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陽曆又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什麼叫陰曆什麼叫陽曆

陰曆又稱為農曆,是中國人的計算日子方式,陽曆是外國人的計算日子方式,

什麼叫公曆、農曆、陽曆、陰曆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四季迴圈的迴歸年(地球繞太陽一週)為基本週期,與月相變化無關。太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歷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

陰曆,即太陰曆(月球我國古代稱太陰),以月球圓缺的週期朔望月為基本週期。歷月平均長度29.5天,規定單數月30天,雙數月29天,12個歷月為1年,共354天。規定30年內增加11個閏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陰曆只在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使用。(注意跟我們有的陰曆不是一個概念)

贊助廣告

公曆,公共曆法簡稱。現行世界通用曆法,真名格里高利曆(羅馬教皇制定頒佈),太陽曆的一種。天天在用就不具體說了。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屬陰陽曆(我們經常簡稱為陰曆,這裡一定要與前面所說的太陰曆區別)。以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同時又考慮迴歸年的週期,採用加閏月的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和迴歸年的長度接近。以朔日作為第個歷月的初一,兩朔日之間的時間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12個月,共354或355天。為使歷年平均接近迴歸年,在19個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閏年。19個歷年和19個迴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7個閏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體安置在哪一個月,這和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實際是由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間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氣,如含有中氣雨水的月為正月。19個迴歸年中有19*12=228箇中氣和節氣,但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氣,7個月沒有節氣。陰陽曆規定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這一年的閏月

贊助廣告

陽曆是什麼?和農曆一樣嗎?

公曆和農曆不一樣.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陽曆)兩種. 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比迴歸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這樣,4年就要相差23小時15分4秒(5小時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這一天加在2月裡,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閏年.但這樣一來,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時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應少增加3天.為了便於計算,就作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曆)兩種. 我國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使用農曆.農曆一年中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但13個月中有一個月稱為閏月,如閏七月,閏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內.因為12個朔望月為354.3672天(29.5306×12),與迴歸年相差11天,過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過3年後就加一個閏月來消除這種誤差,這樣這一年就有13個月.我國南北朝時代,天文學家祖沖之發現,如果在19年中插入7個閏月,就和19個迴歸年幾乎相等,這就是19年7閏.這個發現要比古希臘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主要依據的叫“陽曆”,以月亮圓缺為主要依據的叫“陰曆”,兩者兼備的叫“陰陽曆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

陽曆就是我們現在官方採用的

陰曆

中國的陰曆,又稱農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很多的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都是陰曆的節日。不過,若是問起陰曆的規則,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數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現的那一天,月圓的那一天則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細節的概念如閏月對大多數人則不甚瞭解了。本人經過一番查詢與閱讀,終於對陰曆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首先陰曆以月為基本單位,一個月以新月出現的那一天為始直至下一個新月出現的前一天。由於月亮公轉的週期介於29到30天之間,陰曆的一個月也就由新月出現時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與陽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節的前一天常稱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陰曆十二月只有29天。由於十二個月的時間較陽曆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短11天左右,為了使陰曆年與陽曆年保持相對穩定,每隔兩三年就需要加入一個閏月。大約每十九年要加入七個閏月。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由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確定的。以每年的冬至為始,每15度為一個節氣。是故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時以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這就是陰曆又稱農曆的原因。其中陽曆下半月的十二個節氣又稱為中氣。中氣出現的時刻和閏月的確定有直接的關係。

中國陰曆的計算有下列幾條規則:

所有新月和節氣出現時刻的計算以北京時間為準。現北京時間為東經120度即東八區標準時。但計算1929年以前的陰曆時應以北京即東經116度25分的當地時為準。此條規則用以區分中國陰曆和其他類似陰曆如日本陰曆。

一天始自夜裡零時。儘管舊時的子時相當於現今的23時至1時,但是子時的上四刻屬於前一天,下四刻才屬於新的一天,所以和現今一天始自零時的定義是一致的。

新月出現的一天為一個月的第一天。如某個節氣的出現時刻也在這一天,則不論該節氣的出現時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個月中。

每年的冬至總是出現在這年的陰曆十一月中。

從一年的冬至後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這一天止的這段時間中,下稱其間,如有十三個新月出現,則其間要加入一個閏月。需要加入閏月時,其間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因為其間只有十海箇中氣,所以其間至少有一個月沒有中氣,也存在有兩個月沒有中氣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下只有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閏月的前一個月為幾月則該閏月稱為閏幾月。

以上所列的陰曆的計算規則是在清朝順治年間,即公元1645年,開始採用的。以上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理論上完全以天文觀測為依據,其中沒有任何數學關係。這和陽曆,即格里曆,完全是由數學關係確定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具體到未來陰曆的計算,仍然需要月亮與地球運動的數學模型,而且精度高的這種數學模型相當複雜,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確的陰曆來。而陽曆的數學關係則非常簡單,是不是閏年很容易計算。這又形成了另外一種鮮明的對比。

農曆是陽曆還是陰曆?

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163.html

什麼叫陰曆、陽曆

明天是公曆2月27日(叮是農曆正月二十五),農曆的2月27日(就是公曆的3月31日)。農曆1月1日就是“除夕”後一天,春節的第一天。而公曆1月1日是元旦節。比如2011年公曆1月1日就是2010年冬月(11)月二十七。最好你去買本曆書來研究就知道了

到底什麼叫農曆公曆,陰曆陽曆啊。

農曆就是陰曆(舊曆),公曆就是陽曆(新曆),農曆(舊曆)是袁世凱執政時候的計閥法,陽曆(新曆)是孫中山革命後的計年法(公元計年法),我們目前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有24個節期是算農曆。像什麼三八、五一、六一、國慶、元旦等是算陽曆。陰曆是60年一個輪迴。陽曆則是每年365天或366天,1月大(31天)、2月平(28天或29天)、三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月大31天,月小30天,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閏年每4個平年才有一次。。。。

為什麼叫陽曆?又為什麼叫陰曆?

陰曆是中國的舊曆、農曆,把每個月定為三十天。

陽曆也稱新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穿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公元都是什麼意思?

農曆與陰曆

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因此,農曆是陰曆的一種。

公曆與陽曆

現行公曆即格里曆,又譯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曆是陽曆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而中國傳統曆法是一種陰陽曆,因而公曆在中文中又稱陽曆、西曆、新曆。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格里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迴歸年的365.24219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同時規定,原先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有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格里曆的紀年沿用儒略曆,自傳統的耶穌誕生年開始,稱為“公元”,亦稱“西元”。

公曆和農曆的主要區別

農曆又叫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也就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它一年十二個月為354天。

陽曆也叫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一年,我國的陰曆並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它是把陰曆和陽曆結合在一起的歷法,因為陰陽曆一年要相差11天左右,為了協調它們就實行了閏月法,也就是十九年閏七閏,使得陰陽曆能夠協調起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相關問題答案
陰曆三月又叫什麼名字?
農曆四月又叫什麼?
農曆三月又叫什麼月?
農曆四月又叫什麼月?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陽節又叫什麼?
陰曆陽曆又叫什麼?
農曆十一月又叫什麼月?
農曆的月份叫什麼名字?
農曆十一月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