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24節氣中的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贊助廣告

處暑的節氣由來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脣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贊助廣告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二十四節氣中處暑屬於那個季節呢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 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 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為什麼是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中處暑的解釋

”處“是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今年炎熱即將過去,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氣候變涼的象徵。

處暑是什麼季節的? 5分

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太陽正執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處暑節氣怎麼解釋?

處暑,暑天就要停止。其中的處,意思是停止。暑氣至此而止。

處暑後面是哪個節氣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歷偏月十六日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歷一月一日 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二十四節氣

驚蟄 345° 3月5——7日 苗歷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倉庚鳴、鷹化為鳩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歷二月一日 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清明 15° 4月4——6日 苗歷二月十六日 桐始華、鼠化為鴽、虹始見

穀雨 30° 4月19——21日 苗歷三月一日 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歷三月十六日 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小滿 60° 5月20——22日 苗歷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種 75° 6月5——7日 苗歷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歷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歷五月十六日 溫風至、蟋蟀居闢、鷹乃學習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歷六月一日 腐草化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歷六月十六日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處暑 150° 8月22——24日 苗歷七月一日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歷七月十六日 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歷八月一日 雷始收聲、蟄蟲培戶、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歷八月十六日 鴻雁來賓、雀攻大水為蛤、菊有黃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歷九月一日 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鹹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歷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歷十月一日 虹藏不見、天氣上騰、閉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歷十月十六日 鴠鳥不鳴、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歷動月一日(苗歷新年) 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歷動月十六日 雁北向、鵲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歷偏月一日 雞始乳、鷙鳥厲疾、水澤腹堅

處暑這個節氣有什麼特徵?是怎麼得來的?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也就是說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到此為止了

全國華南處暑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紶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相關問題答案
處暑節氣的含義?
小暑節氣的含義?
大暑節氣的含義?
夏至節氣的含義?
春分節氣的含義?
驚蟄節氣的含義?
清明這一節氣的含義?
霜降節氣的含義?
每個節氣的含義和諺語?
穀雨節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