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葛的有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在中國有多少人姓葛?

葛(Gě)姓源出有四:

1、出自嬴姓,是黃帝后裔,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載,夏時,黃帝之支庶封於葛,後世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以部落名作姓氏。據《風俗通》所載,遠古時有部落名葛天氏(今河南省長葛一帶),其子孫後代稱為葛姓。

3、出自洪姓改葛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漢時蒲廬,一作葛廬,乃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漢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縣侯,廬讓封於弟文,向南渡江,家於句容,為吳中葛姓所出。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賀葛氏入中原後,改單姓葛。

贊助廣告

② 清滿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濟勒氏等後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漢姓為葛。

③ 鄂倫春族葛瓦依爾氏漢姓為葛。

④ 裕固族格勒克氏漢姓為葛。

⑤ 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葛姓。

葛伯。夏朝時,黃帝支庶封於葛(故城在今河南寧陵縣北十五里),為伯爵,故稱葛伯。夏朝末年,商湯欲取夏而代之,首先以都城亳附近的葛國為目標。湯先以助祭為名送牲畜給葛伯,又派人為葛伯耕田,因葛伯殺了為助耕之人送飯的童子,湯以此為藉口,一舉攻滅葛國。葛國亡後,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葛姓,他們尊葛伯為葛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儘管關於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說不盡可靠,但葛姓源於河南卻為大家所認同。葛姓在得姓以後的很長時間裡,始終在中原地區發展繁衍。周成王時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綏山,這說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遷入四川。《史記·陳涉世家》中有:“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皆下之”句,說明在秦朝時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稱,西漢有潁川太守葛興,東漢有歷任蕩陰令、臨汾令的葛龔,為葛興的後裔。葛龔,字元甫,樑國寧陵(今屬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載葛姓有潁川、樑國之郡望,當形成並昌盛於此際,並且還說明,兩漢時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國舊地者。東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葛姓還有:《韓 傳》中提到的太守葛興,《天文志》提到的為賊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時期,葛廬渡江向南,安家於句容,其後繁衍昌盛,發展成為吳中大族。此支葛姓來源與北方葛姓不同,卻大大壯大了葛姓家族。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板蕩,戰火連天,使得原居於河南之葛姓有遷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卻一直長盛不衰,並有東晉葛洪為煉丹,攜子侄至廣州。此際至隋唐,由於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今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國時,名將葛從周因仕宦之故由山東鄄城徙居偃師縣亳邑鄉。兩宋時,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為甚,葛立方由丹陽徙居湖州吳興,葛天民由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徙居台州黃岩。明初,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陝西、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開始,閩粵沿海地區的葛姓有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浙江、江蘇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約佔全國漢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贊助廣告

三、歷史名人

葛 龔:東漢樑國寧陵人,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以善文記知名,有人請其捉刀寫奏章,並照抄上奏,忘自載其名,以龔名進之,故當時有語:“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葛 玄:丹陽(今屬江蘇省)人,三國吳道士,曾從左慈學道,併入深山修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丁極仙翁。

葛 洪:丹陽句容人,葛玄曾孫,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自號抱朴子,好神仙導養之法,後卒於羅浮山。其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著有《抱朴子》等傳世。

葛 邲:吳興(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陽,進士......餘下全文>>

全國姓葛的有多少人?都分佈在哪?

當代葛姓的人口近140萬,為中國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約佔中國人口的0.11%。

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來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態勢。

截至2007年,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大約佔全國葛姓人口的18%,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佈區,四省葛姓大約佔全國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佈於浙江、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山西、內蒙古,七省區又佔葛姓人口31%。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沿海岸線向北,直入東北的葛姓分佈區。

有人姓葛嗎?

有啊

一、葛姓的由來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來看,葛姓主要有以下三種淵源:

一是源於部落名。遠古時期,中原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葛天氏等十五個部落。葛天氏的部落是一個擅長歌舞的部落,主要活動在今河南東部一帶。那裡樹林茂密,百鳥雲集。葛天氏從鳥兒的鳴叫聲中得到啟發,創造了“葛天氏之樂”,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共八曲,這是華夏最古老的音樂。相傳葛天氏治世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是遠古理想、淳樸之世。後代奉其為始祖,葛氏得姓由此而始。

資料來源:東漢應劭《風俗通》說:“葛氏,古葛天氏之後”。漢代高誘《呂氏春秋訓解》說:“葛天氏”,“三皇時君號也”。《中國人名大辭典》解釋“上古帝王。關於葛天氏時代有兩種說法:宋代《路史?前紀?禪通紀》稱:在伏羲氏以前。《辭源》註釋:“傳說中遠古帝號,在伏羲之前。《帝王世紀》則謂:“有巢氏之後有葛天氏等,皆襲伏羲之號”,襲號應在伏羲之後,但年代相距又不會太遠,當在神農氏之前。

又據《呂氏春秋》等典籍載,葛天氏部落曾創造了“葛天氏之樂”。《呂氏春秋》卷五《仲夏紀第五?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譁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呂氏春秋》成書於戰國末、秦始皇焚書前,當時可據古籍定多;再者,呂不韋曾懸書城門,“改一字,賞百金”,時人普遍接受,故此書可信可傳。從其第四闋歌名“奮五穀”推斷,當時已進入原始農業階段。“葛天氏之樂”反映的僅僅是葛天氏部族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是當時社會、經濟、文化諸方面的縮影。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昔葛天騧離膉炕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綺。”

從文獻看,葛天氏部落還是古人稱道的“理想之世”。《陶淵明集.五柳先生傳》說及理想世風時說:“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元沈禧《竹窗詞.阮郎歸山寺樵歌》有“忘世慮,斷塵緣,逍遙傲葛天”的詞句。《新編二十六史》載:“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俗稱熙熙自治也。《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辭源》謂“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史記?司馬相如傳》記“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可見葛天氏時人性純真、世風醇厚,是古人讚歎的理想之世,當為原始共產社會。

綜合分析,不管是“君號”、“帝王”、“帝號”,葛天氏是三皇時的一方君主,或曰部族首領當無疑,年代約在伏羲氏和神農氏之間,考古上屬新石器時代之初,距今一萬年前(距今一萬年前之說,見寧陵縣政府的考證報告)。如此看來,葛氏的得姓是相當早的,比後來成為我國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後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葛姓在我國跟其他的千百個姓氏相較,的確算“老資格”,卻是無可疑的。

那麼,古葛天氏部落的具體地址在哪裡呢?根據河南寧陵縣政府的考證報告稱:寧陵縣歷史悠久,淵源流長。上古時期,此地叫“葛”,葛天氏部族就在這裡休養生息,創造了較高的早期文明。

二是源於國名。大約在據今4000多年前的五帝后期,顓頊的後裔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禹臨死時,欲將天下禪讓給他,但伯益堅持不受,且避居箕山之陽,於是禹的兒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政權——夏朝。夏朝建立後,伯益的後人被封為伯爵,封地在葛國(在今河南寧陵縣以北),為夏朝的諸侯國之一,葛國的國君被稱為葛伯。商朝興起後,葛國被商所滅,其子孫就以國名為姓,奉葛伯為葛姓始祖。

資料來源:《姓考》說:“黃帝支庶,封於葛”。宋代鄭憔所著《通志》載:“......餘下全文>>

全國葛姓有多少人口,哪個省佔比較多

大概140萬,葛姓第一大省是江蘇

葛姓的由來?葛姓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葛朗臺算不

呵呵

我知道南北朝時期有個道教的煉丹的叫葛洪

我姓葛,我的姓氏由來?哪裡有我這姓比較多的地方,望高人指點迷津。

1-「葛」出自「嬴」姓。以國名為氏,夏代,有諸侯方國「葛」國,在今河南長葛縣,《孟子.騰文公》載; 湯居毫,與葛伯為鄰。其後有葛氏。

2-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賀葛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葛」氏。

3-又傳說葛氏為「古葛天氏之裔」,或雲在伏羲之前。

歷史上姓葛的名人有哪些

葛姓名人

葛天氏:是中國上古傳說中一位賢能的首領,在位期間人民安康,被後人尊為樂神。部落駐地在今河南省寧陵縣一帶,後世將他的統治視為理想社會。

葛伯:夏朝時葛國國君。夏末,商湯居亳(今河南商丘),與葛國(今河南寧陵北)相鄰,商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伐滅葛國,自此開始滅夏戰爭。

葛平:男,漢族,著名配音演員,曾給藍貓配音。

葛菲:女,漢族,江蘇羽毛球世界冠軍。

葛從娥:女,漢族,1980年生,山東青島人,女詩人。其作品多為七言和五言律詩。風格自謀而成,多以描繪自然景色及抒發情感為主,有“現代版李清照”之稱。主題代表作有《晨醒》、《觀海》、《秋葉三首》、《春歸》、《思鄉客》、《雪松》、《窗燈臨月》、《夏晨》、《戲蝶》、《柳》等上百首古體詩。

現代葛姓的人口數量

葛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行第120位,佔全國總人口的0.12%,約為150多萬人。

姓葛的名人

葛 龔

東漢樑國寧陵人,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以善文記知名,有人請其捉刀寫奏章,並照抄上奏,忘自載其名,以龔名進之,故當時有語:“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葛 玄

丹陽(今屬江蘇省)人,三國吳道士,曾從左慈學道,併入深山修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

葛 洪

丹陽句容人,葛玄曾孫,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自號抱朴子,好神仙導養之法,後卒於羅浮山。其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著有《抱朴子》等傳世。

葛 邲

吳興(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陽,進士及第,官刑部尚書。紹熙年間任左丞相,論疏皆切中時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薦人才。

葛 密

江陰(今屬江蘇省)人,宋代官吏。中進士,任光州推官,善於審決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號草堂逸老。

葛 林

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太醫院官。善小兒科,杏林懸壺,醫術高超,因一匕藥治癒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聲大噪,累官太醫院判。有《杏塢祕訣》。

葛振林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副班長一職,跳崖後懸掛樹杈留命,享年88歲!

葛存壯

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著名錶演藝術家。代表作品:《紅旗譜》《小兵張嘎》《神祕的大佛》《大清炮隊》等。

葛 優

北京市人,當代名伶,葛存壯之子。曾出演影視劇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見幽默,平實中見功夫。

葛從周

濮州鄄城(今屬山東省)人,五代十國名將。其心情豁達,智勇兼備,先從黃巢,後從朱溫,曾於陣前浴血奮戰救助朱溫,頻戰克敵,戰功顯赫,累任兗州節度使、潞州節度使、太子太師、檢校太師等高職,並封陳留郡王。

葛起耕

丹陽人,宋代詩人。字君顧,負才淪落,以詩自鳴,有《檜庭吟稿》。葛天民: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宋代詩人。字無懷,號補翁。初為僧,後還俗,其詩為葉紹翁所推許,有《無懷小集》。

葛立方

丹陽人,宋代詩人。紹興年間進士,歷官校書郎、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著有《西疇筆耕》、《韻語陽秋》、《歸愚集》,詞學晏殊,有《歸愚詞》。

葛勝仲

丹陽人,宋代詞人。紹聖年間進士,元符三年中鴻詞科,曾兩知湖州。有《丹陽詞》。

葛長庚

字如晦,號海瓊子。宋代南京瓊州人。博學多聞,工書善畫,尤精梅竹。開設命館太一宮,封為紫清真人。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晚號神霄散吏。著有《瓊海集》、《羅浮山志》。

葛徵奇

字無奇,一字輪以,號介龕,明代浙江海寧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善畫山水,嘗以自負。側室李因擅畫花卉,得徐黃遺意,有名於時,夫妻曲房靜幾,互以繪事為娛。無奇嘗語人曰:“山水姬不如我,花卉我不如姬。”傳世作品有崇禎七年(1634年)作《溪山清趣圖》,圖錄於《支那名畫寶鑑》;崇禎十三年(1640年)作《山水圖冊》十開,金箋,墨筆,縱28釐米,橫28釐米,筆墨沉著,濃淡相宜,功力頗深,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葛德新

山西省浮山人,清代官吏。初任陝西大荔典史。後因抓獲張格爾叛亂黨羽,擢升直隸滄州知州。

葛元煦

清代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號理齋,學古齋為室名。少工篆、隸,不輕以酬應。家藏書畫甚巨,嘗輯刻叢書。兼擅鐵筆。

葛士達

清代上海人,同治初隨軍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詩古文。著有《從戎日記》、《遂志齋集》。

葛雲飛

字鵬起。清代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道光武進士。為人剛毅勇敢,廉潔正直。制寶刀兩把,分刻“昭勇”、“成忠”,字以自勵。道光二十一年九月英軍再犯定海。他以定海主將身份,團結從夕)地調來的鄭國鴻、王錫朋二總兵共同抗敵,堅守陣地,奮戰六晝夜。十月一日三總兵中,他最後一個英勇戰死。著有《制械製藥要言,、《浙海險要圖說》、《名將錄》等。

葛振峰

(1944.10-——),河北省清苑縣......餘下全文>>

姓葛的人性格是怎麼樣的

品行很好。

相關問題答案
姓葛的有多少人?
姓胡的有多少人?
姓曾的有多少人?
姓顧的有多少人?
全國姓齊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鄧的有多少人?
姓柯的有多少人?
姓翟的有多少人?
姓韓的有多少人?
姓譚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