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歷史上姓燕的名人

像北宋畫家文貴,就是吳興(今屬江蘇)人。北魏鎮遠將軍燕風、河內太守燕崇,隋肛大將燕宋,宋代武信軍節度使燕達、畫家燕文貴、計量發明家燕肅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水滸傳》裡的燕青、燕順。

歷史上燕姓的名人

燕達

字逢辰,開封人。為兒時,與儕輩戲,輒為軍陳行列狀,長老異之。既長,容體魁梧,善騎射。以材武隸禁籍,授內殿崇班,為延州巡檢,戍懷寧砦。夏人三萬騎薄城,戰竟日不決,達所部止五百人,躍馬奮擊,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監,數帥兵深入敵境,九戰皆以勝歸。囉兀之棄走,遣達援取戍卒輜重,為賊所邀,且戰且南,失亡頗多。神宗以達孤軍遇敵,所全亦不為少,累遷西上閣門使、領英州刺史,為秦鳳副總管。討破河州羌,遂降木徵。遷東上閣門使、副都總管,真拜忠州刺史、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贊助廣告

燕肅

為宋代禮部侍郎,計量發明家。山東益都人。舉進士,性精巧,造指南、記裡工鼓,計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創造蓮花漏法以計時,非常準確。

燕文貴

北宋畫家,吳興(今屬浙江省)人。他擅畫山水、草木、人物。所作山水畫富有變化,人稱“燕家景緻”,現存畫作有《溪山樓觀圖》、《煙嵐水殿圖》等。

燕文龍

燕文龍(1942.2-——),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在沁水縣南陽鄉參加工作,先後在土沃公社、張村公社任通訊員。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縣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贊助廣告

1960年至1970年在陸軍196師任戰士、文書、保密員、政治部幹事。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軍區司令部辦公室任祕書、副科長。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任祕書、政治部副祕書長、群工部部長。1990年至2000年在總參測繪學院、炮兵指揮學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長。2000年12月離職休養。

1993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燕傳偉

燕傳偉(1979.5.20-——),山東廣饒縣人。影視編劇,製片人。2008年組建金霖影視劇本交流中心。2009年加入吉奧汽車,任子公司廣告策劃科長。2010年組建南京元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1年組建東營金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2013年組建金麟公益。主要策劃專案:環球麗人;作品有《再回首》三部曲,《瞬間不是永遠》,《經典才是永恆》,《一生有你》等。

有沒有姓燕的名人?

燕 肅:宋代禮部郎,計量發明家。進士出身,性精巧,造指南、記裡工鼓,計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創造蓮花漏法以計時,非常精確。

燕 丹:又稱燕太子丹,是戰國時燕國太子。秦滅趙後,燕國萬分危急,於是他就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但荊軻刺殺失敗,激得秦王大怒,派兵攻打燕國,佔領了燕國大半國土,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誓要活捉太子丹,燕王喜逼得殺了太子丹,向秦國求和,燕國於是被秦滅亡。

燕文貴:宋代著名畫家。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緻"之稱。 春秋時有孔子得意弟子燕伋,明代有永樂舉人燕善。

燕姓的歷史名人

燕文龍(1942.2-——),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在沁水縣南陽鄉參加工作,先後在土沃公社、張村公社任通訊員。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縣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0年至1970年在陸軍196師任戰士、文書、保密員、政治部幹事。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軍區司令部辦公室任祕書、副科長。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任祕書、政治部副祕書長、群工部部長。1990年至2000年在總參測繪學院、炮兵指揮學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長。2000年12月離職休養。1993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古代有姓燕的名人沒?

燕 肅:宋代禮部郎,計量發明家。進士出身,性精巧,造指南、記裡工鼓,計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創造蓮花漏法以計時,非常精確。

燕 丹:又稱燕太子丹,是戰國時燕國太子。秦滅趙後,燕國萬分危急,於是他就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但荊軻刺殺失敗,激得秦王大怒,派兵攻打燕國,佔領了燕國大半國土,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誓要活捉太子丹,燕王喜逼得殺了太子丹,向秦國求和,燕國於是被秦滅亡。

燕文貴:宋代著名畫家。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緻"之稱。 春秋時有孔子得意弟子燕伋,明代有永樂舉人燕善。

姓燕姓燕的名人有哪些

北魏鎮遠將軍燕風、河內太守燕崇,隋肛大將燕宋,宋代武信軍節度使燕達、畫家燕文貴、計量發明家燕肅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水滸傳》裡的燕青、燕順。

(當代:燕國材,作品《中國心理學史》……)

桃源燕姓由何而來

湖南桃源燕氏字輩:“紹宗起序學正為良道明德立源遠澤長巨集開錫慶永登平康家聲丕振百世其昌乾坤月朗貽愛甘棠孝賢禮義榮耀東方”。

燕氏輩分

燕姓

開放分類: 民俗、歷史、姓氏文化

一、姓氏源流

燕(Y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以國名為氏。黃帝有後名棄,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滅商後,封召公奭於燕,建立燕國,建都於薊(今北京市),歷史上為與延津一帶的燕國相區別,稱作北燕。召公派大兒子去管理燕國的國政,自己留在國都鎬京輔政。召公大兒子的後代世襲燕君共四十三代,後燕國被秦所滅,燕國公族子孫遂以原國名為姓,稱燕姓。

2、出自姞姓,以國名為氏。黃帝的後代中有個叫伯倏的,商朝時被封於燕(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建立燕國,歷史上為與薊地燕國相區別,稱作南燕。後來南燕滅國,伯倏的後代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鮮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國的燕氏家族,是以國為姓氏,而燕國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據歷史學家的考據,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諸侯,把有功於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薊地,召公巡視自己的封地時,被雄偉秀麗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國家取名為“燕”。燕國一直傳到戰國末年才被秦始皇所滅,從此,燕國的公族就以故國號為姓,世稱燕氏。燕氏的得姓,大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燕氏的源流,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記》上記載的召公奭的後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於燕國,傳國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這一代為秦國所滅,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漢代有功臣宜城侯燕倉,後漢有中郎將燕瑗,望族出於上谷、范陽。故燕姓後人奉召公奭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燕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打敗商紂得天下後,分封各路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貴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部一帶)為王。後來戰國末年,燕國被秦國滅掉。而姬爽的後代就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還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時候。那時有位叫伯倏的貴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縣一帶),建立了燕國。伯倏的後代也以燕作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個來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上谷。需要說明的是,在周朝實際上有兩個燕國,上述傳自召公的燕國史稱北燕,另外還有一個南燕,位於河南省汲縣的西方,是黃帝一支後裔的封國。先秦時候的南燕和北燕,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一個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後代子孫世代相傳,一個則是傳自黃帝軒轅氏。但是他們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黃帝的姬姓後裔。不過,南燕沒有北燕的時間長,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召公奭的後代以國為氏,又有黃帝的後裔,這個國先滅亡,也是以國為氏。望族居於范陽郡,即現在的河北省汲縣一帶。燕姓人登上歷史舞臺後,就表現得比較突出。春秋時,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後世追贈為漁陽伯;漢朝有首先發現上官桀謀反,後被封為宣城侯的功臣燕倉;後漢時有被封為折尋奸侯的大遷徙,燕姓自此南遷,使突這個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國南方也漸漸強大起來,像北宋畫家文貴,就是吳興(今屬江蘇)人。北魏鎮遠將軍燕風、河內太守燕崇,隋肛大將燕宋,宋代武信軍節度使燕達、畫家燕文貴、計量發明家燕肅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三、歷史名人

燕 伋 :字思,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周景王姬貴十四年(公元前541年),出生於今千陽縣水溝鎮燕家山。據燕氏家譜記載,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祖父、祖母、父親和母親。是一個家道殷實、知書好禮的耕讀傳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勝,父親名公滕。當時,孔子在山東曲阜辦學受徒,聲名遠揚,世人共仰。燕伋的父親早就想讓兒子遠去山東求學。但因兒子年幼,路途遙遠,未能成行。燕伋18歲取妻壤氏,......餘下全文>>

安徽渦陽燕姓來源於那個地方

一、姓氏起源

1、出自丁侯的後裔。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2、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後裔,其始祖為姜伋,以諡號為姓氏。

3、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宋丁公,死後,其子孫以諡號為姓氏,稱丁氏。

5、歷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區)人名中,最後一個字是"丁"的很多,進入中原漢化以後往往改姓丁。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6、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有無賴子於慶,欲依丁謂,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後果得意。"

二、遷徙分佈

秦漢時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省境,同時已有遷至今河北、陝西、廣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項羽將丁公(名固)為薛人(今山東滕縣南),劉邦部下丁義起於留(今江蘇沛縣);西漢時丁寬為樑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為河間人(今河北獻縣東南),丁明為瑕丘人(今山東袞州東北);東漢時丁邯為陽陵人(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丁茂為合浦人(今屬廣西);東漢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當地安家。三國、西晉時期,丁氏在江南分佈更為廣泛。如三國時魏國丁儀為沛人(今江蘇沛縣),吳國丁諝為錢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覽為山陰人(今浙江紹興),丁奉為安豐人(今河南固始東南),後徙家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晉丁紹為譙國人(今安徽毫州),丁義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隨陳元光入閩。北宋,有長洲人(今江蘇吳縣)丁謂,任崖州司戶參軍,其後裔分衍崖州(今廣東崖縣西北)及廣州。丁氏入粵始祖還有:丁允文,南宋時開基潮州;丁肇憲,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侖,明代徙豐順。清嘉慶年間,閩粵丁氏有移居臺灣者,此後又有人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國。

三、郡望堂號

【堂號】 "馴鹿堂":後漢丁茂,小的時候死了父親,家裡很窮。他對母親最孝,母親死後,他自背了土築墳,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從山上到墓旁守護墓。太守舉他為孝廉,拒不受。

丁姓又以"濟陽"為其堂號。

【郡望】濟陽郡:戰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四、歷史名人

1、丁 敬:清代傑出篆刻家,善鑑別,愛好金石文字。詩、書、畫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別具面目,開創"浙派",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黃海海戰中受傷後仍指揮作戰,後退守威海衛,當日軍海陸圍攻威海衛時,他拒絕投降,自殺身亡。

3、丁 丙:晚清藏書家。喜藏書,沿用其祖"八千卷樓"為藏書室名。文淵閣《四庫全書》散失後,他多方收集和抄補,撰有《善本書室藏書志》。

4、丁 謙:清末地理學家,喜治歷史上邊疆及外圍地理。撰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69卷。

丁 恭:漢代人,曾任諫議大夫、博士。治有《公羊嚴氏春秋》。光武帝時,自遠方來從學者達數千人,當時稱為大儒

丁姓,最初為爵姓。遠在殷商......餘下全文>>

燕氏現在有多少人?

如今,燕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其以山東等省為多。目前燕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三十二位。 現有人口20萬人左右。

www.10000xing.cn/...&id=34

燕姓在宋時《百家姓》排在315位,邊扈燕冀。

在現在,在全國按各姓人口的多少,燕姓排在232位,231黨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談 237姬 238屠!在全國人口相對還是不少的呦!

www.my-link.cn/...0.html

90、燕:血型O顯性。召公封於燕其子孫以燕為姓。現有人口20萬人。顱骨判斷燕姓人可能符合O顯性。**二顆星。

tieba.baidu.com/f?kz=261242234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廣韻》及《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召伯封於北燕,其後以國為氏。北燕,在舊幽州薊縣(故城在今北京大興),滅於秦。②出自姞姓。據《通志·氏族略》載,黃帝之後有南燕國,後以國為氏。南燕,在滑州胙城(故城在今河南汲縣西)。③出自他族。據《後漢書·鮮卑傳》所載,晉末鮮卑族慕容氏前後建立了四個以燕為號的國家,國亡後以國為氏;據《唐書》所載,唐時百濟大臣八姓中有燕;今滿、蒙古等民族均有燕姓。

始祖:召伯。

遷徙:

召伯之後所建燕國史稱北燕,傳國四十二代,至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另有南燕系黃帝之裔封國,見諸史冊者有南燕伯燕仲父,其國祚卻沒有北燕長,所以可以說最先以燕為姓的應發源於今河南省境。當然,燕姓之主體應是召伯之後,由於他們在國亡後長期繁衍於古燕國所轄之地的今河北懷來與涿州一帶,此二地古時分別稱為上谷郡和范陽郡,是故後世燕姓子孫有以上谷和范陽為其郡望堂號的。秦亡於漢後,為消除各地舊貴族和豪強勢力,維護漢朝統治,漢高祖劉邦採納婁敬之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至此,陝西也有了燕姓人家。西漢時,有燕倉因功封宜城侯,子燕安,孫燕尊,曾孫燕武,玄孫燕級俱世襲,至其六世孫燕舊時,方因王莽敗亡而失爵。後漢以降,燕姓逐漸散佈於黃河中下游諸省,漢末三國時,燕姓有南遷於四川者。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慕容氏叱吒風雲於北方諸省,前後建立了四個以燕為號的國家,即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其建國時間不長,可謂曇花一現,但其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影響無疑是長遠的,歲月蹉跎,鮮卑漢化而來的燕姓已與漢人融於一體,不分彼此了。隋唐兩代,燕姓之主流依舊繁衍於北方,唐末五代時,北方燕姓始更多的向南方避亂遷居,進入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宋時,燕姓由於仕宦、謀生、避......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燕姓名人?
歷史上姓燕的名人?
藍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
歷史上韓姓名人?
金姓名人?
季姓名人?
歷史上劉姓名人?
吳姓名人大全?
歷史上的蔣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