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起源與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伊斯蘭教的起源和歷史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復興。公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在伊斯蘭的名義下,曾經建立了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印度德里蘇丹國家、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這些盛極一時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歷史陳跡。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蘭”卻始終沒有隕落。起初,伊斯蘭作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接著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精神源泉,然後又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種人們生活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發展著,乃至成為21世紀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贊助廣告

穆斯林的起源以及發展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人數將近14億。 "伊斯蘭"是順從的意思。其教徒稱為"穆斯林",是指服從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蘭教在我國亦稱回教。該教分為遜尼與什葉兩大教派。其分佈主要集中在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各地。

(1)伊斯蘭教的產生和發展。 伊斯蘭教於7世紀時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當時,拜占庭與波斯兩大帝國為爭奪商道在該地進行長期戰爭,使當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土地荒廢,商道梗塞,人口銳減,城市蕭條,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各階層都需要尋找新的出路,以擺脫當時的困境。

贊助廣告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實際上是綜合猶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島上原始宗教等教義,聲稱得到"安拉"(真主)啟示,讓他在人間為"安拉""傳警告","報喜信"和"慈惠眾生"。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將宗教活動中心由麥加遷至麥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組織。

穆罕默德死後,在本教中選舉的繼承人,稱為"哈里發"(意為繼承者)。它利用"為真主作戰而死,死後可昇天堂"及戰勝的士兵可以分得戰利品等信條對外用兵。對各地的異教居民徵人頭稅及較重的土地稅等辦法使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因而伊斯蘭教廣泛傳播。經過四任哈里發(632-661)使其領土不但包括整個阿拉伯半島,而且勢力已達到亞、非兩洲,西到埃及與北非,東至波斯。

13世紀後期,小亞細亞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興起。14世紀後期,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佔領君士坦丁堡消滅拜占庭帝國,並建成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因此,把伊斯蘭教帶到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

(2)伊斯蘭教各教派。伊斯蘭教內部在穆罕默德死後,圍繞著哈里發繼承人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結果,由於政治派別的對立而導致宗教派別的產生,主要有遜尼與什葉兩大教派,其鬥爭持續不斷。 遜尼派注重實用性和世俗知識,信奉家庭和社會群體的力量。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最多的一個教派,其分佈遍佈歐亞非各大洲。 什葉派則強調理想主義和超自然的力量,堅信永無謬誤的伊瑪目。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較少的一個派別,主要分佈在伊朗。

(4)伊斯蘭教的 教義和儀式。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經典。阿拉伯語"古蘭"原意是"誦讀"。《古蘭經》原是穆罕默德在傳教時,以安拉名義所發表的言論,在其死後,由專人彙編而成。伊斯蘭教把《古蘭經》奉為神聖經典,生活最高準則和立法的最高依據。故遇到問題往往到《古蘭經》中去找答案。《古蘭經》中沒有的,則只好從穆罕默德的其他言行中去找準則。為此,把穆罕默德用"安拉"名義以外的言論編匯成為"聖訓"。

在日常生活方面有嚴格禁食規定,如戒食自死物、血液和豬肉,禁止飲酒,實行土葬,在節日方面,主要有開齋節和宰牲節。開齋節指齋月期滿29日,"尋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為伊斯蘭曆的10月1日)。宰牲節為伊斯蘭曆的12月10日。該日沐浴盛裝,舉行會禮,互相拜會,宰殺牛羊互贈以示紀念。

伊斯蘭教的由來

[伊斯蘭教的由來]

伊斯蘭教亦稱回教、清真教,是阿拉伯各國和伊朗、

阿富汗等國居民信奉的宗教。何以有伊斯蘭教?6、7世

紀期間,阿拉伯蘭島上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居民多

數從事畜牧業,少數人事農業。他們屬於不同的部落,

各自信奉著許多自然神。該地區很早就有商業活動。但

7世紀初,由於東西商路改道,致使該地區的社會經濟

狀況迅速惡化,為改善這種狀況,奪取新的土地和通道,

需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遊牧部落中,各部落之間為了各

自利益經常發生戰爭。戰爭加劇了階級分化。被剝削的

人們限於貧困,也希望到部落範圍以外尋找牧場和沃土。

實現半島上政治的統一,已成了歷史程序的客觀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創立的。創始人穆罕

默德曾與基督教有過接觸。他中年時期在麥加城聯絡親

友,結成團體,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

意為順從。伊斯蘭教信徒通稱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

斯蘭教信奉"安拉",說天地萬物都屬於"安拉",並由"安

拉"安排,它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自稱是"安拉"的

使者,是"先知",是代表"安拉"向人們啟示的。(他的

說教後被信徒們編成《古蘭經》)。他創教後,由於遭

到當地掌管多種崇拜祭祀大權的貴族的反對,於622年被

迫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他在麥地那傳教獲得了成功,進

而利用宗教勢力建立了政權,組織了穆斯林軍隊,於630

年攻佔麥加城,並迫使全城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兩年後,

伊斯蘭教推廣到各個定居的和遊牧的部落中間,統一了

半島。伊斯蘭教在唐代傳入中國。

伊斯蘭教起源?

伊斯蘭教從人類可視的歷史來看

是在1500年前的阿拉伯地區的麥加聖地,穆罕默德(願主賜福)在山洞靜修時,天使百列嘉來到他身邊,向穆罕默德(願主賜福)降世了安拉的第一段經文,此後的40年裡,在不同的背景下完成了其他章節的降世。領導中東大部分地區,走上伊斯蘭之路。

但是從宗教的角度來看

伊斯蘭從有人類開始就已經是起源了,因為上帝在創造人類後不斷的降世經典和使者,穆罕默德(原主賜福)是上帝的最後一個使者,古蘭經對之前的所有經書加以肯定,並做了最後的封印。

要了解伊斯蘭教的起源,要先明白,人類的起源。人類是上帝完稜的創造,是類人猿進化不過來的。

伊斯蘭教的起源

[伊斯蘭教的由來]

伊斯蘭教亦稱回教、清真教,是阿拉伯各國和伊朗、

阿富汗等國居民信奉的宗教。何以有伊斯蘭教?6、7世

紀期間,阿拉伯蘭島上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居民多

數從事畜牧業,少數人事農業。他們屬於不同的部落,

各自信奉著許多自然神。該地區很早就有商業活動。但

7世紀初,由於東西商路改道,致使該地區的社會經濟

狀況迅速惡化,為改善這種狀況,奪取新的土地和通道,

需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遊牧部落中,各部落之間為了各

自利益經常發生戰爭。戰爭加劇了階級分化。被剝削的

人們限於貧困,也希望到部落範圍以外尋找牧場和沃土。

實現半島上政治的統一,已成了歷史程序的客觀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創立的。創始人穆罕

默德曾與基督教有過接觸。他中年時期在麥場城聯絡親

友,結成團體,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

意為順從。伊斯蘭教信徒通稱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

斯蘭教信奉"安拉",說天地萬物都屬於"安拉",並由"安

拉"安排,它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自稱是"安拉"的

使者,是"先知",是代表"安拉"向人們啟示的。(他的

說教後被信徒們編成《古蘭經》)。他創教後,由於遭

到當地掌管多種崇拜祭祀大權的貴族的反對,於622年被

迫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他在麥地那傳教獲得了成功,進

而利用宗教勢力建立了政權,組織了穆斯林軍隊,於630

年攻佔麥加城,並迫使全城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兩年後,

伊斯蘭教推廣到各個定居的和遊牧的部落中間,統一了

半島。伊斯蘭教在唐代傳入中國。

伊斯蘭教起源於哪個國家

伊斯蘭教亦稱回教、清真教,是阿拉伯各國和伊朗、

阿富汗等國居民信奉的宗教。何以有伊斯蘭教?6、7世

紀期間,阿拉伯蘭島上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居民多

數從事畜牧業,少數人事農業。他們屬於不同的部落,

各自信奉著許多自然神。該地區很早就有商業活動。但

7世紀初,由於東西商路改道,致使該地區的社會經濟

狀況迅速惡化,為改善這種狀況,奪取新的土地和通道,

需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遊牧部落中,各部落之間為了各

自利益經常發生戰爭。戰爭加劇了階級分化。被剝削的

人們限於貧困,也希望到部落範圍以外尋找牧場和沃土。

實現半島上政治的統一,已成了歷史程序的客觀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創立的。創始人穆罕

默德曾與基督教有過接觸。他中年時期在麥加鄲聯絡親

友,結成團體,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

意為順從。伊斯蘭教信徒通稱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

斯蘭教信奉"安拉",說天地萬物都屬於"安拉",並由"安

拉"安排,它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自稱是"安拉"的

使者,是"先知",是代表"安拉"向人們啟示的。(他的

說教後被信徒們編成《古蘭經》)。他創教後,由於遭

到當地掌管多種崇拜祭祀大權的貴族的反對,於622年被

迫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他在麥地那傳教獲得了成功,進

而利用宗教勢力建立了政權,組織了穆斯林軍隊,於630

年攻佔麥加城,並迫使全城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兩年後,

伊斯蘭教推廣到各個定居的和遊牧的部落中間,統一了

半島。伊斯蘭教在唐代傳入中國。

穆斯林的發展起源

伊斯蘭與基督教、佛教被人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道教、猶太教、印度教等民族宗教。開啟一些歷史讀物,常常會寫到伊斯蘭誕生於公元七世紀,由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所創立,西方就曾經有人據此將伊斯蘭稱為“穆罕默德教”。但這遭到了穆斯林強烈的反對,因為穆斯林們認為,他們信奉的宗教並不是穆罕默德創立的,而是早在穆罕默德之前的千百萬年,早在人類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神論真理,這一真理直接來自造物主對人的恩賜,而不是穆罕默德或者其他任何人為的獨創。這個宗教反對其他宗教所鼓吹的任何個人崇拜,它不僅反對崇拜耶穌基督,反對崇拜佛祖如來,而且也反對崇拜穆罕默德。它是世界上最為純潔、最為徹底的一神論,因為在這個宗教裡,最為核心的教義就是教導人只將崇拜和順從歸於獨一的造物主。 然而世俗世界並不能理解為何如此,他們認為所有真理都需要有人去發現和創造,而在中國,人們能夠領會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能夠自然的把老子作為道教的創始人。“伊斯蘭”是一個阿拉伯語詞彙的音譯,意為“順從”,當然,這裡的順從並不是對任何人惟命是從,而是指的順從天地萬物的創造者真主。這個詞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實現和平”,它宣告著這一宗教的宗旨——實現人類社會以及蒼生萬物的和平。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別忘了我們說過“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的人,自然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很多人眼中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是阿富汗人或者土耳其人,是維吾爾人或者哈薩克人,我要告訴你,不,他們都不是穆斯林的代名詞。如我所言,穆斯林是順從真主而實現和平的人,它決不會侷限於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民族。人類社會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居民,只要順從真主而致力於和平者,就是一個穆斯林。相反,一個阿拉伯人。一個波斯人,或者一個維族人,一個回族人,如果他不信仰真主,也不致力於和平,就決不是一個穆斯林。 穆斯林不是一個民族的名字,因此決不意味著只要是一個阿拉伯人,或者一個維吾爾人,就可以成為一個穆斯林。不,穆斯林是憑著內心的信仰和為之而奮鬥的行為決定的,而決不是憑著種族的繁衍和戶口本上的籍貫決定的。內心沒有信仰真主,行為上也從未順從過真主,即使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戶口本上寫著穆斯林的名字,也仍然不是一個穆斯林,相反,只要內心信仰真主,並且順從真主而致力於和平,那麼,即刻就能成為一個穆斯林。 同時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有些人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穆斯林,併為此努力的順從真主和先知的意志,致力於實現人間和萬物的和平,併為此付諸各種行動,即使因此剝奪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也是在所必然。順從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啟示於眾先知,最後在麥加和麥地那降示於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啟。穆罕默德去世後不久,這些啟示被收集、彙編成《古蘭經》。這部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被視為真主的言語。經文強調的主旨是真主獨一。他超絕萬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義上以物配主,則是不可寬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導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脈還接近於他”。僅次於《古蘭經》的是《聖訓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預設的聖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錄。收集聖訓的活動始於早期,至9世紀下半葉,隨著聖訓學的發展,出現六大聖訓集,被遜尼派奉為權威的聖訓實錄,與《古蘭經》同為教義、教法、社會倫理和學說思潮的經典依據。對經、訓的理解差異,曾引起長期的教義爭論,並興起不同的學派或教派。唯理主義的穆......餘下全文>>

伊斯蘭教起源於哪裡

伊斯蘭教亦稱回教、清真教,是阿拉伯各國和伊朗、阿富汗等國居民信奉的宗教。何以有伊斯蘭教? 6、7世 紀期間,阿拉伯蘭島上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居民多數從事畜牧業,少數人事農業。他們屬於不同的部落,各自信奉著許多自然神。該地區很早就有商業活動。但7世紀初,由於東西商路改道,致使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迅速惡化,為改善這種狀況,奪取新的土地和通道,需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遊牧部落中,各部落之間為了各自利益經常發生戰爭。戰爭加劇了階級分化。被剝削的人們限於貧困,也希望到部落範圍以外尋找牧場和沃土。實現半島上政治的統一,已成了歷史程序的客觀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創立的。 創始人穆罕默德曾與基督教有過接觸。他中年時期在麥加城聯絡親 友,結成團體,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意為順從。伊斯蘭教信徒通稱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信奉"安拉",說天地萬物都屬於"安拉",並由"安拉"安排,它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自稱是"安拉"的使者,是"先知",是代表"安拉"向人們啟示的。(他的說教後被信徒們編成《古蘭經》)。他創教後,由於遭到當地掌管多種崇拜祭祀大權的貴族的反對,於622年被迫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他在麥地那傳教獲得了成功,進而利用宗教勢力建立了政權,組織了穆斯林軍隊,於630年攻佔麥加城,並迫使全城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兩年後,伊斯蘭教推廣到各個定居的和遊牧的部落中間,統一了 半島。伊斯蘭教在唐代傳入中國。

伊斯蘭教的起源???求解答

A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7億, 分佈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的23%。

1、伊斯蘭教簡介

伊斯蘭教,公元七世紀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

公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在伊斯蘭的名義下,曾經建立了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印度德里蘇丹國家、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這些盛極一時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歷史陳跡。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蘭”卻始終沒有隕落。起初,伊斯蘭作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接著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精神源泉,然後又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種人們生活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發展著,乃至成為21世紀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二、傳播分佈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在亞非5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儘管穆斯林們分佈於世界各地,國籍,民族、膚色和語言各不相同,卻共同恪守著那古老而純潔的教義,即宇宙間只有一個主宰——“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著《古蘭經》的教義。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伊斯蘭教的復興者穆罕默德曾經說過:“求知對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求知須從搖籃到墳墓”、“教育孩子一次,強於施糧一升”、“你們教人知識,給人方便,報人喜訓,不可恐嚇,若生氣動怒時應當沉默”、“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寶貴的財富;驕傲是最令人難受的孤獨。”

他的話鼓舞了廣大穆斯林求知的願望。從公元七世紀開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著海陸交通線到達了世界各地。他們或是進行貿易,又或是旅行,伊斯蘭教亦跟隨著他們傳播著。

三、宗教派別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瑪儀派)。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派別,又被稱為正統派,分佈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中國穆斯林也大多是遜尼派;什葉派的信徒主要分佈伊朗,還存在於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伊拉克等國。兩派的分別主要在於對於穆聖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上。按什葉派的觀點,只有穆聖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後裔(即穆罕默德·雜湊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認為哈里發只是信徒的領袖,穆聖的宗教領導人的身份的繼承者,無論是誰,只要信仰虔誠,都可以擔任哈里發(即安拉使者的繼承人)。也就承認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里發的合法性。

四、復興歷史

伊斯蘭教的復興者穆罕默德生於麥加城古萊什部落雜湊姆家族。自幼父母雙亡,由祖父和伯父撫養。幼時根據阿拉伯人習俗,母親將他送到貝都因部落中撫養以學會堅忍的生活態度。據伊斯蘭教史記載:他小時候即不會寫字也不會識字。童年替人放牧,12歲時跟隨伯父及商隊,曾到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東岸一帶經商,並廣泛接觸和目睹了阿拉伯......餘下全文>>

伊斯蘭教誕生時,中國正處於什麼朝?

伊斯蘭教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復興。唐朝(618—907年)。選D唐朝。

相關問題答案
伊斯蘭教的起源與發展?
伊斯蘭教的起源地?
伊斯蘭教的起源?
伊斯蘭教的起源時間?
風水的起源與發展?
伊斯蘭教的節日有哪些?
伊斯蘭教的禁忌顏色?
伊斯蘭教的教義?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
伊斯蘭教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