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春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6日

為什麼把春節叫做過年呢?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紶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贊助廣告

參考資料:www.edudown.net/...1.html

春節為什麼要給紅包呢?(有什麼由來呢?)

是這樣的,傳說古時候每到年三十的時候就有野獸趁著大人睡覺的時候把家裡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但是有一次一個母親把一枚銅錢裝在紅色的袋子裡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結果發現野獸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從此以後每到年三十大人都會給小孩或者晚輩壓歲錢。那個“歲”據說就是野獸的名稱

美國人為什麼過春節?

通過傳媒的介紹,中國人知道了一些西方國家在春節期間也同樣舉行了大規模的歡慶活動,他們放鞭炮、貼年畫、舞龍燈、踩高蹺,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其場景著實讓那些傳統文化的衛道士津津樂道了一番。於是,許多人驚訝地發現,中國的春節已經成為了國際性的節日。

贊助廣告

哪裡有華人,哪裡肯定就有春節!這是中國人頗為自豪的一句話。事實上,近年來春節也正走出世界各地華人的家門,具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共屬性,並開始了向當地生活滲透。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俄羅斯《獨立報》、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今年也開始用大篇幅報道中國春節;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布萊爾、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等國家政要也先後給華人發出了賀信,向中國人致以節日的問候。基於此,有評論認為,中國的春節正在風靡全球,並昭示出當代中國的快速崛起。首先,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衷於過春節,顯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和魅力;其次,外國政要重視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反映,是中國國力上升的結果,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

我不反對這樣的說法,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春節作為一種經濟載體走向世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西方國家的媒體關注中國的春節也早已成為慣例。比如今年春節前夕,《紐約時報》就不惜版面,發表了配有大幅照片的文章:春節已經為拉斯維加斯的黃金週。報道稱,春節的第一個週末,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賭博公司MGM Mirage本年度的第二大盈利週末,收入總額絕對超過了一月份的“超級碗”。我知道的“超級碗”,就是剛剛被《福布斯》評為世界第一的體育盛事的美國職業橄欖球總決賽的收入,而如今也在中國春節前黯然失色,這怎麼說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典範。

眾所周知,西方的節日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其量也是讓人們發洩一下心中的怨悶“狂歡”一次,節日氣氛遠沒有中國的春節那樣喜氣洋洋,上下一團和氣。比如在美國,每年的聖誕節前夕,人們總會看到一些廣告,號召人們對貧民或不幸者進行捐助,即使平安夜的電視節目黃金時段,那些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也會隨即出現在螢幕上。越是節日臨近,窮人就越成為媒體的宣傳主角,這樣過節總不免讓人有點悲悲切切。相比之下,中國的春節就顯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中國人過節講究痛痛快快,到處都是吉祥話,什麼招財進寶,什麼恭喜發財,什麼萬事如意……這些話無論真假,總之誰都說,誰也都愛聽。再不開心就去放鞭炮,把一切不愉快全炸個煙消雲散。還有許多人更愛在這個節日去賭博,目的是在一年開始的時候圖個開門紅。

但是,聚眾賭博在中國是被禁止的,所以每到春節之前,都有成群成隊的中國人從各個角落飛到世界上最大的賭城拉斯維加斯。這時候,誰都會覺得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在拉斯維加斯的中國餐館裡,幾萬美元一頓的年飯比比皆是,就這陣勢,連美國的資本大亨都看的目瞪口呆。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中國人才能真實地感受到什麼叫揚眉吐氣。也就是說,即使再豪華的飯店,也得看中國人的臉色,連MGM超級賭場那樣世界一流的飯店也把中國人看作上賓。據說這個飯店從1993年開業伊始,客人都從一個巨型的獅子嘴形的門廳進入。這個造型一直是這家全球著名公司的象徵,是無可替代的品牌。但是,按中國人的習慣,走進獅子嘴不吉利的。瞭解到這種情況後,MGM公司為了討中國人的歡心,不惜血本,硬是把獅子嘴拆掉,重新進行了裝修。

是中國人用金錢奠定了自己在拉斯維加斯的文化地位,有如此“功績”,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些“民族英雄”究竟是誰。當然,無須說中國哪裡來的這麼多富豪,因為這對外國人一點也不重要,人家看的是一個國家的財富精英們的所做所為,這個社會群體最能......餘下全文>>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

中國人過年放鞭炮習俗由來已久,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年”的來歷上談起了。

民間的一種說法: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凶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挨門竄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晒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放鞭炮是源於驅除鬼怪的行為的,但是今天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喜慶,因為鬼怪被趕跑了,晦氣也被趕跑了。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為什麼要過春節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 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除這些文字記載,還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餃子。它是從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裡出土的。出土時,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餃子已傳入我國的邊遠地區。

為什麼過了春節之後才算是下一年

因為中國的歷法都是按照陰曆來的,陽曆進去中國還沒有百年!新的一年在中國人的眼裡,還是要按照陰曆來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過春節?
過年為什麼貼春聯?
七月十五為什麼是鬼節?
什麼的春節?
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
為什麼感恩節吃火雞?
為什麼中秋節吃月餅?
為什麼過年要給壓歲錢?
為什麼有鬼節?
農曆七月為什麼是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