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鞭炮的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過年放鞭炮 什麼時候開始放 夜裡幾點結束

過十二點就放,也有人會提前點點。基本上有,半個小時煙火鞭炮就結束了,除非有土豪家裡買菸火多,放幾個小時也是有的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它是什麼時候流傳的?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礌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贊助廣告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春節放鞭炮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傳統

大年初一12.00整

答案補充

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人們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人們過春節貼對聯,橫聯往往寫著“行夏之時”四個字。中國的農曆,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曆

過年放鞭炮起源於什麼時候?

贊助廣告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為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春節的傳說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處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年畫源於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傢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餘下全文>>

2015年除夕什麼時間放鞭炮最宜

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

春節放鞭炮應該注意什麼?

煙花爆竹燃放注意事項:

(一) 所有的煙花爆竹產品都應在室外燃放;小型煙花燃放時觀眾要遠離10米,大型煙花燃放時觀眾要遠離100至200米。嚴格按照產品上的說明選擇符合要求的場地正確燃放:

①正確選擇煙花爆竹的燃放地點,嚴禁在繁華街道、劇院等公共場所和山林、有電的設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炸物品的地方進行燃放。燃放煙花爆竹要遵守當地政府有關的安全規定;

②煙花的燃放不可倒置。吐珠類煙花的燃放最好能用物體或器械固定在地面上進行,若確需手持燃放時,只能用手指掐住筒體尾端,底部不要朝掌心,點火後,將手臂伸直,煙花火口朝上,尾部朝地,對空發射。禁止在樓群和陽臺上燃放;

③噴花類、小禮花類、組合類煙花燃放時,平放地面固牢,燃放中不得出現倒筒現象,點燃引線人即離開;

④燃放旋轉升空及地面旋轉煙花,必須注意周圍環境,放置平整地面,點燃引線後,離開觀賞,燃放手持或線吊類旋轉煙花時,手提線頭或用小竹杆吊住棉線,點燃後向前伸,身體勿近煙花。燃放釘掛旋轉類煙花時,一定要將煙花釘牢在壁或木板上,用手轉動煙花,能旋轉的好,才能點燃引線離開觀賞;

⑤手持煙花不應朝地面方向燃放;

⑥爆竹應在屋外空處吊掛燃放,點燃後切忌將爆竹放在手中,雙響炮應直豎地面,不得橫放;

(二) 煙花燃放20至30分鐘後,戴上手套用鐵夾將煙花空筒和殘渣清理掉;

(三) 萬一出現異常情況,如熄火現象,千萬不要再點火,更不許伸頭、用眼睛靠近觀看,也不要馬上靠攏產品,停止燃放其它產品,等明確原因,再行處理,一般為15分鐘後再去處理;

(四) 點燃方式:明確點火部位,採用煙或香點,側身點燃後(嚴禁身體任何部位正對產品的燃放軌跡方向),人即離開到安全位置。點菸花時,要用香支點燃,不要用明火點燃;

(五) 不能向人群、車輛、建築物拋擲煙花爆竹;不能在建築物內、屋頂、陽臺燃放或向外拋擲;

(六) 燃放煙花爆竹產品要保持警覺、清醒的頭腦,思想意識不正常或喝酒後,請不要燃放煙花爆竹產品。未成年人不能單獨燃放,需由成年人陪同;

(七) 大家不要在綠地、加油站、倉庫等附近燃放煙花爆竹,以免發生危險,造成重大損失;

(八) 不要在陽臺上堆放雜物,因為它們容易被煙花爆竹的“飛火”引燃;

(償) 文物保護單位,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油氣罐、站等易燃、易爆危險品儲存場所和其他重點消防單位;輸、變電站設施,醫療機構、幼兒園、敬老院,山林、苗圃等重點防火區;重要軍事設施以及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確定和公佈的其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點。

在一年中除了過年還有什麼時候再放鞭炮

過事的時候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

簡而言之是為了驅邪、保平安。

相傳古代有個猛獸經常出來害人,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鞭炮聲可以嚇跑它,搐以,人們開始使用鞭炮。久而久之,沒到新年,就形成了人們放鞭炮驅邪保平安的傳統。

相關問題答案
春節放鞭炮的時間?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春節放鞭炮的含義?
春節放鞭炮的由來?
春節放鞭炮的意義?
春節放鞭炮來歷?
春節放鞭炮?
孕婦夢見放鞭炮的預兆?
新年放鞭炮的來歷?
夢見別人放鞭炮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