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漢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有以下節日: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贊助廣告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我們的民族節日都有哪些

中秋節

贊助廣告

除了漢族,還有什麼族.節日有什麼?民族人數有多少?民族習俗?

中國的少數民族現在正式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6個。他們是: 1蒙古族,2回族,3藏族,4維吾爾族,5苗族,6彝族,7壯族,8布依族,9朝鮮族,10滿族,11侗族,12瑤族,13白族,14土家族,15哈尼族,16哈薩克族,17傣族,18黎族,19傈僳族,20佤族,21畲族,22高山族,23拉祜族,24水族,25東鄉族,26納西族,27景頗族,28柯爾克孜族,29土族,30達斡爾族,31仫佬族,32羌族,33布朗族,34撒拉族,35毛南族,36仡佬族,37錫伯族,38阿昌族,39普米族,40塔吉克族,41怒族,42烏孜別克族,43俄羅斯族,44鄂溫克族,45德昂族,46保安族,47裕固族,48京族,49塔塔爾族,50獨龍族,51鄂倫春族,52赫哲族,53門巴族,54珞巴族,55基諾族.,56穿青族

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1、春節:於陰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其主要節日活動有:操辦年貨、伏、做新衣、撣塵、祭灶、祭祖、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掛年畫等;節日期間人們還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餃子、吃元宵、舞獅、扭秧歌、玩花燈等;

2、清明節:於陰曆三月間,即陽曆四月五日前後;主要節日活動有:主要有掃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風箏、盪鞦韆等;

3、端午節:於陰曆五月初五;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掛鐘馗像、掛香袋、飲雄黃酒、插菖蒲、採藥等活動;

4、中秋節:於陰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及舞龍燈等活動

漢族人有什麼節日是其他少數民族沒有的?

中秋 春節 清明

漢族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啊? 10分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

祭灶、

春節、

元宵、

社日、

清明,

端午、中秋、

重陽。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那吾魯孜節

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暢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中元節、牛魂節、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婦女耳環多且重,熟稱儋耳,男子以紅或黑布纏頭,稱吊襜

節日:三月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苗族:自由對歌,戀愛

節日:蘆笙節、苗節、春節、四月八、吃新年、龍船節、清明節等

藏族:信仰藏傳佛教,以糌粑為主食,獻哈達

節日:藏曆年、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薩葛達瓦節等

彝族:男子頭頂留一小塊頭髮,稱天菩薩

節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為貴

節日: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魚譚會等

納西族:披羊披肩

節日:三朵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傣族:孔雀舞

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地藏節

有以下節日: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華民族的漢族傳統節日與習俗

過年前夕,人們忙著大掃除,購買年貨,禁忌,春聯及門神,鞭炮,舞龍無獅迎新春,節祭祀祖先、敬神拜佛。花市“開檔”,居民吃過了“團年飯”,大都喜歡去逛花市。買花過年的俗例,是點綴新歲生氣勃勃,也是好兆頭諧音“生意發發”,希望一年順景,萬事勝意。到了子夜,以前家家戶戶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聲除舊,桃府萬戶更新”。由零時開始,虔誠的人們便到寺廟去參神,祈福菩薩保佑,心想事成,橫財就手。

年初一早上,人們都忙碌起來,換了新衣鞋襪,外出到處拜年。春節期間,人們除了拜年、春茗、剩餘的時間都去找尋娛樂。一般商號和工廠都是過了年初七“人日”才開市。

恭喜歡聲未過,又到元宵佳節,亦是中國的情人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到處張燈結綵,百藝紛陳,元宵燈會,猜燈謎,吃湯圓。

正月廿六日,又是俗稱“觀音開庫,善男信女,聯群結隊,到觀音堂去進香,不論老少,都去求籤問卜,祈望帶來財運。

三月,清明節是華人極重視的一個節日,慎終追遠,所有的孝子賢孫,攜備鮮花香燭,到處都是去墓園上墳掃墓拜祭先人的人潮。人們也放紙鷂,插柳,掛紙。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這是紀念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節日,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香囊。

七月初七日乞巧節,唐詩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憶惻纏綿的詩句,已很少被青年的一代來欣賞,牛郎織女的故事已屬於“老土”,青年人已忘記了這個節目。在以前,乞巧節是頂神祕的,一個月之前,姑娘們已把穀子培秧,到了“七夕”,姊妹們就團聚在家裡,或者到別家去,衣著光鮮,髮鬢簪花,擺好香案,案上生果糕餅,一盆青綠的秧苗,焚香“慕仙”,希望得到一位如意郎君。

七月十四日是盂蘭節、俗稱“鬼節”。家家戶戶舉行“燒衣”,在門口拜祭遊魂野鬼,除了果品飯送,燃點香燭,還燒一大堆金銀衣紙、撒溪錢。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中秋節祭月,吃月餅,點燈籠。中國人最注重親情,認為中秋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家家戶戶團聚“賞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趕著回來,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之樂。除了吃月餅以外,許多家庭都喜歡自制湯丸,只做甜的,冬節才做鹹的,象徵一家“團圓”的意思。

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賞菊喝酒,賽風箏,採茱萸。人們為了對先人的追思,也一樣上墳拜祭。在以前,許多人喜歡在“重九”這一天去轉運,希望能把“衰”氣盡除。

冬至則祭祖吃湯圓。

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大約有二十個,其中來自日月時令交會的,或與之有關係的有十六個:春節、立春、元宵節、中和節(二月二日)、上巳節(三月三日)、清明節、天貺節(六月六日)、夏至節、七夕節、中秋節。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壯族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哪些?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