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怎麼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周易怎麼自學? 10分

如果想占卦可以學習邵偉華的書,他的還是比較實用的。

不過周易是基礎,如果真想學的話,可以把周易熟讀,最好背過。就像證明數學題的定義和定理一樣,周易在預測起卦占卜中屬於定義和定理。只有基礎打好了,配以起卦的輔助書才能理解。如果想真正學會是很難的,也很少有學會的,有些民間的預測算卦高手多是學了一個方面,所以你也可以專門學一個方面,比如六爻預測等。

學習周易要看什麼書,有什麼書才能正確引路入門

這個很重要!

選書如選老師,因此選擇書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此,向給大家推薦相關書籍,讓你少走彎路,成為大師級高手!

贊助廣告

重要叮囑

易學、佛經是迷宮,進門後一定要學會出得了門。正如紫欽天老師在《太極博弈原理》裡面 “資訊對抗:命越算越薄,知命與宿命” 提到的,其實現在才最真實的,人要克服的是未來資訊對現在的影響!很多人能懂一點點了,以為天下無敵,但是如果未來的資訊,沒有百分百準確,都是誤導人的。最怕三分真,七分假。人依然會迷茫,猶豫,錯失。

另外,易曰:知得也要知喪,當你得到了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會失去一些東西。誠然,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而在於你的選擇。為什麼還要特別提醒呢?因在現實中接觸不少易友,一學什麼易或練什麼功,就顧及不到其他方面,給家庭社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古曰:平常心是道!不要把自己標榜成與別人不一樣,否則你會一事無成。要明白你只是一個凡人,不要以為自己學易了就有什麼了不起。法、侶、財、地(簡單講就是方法、同道、財力、環境)是學好功法,其實也是學好易經的最好指導。千萬不要指望學易來發大財,否則你將走上不歸路。以此為職業的人,是有宿因的。薄迦梵歌曰:要把成與敗、得於失等同看待。患得患失不是學易人應有的心態。好好工作,養家餬口,業餘修習,平凡一生這是吾師給本人的開示和指導,希望易友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贊助廣告

最後以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最為緊要!

1、基礎書

(1)周易原文註解類:

如果不讀周易原文,而想徹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越牢,對後面的學習幫助越大。

建議採用中國易經協會會長、哲學教授劉大鈞著的《周易概論》,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較可靠的。

南懷瑾老師倡導的兒童經典導讀中心出版的原文《易經》,可以幫助大家認識和聽懂一些難讀的字。

(2)周易精華思想融匯類:

應該說,目前只有紫欽天老師的《太極博弈原理》一書能做到這點,全書中是沒有解釋卦象的。但是如果對於一個研究周易幾十年的學者來說,一看這書,應該明白其實裡面是是蘊含了周易的推演過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沒有看過周易相關的書籍,也能從中培養到周易的思想,對理解現在所有文化(玄學,易學)都會個統一的思路,增強第六感判斷力。可以說,這本書的研究意義十分珍貴!建議入門,進階,和自我昇華階段研讀一番。

2、易理及梅花六爻類

不懂易理,術數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絕不可能。學習易理有助於你搞懂自己學習的目的。

(1)易理類

張延生是一個易學實力派人物,張延生的作品(易學入門、易學應用、易象延、易與和諧、心易、氣易)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選,相信可惜能真正看懂的並不多。

易理方面建議還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類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數》,現代的可以看大陸的紫欽天老師《太極博弈原理系列》,黃鑑老師的《易魂》,鄧海一老師的《俏梅花》系列,臺灣的樑湘潤、王士文,都推薦閱讀。

(3)六爻類

六爻的精華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經典《易隱》、《卜筮正宗》、《增刪卜易》、《易林補遺》、《易冒》、《火珠林》、《斷易天機》。

推薦書目:陳圓《周易預測學入門》、邵偉華《周易預測學》或者《周易預測學講義》、李洪成《六爻預測技術入門》。

日本人著的《高島斷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讀的一本好書,無論是作者還是譯者水平都很高。

需要讀現代人的書提高水平的可以看李洪成、王虎應、曲煒、李順祥、呂......餘下全文>>

《易經》怎麼學?

易經》做為我國群經之首,它的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應該先學習《易傳》,它是孔子和弟子所做,是針對《易經》所做出的解釋。讀完《易傳》打下一定的基礎後,再學習《易經》會好很多。我認識很多人都是這樣學習的,並且效果都不錯。

另外,學習《易經》對提高自身修養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都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你能堅持學習,最後回頭來看的時候,回覺得收穫頗豐!

易經好難啊,怎麼學?

易經是群經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寶藏。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來自於文化之源,易經這部偉大的經典,如果沒有易經,如果沒有易經的精神,中華文明恐怕早已不復存在,易經給了中華子孫精神的力量,使得中華文明無論在何時,都不至於滅亡,反而將一次次外族文化的入侵,化解、同化。

史料和出土文物都證明,孔子晚年,對《周易》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弟子們的協助下,寫出十篇文章,將《周易》的哲學價值、政治社會學價值等價值闡發得十分精闢,十分透徹,才能流傳到今天。《周易》因萬世聖人、至聖先師孔子的卓越貢獻而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易經是六經四書之首。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樂經》,有所不同。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學習易經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是運用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入門的人,可以一天跟讀1-7遍,一次讀7卦,連續讀7天。當你稍微熟練的時候可以讀10卦或者30卦,甚至是一口氣讀完64卦,一個小時讀完。讀到什麼狀態算可以了呢?讀到你喜歡為止。做好長期規劃,要長遠打算。先只管讀,再慢慢去理解,最後應用。就這麼簡單的學習方法。我就是應用這個方法,受益無窮!

怎樣自學易經

一、泛了解

易學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贅述。

因為易經現代的書籍也過於龐雜,入門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選擇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非常重要。竊以為如果有文言基礎,大可直接從經傳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薦東南大學注音版的《周易》(簡體橫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標註及簡單註解,字比較大,缺點是好心的插圖反而雜亂)。另外一個本子推薦中華書局誦讀本《周易》(四海本、綠本都可,有音訊可以索要),沒有通假字和插圖。不管哪個本子,一些向來有爭議的字、斷句、讀音都會有出入,先按一本學,之後多讀幾個本子自己再判斷。(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這兩個本子一定要買一本,不然會有很多讀音掌握不準(如屯zhun卦)。

如果沒有文言基礎,那市面上的入門本子也有很多。個人推薦南懷瑾的《易經雜說》、張其成《易道主幹》、張善文《周易入門》。這幾個本子的特點是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和特有詞彙的認識,泛讀就好。特別說明:之所以推薦南懷瑾的書,是因為其書並不完備,但點到即止,防止走偏門。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iOSApp《易經》(圖示是線裝書的設計標有“有聲同步”字樣),誦讀可調整語速、有註釋和簡單的白話文翻譯。

二、基礎背誦

關於背書,不同派別有不同的意見,竊以為必須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漸進的背。

1、朱熹(爭議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義》三種卦歌,分別是“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分宮卦象次序歌(乾為天、天風姤……)建議邊畫邊背,否則會很吃力、下上經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

2、序卦傳(郭氏認為幼稚),竊以為序卦傳包含的邏輯最必要掌握的;

3、說卦傳前十章(金、呂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歸類);

這些最好先背下來。其中朱熹的三種卦歌是必須要背的,是對64卦從卦序、卦象上有一個基礎的認識,會省很多勁。序卦也不難背,每天誦讀7次,最多連續7天應該就可以背下來了,說卦傳相對內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結合圖去背,這些理解會更深。

背下來以上的內容之後,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個人,隨便說一卦,你說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後是什麼卦;

2、找一個人,隨便說出一卦,你說出卦象是什麼,並畫出來;

3、自己畫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竊以為先不著急去讀經傳註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讀。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錯卦(六爻陰陽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綜卦(六爻倒過來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謂錯綜複雜,還有互卦等易例,如果這兩個還糊塗,可以先放下,通讀一遍經傳之後學更容易理解。

還有7個最起碼要掌握的卦爻基礎:

1、三才;

2、動/靜;

3、之/變卦(即動爻變後成卦);

4、消/息;

5、乘/承;

6、當位不當位;

7、得應不得應。

為什麼要學易經?怎麼學易經?

《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不過,現代人聽到《易經》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來算命嗎?沒錯,《易經》確實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於算命;並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經》還談做人處世的道理。

國學大師-李-冠-論講解說道我們翻開《易經》,看到總共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些卦圖都是由下而上六條橫線所組成的。橫線分兩種,一條不斷的稱為“陽爻”(),另一條斷為兩半的稱為“陰爻”()。

陽爻代表主動力,陰爻代表受動力。有主動也有受動,兩者配合才使變化一直持續下去。《易經》的“易”字,首先就指“變化”而言。西方人翻譯《易經》,大都將它譯為《變化之書》(TheBookofChanges)。任何變化都是由陽與陰兩種因素的消長所造成的。“爻”這個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變化時,陽與陰不可或缺。至於“卦”,則是指“掛”而言,有如掛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現象。當大自然出現變化時,人類要如何因應?要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修養自己以求安居樂業?這些都是《易經》所要答覆的難題。

《易經》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辭,說明此卦的占驗(如元亨利貞,利涉大川等);並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辭,說明此爻的處境與後果(如潛龍勿用,亢龍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辭,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辭。用今天的方式來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頁。

然而,為什麼我們眼前的《易經》卻有幾百頁呢?這是因為加上了《易傳》。古代有“易歷三聖”之說。首先畫出基本的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繫辭傳》稱為包犧氏)。到了姬昌(後稱周文王),他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達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寫下卦辭與爻辭。也有學者認為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後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時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別用心探討了《易經》。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也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韋編三絕”是說綁在竹簡邊上的繩子多次斷裂,由此可見他用功之勤。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在於他開始撰述《易傳》。這一部分的工作應該有後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傳》又稱“十翼”,有如十篇輔助的說明,其內容為:《彖傳》(解釋卦辭),《象傳》(解釋卦象的稱為《大象傳》,解釋爻辭的稱為《小象傳》)。這兩部分都依《易經》分為上下(前三十卦為上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如此就有了四篇。接著是《繫辭傳》,由於內容較長,也分上下。然後是《文言傳》(只談到乾坤二卦),《說卦傳》(有如小字典,介紹基本八卦的各種象徵),《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以及《雜卦傳》(扼要就卦名綜述其旨,可視為附錄)。

自漢代以來,學習《易經》的人是經傳合併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謂的《易經》,包含《易傳》在內。此外,還有“易學”一詞,那就無所不包了,是漢代以來學者將《易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醫藥、兵法、養生等。至於與占卜有關的部分更是發展得多姿多彩。

簡單說來,《易經》有兩大系統:一為“義理”,要由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體驗出做人的道理,此時強調的是德行、能力與智慧。另一則為“象數”,要由卦象與數字的搭配,經由特定的運算程式,而得出某一疑難之事的解答。換言之,象數即指占卦而言,確實可以預測某一抉擇的後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難”一語正好提醒我們:理性思維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學會《易經》不能靠神祕直覺,而是需要長期認真用功的。...餘下全文>>

怎麼學習易經?應該從哪裡入手?

“易經晦澀難懂,很想學買了很多書可越學越糊塗,就是但不知到從何入手,最厚感慨易經太玄了?”也許大家看過很多關於易經的書那些專家教授都詮釋了對易學的高見。是自己沒有悟性,沒有緣分?不是,我也有過這個經歷,太多的易經學習著有這樣的困惑,易經的原則之一就是:簡易。簡易、簡易怎麼這麼難?是悟性不好?那麼多的人覺得難,難道大家悟性都不好嗎?人又不呆又不傻,問體出在哪?現在告訴大家:問題就出在你們所看的書上,易經的實用技術自古以來就是以師傳或祖傳的形式傳承的,作者把一般的知識寫在樹上,而那個關鍵的知識,那個訣竅書上沒有,而只傳給徒弟或者兒子,讓社會大眾懂得膚淺的知識,而自己的兒子或弟子則是行家。明白了吧,不是大家悟性不好,而是書有問題!更有甚者,作者故意在書上兜圈子、設陷阱,讓人越看越糊塗! 在此我就講一下如何如何正確認識、學習易經:首先,怎麼認識: <1>:《易經》名為易,不稱作“難經”,就說明《易經》為容易學習之經,如果將《易經》說成“難入門,難學習,難掌握”,就是將廣大民眾拒之於易學殿堂大門之外,而只為極少數人掌握,予以文化獨攬,自我顯赫!《易經》是什麼?《易經》是我們先民智慧的結晶,說的是宇宙客觀規律,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既然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應屬於文化的範疇,而不應定義為科學。就象我們的長城、故宮、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等等是文化遺產,而沒定義為科學遺產。 <2>:目前學術界專家教授有人提到易學自古分有易理派和象數派: :易理派重易學理論研究,主要從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研究, :象數派即術數派重實際運用操作,主要以預測方面進行研究。說通俗點就是:學院派和民間派,學院派重易理研究,民間派專注實用預測,後一派在易學界人數中佔絕大部分。其實,這兩派都有失偏頗,易經包括理、象、數、佔,四大部分缺一不可,少了一項那還叫易經嗎?理、象、數、佔必須結合起來用,才是一個真正的易學家。 <3>:易經功能總括起來應該是兩條:一是認識論:即認識宇宙,認識人類,認識萬事萬物。二是方法論:教人如何順應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類 。 第四:俗話說“學會詩經會說話,學會易經會算卦”毛主席說:“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是的學習易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不然費那麼大的力氣學它幹嘛!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預測。一個真正的易學家應該是既能從巨集觀上,大處著眼,又能從微觀上,小處入手! 其次,怎麼學習: <1>:如果你對易經一無所知,本人認為入門最好的書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這兩本書很好,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全面公正的認識《易經》,對《易經》有個整體把握! <2>:從易經本源的知識入手:易經分先天易與後天易,先天易即是伏羲易,沒有文字的易經,只有八卦、太極圖、天干、地支等,而後天易即是文王、孔子、周公等寫上文字的易經,代表周文王、周公、孔子及後人對易的認識,不能代表全部的易經。 <3>:在太極圖、八卦、五行、干支系統上很下功夫,熟記他們的方位分佈、生剋制化關係,以下幾個圖必須仔細研究(可參考資料)點選以下的字型可看到圖:

學習並掌握《周易》該怎麼做?大致需要多長時間?

看你需要到那個程度,1如果學到想那些個教授那樣 賣賣嘴講講大道理 只要1--3個月。2如果想要把周易理論聯絡實際需要3--5年3如果要學到袁天罡 那樣的妙算,要天賦好,家底厚 20-50年4如果學到諸葛亮 張良 李靖 那樣的程度天賦好,家底厚 出身好,必須是名門望族。再看你與你老老師的緣分,3-10年(真傳不傳庸人,幾百年才幾個) 對周易有興趣的朋友現在越來越多,但是周易不是每一個人看看書都能懂的,要不大家都成了諸葛亮 劉伯溫了,

本人無償幫助願意學習周易的朋友入門 有愛好興趣的看QQ。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執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本人長期在西安為商家開業慶典擇日,婚姻訂婚結婚合婚擇日。搬家擇日。出行預測 擇日,蓋房上樑擇日。簽訂合同預測生意預測,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學習易經

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這一句話可以擴充套件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毛澤東,他們都學了《易經》。

我們讀書,雜七雜八的書你讀1000本都不如讀一本《易經》,叫做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我們現在所讀的《易經》,也就是《周易》。

“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週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複。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裡邊有很多話進行闡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現矣。”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

《易經》把“簡單”寫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剛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容易的,我們才會親近它,只有簡單的,我們才能做得長久,才能做得有功!

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但是我們普通人,普通老百姓只是日用而不知;

天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天地之道,沒有一點複雜,每天太陽升起來,晚上落下去,這就是天地之道

易經》是講道理的,講規律的,所以學《易經》,一定要讀熟,要把《易經》的書全文讀熟,先建立易德,沒有易德的人不要學《易經》。

就像一個練武功的人一樣的,練武功的人首先注重的,是武德,沒有武德不要練武功,練武練得很好,練成採花大盜的很多。

我們在《易經》裡挑幾句話,給大家講解,讓大家體會一下《易經》蘊藏的道理。

我們讀《易經》時,首先讀到的這四個字叫做“元、亨、利、貞。”很多人弄不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一開始就給難住了

“元、亨、利、貞”就是天地變化的規律,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現在很多成功的人,只要有些成功的,就到處做報告,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餘下全文>>

怎樣自學易經

弄懂的。另外很多人是圖著算卦、預測的目的去學周易,那我勸那些人還是儘早放棄。周易是可以預測,但這只是周易龐大知識體系的冰山一角罷了。

>02

2.瞭解周易,知道它大概是什麼、講什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瞭解的話請參見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

>03

3.尋找合適的入門書籍,周易的內容並不多,但是文字拗口晦澀難懂,所以作為入門最好選用有翻譯的書。小編入門用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周易還算權威,現在市場上關於周易入門的書籍俯拾即是,但真正權威的並不多。我並不是說他們的入門書有多麼多麼錯誤,但總感覺他們的解釋主觀性太強,個人水平有限、不適合入門。還有大家要想再買點其他的書中華書局的書也不錯,推薦購買,民國的那幾個人還是很牛的。

>04

4.有了學習教材後就要刻苦學習了,先要了解周易八卦與六十四卦基本構成即卦象是怎麼一回事(要知道周易也是一門符號學)。背誦八卦的卦畫、名字、代表方位及實物。背誦六十四卦卦象、卦名、爻辭(這個最難)各宮歸屬。我說的背誦是指達到隨意默寫的程度,越熟練越好。最後強調爻辭最好結合著解釋背誦。基礎一定要打好打牢,這好比大廈的根基,根基穩了大廈才能更高。

>05

5.接著背誦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不要怕辛苦,慢慢就會適應,隨著瞭解的加深,慢慢的自己的感悟也會加深。背的同時可以結合著生活經歷學習了,比如世間萬物在八卦中各有所屬,世間萬事在六十四卦中都能找到原型,周易的一大功能就是教人趨利避害。

>06

6.基礎打牢後,推薦三本進階書,朱熹的《周易本義》、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程頤的《伊川易傳》,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如要想學習象數,推薦讀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這部書收集了許多漢代的經典之作。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07

7.如果你對周易的學習如飢似渴,且前面的知識都已掌握。我推薦學習清朝修的四庫全書的易類六卷及易類存目四卷共十卷。據說現在已有電子版,可以試著找一下。

>08

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監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討論問題。當然了,如果能找到老師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09

最後希望大家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學習周易,周易這部書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弄懂弄透的 ,但我敢保證周易學一點就能有一點收穫。

相關問題答案
周易怎麼學?
周易怎麼看?
周易怎麼算卦?
周易怎麼卜卦?
用周易怎麼算卦?
周易怎麼算命?
周易怎麼算結婚日子?
周易怎麼用八字算命?
周易怎麼入門?
周易怎麼看八字排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