(序),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經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另有一部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黎氏緒週五修支譜六卷,(民國)黎錦熙等纂修......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黎姓在百家姓排第幾位?
孫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莫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訾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孫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郭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井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賀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
榮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何姓在百家姓排第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