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民族有什麼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贊助廣告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贊助廣告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民族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餘下全文>>

每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是什麼?

貴州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節". 三月三節“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各家各戶都要集款集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實際是整個村寨的一次群眾集會。聚餐後,村民原地就坐,靜聽寨老宣佈民主制定的《議榔規》。各村寨制定的《議榔規》,以前還借用漢字的音、義,把條文刻在石碑上,立於寨中使其家喻戶曉,人人遵守。《議榔規》對於維護村寨安寧和公有財物,增強人民團結有積極意義,類似現在的鄉規民約。三月三節日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五色糯米飯。 四月八節“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懷念祖先、紀念英雄的日 子。這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以表示對祖先、英雄的景仰和憑弔。貴陽、惠水、龍裡等地都 是歡度“四月八”的場所。而布依族傳說中的“四月八”則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這一 天 定為“牛王節”。荔波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在這一天做黑糯米飯敬“牛王”,讓牛休息一天;羅甸、冊亨、安龍、貞豐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則還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 六月六節六月六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有些地方過節的日期根據農事情況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節到來,每家每戶也要出錢出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天早晨,家長帶領孩子到田邊去殺雄雞,意思是期望秋季豐收,同時,藉此給孩子們講述農業生產常識,傳授田間管理技術,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生產勞動。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約定的地點,白天在歌場上對唱,晚上還到布依村寨裡繼續對唱,用這種方式表達彼此愛慕之情。 “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之一。這個節日起源於布依族民間故事。據傳說,有一對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勞動中建立了真摯的愛情,貪婪的財主搶走了聰明的白妹,害死了樸實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憤交集,放火燒燬財主大院,並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對不畏強暴,為民除害的戀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農曆六月二十一日作為歌節。多少世紀以來,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節。每年這天,黔、桂、滇三省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市一個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葉,彈月琴賽歌,以期在歌會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樹”歌節 “毛杉樹”歌節,是安龍縣德臥鎮“毛杉樹”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起源於古代英雄人物傳說故事。相傳東漢時期,德臥地方惡人乃支,橫行鄉里,無惡不作,民不堪命。當時有四名漢將,率兵剪除乃支,為民除害。在激戰中,三名武將不幸中暗箭陣亡,時在農曆三月初三蛇場天。後人為紀念三位武將,便在墳前栽了三棵杉樹,樹栽下後,長勢神奇,僅三個月便長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樹,枝葉繁茂,針葉細長似毛,人稱“毛杉樹”。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以後的第一個蛇場天,附近幾縣和廣西隆林等地成千上萬的各族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盛裝,彈著月琴,吹著簫笛、木葉,邀約夥伴,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雲集於毛杉樹歡慶對歌,表示對英雄們的懷念和敬仰。同時,還藉此機會談情說愛,尋求伴侶。近年來,政通人和,三天會期盛況空前,赴會人群多達萬人以上。 採花節採花節又叫採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帶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當地苗族青年,帶上蘆笙、簫笛等樂器,從四面八方趕來,雲集普安與盤縣交界處的採花坡,在山坡上、叢林裡、山洞旁“遊方”(苗語,意即談情說愛)。節日來到前,附近苗家東道主,在坡上豎起青枝綠葉的“花樹”,樹上綴滿朵朵白山茶、映山紅、桃李花等鮮花。苗族男女育年圍樹歌舞,名日“跳花場”。跳......餘下全文>>

什麼民族過過什麼節日?

1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4壯族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此外,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曆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鬥籤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

5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6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7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8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9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10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一年中有哪些重大的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餘下全文>>

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40分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僳僳工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具體見baike.baidu.com/view/415907.htm

我國各民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初五

回族 回族古爾幫節 團拜、宰牲 回曆十月

回族開齋節 禮拜、頌經、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節 減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節 宰殺一些牛羊、祭祀 回曆的+月十二月

回族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

基諾族 基諾族特懋克節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諾曆法一月

瑤族 瑤族盤王節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瑤族“乾巴”節 跳銅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瑤族“夕九節” 歌舞 每年......餘下全文>>

什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太多了,我就舉一些吧!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餘下全文>>

56個民族各有什麼節日

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曆3月22日前後)。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曆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民族有什麼節日?
什麼民族有火把節?
什麼民族的傳統節日?
什麼民族的什麼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有哪個節日?
少數民族的重要節日?
蒙古族有哪些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