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申請端午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韓國申請端午節成功了嗎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然而,專家稱這不是壞事。 “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

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從去年開始已經上演,受到廣泛關注。人們所期盼的當然是中國的端午節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目的是加大我國的傳統文化保護力度。而如今韓國獲勝,多少有一種失望的感覺。兩國都希望自己能獲取勝,如果從端午節起源來看,我國的端午節最應該被批准。因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贊助廣告

端午節俗稱端陽節、端午節、天中節,除我國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彝、畲、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實際上,韓國所獲勝的江陵端午節本來就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它的遠古文化蘊涵是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從時令上看,“端午”為“陽極之日”,故《風土記》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此前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需要具備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三個特點。其他國家的端午節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如今韓國的江陵端午節被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然而,韓國的申請成功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從這點來看,我們是不能比的。

贊助廣告

韓國申請成功“不是壞事”,原因如專家所說: “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這倒不見得,復旦大學文博系民俗學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節’和‘端午祭’並沒有本質區別。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響部分,在傳播過程中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這期間,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來。端午節在中國本來就是祭祀活動,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雖然在韓語中,‘祭’和‘節’的意義有所差別,但是在‘申遺’時,無論端午節還是端午祭,都應該用英文的FESTIVAL(節日)表示。”

無論說法如何,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以何顏面笑談“這不是壞事”?說出口還真有一種心虛的感覺。在去年韓國開始申請江陵端午祭為世界遺產,在前不久韓國某公司將“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搶先註冊時,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韓國申遺成功,也許大多數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說好處在於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並得到國際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鑑意義。那麼,我們的端午節(而不是某國端午節)達到國際認同還有一段漫長沉重的路子要走。我們不由的去思考,我們的落敗其實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國情況就會發現,我國節日體系的文化特色顯得不足,洋節日侵襲嚴重,人們多是追捧外來節日文化而對自己民族的卻缺少認識,更談不上喜愛和保護。這次韓國申遺成功的板子剛好打在我們的臉上,猶如韓國的影視劇將我們的專利賣給中國一樣——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筆者覺得,端午節不因外來節日文化而被忽視,也不因感情深淺......餘下全文>>

中國的端午節真的被韓國人申請去了嗎?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5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而不是將端午節作為非遺申報。

韓國把端午節申報還申報中國什麼節日了

從戰國時楚大夫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以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和愛國者,每年陰曆5月初5日,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這亇節,中國人民已過了幾千年。

突然,冷不防曝出新聞:韓國居然要將他們也過的端午節,去申報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專案。這一下,中國人馬上大吃一驚,自己的端午節怎麼可以讓別國去申報“世遺”?據說國家文化部和岳陽市政府都已聞風而動,要採取緊急對策,趕快也去申報“世遺”,這當然是好的,可以稍稍寬慰一下國人的焦心。

端午節面臨被別國“搶注”,凸顯了這幾年我們在丟失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無疑是為國人敲了一記警鐘。

一段時期以來,在所謂“與國際接軌”和“全球一體化”的亂哄哄喊叫中,許多人迷失了自己,出現了一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的妄自菲薄風氣。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心目中只有“洋節”,例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之類才是他們最青睞的,對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卻一點也不感興趣。這當然不是說他們已到了數典忘祖的地步,而實在是為了趕時髦,學著“過把外國人癮”而已,至於一些商家對洋節感興趣,那隻不過是為了趁這些節在錢財上“撈一把”,你只要看看情人節那天玫瑰花的熱銷,看看聖誕節那天賓館酒店的爆滿,就知道商機確實無限。

當然,對某些人喜歡過洋節,我覺得倒也不必過多責備,開放改革,文化上也應該如此;這是信仰自由,又是公民權利,所以,禁止肯定是不必的。但對於過洋節,在道德上、法律上恐怕還是要有一定的約束,不要妨害別人的正常生活。例如對情人節就有一亇正確定位的問題,西方國家情人節中的情人,好像是指未婚的戀愛男女,而這幾年我們這裡的“情人節”,則大有向“第三者節”傾斜的趨勢,許多已婚男女在這一天摔下配偶去另找“方向”,則是把洋節搞得變味了。

端午節面臨被別國搶注的危機,還暴露出文化部門對民族傳統的管理和承繼的缺失。我不能理解的是,在韓國人未提出這亇問題之前,中國的文化管理部門為什麼從未有人思考過這類問題?其實,不單是端午節,就是重陽節、中秋節等,也存在這類問題。中國還有個“乞巧節”,是在陰曆7月初7日,演繹牛郎織女故事,既浪漫也挺有詩意的。這亇節,實際上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早有人在報上提過建議,可是,政府管理部門又有誰關心過呢?既然中國有情人節但沒有人提倡著過,那麼,青年人就只好去過外國人的情人節了。中國還有陰曆9月初9日的重陽節,既是古人登高的健身節,又是敬老節,可是,也沒有政府出來明令提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內容,假如我們丟掉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傳統節日,都去過洋節,那還叫中國人嗎?不要認為文化傳統可有可無,從而在什麼“全球一體化”中迷失了自己,臺灣島上那亇陳水扁卻很懂得這一點呢,現在他搞漸進式“臺獨”,就從文化傳統上的“去中國化”開始,而且還在加快步伐。當然,陳水扁是徒勞的,臺胞與中華血脈相通,任何人也休想割斷。

所以,我以為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不能丟掉,不僅是端午節,對其他的中華傳統節日,也應該去申報“世遺”。同時,還應該研究要不要設國定假、放幾天假的問題?文化部門要正確理解全面關心民族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問題,當然,首先是要正確地、全面地、科學地理解民族的傳統文化。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現在社會上新設定的節很多,例如藝術節、桃花節、旅遊節、風箏節、電影節、電視節、楊梅節等等,能否把這些新設的節與傳統的節結合起來?例如,旅遊節與中秋合併起來,藝術節與重陽節結合起來,桃花節與清明節結合起來等等,既可以不忘傳統節日,又過了新節,可更加......餘下全文>>

韓國人把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會成功?

韓國端午祭成功申遺 我國端午節仍然有機會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這一訊息在國內引起強烈反應,網友在各大社群紛紛留言,稱“這是嚴重的文化侵略!”、“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端午’被韓國‘端’走了”…… 韓國江陵端午祭和我國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對我國端午節“申遺”有沒有影響?我們應得到什麼啟示? 巴黎傳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訊息,各大網路論壇上馬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評論,大多數網友對韓國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遺”難以接受”。民俗學家則表示,韓國“申遺”成功,不會影響我國端午節“申遺”。兩國“申遺”之爭屬盲目炒作,我國建立傳統文化保護機制才是根本。 網友:愧對屈原愧對列祖列宗 專家:不存在兩國“申遺”之爭 “屈原如果還活著,他肯定會說:我以後是韓國人了!真是愧對屈原啊!” “現在我們過洋節,穿洋裝,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失去了自己的節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 “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人搶注而默哀!!!!”…… 這些都是在韓國“申遺”成功後,在各大網路社群出現的網友的帖子。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進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國現在一些‘申遺’成功的地方,他們利用祖宗留下的遺產幹什麼了?無非就是門票漲價,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們有對遺產做保護了嗎?還是不要一窩蜂去爭這個世界遺產了吧,實實在在地做好遺產的保護工作吧!” 與網友的激烈反應相比,民俗學家的反應顯得平靜了很多。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宋俊華博士表示,其實,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申遺”成功後,我國的端午節仍可“申遺”。因此,不存在兩國的“申遺”之爭,以及韓國“勝出”的概念。“媒體似乎是在有意炒作這個話題,以此吸引眼球。” 韓國友人:保護傳統文化是根本 民俗學家:“申遺”不是搶注商標 金向相是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韓國人。他說,韓國政府和民眾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孔孟文化在韓國相當流行。韓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相當於副總統級別,由此可見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金向相說:“現在中國人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反應是正常的,這與此前韓國人對日本將韓國特產泡菜出口到全世界的反應很類似。泡菜是韓國特產,但世界上第一個將泡菜出口的國家卻是日本。當時韓國民眾非常氣憤,但韓國人還是理智地吸取教訓,開始重視韓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和保護。中國人也應理智看待這一問題。” 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訊息傳出來之後,中國民俗學會祕書長、北大社會學系教授高丙中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作為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民俗學會的祕書長,高教授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反應比較平靜。 高教授反對將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看作是文化掠奪。他認為,這種說法一是誤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目的,二是把“申遺”和註冊商標混為一談,“‘申遺’是把文化的代表作品提出來,讓全世界都能知道和分享。這與商標註冊是兩碼事,不是說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以後中國人再過端午節就要交費了。” 高教授說:“文化是大家可以共享的,不像麵包,你要是多咬了一口,我就會少咬一口。千萬不能拿看待麵包的眼光來看待文化遺產。” 宋俊華博士也表示,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種民族的東西有可能存在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比如,在我國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去年已被蒙古國申報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也被印度尼西亞申報為該國的文化遺產。 反思:為何民俗“失去”才知......餘下全文>>

為什麼韓國可以成功申請端午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韓國把端午包裝了下換了個名字,告訴外國人那不是中國的端午節,而是他們的傳統節日

你要說現代生活和傳統結合,那是中國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這個韓國都沒有)

不過是給他們一個申請成功的藉口罷了

你可以看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根本也不需要和現代生活掛鉤的

只不過中國需要申請的專案太多,而給的名額有限,所以來不及申請呢,就被韓國搶了說成他們的了

韓國申請端午節成功的引發的思考

,韓國人的“申遺”行動仍刺痛了中國人的自尊心.“為什麼外國會對我們的民俗節日感興趣?而國人又為什麼只有在這時才意識到珍貴呢?”新浪社群上一個網友的提問引發了許多人的思考.

對此,宋俊華博士認為,國人把傳統的東西看作是我們的文化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這一點很可貴.但是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是搶奪了中國的文化遺產,關鍵在於我們應該建立有效機制,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宋博士說,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該更充分考慮傳統文化的延續.他介紹說,目前國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將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兩國端午節不是一回事

中國端午節:端午節又俗稱端陽節、端五節、天中節,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彝、畲、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端午節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以後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

韓國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市市民祈求豐收和安康,舉行摔跤、盪鞦韆等遊戲的大型民俗活動.據韓國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可追溯到1000年前.

韓國人也過端午節?

中韓端午之爭延伸網上 韓企搶注“端午節.cn”

賽龍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民間節日端午節,在去年卻被韓國搶先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不僅如此,就在聯合國即將於今年11月份公佈申遺結果的前夕,“端午節.CN”又突然遭到韓國公司的搶注。

“端午之爭”延伸到網上

去年端午節,就在全國各地正在紛紛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媒體突然曝出韓國率先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的訊息。最終,韓國稱其申請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並提出由中韓共同申遺的解決方案。

日前,記者查詢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詢系統)發現,“端午節.cn”已經於2005年10月13日被註冊,註冊者資訊顯示為“Yun Hee CoInc R.O.K.”,韓國企業,註冊時間為一年。

韓國公司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批准韓國申遺請求的前夕,註冊“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意味著韓國率先佔據了“端午節”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陣地。不管聯合國最終公佈情況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端午節.cn”將指向韓國網站而不是中國。

面對韓流的再次侵襲,來自民俗、法律、網際網路界的專家指出對於我國傳統文化必須進行提前、全面的保護,以防遭遇流失危機。

法律界:搶注“端午節.cn”並不違法

記者就對端午節這一類帶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詞彙有關部門為什麼沒有提前進行保護?韓國搶注“端午節.cn”的合法性等問題,諮詢了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胡鋼律師,得到的答覆是,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域名管理辦法》之規定: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可以對部分保留字進行必要保護,不過這主要針對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眾權益的域名,如政府機構和地域詞彙。而像“端午節”這種約定俗成的節日名稱,沒有明確的歸屬,雖然帶有一定的公眾權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許自由使用的範疇,從規定上來說,端午節.cn這個域名是不屬於預留的範疇的。

胡鋼還解釋道,從法律角度看,對於端午節這一類詞彙而言,目前尚沒有法律浮予明確保護,不屬於限制註冊的範圍。同時,域名註冊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則,韓國公司註冊“端午節.cn”從法律角度來說,並不違法。

網路界:中文域名事關中華文化

中國萬網副總裁姚勁波從專業角度指出,由於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於保護和宣傳類似“端午節”等中華文化品牌具有明顯優勢。現遭韓國公司搶注,對我國保護和發揚中華文化都將造成極大阻礙。

首先,中文作為網際網路上的第二大語言,全球已經有超過數億的網民使用中文上網。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為載體,簡單明確,方便華人記憶和使用,相當於網上的“中文門牌號”。

如我國能率先保護端午節的中文域名,以“端午節.cn”建立一個有關端午節的中文官方網站,將實現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顯端午節的中華傳統節日特點。以此類推,包括中秋節、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甚至京劇等國粹,以及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的中華老字號都可以藉助中文域名建立網上文化品牌和宣傳平臺,更進一步打造而為中華文化網路體系。然而,現在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資者手中,“端午節.cn”遭韓國搶注,正向國人示警,中華文化在網際網路上陣地缺失嚴重。

民俗界:

警醒作用大於實際損失

北京民協民俗委員會副主任、民俗專家高巍認為,韓國公司搶前註冊“端午節.cn”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它的警醒作用將大於它造成的損失。它讓我們看到,我們沒有利用好傳統文......餘下全文>>

韓國於2005申請端午節成功,為什麼中國還是沒注重到保護名族文化遺產?……被韓國說連孔子都是他們

“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 這恐怕是韓國人最冤枉的謠言了。

2005年,韓國成功將“江陵端午祭”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了端午節發源地中國國民的憤怒,誤會由此產生。從此,國內時不時地就會流行起一個關於“韓國說哪個屬於中國的東西是韓國的”的謠言。比如,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曹操是韓國人,孫中山是韓國人,甚至韓寒是韓國人等等。

在為這個謠言闢謠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江陵端午祭(강릉 단오제)”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怎麼一回事。“江陵”是韓國的一個地名,這個地區的人民在端午節這一天會穿上韓國傳統的韓服,蕩起鞦韆,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韓國政府正是將江陵地區這種獨特的慶祝端午節的方式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而並不是把“端午節”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成是韓國的節日。而且,事實上,韓國絕大多數的地區是不過端午節的,不知道端午節為何物,不知道屈原是誰的韓國人也大有人在。

檢視大圖

瞭解了韓國把端午節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相之後,我們再回到“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這個謠言上。這個說法最初始於網路,後經國內幾家媒體報道後甚囂塵上。有些報道中還指明是韓國首爾大金某某教授,或高麗大崔某某教授如此表態的。隨後有《廣東日報》,《京華時報》,《臺灣日報》等多家媒體的記者遠赴韓國求證,證實首爾大學和高麗大學並沒有網路和之前報道中指出的教授存在,並且每一個被問到這個謠言的韓國人都十分震驚。他們表示,韓國人多從小學習《論語》,老師會很明確地告訴學生們孔子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文學家、政治家,所以只要是略有文化的韓國人就絕不可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雖然,多家國內媒體對此進行了闢謠報道,但似乎並沒有引起國人足夠的注意,收效甚微。

說了這麼多,大家已經知道這是一個謠言了吧~ 希望大家以後能夠提高自己的是非分辨能力,不要輕易相信網路謠言哦!謠言至於智者朋友,我也是中國人

如何看待韓國申請端午節成功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此前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需要具備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三個特點。其他國家的端午節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如今韓國的江陵端午節被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然而,韓國的申請成功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從這點來看,我們是不能比的。

端午節是不是已經被韓國申請了?

韓國端午祭成功申遺 我國端午節仍然有機會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這一訊息在國內引起強烈反應,網友在各大社群紛紛留言,稱“這是嚴重的文化侵略!”、“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端午’被韓國‘端’走了”……

韓國江陵端午祭和我國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對我國端午節“申遺”有沒有影響?我們應得到什麼啟示?

巴黎傳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訊息,各大網路論壇上馬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論,大多數網友對韓國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遺”難以接受”。民俗學家則表示,韓國“申遺”成功,不會影響我國端午節“申遺”。兩國“申遺”之爭屬盲目炒作,我國建立傳統文化保護機制才是根本。

網友:愧對屈原愧對列祖列宗 專家:不存在兩國“申遺”之爭 “屈原如果還活著,他肯定會說:我以後是韓國人了!真是愧對屈原啊!” “現在我們過洋節,穿洋裝,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失去了自己的節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 “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人搶注而默哀!!!!”…… 這些都是在韓國“申遺”成功後,在各大網路社群出現的網友的帖子。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進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國現在一些‘申遺’成功的地方,他們利用祖宗留下的遺產幹什麼了?無非就是門票漲價,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們有對遺產做保護了嗎?還是不要一窩蜂去爭這個世界遺產了吧,實實在在地做好遺產的保護工作吧!”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人申請端午節?
韓國人端午節吃什麼?
韓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現在是韓國的嗎?
韓國端午節風俗?
韓國端午節時間?
韓國端午節是啥時候?
韓國端午節吃什麼?
韓國端午節什麼活動?
端午節出生的人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