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佔的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百家姓裡面有沒有姓佔的啊?

佔姓,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沒有列出,而在全國約有人口98萬,在各姓中排第272位,佔全國人口的0.08%。作姓氏時,普通話讀zhān,一聲;潮音ziam1,尖音。起源於:1.媯姓,屬以祖名為姓。2.占卜職業,屬以職業為姓。3.詹姓,屬音同轉換。在古代,佔姓的人口不多,故古代的佔姓名人不多見。但當近代相當一部分詹姓轉為佔姓後,佔姓就由稀姓變成了小姓乃至較常見的姓氏了。佔姓,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沒有列出,而在全國約有人口98萬,在各姓中排第272位,佔全國人口的0.08%。   讀音:作姓氏時,普通話讀zhān,一聲;潮音ziam1,尖音。 來源  1. 出自媯姓。春秋時期陳桓公(前744~前707在位)有兒子叫媯佔書,史稱公子佔書,佔書生良堅,良堅之子以佔為氏。故佔姓為春秋媯氏的後代,屬以祖名為姓。   2. 源自職業。出自古代占卜師,屬以職業為姓。古代有專門占卜的巫師,子孫以佔為氏。   3. 出自詹姓。屬音同轉換。近代,因“詹”與“佔”同音(普通話、潮汕話、客家話均完全相同),一些人以為後者是前者的簡化字,遂用為佔姓。 在古代,佔姓的人口不多,但當近代相當一部分詹姓轉為佔姓後,佔姓就由稀姓變成了小姓乃至較常見的姓氏了。   今佔姓在全國分佈較廣,主要在湖北、河南、浙江、廣西、福建、湖南、遼寧等省區,以湖北、河南、浙江3省為多,3省佔姓約佔全國漢族佔姓的30%。今廣東佔姓居民主要分佈於梅州梅縣,潮州饒平,東莞,雲浮雲安、羅定等地。揭陽有1022人(2001年),揭陽佔姓居民大多分佈於普寧市[1]。

贊助廣告

百家姓有姓佔的嗎

百家姓有姓佔的。佔姓來源:出自媯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春秋時陳國公子完之裔孫書,字子佔,後人以字為氏。《廣韻》雲:陳大夫子佔之後。

所有的姓氏中有沒有性佔的

姓氏中有姓佔的。佔姓來源出自媯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儲秋時陳國公子完之裔孫書,字子佔,後人以字為氏。《廣韻》雲:陳大夫子佔之後。

有沒有"佔"這個姓啊

有。做姓的時候讀zhan, 一聲

百家姓裡有佔這個姓嗎

一.姓氏淵源

1.出自姜姓,姜書之後,以名字為氏。

贊助廣告

齊公族姜書,字子佔,子孫以佔為氏。

2.源自職業,古代占卜,以職業為姓

古代有專門占卜的巫師,子孫以佔為氏。

3.源自詹姓,簡化

“佔”和“詹”兩字確實不同。從詞義上看,“佔”為占卜義,“詹”的本義為多言。從姓氏學上看,是兩個同音但不同源的姓。上古周朝有個詹國,詹國的國君被封為侯爵績史稱詹侯。侯可以世代沿龔,並且世代在朝廷中做官,詹國國君的家族因此很昌盛,後代人就用國名為姓,世代相傳。文盲誤以為佔是詹的簡體字,便改佔氏,這是當前社會上隨意寫不規範字帶來的弊病。

姓佔的名人有哪些

baike.baidu.com/view/2093513.htm 這個上面有解釋的

姓佔全國排名

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分佈全國各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張姓 張姓是我國分佈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4、劉姓 劉姓分佈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5、陳姓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6、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7、趙姓 趙姓是分佈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為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黃姓 黃姓分佈極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於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分佈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佔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10、吳姓 吳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佔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湖北哪兒有姓佔的?

餘靖(1000-1064),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天聖進士,歷集賢校理、知制誥、知桂州兼經制廣南西路賊盜等,官至工部尚書、知廣州。卒,贈刑部尚書,諡襄。敬言直諫,參與平定儂智高之亂,有政績。反對祥瑞說,認為:“國之興也在乎德,不在乎瑞;國之亡也在乎亂,不在乎妖。”善詩文。著有《武溪集》。 餘玠(?-1253),南宋將領。字義夫,號樵隱。蘄州廣濟(屬湖北)人。初投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與蒙古軍作戰,以功補進義副尉。淳佑元年(1241),玠率部援安豐,擢淮東制置副使。見理宗,自許恢復全蜀,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兼夔路轉運使。革除弊政,遴選官吏,置館招賢,有功重賞,築青居等十餘城,屯兵儲糧,增強守備,抗擊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聞有召命,暴卒。 餘闕(1302-1357),元末將領。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人。元統進士,授泗州同知,“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旋轉中書刑部主事,“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元史》)。復召為翰林修撰,與修遼、金、宋三史。至正十七年(1357),拜淮南行省左丞。紅巾軍攻安慶,城破自殺。“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著有《青陽集》。 餘象鬥,明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字仰止,號三臺山人。閩南書商,家藏珍本,從中精選,編印《南遊記》、《北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懷(1616-?),明末清初文學家。福建莆田人,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又號曼持老人。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晚年隱居蘇州。工詩文,擅寫戲曲評論,為王士禛、吳偉業等所推重。與杜浚、白夢鼐齊名,時稱“餘杜白”。性嗜硯,藏硯甚多。著有《味外軒文稿》、《研山堂集》、《板橋雜記》、《東山談苑》、《宮閨小名後錄》、《秋雪詞》等。 其他余姓名人有北宋權臣餘深;南宋大臣餘端禮;清戲曲作家餘治,畫家餘集、餘重謨、餘昂霄等。近當代余姓名人有政治家餘秋裡,物理學家餘瑞璜,天文學家餘青松,古典文學專家餘冠英,目錄學家餘嘉錫,臺灣詩人余光中,油畫家餘本,京劇演員餘叔巖,漢劇演員餘洪元等。

歷史上姓佔的有誰,說說他的故事

佔小詹姓來源有五: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姓苑》所載,周宣王封庶子於詹,建立詹國,子孫以國為氏。

2、據《路史》所載,相傳古帝虞舜封黃帝之後得詹(同瞻,備受尊敬)者,子孫因以為氏。

3、據《百家姓溯源》所載,古代負責占卜的官職叫詹尹官,其後有以官職命姓者,稱詹姓。

4、據《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均以邑為氏。

5、出自他族。今蒙古、土家、臺灣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周宣王時,封其支子於詹(今地不詳),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世襲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詹姓源起久遠而又頭緒繁雜,據《辭源》記載:“周有詹父,詹恆伯,相傳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而晉鄭之詹又別於宣王之子,可見在春秋時期,詹姓已分佈於晉(今山西一帶)、虢(今河南鄭州西北)、鄭(今河南新鄭一帶)等地。戰國時楚(今湖北一帶)有術士詹何,西漢有匈奴兒單于詹師廬(存以備考),東漢有武陵(治今湖北漵浦南)蠻詹山。可見在兩漢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帶。當然,有史料表明兩漢時期的詹姓大多繁衍於古渤海郡、河間郡一帶。晉代的永嘉之亂,導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國從此開始,中原地區漢族子孫向南播遷也自此起步,這就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當時,隨著動亂的擴大,中原的姓氏逐漸出現於今華東、華南、中南之地,其時入閩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發展成為我國南方的名門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板蕩,狼煙又起,時北地民眾為避兵火,扶老攜幼,顛沛流離,輾轉南下,尋求一方淨土,詹姓子孫亦概莫能外,隨之南遷,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隊伍更為龐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亂隱居閩地之仙遊,遂家於當地。兩宋之際,詹姓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且多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陝西、江蘇、湖北等地。明中葉以後,隨著我國航海技術的提高,閩粵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臺謀生者。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後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遷今四川、重慶之地。清中葉以後,詹姓分佈更廣,並有詹姓人揚帆南洋,遠徙東南亞。如今,詹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其分佈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等省為多,現代因簡化字中詹與佔的誤用,詹姓多被人以佔姓見諸文字報刊,實然,詹與佔為兩個不同的姓氏。

郡望堂號

詹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①渤海郡,漢代設定,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後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②河間郡,漢河間國,北魏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後移治今河北河間西南。

堂號:“河間”、“奎光”、“潔身”等。

宗族特徵

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亂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詠詩為證,如《永嘉衣冠南渡詩》:“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羶。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淚灑,渴驥每思泉。”又有《訪宗人》詩:“僕馬甘棲息,南來擇地安;巧將茅作舍,城近繞廬山。喜識宗人面,襟懷自覺寬;開圖閱源派,涕淚染衣斑。”可謂一字一淚,血淚交織。

名人精粹......餘下全文>>

中國現代名人有哪些姓佔

佔天佑

相關問題答案
有姓佔的嗎?
有姓花的嗎?
有姓班的嗎?
百家姓有姓華的嗎?
有姓柯的嗎?
百家姓有姓藍的嗎?
有姓卓的嗎?
有姓雨的嗎?
有姓閻的嗎?
有姓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