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飲食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土家族忌諱吃什麼東西

豬肉,豬油

土家族習俗禁忌

出行忌諱

旅行忌七、九日出門,忌八日起程歸家,建間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土家人還認為,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為“紅煞日”,忌出遠門。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說。人們出門走親訪友或辦事,最忌諱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婦女,若是遇見,則不宜出門,等至第二天再出門。若第一個遇見是男性,第二個是女性,則不忌。

摸頭禁忌

土家族男子嚴禁別人觸控自己的頭,無論善意的或其他什麼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諺雲“男兒頭、女兒腰,只許看,不許撓。”俗信,摸男子頭,是侵犯男子漢的尊嚴,再好的朋友,也必須嚴守這一禁忌,否則會使友誼化為仇怨。

贊助廣告

兆頭禁忌

1、如遇日蝕或月蝕,便認為國家有亂、人民有災,要敲鑼打鼓相救。

2、認為烏鴉叫有人死或遭凶事;半夜雞叫會有火災和盜賊。 3、忌打噴嚏,認為背後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或是用巫術害自己。所以土家人要隨即咀咒:“好人講我好心腸,歹人講我爛牙框。”即可消禍。

4、忌夢象,夢清水要淚洗面,夢白布要戴孝,夢小孩要防賊;夢雞、鳥、小魚有口角,夢跳坎有病災,夢上山有好事,夢下坡要背事......

動物禁忌

1、忌烏鴉叫,凡烏鴉清晨在屋脊上鳴叫,或飛在人的前面、頭頂上盤旋鳴叫,並且你趕開後,又重新飛來叫,人們便認為是禍事開頭的不吉利之徵兆,每當人們遇此事,便當即頓足痛罵:“短你的命!”隨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凶災,化凶為吉。

贊助廣告

2、忌聞杜鵑嘀鳴,每年春天,陽雀開鳴,若人廁時第一次聽到陽雀鳴叫,則認為不吉利,必須進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聞者(倘若年幼,須由母親代為禳解)裝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討得米,須在不聞雞犬之聲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災。土家人還以杜鵑偶氮染料啼鳴之聲以占卜自己一年的運氣之俗。若睡在床上初聞杜鵑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際或者勞動生產之際初聞,意味自建將一年勞動奔波。

3、忌聞貓頭鷹叫,在土家人心目中貓頭鷹屬不祥之鳥,尤其忌諱聽到其鳴叫,相傳聽到貓頭鷹叫村上就會死人。

4、忌見蛇相纏,所謂蛇相纏即蛇交尾。相傳人若見之,必遭災禍。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趕快將自己外面的一條長褲脫下,罩於自己的頭上或罩於蛇纏處。二是嫁禍於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喚同伴姓名,若對方答應了,則災禍將降臨於應者之身。然而一般情況是見者用石頭或木棍將兩條蛇打死,即可消災。也有不打而用語言化解詞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絞繩穿銅錢”;土家族化解詞詞曰:“是龍的昇天,是蛇的鑽草,是人的發財”

5、大年節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雞上樹,狗上屋,無災必有禍,不死脫層殼;凡外出做買賣或說親,聽到烏鴉叫,謂不吉利,必返。

土家族的飲食 恩施土家族的飲食有哪些特點

1.恩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當地餐飲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瀟湘鹹辣風格。特別是當地頗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人,比如有合渣、臘肉、土豆乾等。

2.土家人吃食主要為雜糧,如苞谷、小米、蕎麥、紅苕等,吃大米較少。

3.恩施飲食習慣喜腥羶,好飲酒。以大塊大砣肉待客為至誠,若切剁太細,就會被譏為小氣、吝嗇。喝酒用土碗豪飲。對於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離辣椒,另有喝油茶的習慣。即“土家人以油炸黃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綠豆諸物,取水和油,貢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舊時還有咂酒習俗。

土家族的飲食習慣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土家族人由漁獵轉而學會農業技巧後,辛勤勞動、性格開朗、粗茶淡飯、生活很有規律;一般居住在深山,空氣清新,吃的食物大多是自己生產,無汙染;茶,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間熬煮,常年不離,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藤藤茶、老茶葉或茶果等,俗稱長壽藤、神茶,學名茅巖莓。“住山靠山,靠山吃山。”這是土家族生活經驗之談,也是土家人不成文的長壽祕訣。 土家族人最愛吃三下鍋兒、合渣、八月瓜、粑粑(餈粑)臘肉、粽子、水酸菜燉肉、起渣、包穀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麵(綠豆磨面製成的麵條),米粉(用大米等原料製成,注!湘西米粉特別香純);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不能吃什麼?

在食物禁忌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小孩子不能吃豬腳腳。在臘月的時候,長者們通常是把豬腳腳用瓦罐放在火塘裡面煨來吃,而且不讓小孩子知道。如果小孩子知道了就說是要“叉”老丈,而且禁止小孩子吃這種食物。當時的小孩子一定認為父母自私,把這麼美味的食物留給自己。當小孩子暢所有的一切歸責於父母時可能忽視這一小小的習俗關乎自己將來的終身大事。

土家族的特色飲食是什麼?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土家族人口數量約為8,353,912人,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排名第七位,僅次於壯族、回族、滿族、維族、苗族、彝族。1956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

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

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

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人最愛吃三下鍋兒、合渣、八月瓜(80元/斤)、粑粑(餈粑)臘肉、粽子、水酸菜燉肉、起渣、包穀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麵(綠豆磨面製成的麵條),米粉(用大米等原料製成,注!湘西米粉特別香純);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食物有些什麼?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

包穀飯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節慶、禮儀食俗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乾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樑拋粑粑。節日裡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穀粑粑等。臘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 石耳燉雞鴨鹽、花椒、五香粉醃製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燻而成。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餘均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後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麵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為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分老少,上菜先後有序。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豆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人的油揣湯,製作十分考究。先將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泅茶湯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療飢醒酒,許多人四季不離,每日必飲。它是土家人待客的傳統民族飲料。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由於長時期與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生活習俗、文化等互相影響、吸收,現已通用漢語和漢文。生活習俗與其他民族大同小異,現保留的獨特部分極少。

土家人採取倚山建房,一般為吊腳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間,居中的一間要設祖先神位。正側左右兩房住人,多為兩小間,叫住“小二間”。小二間前設火鋪,火鋪中間置火炕,火炕用於取暖的煮飯,火炕上放著鐵製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別是春節之前,用以烘炕臘肉和香腸等物現在保留亦有:

一、過趕年:

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而我們恩施土家族人卻是提前一天趕著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在我們這裡民間流傳著四種不同的說法:

說法之一:為了抵禦外國的侵略。

土家“趕年”的由來與土家祖先的戰事有關。見於文字記載的,在《明史》始於明朝嘉靖年間。明朝初年,倭寇(即日本浪人)大舉侵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朝官軍已無力征剿。明憲宗皇帝御批湘、鄂西土家兵(湘、鄂西土家兵歷代以精悍善戰著稱)火速前往東南沿海抗倭。聖旨到時,恰是大年二十九日。按理,應於三十日正式開拔前線,土家族人想留子弟兵過了年再去。若此,則有違聖令,其罪不輕。土家族有威望的老年人臨時決定,提前一天過年(即過趕年),讓子弟兵過了年再去打仗。後來,土家族子弟兵在前線奮勇殺敵,明憲宗親賜“東南第一功”御匾。土家族人為了紀念這次征戰勝利,為了紀念自己的子弟兵的英勇戰功,同時,也為了表達廣大民眾對抗倭將士的深切懷念,土家族人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種“過趕年”的習俗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從此永遠保留過趕年的習慣。

說法之二:為了打敗異族的騷擾。

由於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有一年,臨近過年時外族又來大舉進犯,把土家族民眾團團圍住。於是,本民族頭領便施巧計,出奇制勝。頭領讓民眾提前一天過年,爾後,趁敵人在過年這一天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毫無戒備之時,率領將士猝然出擊,敵人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

說法之三:提前過年慶賀新居。

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帶,因不堪忍受官府、財主的掠奪、欺壓,避免被斬盡殺絕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曆四月初八開始準備,然後悄然離開,經過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達武海派點心合時令陵山區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裡有大樹可蓋吊腳樓,有清泉可釀“苞谷燒”(家制白酒),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新墾的土地肥沃,五穀顆粒粗壯,六畜見風長膘,土家族人迎來了新的家園的第一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在農曆十月初一再過一個“十月年”。家家蒸“苞谷燒”,寨寨殺大肥豬,人們紛紛串寨,登門拜年,相互表達美好的祝願。於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眾就決定先過一次年:宰牛,祭神,“擺手”,唱歌。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五,所以就叫“六月年”。

說法之四: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

因為明代萬曆年間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過年的時間也就不一樣。

從以上四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或者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愾,並且足智多謀,以奇制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氣質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歷史程序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徙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民族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餘下全文>>

土家族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

我這裡講下張家界土家族。喜歡吃辣,房屋依山而建,男耕女織,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土家人信奉白虎神,秋收時跳茅古斯舞以表示祭神和祈禱婦女懷孕罰另外還有哭嫁的習俗。

如果想知道權威的可以去百度百科裡查詢官方的。

土家族的飲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產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地區山多田少,食糧以稻穀、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苕和洋芋。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煮飯一般是用鐵鼎罐架在火坑裡的鐵三腳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熱天或人客多的時候使用。飯食品種很多,土家族人最愛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酸辣子是將紅鮮辣椒拌玉米舂細粉粒,裝於撲水壇中,半月後可食,食法有幹炒、水煮;糟辣子是將紅鮮椒切碎,加生薑、花椒和鹽,密封壇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酸菜, 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民間常把豆飯、包穀飯加合渣湯一起食用。

相關問題答案
土家族飲食禁忌?
滿族飲食禁忌?
回族飲食禁忌?
維吾爾族飲食禁忌?
藏族飲食禁忌?
土家族飲食特點?
蒙古族飲食禁忌?
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苗族的飲食禁忌?
傣族的飲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