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丁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中國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丁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後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於任上。

丁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丁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家,共蒐集圖書至八千卷。

丁璉,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朝議郎一職。

贊助廣告

丁敬,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鑑別,工於詩、書、畫,尤精刻印,開創了“浙派”,被譽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錢塘人,清末藏書家,撰有《善本室藏書志》,著錄其藏書中珍貴部分。

丁謙,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學家。著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六十九卷。

丁穎,廣東省高州人,現代農學家、水稻專家。曾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解放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

丁大全,南宋鎮江(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右司諫、籤書樞密院事、右丞相。

丁雲鵬,休寧(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會作詩。

贊助廣告

丁啟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書。

丁耀亢,山東省諸城人,明清文學家。著有小說《續金瓶梅》等。

丁觀鵬,京師(今北京市)人,清代畫家,最精於人物畫。

丁善慶,泉州(今屬福建省)人,清代道光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著有《左氏兵論》。

丁寶楨,貴州平遠(今織金)人,清末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山東機器局、四川機器局為其所籌建,今存其《丁文誠公奏稿》。

丁日昌,廣東省豐順人,清代大臣。歷任江蘇巡撫、福建巡撫、督船政、節度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曾參與洋務運動,著有《撫吳公牘》。

丁汝昌,安徽省廬江人,清末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與日軍的威海衛一役中,拒降而自殺身亡。

丁德興(1327—1366),元末定遠(今屬安徽)人,傳其祖由拜占庭使華。初在濠州(治今安徽鳳陽)參加朱元璋軍,稱“黑丁”。從渡江,拔採石,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分兵略溧水、淋陽,擒陳兆先。下集慶(今江蘇南京)、鎮江,進管軍總管。克金壇、廣德諸地,擢左翼元帥。又取徽南諸州,破宜興,論功授鳳翔衛指揮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從徵陳友諒,大距鄱陽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陽)諸郡。後與徐達討張士誠,卒于軍團。洪武帝稱其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之虎將”。

丁蘭,東漢人,“丁蘭刻木事親”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肇中,祖籍山東,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華人。

丁俊暉,中國第一個檯球世界冠軍,江蘇宜興人。

丁聰,著名漫畫家,1916年生於上海。30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抗日戰爭時期,輾轉於香港及西南大後方,從事畫報編輯、舞臺美術設計、藝專教員和畫抗戰宣傳畫等工作,同時也以漫畫參加過多次畫展。1957年後的二十多年裡沒有發表漫畫,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又畫起諷刺漫畫來。2009年5月26日上午11點,93歲的丁聰先生因病去世。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5年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丁釗(1920年~),山東省龍口市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丁盛(1913~1999年),江......餘下全文>>

歷史上丁姓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丁姓名人分佈

1、丁 敬:清代傑出篆刻家,善鑑別,愛好金石文字。詩、書、畫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別具面目,開創"浙派",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黃海海戰中受傷後仍指揮作戰,後退守威海衛,當日軍海陸圍攻威海衛時,他拒絕投降,自殺身亡。

3、丁 丙:晚清藏書家。喜藏書,沿用其祖"八千卷樓"為藏書室名。文淵閣《四庫全書》散失後,他多方收集和抄補,撰有《善本書室藏書志》。

4、丁 謙:清末地理學家,喜治歷史上邊疆及外圍地理。撰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69卷。 5、丁 恭:漢代人,曾任諫議大夫、博士。治有《公羊嚴氏春秋》。光武帝時,自遠方來從學者達數千人,當時稱為大儒。

中國近代史上姓丁的名人事蹟

丁 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後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於任上。

丁 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丁 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家,共蒐集圖書至八千卷。

丁 璉: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朝議郎一職。

丁 敬: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鑑別,工於詩、書、畫,尤精刻印,開創了“浙派”,被譽為“西泠八家”之首。丁 丙:浙江省錢塘人,清末藏書家,撰有《善本室藏書志》,著錄其藏書中珍貴部分。

丁 謙: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學家。著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六十九卷。

丁 穎:廣東省高州人,現代農學家、水稻專家。曾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解放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

丁大全:南宋鎮江(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右司諫、籤書樞密院事、右丞相。

丁雲鵬:休寧(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會作詩。

丁啟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書。

丁耀亢:山東省諸城人,明清文學家。著有小說《續金瓶梅》等。

丁觀鵬:京師(今北京市)人,清代畫家,最精於人物畫。

丁善慶:泉州(今屬福建省)人,清代道光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著有《左氏兵論》。

丁寶楨:貴州平遠(今織金)人,清末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山東機器局、四川機器局為其所籌建,今存其《丁文誠公奏稿》。

丁日昌:廣東省豐順人,清代大臣。歷任江蘇巡撫、福建巡撫、督船政、節度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曾參與洋務運動,著有《撫吳公牘》。

丁汝昌:安徽省廬江人,清末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與日軍的威海衛一役中,拒降而自殺身亡。

丁氏(宋)女。洪慶善妻。賢而有文,字畫勁麗。

歷史名人上有沒有姓丁的

丁氏名人﹐不絕於史。漢時﹐有幫劉邦打天下﹑被列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復﹐項羽的部將丁公﹐東漢經學家丁鴻、丁恭;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宮;幷州刺史丁原﹔三國時孫權的大將丁奉;隱士丁覽﹐頗受曹操讚賞的才子丁衝及其二子丁儀﹑丁 廣和兄弟丁斐等。諸葛亮帳下的丁立、丁鹹;明朝畫家丁雲鵬;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緒年間﹐任江蘇巡撫﹐是洋務運動中的活躍人物。

baike.baidu.com/...EVvWTa

姓丁的起源

丁姓是當代第46大姓,丁又是我國諸家姓氏中筆畫最少的一個姓氏。許多民族裡都有丁姓。然而,它的家族 姓源卻較為複雜。據有關史籍介紹,丁姓至少有五支來源。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該書雲定“太公金匱,武王伐紂,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自於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兒子姜及死後,也被周王追諡為丁公,其子孫便以丁為姓,藉此緬懷先祖曾位尊丁公。史書記載較為詳細。“丁氏,姜姓,齊太公生於公,支孫以丁為氏。”(見《通志·氏族略·以次為氏》)“齊太公生於公,支孫以諡為姓。”(見《元和姓纂》)自從這一支丁姓問世之後,其散居的地盤最廣,人數最多。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中國的丁姓大都源自這一世系。這一系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山東濟陽。姓氏書說“系承姜,望出濟陽”,即是證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從三國時期開始,在丁姓之中,於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長,承襲相傳。後來出現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為丁,一支則改自丁氏。

這樣,丁姓就出現了5個分支,即丁侯之後,丁之後,孫匡之後,西域人改姓,於慶之後,他們共同組成了丁姓的龐大陣容。

丁氏名人,不絕於史。漢時,有幫劉邦打天下被列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復,項羽的部將丁公,東漢經學家丁恭;三時孫權的大將丁奉,頗受曹操讚賞的才子丁儀等。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緒年間,任江蘇巡撫,是洋務運動中的活躍人物。

關於姓丁的名人 介紹和事例

歷代丁姓名人簡介

丁姓是當今中國第四十六大姓。歷史上的丁姓名人主要有以下一些:秦末項羽部將丁固,漢初大將丁復,東漢經學家丁恭,三國時吳國大將丁奉、魏國名士丁儀,唐代太常卿丁公著,清代將領丁寶楨、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江蘇巡撫丁日昌等。

丁 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後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於任上。

丁 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錠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丁 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家,共蒐集圖書至八千卷。

丁 璉: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朝議郎一職。

丁 敬: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鑑別,工於詩、書、畫,尤精刻印,開創了“浙派”,被譽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錢塘人,清末藏書家,撰有《善本室藏書志》,著錄其藏書中珍貴部分。

丁 謙: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學家。著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臨澧人,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記》而聞名。其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解放後,任《文藝報》主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丁 穎:廣東省高州人,現代農學家、水稻專家。曾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解放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

丁大全:南宋鎮江(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右司諫、籤書樞密院事、右丞相。

丁雲鵬:休寧(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會作詩。

丁啟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書。

丁耀亢:山東省諸城人,明清文學家。著有小說《續金瓶梅》等。

丁觀鵬:京師(今北京市)人,清代畫家,最精於人物畫。

丁應 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歷史上有沒有姓丁的皇帝?

沒有

其他皇帝姓氏

中國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後來也改姓元),總共24個姓。

其中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樑、西樑)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定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後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柴(後周)2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髮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後秦)3位;

呂(後涼)3位等。

在古代姓丁的,有沒有當官的?

有啊,三國時期的丁原丁建陽。

古代了不起的姓丁人

1、丁 敬:清代傑出篆刻家,善鑑別,愛好金石文字。詩、書、畫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別具面目,開創"浙派",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黃海海戰中受傷後仍指揮作戰,後退守威海衛,當日軍海陸圍攻威海衛時,他拒絕投降,自殺身亡。

3、丁 丙:晚清藏書家。喜藏書,沿用其祖"八千卷樓"為藏書室名。文淵閣《四庫全書》散失後,他多方收集和抄補,撰有《善本書室藏書志》。

4、丁 謙:清末地理學家,喜治歷史上邊疆及外圍地理。撰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69卷。

5、丁 恭:漢代人,曾任諫議大夫、博士。治有《公羊嚴氏春秋》。光武帝時,自遠方來從學者達數千人,當時稱為大儒。

6丁復: 漢初人,隨高祖劉邦舉兵於薛,後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項羽將龍且於彭城,官大司馬,封陽都侯。

7 丁允元: 南宋常州人,字叔中,淳熙(公元1174-1189年)間任少卿,後因忠諫貶官潮州太守,撥田租興學養士,築橋利民,百姓"名宦祠"祀之。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丁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歷史上姓袁的名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歷史上姓肖的名人?
歷史上姓谷的名人?
歷史上姓南的名人簡介?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