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族的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贊助廣告

維吾爾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和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這兩部分人於公元840年大規模匯合,至16世紀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人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節日風俗。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等。

古爾邦節。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贊助廣告

過肉孜節。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節日期間殺羊或駱駝,到清真寺去作聚禮,唱歌跳舞,並舉行賽馬、刁羊和摔跤等活動。

諾魯孜節。“諾魯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達一天相當於漢族的春分,故而“諾魯孜”節也叫迎春節。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對他們來說,每年3月20號到22號的諾魯孜節是最重要的節日。諾魯孜節的儀式在20號的黎明開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裝,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平安快樂。然後,家長要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從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跟著,人們就要做"諾魯孜飯"(就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種佐料煮成的稠粥)。從當天午時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等到諾魯孜節過後,在農村,緊張的春耕生產也就開始了。 諾魯孜節是伊朗和中亞的節日,是為進入春耕生產,綠化、美化、淨化環境做準備的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的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暢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回族和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日?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054976.html

wan.cncn.com/guide_2961.htm

www.azg168.com/...9.html

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一代又一代世襲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前兩個屬典型的宗教節日。新疆電視臺舉辦晚會的有三個節日: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現在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傳統節日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其中最著名的是“開齋節”、“古爾邦節”。過節時,維吾爾族人會穿上節日盛裝,互相登門拜訪,慶賀節日。而諾魯孜節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歷史,內容與漢民族的春節相似。

維吾爾族的節日.禮儀,含義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月為準。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人們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隨節日禮拜的結束,從高高的喚禮塔上“納各拉”鼓和哨納聲驟然而起,人們走出禮拜大殿自發的踏著歡快的樂曲聲,跳起“薩瑪”舞,彼此握手道賀。一般維吾爾族婦女不參加聚禮。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民族式點心、糖果、乾果、水果等。人們身著節日新裝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賀。在肉孜節期間民間有各種遊藝活動,“巴扎”即市場非常熱鬧。 關於肉孜節的起源,維吾爾民間有這樣一個宗教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次鬧災荒,孩子們由於飢餓啼哭不止。母親們無奈,把拳頭大小的卵石放進鍋裡煮,哄孩子們說:“媽媽給你們做‘兄古提麻克’(一種飯食,用玉米麵做成,形狀像窩窩頭,水煮,吃時帶湯)吃”並不時地用木棍戳一戳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相信還沒有熟,還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鬧著非要吃不可。母親們沒辦法,只好揭開鍋蓋還想用木棍戳給孩子們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進去。母親們很驚奇,仔細一瞧,原來鍋裡煮的卵石都變成了可以用來充飢的“恰瑪古”(即蔓菁)。人們相信這是神靈為了拯救他們而顯示的奇蹟。人們奔走相告,彼此祝賀得救,載歌載舞,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以各種娛樂的方式歡慶,感謝真主的恩典。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紀念,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2.冒路德節:

冒路德節,又叫聖紀節。每年回曆三月二十日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而舉 行的節日。伊斯蘭教徒為了紀念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功德,在他誕生的那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教的節日。這個節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節日當 天,虔誠的穆斯林紛紛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們唸經,讚頌聖祖穆罕默德的功績。還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圍的鄰居請到家裡舉行小形的聚會,並準備油餅,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間放一個盤子,盤子裡放一些灑了香水的棉花,阿訇邊唸經邊對著棉花吹氣,最後參加儀式的每一個人拿起一小團棉花聞一聞,便放進口袋裡。臨走時 還拿上一點糖果,回家後分給家裡人吃。

3.努吾若孜節:

努吾若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一詞是波斯語藉詞,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陰曆每年3月21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它從古代流傳至今,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在過節這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每一個村落的所有人集體做“庫節”即“努吾若孜飯”(幾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悅。做“庫節”一般用往年剩餘的糧食加大米、小麥等7種穀物在大鍋裡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餘。此外,節日裡,還舉行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比如,把一個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給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還舉行麥西熱甫、賽馬、叼羊、拔河、摔跤、野遊、唱歌、賽歌、猜謎語、盪鞦韆、作遊戲等各種娛樂活動。到了晚上,年青人帶著火把,唱著“努吾藝孜歌”挨家挨戶的祝福,節日一般持續三天,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很多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尤其最近5、6年以來無論是政府方......餘下全文>>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

維吾爾族節日主要傳統節日有“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諾肉孜節,庫爾邦節,肉孜節

維吾爾族在新年有什麼習俗?

維吾爾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肉孜節過後的第七十天是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有經濟條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請親友鄰居來家做客。 以上兩個節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嗩吶歡慶,召喚維吾爾族男人們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內會禮,向真主祈禱。會禮功後,先上墳,然後各家請阿訇到家誦經。

這是維吾爾族的教歷新年~

對於元旦和春節他們沒有什麼習俗

相關問題答案
傣族人的傳統節日?
漢族人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
維吾爾族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