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畲族人有什麼忌諱

族禁忌習俗

【生育禁忌】

孕婦臥房忌釘釘子或亂翻動,擔心受驚,動了胎氣。

孕婦忌摘水果,據說摘了果樹不結果。產婦忌吃鴨子、鴨蛋,因為有“七月半鴨不知死期”之說。

未滿月的嬰兒忌見生人。

小孩麻疹後數十天忌吃芥菜。

【儲際禁忌】

正月初七出門,初八忌歸來。

新娘第一次回孃家住宿天數忌單數。

【生產禁忌】

潮汐時分忌播稻種。

秧田忌在水田出水處先拔。

正月初一、初五、初九忌挑糞。

正月二十忌作田事。

三月初三忌下田。

“封龍日”忌執鐵器。

四月初八忌水牛下地犁田。

“立秋日”忌巡田。

【生活禁忌】

正月初五、初九忌在露天曠地上晒衣服。

贊助廣告

爐灶忌燉狗肉、蛇肉。

忌以手帕贈人,忌拾路遺毛巾。

贈送禮物忌單數。

忌單手棒茶迎賓。

忌用筷子打貓。

【祭祀禁忌】

忌女性代表家庭在壇前燒香秉燭與朝拜。忌以鴨子為供品,忌在神宮廟觀、石母、樹王面前便溺。

和畲族人打交道要注意什麼?注意事項,他們忌諱什麼,喜歡什麼,最好是畲族人回答~~謝謝

。。

畲族忌諱漢人說其祖先為狗嗎

你既然圖騰是狗 那麼人家說你的祖先圖騰是狗怎麼了 說圖騰是狗跟祖先是狗有本質其別的 一個是人 一個是須有的

畲族有哪些婚禮禮儀和日常生活禁忌? 50分

贊助廣告

【婚姻】 畲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如父母主婚為主,自由婚配的也有。寡婦再婚再嫁則較自由。

舊時,男女一般在十一二歲時就可論婚,由父母包辦婚姻。男家託媒往女家求親,要開生庚“八字”,經算命合婚後,認定上婚或中婚,才決定相親,定新,送吉日,迎娶。

媒人初到女家說親,女家有誠意才進行相親。“查親”,首先女方由姑母或姨母陪同前往男家看“人家”。男家備酒菜招待,雙方互相瞭解情況,如果男家備上點心、蛋,婦方來人肯接受,即表示同意,可留在男家宿夜。第二天回去前,男家送“收手信”餈粑等。婦方回家後即由男方父母進行定親,講聘禮、定結婚迎親吉日。

畲族男女青年社交比較開放,雙方在勞動中、唱歌中找物件,自許終身。自由戀愛常以歌當話,經過對歌比“肚才”,求相悅、探情意、察忠貞、挑選意中人。當雙方認定是真正的情人,就暗訂終身。婦方私贈男方銀質手鐲或戒指。男方遞送白色“兜肚”(畲族稱“肚稿袋”)或其他珍貴物品給婦方。而男方就主動託媒向婦方父母求親,取得同意後,備些糕餅、棗、線面、豬蹄和聘金若干呈送女家叫做“小定”。隨後男女雙方經常來往,男方可主動到未婚妻家助工、犁田、插秧、秋收等。

定婚畲語叫“得定”,即正式“定婚”。一般選擇農曆五月端午節或八月中秋節前後的吉日.男方備好禮物,一般有長壽麵二包、紅棗、禮餅5公斤、豬蹄一個6公斤、豬肉若干公斤、魚鯗一合、衣料一套、制“鳳凰冠”的“髻欄”一合、銀手鐲一副、銀戒指一合(帶響鈴)、聘金(銀元)若干,託媒人送往女家。女方將禮物點收後,則商定婚嫁時間。這時女家用紅紙再次寫女兒的生庚交給媒人,帶回給男家,並給回盤豬肉二刀、黃金或糯米粽40至60粒。女家將定婚的豬肉分別送給六親。六親收到禮物後,便知某人的女兒已許配,並準備衣料禮物。

男方擇好吉日娶親通知女家叫“送日”。連同禮餅、豬肉、線面、冰糖、紅棗和“龍鳳禮貼”,由媒人和親家伯等人送往女家。婦方根據吉日單辦喜事,再將男方送的“送日”餅、豬肉由姑娘直接分送給舅母、姨母、姑母等家。母舅等親戚得知後便留她“作客”,即叫“作表姐”。“表姐”進村,男青年一定要與對歌,一般均唱“嫁女歌”來揶揄她。

依照男家吉日單,女家即請本民族裁縫師傅到家為姑娘“開剪”,要特製成套“踏轎衫”、“踏轎裙”、“月白腰帶”、“印花苧布蚊帳”“紅色苧布袋”和其他式樣新衣服。還分別鑄制銀質“鳳凰冠”和錫酒瓶、錫茶壺、錫罐等,並備箱、精槓和棕衣、鋤頭、斗笠作為陪嫁。富裕戶還有用耕牛陪嫁的。近年畲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陪嫁品檔次隨之提高,有高矮櫥、辦公桌、縫衣機、洗衣機、沙發、自行車、收錄機、電視機等。

“送酒米”是由男家出錢,女家代釀酒的習俗。男家要送給女家“籮二”酒米(即十二斗糯米),由未婚新郎和媒人作伴挑送女家。由女家代釀紅酒,作為宴請六親九眷、抬轎赤郎的“婚嫁酒”。

挑“祖宗擔”。娶親前一日,男家備好雞蛋十二粒、豆腐十二塊、豬肝十二兩,還有魚、肉、菜、果、酒等禮物,並用紅紙包好十二包小紅包:即捲風冠包、請祖包、梳頭包、捉青蛙包、封箱包、闌期包、伴娘包、上轎攤傘包、託媒人包、轎符包、回頭包、開轎門包等。這叫“源祖禮”,由媒人與“迎親伯”一同挑到女家。至大門時,女家放鞭炮迎接到大廳。大廳點燃紅燭和香線,由媒人先向天地作揖,再向廳堂作揖,然後就座喝茶。這時女家長輩前來與媒人相見。“迎親伯”上前交付禮物和小紅包。如果女家提出要補送豬肉幾斤或另加幾包小紅包時,則由“迎親伯”代補,以求隨喜順意。

迎娶新娘的花轎進女家門後,女家即請“赤郎”、“行郎”行廳就坐、喝茶、吃點心,畲語叫吃“......餘下全文>>

畲族的風俗習慣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國東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省境內,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baike.baidu.com/view/2739.htm

浙江畲族的特色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佈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人口63.037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全國只有一個畲族自治縣,她位於浙南山區,景寧畲族源於唐永泰二年(766),從閩遷居浙西南時落戶景寧,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因此,景寧又稱為中國畲鄉。

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畲族居住較集中的地區共建有57個民族鄉。

畲族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主要有稻穀、紅薯、小麥、油菜、菸葉為主。畲族居住的山區盛產林木及毛竹,茶葉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

語言、文字: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漢語客家方言,通用漢文。

傳統文化:畲族的傳統文化極為豐富。《高皇歌》是著名的史詩,主要敘述本民族起源和遷徙經過。畲族群眾特別喜歡唱山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節日或平時的生活、勞動中,人們都以歌代言,對答如流。“小說歌”,是畲族敘事民歌的一種形式,多由漢族章回小說或評話唱本改編而成,也有的根據本民族民間故事編成,例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藍佃玉》等。“婚禮舞”別開生面,男女雙方採用“盤歌”(山歌對唱)方式表白愛情、訂下婚約。

習俗:有客人到門,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兩道。有一種說法:“喝一碗茶是無情茶。”還有說法:“一碗苦,兩碗補,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必須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說明,直至喝滿意為止。若來者是女客,主人還要擺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居住在閩東北沿海一帶山區的畲族婦女,有頭佩“三把刀”的習俗。“三把刀”實際上是三支外形似刀,兩面有鋒,長五六寸的金屬管。相傳這種風俗始於明末,當時外敵入侵中國東南沿海,為防止入侵者的汙辱,畲族婦女把三把短劍插在髮髻之中,危急時可用以抵抗外敵,保護自己。三把刀的習俗顯示了畲族婦女豪放、純潔的品格。

婚俗:畲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禮別具情趣,屆期新郎由岳家親迎,岳家款以飯就餐時,餐桌上不陳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則唱《筷歌》,要酒則唱《酒歌》,司廚也要以歌相和,其物應聲而出,席畢新郎還需把餐桌上的東西一件件唱回去。

在畲族民間,除通常的嫁女之外,還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兩種:入贅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贅給寡婦的叫“上門”。無兒子的家庭多行招贅,但不少有兒子的家庭也讓兒子去入贅,而讓女兒中留“招兒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贅者的子女要隨母姓,也有兩個兒子分別隨父母姓的。若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就得“做兩頭家”,即新婚頭幾年兩邊的家都要照顧,居無定處。幾年之後,才能確定在夫妻孃家中經濟條件較好的一方落戶。

婚前有說親和定親兩個階段,禮儀講究頗多。娶親時,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為伴郎的“接姑”、廚子和能說會道的“赤郎子”組成迎親隊伍,由媒人帶領於婚禮兩天前趕到女家,鳴鞭炮叫開門,送上禮品,行“脫鞋禮”(脫掉草鞋,洗腳,穿上新布鞋),雙方歌手對歌歡宴,新娘在席間敬酒,並接受賓客與長輩贈送的紅包,謂之“討百家銀”。當晚的歌宴要通宵達旦,男方的歌手若唱答不上女方歌手的問題,臉上要被抹鍋底灰,引得鬨堂大笑。第二天,在女家行“請祖公”禮,即向祖宗牌位報告婚事,請求保佑。爾後,新娘的母親把嫁妝擺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得難捨難分,叫做“哭嫁妝”。第三天是正式婚禮,新娘依夫家遠近......餘下全文>>

寫出四個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以及待人接客的禮儀

仫佬族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仫佬人喜歡飲酒吸菸,不吃動物心。

彝族是西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幾個省。雲南彝族佔2/3,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極為豐富,以農業為基礎的彝族多種植玉米、土豆、大麥、小麥和蕎麥。蔬菜也較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彝族喜歡養羊,尤以小涼山的彝族養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時有一些特殊的習俗:羊肝、羊肚先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燒食,也有的生食;羊腦給老人吃;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蘿蔔絲拌後醃做鹹菜,放在飯上蒸熟吃,味道特別鮮美。 拉祜族人喜歡用辣椒待客。有句俗語:“拉祜人的辣子,漢人的油”,意思為待客沒有辣椒,就像漢人做菜不放油一樣。吃飯時,家長先盛飯,接著是客人,其他家人按年齡大小拿取,婦女盛飯時,揹著或抱著孩子不能拿取,對尊貴的客人,主人要殺雞、煮雞肉稀飯招待。但是,如果主人家用白雞肉煮稀飯招待客人,那就是絕交的表示。 畲族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鱔、鰻;忌用筷子打貓,忌吃貓肉;忌用單隻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別人家做客,吃點心時忌吃光,應有所剩餘;年初一忌喝菜湯,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門要打傘;忌用腳踩地上飯粒,否則會被雷擊死等等。

畲族民間傳說故事

畲族的“三月三”真是別具一格,它是穀米的生日。在這天,畲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都飄蕩著清香。

烏米飯是用烏飯葉柴的葉子煮湯,然後用這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米撈起來以後放在容器裡一蒸。這種飯看上去烏糟糟的,實在不起眼,不過,吃起來卻香噴噴的,吃了還想吃。假如加上山間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那味道就更美妙了。

為什麼畲族“三月三”是穀米的生日?並且一定要吃烏米飯?說來還有個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三月,由於年前遭受蟲害,收成不好,再加上山主加租增稅,畲族人民家家斷糧。可惡的山主連谷種都搶走。畲族人民飽受飢餓之苦。

可是,狼心狗肺的山主卻幸災樂禍,他們不但不借出谷種,反而放出惡狗,把前來求借的畲族人民咬傷。

大家實在忍耐不下去了,一天夜裡,身強力壯的藍天鳳帶著幾個年輕的後生翻牆進入山主的大院,他們撬開糧倉,把谷種一袋子一袋子扛回寨子,連夜播種下去。

第二天,山主發現糧倉被盜了,就帶著十幾個打手,發瘋似的衝到畲族人民的寨子。為了使老百姓免於遭難,藍天鳳挺身而出。就這樣,他被關進牢房,這天正是三月初三。

在地牢裡,藍天鳳被打得遍體鱗傷,山主還串通看牢房地歪嘴,不給藍天鳳飯吃,想把他活活餓死。

訊息傳出,畲族的父老姐妹們紛紛前去探監,他們用播種剩下的谷種打成米,煮成飯並捏成

飯糰送進牢裡。可飯糰落到歪嘴肚子裡,藍天鳳一口也沒有吃到。

這天,去地牢送飯的是畲山最出色的歌手種秀姑娘。這個聰明的姑娘想了個辦法對付可惡的歪嘴。

時值晌午,種秀姑娘挎著竹簍,竹簍裡裝著麻布袋,送飯來了。歪嘴一邊不懷好意地看著姑娘,一邊開啟麻布袋,把手伸進去。這時,忽然歪嘴大叫起來,接著就手腳亂蹦亂跳起來。可是,竹簍口子小,舞了半天還是抽不出手來,疼得歪嘴滿地打滾。原來,麻布袋裡裝的是又黑又大又毒的山螞蟻。歪嘴被山螞蟻一咬,當天就中毒一命嗚呼了。

從此以後,畲家人就從山上採來烏飯葉柴煮午飯,煮成的烏飯遠遠看上去就似乎抱成一團的山螞蟻,那些被山螞蟻嚇破膽的獄卒們就再也不敢吃飯糰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藍天鳳天天吃烏米飯,不僅傷口癒合了,還添了不少力氣,因此,在畲山,烏米飯有治乏卻病一說。

到了第三年的三月初三,藍天鳳終於被起義軍救了出來,並被推舉為義軍的首領。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畲家人的米飯來之不易,“三月三”被定為穀米的生日。穀米從白花花變成烏亮亮,似乎穿了一件花衣裳,所以,畲山還有煮烏米飯是為了給穀米穿花衣裳,過生日的說法。據傳,畲家人通常喜歡穿的深藍色麻布衣就是從這裡悟出的道理。穿上這種衣服,不但可以防止日頭毒晒,而且,山螞蟻也不敢叮。

相關問題答案
畲族禁忌?
達斡爾族禁忌?
布依族禁忌?
納西族禁忌?
維吾爾族禁忌?
滿族飲食禁忌?
苗族有什麼禁忌?
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回族飲食禁忌?
回族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