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京族資料

民族概況

京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歷史上自稱“京”,他稱“越”。1958年定名為京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區的山心、瀝尾、巫頭三地及恆望、潭吉、紅坎、竹山等地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京族人口數為22517。使用京語,與越南語基本相同。現基本上通用漢語廣東方言和漢文。

京族自15世紀以後陸續從越南塗山等地遷來,最先居住在巫山島和江平鎮附近的寨頭村,後來才逐漸向(瀝)尾、山心、潭吉等地發展。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區設立“江平巡檢司”,清末屬防城縣管轄。京族和當地漢族人民一道,披荊斬棘,築海堤,墾荒坡,勞動生產,共同開發了南方的沿海邊疆,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在歷史上曾和漢、壯等族人民聯合進行過多次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法戰爭期間,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瀝尾)里長杜光輝率領京族、漢族群眾數十人,參加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1886~1887年間,法軍侵佔江平地區時,當地京、漢族人民聯合組成義軍,堅決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瀝)尾、山心京族30餘人參加東興總工會領導的船工工會。山心京族地區曾成立農民協會。總工會及農民協會允後在瀝尾、山心組織動員京族群眾數百人舉行遊行示威,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本家的鬥爭。1944年初,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入京族地區,京族人民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紐爭州川:平地區抗日遊擊小組,開展武裝鬥爭。解放戰爭中,京族人民積極參加游擊隊活動,為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贊助廣告

社會經濟

解放前,京族主要從事淺海捕撈的漁業,兼營農業、鹽業。地主、富農和漁業資本家佔有大量的漁、農業生產資料。瀝尾、巫頭、山心、潭吉的地主、富農、漁業資本家佔4村總戶數的2.93%,他們佔有4村漁箔的23.87%,每人平均佔有數為貧苦漁民的7.54倍;擁有4村漁船總數的28.94%;佔有4村耕地的35.09%,平均每人佔有的耕地數為貧農的11.73倍。封建的租佃剝削是京族地區的基本剝削方式,在漁業上表現為網租和箔租,剝削量達70%以上;在農業上表現為地租,租率佔產量的50%。僱傭剝削以僱長工和利用京族傳統的幫工互助性質的“寄賴”關係進行,剝削率高達70~80%。在殘酷的剝削下,京族人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贊助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京族儲存以“翁村”為首的社會組織。“翁村”意為鄉長或鄉正,負責處理村內事務及糾紛,監督執行村約,主持祭祀儀式,籌辦公益事業。‘‘翁揣”下有“翁管”,協助翁村執行處罰,管理山林;“翁記”負責文書帳目。重大事務由村中長老組成的“嘎古,,集團商議決定,交“翁村”執行。國民黨統治時期,曾利用“翁村”作為統治京族人民的工具。

解放後,京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京族人民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建設事業。單純的漁業生產也發展到多業經營。生產不斷增長,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改善。京族的漁業生產也發生了幾大變化:一是由過去的淺海捕魚發展到深海作業;二是過去的竹筏小船已改為大中型漁船;三是從單純的捕撈發展到捕撈、養殖、加工相結合的生產形式;四是從單純重視漁業生產發展到工、農、林、漁業並舉,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沿海地區實行比內地更優惠的開放政策,使得處於開放前沿的京族地區貧困落後面貌迅速改變。文教衛生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

文化藝術

京族傳統民間文藝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京族的歌唱藝術頗有特色。唱時由一位哈哥操三絃琴伴奏,二位哈妹則邊敲打竹梆子與竹板輪流進行演唱,內容多為敘事史歌以......餘下全文>>

男朋友身份證的民族是 京。京族?什麼是京族,從沒聽說過。希望各大網友告訴我關於京族詳細的事兒 10分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族,同時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京族住房大多為磚瓦房,為防海風,建築較為堅固。飲食以大米為主,食魚蝦較多,喜歡用魚汁調味。婦女穿窄袖緊身對襟無領的短上衣,褲子長而寬大;男子上衣長及膝蓋,窄袖袒胸,腰間束帶。

195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京族是其主體民族,在越南的54個民族中,京族佔越南總人口近90%。

資料來源:baike.baidu.com/...Hg9xO_

京族歷史 京族有著怎樣的歷史起源

京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漢時代屬南越國,後歸交趾郡,與駱越有某種親緣關係。而就現今居住在中國的京族來說,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紀初開始陸續從越南北部的塗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遷徙而來的,至今不到500年的歷史。

京族自16世紀初陸續從越南塗山等地遷來,最先居住在巫山島和江平鎮附近的寨頭村,後來才逐漸向萬尾島、山心島、潭吉等地發展。京族使用京語,京語與越南語基本相同,京族文字為國語字(即現行的越南文)及喃字(即自古流傳至今的越南文),京族通用廣東方言和漢文。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京族的母語京語通常被認為屬於南亞語系,故京族一般被視為南亞語系民族。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京族是古駱越人後裔,之後才融合中南半島的土著占人、高棉人形成今日之京族。而由於受長期漢化,京族文化更接近於中國而非東南亞。

京族和越南是什麼關係

僚人跟越南人(京族)有淵源關係

什麼是僚人?

??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及越南北方的壯族、布依族和岱-儂族,從歷史淵源、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分佈狀況來看,是共性大於個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稱“布僚”Bouxraeuz(我們的人),將之統稱為——僚人。

僚人:Bouxraeuz/Buxrauz/Poujrauz中國的壯族、布依族以及越南的岱族、儂族、熱依族、布依族和高欄人的總稱。

京族服飾的介紹

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婦女喜歡染黑齒、結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怎麼寫介紹京族的作文

獨絃琴”和京族人的“唱哈”、“竹竿舞”同被譽為京族傳統文化的三顆珍珠。

願這美麗的珍珠光彩照人,永葆美麗本色。

衷心祝願京族人民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歷程中實現新的跨越,取得新的輝煌.

——導讀

【D1段】在美麗的南海北部灣上,有一塊“冬季草不枯,非春也開花,季季魚泛鱗,果實滿枝椏”的寶地,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京族三島──巫頭、尾、山心,是我國京族唯一的聚居地。京族原為越人,歷史上亦稱為京人。京族三島的京族系15世紀末16世紀初從越南塗山遷徙來的,是我國唯一以海洋為生的少數民族已經有近500年曆史。195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

【D2段】京族這是中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中國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他們來自不遠的越南,在歷史縫隙裡凝練民族文化性格,連襟中越民間微妙關係;他們通用粵語和漢文,用京語溝通海神,以粵語唸佛論道,節慶排場壯觀華麗。這是由三個海島連起來的家園,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兩萬多人的生活,向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百多年的故事,輩出人傑李英敏奠基京族文學。這是京族人最隆重的唱哈節,中國獨特的文化狂歡日。歌舞昇平,撫襟絲海,如琳琅滿目的民俗超市,像價值連城的文化銅鏡,目不暇接地行於其間,感受視覺與思維的巨大沖擊。

【D3段】京族與越南的主體民族——越族是同一個族群。京族的祖先大約在十六世紀初即明代正德年間由越南塗山、春花、宣安、花豐、瑞溪等地漂流而來。當時,這裡是無人居住的荒涼小島,他們和陸續遷來的漢、壯各族人民一起開發和建設這三個島嶼。京族地區與越南毗鄰。19世紀法國侵佔越南後,多次侵入中國京族地區,京族人民和當地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進行了英勇的抗法鬥爭。

越南和中國的京族到底是不是漢族演變而來的?

只知道越南的京族和中國的文化很相近,其實語言也蠻多相似的。

記得有些書上說過,有些中國人跑到越南後,被當地人同化了。

但是仍然保留了很多中國的特色。

而且,歷史上越南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的國土,因此說越南跟中國相似,其實很正常。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越南的京族在血統上,族源上跟中國遊很多相似的地方。

蒐集少數民族的資料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餘下全文>>

京族的特色是什麼?急!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族,同時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京族住房大多為磚瓦房,為防海風,建築較為堅固。飲食以大米為主,食魚蝦較多,喜歡用魚汁調味。婦女穿窄袖緊身對襟無領的短上衣,褲子長而寬大;男子上衣長及膝蓋,窄袖袒胸,腰間束帶。

195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京族是其主體民族,在越南的54個民族中,京族佔越南總人口近90%。

資料來源:baike.baidu.com/...Hg9xO_

相關問題答案
京族的資料?
關於彝族的資料?
關於德昂族的資料?
關於苗族服飾的資料?
回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八十八個星座的資料?
京族的風俗?
有關雙魚座的資料?
浪漫十二星座的資料?
有關十二星座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