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年份對照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怎樣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贊助廣告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贊助廣告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骸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餘下全文>>

十二生肖與天干地支一一對應關係,還有如何計算是什麼年份?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0天干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2地支以地支來代之生肖:子(鼠) 醜(牛) 寅(虎) 卯 (兔)辰(龍) 巳 (蛇)午(馬) 未(羊) 申 (猴)酉(雞) 戌(狗) 亥(豬)依次對應。 天干地支紀年: 1 ~10 甲子 乙丑 礎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迴。干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干支紀年。

要是到是什麼年,可以看紀年法倆字後面的地支是什麼字,如是“子”便是鼠年 以此類推。

天干地支對應時間?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天干地支裡對應現在是什麼時間

子23點-1點,,,,醜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 未13-15,,,申15-17,,,酉17-19,,,戍19-21,,,亥21-23

在梅花易數裡,年用天干地支怎麼表示,比如說2015年,用干支怎麼表示,對應的數字是幾?

例2015.12.24 13:00:

農曆乙未年十一月十四午時【羊年】戊子月 甲戌日起卦: 未年8數,午時7數。

上卦為:(年+月+日)÷8,取餘數。 即:(8+11+14)÷8,餘數1,則乾卦:為天。五 行屬性為金。代表天,也代表金屬或具有金屬性質的東西。

下卦為:(年+月+日+時)÷8,取餘數。 即:(8+11+14+7)÷8,此處無餘數,坤 卦:為地,五行屬性為土。代表地、大地,也代表具有土性的東西。。

動爻數為:(年+月+日+時)÷6,取餘數。 即:(8+11+14+7)÷6,餘數不為0。

此卦為:上卦為乾坤,下卦為坤,動爻為陰爻。

1977年月份與天干地支對照表

1977年如果在立春前是丙辰年,立春後是丁巳年

天干地支對應

這些只是天干地支的別稱

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記“年、月、日、時”,但有時也用其別稱

天干

甲:閼逢,(è féng)

乙:旃蒙, (zhān méng)

丙:柔兆, (róu zhào)

丁:強圉, (qiáng yǔ)

戊:著雍, (zhe yōng)

己:屠維, (tú wéi)

庚:上章, (shàng zhāng)

辛:重光, (chóng guāng)

壬:玄黓, (xuán yì)

癸:昭陽。(zhāo yáng)

地支

子:困敦, (kùn dūn)

醜:赤奮若, (chì fèn ruò)

寅:攝提格, (shè tí gé)

卯:單閼, (dān è)

辰:執徐, (zhí xú)

巳:大荒落, (dà huāng luò)

午:敦牂, (dūn zāng)

未:協洽, (xié qià)

申:涒灘, (tūn tān)

酉:作噩, (zuò è)

戌:閹茂, (yān mào)

亥:大淵獻。(dà yuān xiàn)

關於十天干的引證

焉逢yān fénɡ

十干紀年法,太歲在甲之名。《史記·曆書》:“ 太初 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 司馬貞索隱:“焉逢,《漢書》作‘閼逢’。”《史記·曆書》:“焉逢困敦三年。” 司馬貞 索隱:“焉逢,甲也。”

端蒙

duān ménɡ

古代曆法中歲星在“乙”的稱呼。《史記·曆書》:“端蒙單閼二年。” 司馬貞 索隱:“端蒙,乙也。《爾雅》作“旃蒙”。” 清馮桂芬《程楞香中丞六十壽序》:“端蒙蟬嫣之歲,日在翼,將遷於壽星之次。”

遊兆

yóu zhào

亦作“ 遊桃 ”。天干中“丙”的別名。《史記·曆書》:“遊兆執徐三年。” 司馬貞索隱:“遊兆,景也。《爾雅》作‘柔兆’;執徐,辰也。” 張守節 正義:“丙辰歲也。”按,景代“丙”字, 唐 人避 高祖 父 李昞諱所改。《史記·曆書》:“遊兆攝提格 徵和 元年。” 裴駰集解引 徐廣 曰:“作‘遊桃’。” 清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藝術·漢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跋》:“ 光緒遊桃之歲涂月,同年孫叔茀吏部持此本過餘,屬為審定。”

強圉

qiánɡ yǔ(疆梧)

亦作“ 強圉 ”。

天干第四位丁的別稱。用以紀年。《淮南子·天文訓》:“大荒落之歲,歲有小兵,蠶小登,麥昌,菽疾,民食二升,巳在丁,曰強圉。” 高誘注:“在丁,言萬物剛盛,故曰強圉也。”《宋史·律曆志三》:“陛下履極當強圉之歲,握符在作噩之春。”按,“作噩”是十二地支中“酉”的別稱。真宗登極在丁酉年(公元997年)。

徒維(徒維)

tú wéi

歲陽名,天干中戊的別稱。《史記·曆書》:“徒維敦牂 天漢 元年。” 司馬貞 索隱:“徒維,戊也。”

祝犁

zhù lí

古時以干支紀年,十干中的己稱屠維,又稱祝犁。《史記·曆書》:“祝犁協洽二年。” 司馬貞 索隱:“祝犁,己也。協洽,未也。”

商橫

shānɡ hénɡ

十干中“庚”的別稱。《史記·曆書》:“商橫涒灘三年。” 司馬貞 索隱:“商橫,庚也。《爾雅》作上章。”按,涒灘為申,即庚申三年。參見“ 上章 ”。

昭陽

zhāo yánɡ

《史記》與《爾雅》記載不同,後者稱做“重光”。

橫艾

hénɡ ài

歲星紀年法中的歲陽名。指太歲在壬之年。《史記·曆書》:“橫艾淹茂, 太始 元年。” 司馬貞索隱:“橫艾,壬也。《爾雅譁作‘玄黓’。淹茂,戌也。” 張守節 正義:“ 太始 元年,壬戌歲也。”

尚章

shànɡ zhānɡ

歲陽名。歲陽在癸曰尚章,因亦為十干中癸的別稱。《......餘下全文>>

月份和日子和天干地支是如何對應的?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相關問題答案
天干地支的年份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年份對照表?
天干地支紀年法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月份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日期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五行對照表?
天干地支紀日法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八卦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生肖對照表?
天干地支算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