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立冬是什麼意思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什麼意思

一、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干支歷的歲首,建寅月之始日 ;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3] 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贊助廣告

二、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更是陽曆辰月的結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立夏在農曆上的日期並不固定,為每年四月初一前後,此因農曆是陰陽曆。“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三、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贊助廣告

四、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攻。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是一個古詩,幫我解答一下它的完全意思。

詩意立冬 鄉情融融

時令已至立冬,北方人有個習俗,立冬要吃餃子,老人們稱之為“安耳朵”。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為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立冬又是個秋收冬藏的時節,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了,這是百姓們看待立冬的一種過法。其實,立冬這個節氣非同一般,在我國古今各階層人眼中都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

立冬時節,往往是“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並未完全消盡,冬季便踩著厚厚的落葉,披著清澈高遠的藍天,急不可待地踩著紛亂的微寒粉墨登場了。這個時節經常會驚動詩人騷客和眾多鄉外遊子們重溫鄉愁,大放詩情。

元朝陸文圭《立冬》說:“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籬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立冬時,一般還不太冷,此時,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而且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藏起來準備冬眠。宋人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詩句:“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風。律呂看交會,衣裳出褚中。骭瘍時作尰,懷抱歲將終。汗手汙牙筆,晴簷共禿翁。”立冬已至,寒冷將近,要保證健康過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立冬》詩中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立冬之夜,筆墨都結冰花了,詩人只好與爐火瓊漿相伴,微醉中竟將一地月光當成了雪跡。從詩句中我彷彿聞到了立冬的酒香,天冷了,酒也成了驅寒的必備。從這些詩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個雲遊詩人的思鄉之情。 在我的家鄉,鄉親們都把立冬當作“補冬”來看待。立冬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在立冬這天一定要吃一頓好東西,北方家鄉人的上好膳食,多是牛羊肉湯和大肉餃子等。因為立冬時節,多是農閒暇時分,過節難免思念親人以求團圓,所以後來立冬就慢慢地演變成了一個小團圓日了,立冬吃一頓團圓餃子,自然也就成了北方人最佳的“補冬”食品。 立冬了,每個心靈都需要尋找溫暖之處。這個時候,一家人盡情團聚,靜靜地聆聽大地的聲音,吃著香噴噴的餃子,回味一年的收穫,想象著冬去春來的生命歷程,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享受啊!

立冬後面是什麼意思啊

小雪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當陰啥意思

俗話說:“立冬晴,一冬冷,立冬陰,一冬溫”。也就是說立冬當陰不宜晴,如果立冬之日是陰天,整個冬天都不會那麼冷。

立冬的特點及風俗習慣

◆ 立冬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 補 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 冬 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立冬進補】   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在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隻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到底該注意些什麼?怎樣調養是我們今天的主要話題。   ●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補冬 不可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二十四節氣立冬的意思?
立冬的意思?
立春的意思是什麼?
立春的意思?
立夏的意思?
數九寒冬的意思?
冬的意思和五行屬性?
自立取名的意思是什麼?
立的意思五行屬什麼?
冬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