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姓曾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姓曾的名人哪些

曾 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魏莊鄉南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贊助廣告

曾 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恭費縣)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 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曾 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 輝:曾駢次子、曾慶的孫子,任吳散騎常侍,鎮南節度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經任程鄉縣令,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藥來接濟百姓。來求藥的人接連不斷。

贊助廣告

曾 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佑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

曾 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又廣輯有關遒教的文獻資料,編成《道樞》。

曾 幾:今江西贛州人,南宋詩人,曾歷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詩學江西派,風格清雋。陸游曾從他學詩。

曾 鞏:北宋文學家,字子固(1019-1083),南豐(今屬江西省)人,世稱南豐先生。嘉佑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因循守舊錶示不 滿,主張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對“法制度數”進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豐類稿》。另《隆平集》也題為所作。

曾 魯:明朝時新淦人,自幼好學,博學古今,以文字聞名於時,後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

曾 瓊:今福建甫田人,明代傑出的畫家,其人擅畫人像,號稱“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畫法曾風行一時,弟子眾多且出眾,被時人稱為“波臣派”。

曾 銑:明江蘇省江都人,嘉靖進士,以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

曾 生:原名曾振聲,廣東省深圳坪山鎮石灰陂人。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推舉為中山大學員生工反抗日救國會主席團主席、廣州抗日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後參加游擊隊轉入部隊。抗戰時期,歷任香港海員工委書記、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廣東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街。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曾參,曾國藩

世界上姓曾的名人有誰?

*曾姓名人

古代:

* 曾皙: 春秋時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人,世稱「曾子」。相傳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 曾萬:漢代鎮南將軍。

* 曾文辿(曾文迪): 唐代風水大師。

* 曾鞏:北宋散文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曾會: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禪宗居士

* 曾公亮: 北宋宰相、學者、軍事家

* 曾南仲: 北宋進士、天文學家、中國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設計者

* 曾慥: 兩宋之際道教學者、詩人。

* 曾鯨: 明末畫家。

* 曾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 曾紀澤: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國藩之子。

古時姓曾的名人大將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屬山東省),孔子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元裕,唐朝後期軍事人物,歷官左散騎常侍。黃巢之亂時,擊敗黃巢,俘斬王仙芝。以功任平盧節度使,鎮守青州。

曾延世,晚唐人。自幼受慈母諭訓,天資穎悟,十四歲時中二甲進士,出任光州刺史。唐廣明間(880年),曾延世率家族輔助其內弟王潮、王審知等組織義軍,繼而攻打福建,剪除地方割據勢力,轉戰福、漳、泉諸州郡。

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軍火家、思想家。曾公亮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總要》,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

曾鞏,北宋文學家。嘉祐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

曾國藩,初名子城,又名曾傳豫(傳字輩),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歷史上姓曾的有那些大人物?

歷史名人  曾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曾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曾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輝:曾參三十九代孫,曾駢次子、曾慶的孫子,生於太和六年【公元833年】卒於914年享年81歲,任吳散騎常侍,鎮南節度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經任程鄉縣令,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藥來接濟百姓。來求藥的人接連不斷。

曾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祐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

曾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又廣輯有關遒教的文獻資料,編成《道樞》。

曾幾:今江西贛州人,南宋詩人,曾歷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詩學江西派,風格清雋。陸游曾從他學詩。

曾鞏:北宋文學家,字子固(1019-1083),南豐(今屬江西省)人,世稱南豐先生。嘉祐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因循守舊錶示不滿,主張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對“法制度數”進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豐類稿》。另《隆平集》也題為所作。

曾魯:明朝時新淦人,自幼好學,博學古今,以文字聞名於時,後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

曾瓊:今福建甫田人,明代傑出的畫家,其人擅畫人像,號稱“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畫法曾風行一時,弟子眾多且出眾,被時人稱為“波臣派”。

曾銑:明江蘇省江都人,嘉靖進士,以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

曾生:原名曾振聲,廣東省深圳坪山鎮石灰陂人。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推舉為中山大學員生工反抗日救國會主席團主席、廣州抗日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後參加游擊隊轉入部隊。抗戰時期,歷任香港海員工委書記、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廣東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街。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曾生回憶錄》一書。

曾文迪:後梁雩都......餘下全文>>

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曾的名人大全

雍正時期的曾靜

還有曾國藩

姓曾的偉人的故事

姓曾的能稱得上偉人的,只有曾國藩了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舊屬湘鄉縣)。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出生於清代一個地主家庭,自幼雖笨,但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動盪歲月裡,既無家學,也無根底,卻以一介儒生,僅憑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查中科事務、禮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後升至總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以儒家思想治軍,講仁守義,自籌湘軍,另立綱紀。他創作的《愛民歌》,使湘軍士兵行為有所遵循。他寫的《討粵匪檄》文,鼓動了不少知識分子脫下長衫,心甘情願地投入同太平軍的作戰中。他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廉服人心,遠權避禍,重禮慎法,編織了最結實的關係網。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實現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業。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他官做得最穩,侍奉了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34年,恩寵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美譽。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範本。

曾姓有哪些名人?

曾姓名人如下:

皙: 春秋時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參:春秋末期魯國人,世稱「曾子」。相傳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萬:漢代鎮南將軍。

文辿(曾文迪): 唐代風水大師。

鞏:北宋散文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會: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禪宗居士

公亮: 北宋宰相、學者、軍事家

南仲: 北宋進士、天文學家、中國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設計者

慥: 兩宋之際道教學者、詩人。

鯨: 明末畫家。

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紀澤: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國藩之子。

現代名人:

約農:東海大學首位校長,曾紀澤之孫

中生: 中國工農紅軍高階指揮員 ,軍事家

生: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

山: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長

昭掄: 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化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領導者之一

聯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設計者

憲梓: “領帶大王”,前香港總商會主席,中國全國人大常委

培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憲林: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部長, 全國人大常委、財政委副主任

慶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

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姓曾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曾姓名人

古代:

* 曾皙: 春秋時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人,世稱「曾子」。相傳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 曾萬:漢代鎮南將軍。

* 曾文辿(曾文迪): 唐代風水大師。

* 曾鞏:北宋散文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曾會: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禪宗居士

* 曾公亮: 北宋宰相、學者、軍事家

* 曾南仲: 北宋進士、天文學家、中國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設計者

* 曾慥: 兩宋之際道教學者、詩人。

* 曾鯨: 明末畫家。

* 曾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 曾紀澤: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國藩之子。

現代名人:

# 曾約農:東海大學首位校長,曾紀澤之孫

# 曾中生: 中國工農紅軍高階指揮員 ,軍事家

# 曾生: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

# 曾山: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長

# 曾昭掄: 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化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領導者之一

# 曾聯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設計者

# 曾憲梓: “領帶大王”,前香港總商會主席,中國全國人大常委

# 曾培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曾憲林: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部長, 全國人大常委、財政委副主任

# 曾慶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

# 曾蔭權:禒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姓曾的古代名人有那些?

姓曾的名人

曾 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魏莊鄉南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曾 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 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曾 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 輝:曾駢次子、曾慶的孫子,任吳散騎常侍,鎮南節度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經任程鄉縣令,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藥來接濟百姓。來求藥的人接連不斷。

曾 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佑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

曾 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又廣輯有關遒教的文獻資料,編成《道樞》。

曾 幾:今江西贛州人,南宋詩人,曾歷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詩學江西派,風格清雋。陸游曾從他學詩。

曾 鞏:北宋文學家,字子固(1019-1083),南豐(今屬江西省)人,世稱南豐先生。嘉佑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因循守舊錶示不 滿,主張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對“法制度數”進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豐類稿》。另《隆平集》也題為所作。

曾 魯:明朝時新淦人,自幼好學,博學古今,以文字聞名於時,後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

曾 瓊:今福建甫田人,明代傑出的畫家,其人擅畫人像,號稱“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畫法曾風行一時,弟子眾多且出眾,被時人稱為“波臣派”。

曾 銑:明江蘇省江都人,嘉靖進士,以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

曾 生:原名曾振聲,廣東省深圳坪山鎮石灰陂人。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推舉為中山大學員生工反抗日救國會主席團主席、廣州抗日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後參加游擊隊轉入部隊。抗戰時期,歷任香港海員工委書記、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廣東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街。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曾生回憶錄》一書。 曾文迪:後梁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姓曾的名人?
關於姓孫的名人?
關於姓沈的名人?
關於姓朱的名人?
關於姓徐的名人?
關於姓曹的名人?
關於姓許的名人?
關於姓李的名人?
關於姓易的名人?
關於姓李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