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繆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廖姓的歷史名人

遠祖廖爽公:字可挹,號西樓,五代後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拜丞相,進爵南陽郡開國侯,食邑衡山,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長子匡圖,為楚天策府學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遷江西。又傳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覆回衡山,卜居龍溪一都, 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縣,仕南唐,為都昌令,秩滿掛冠歸老衡嶽。凝公生三子,長秉乾卜居耒陽,為耒陽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興。秉乾子孫繁衍四鄉,如夏塘、長嶺、石準、春光鋪、雙洲、芭蕉、黃崗等地。爽公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淇惠遷長沙城南,淇惠曾孫城景又遷寧鄉縣橫田。城景第三子萬儀,字鴻達,一字容觀,元末遷居安化豐樂鄉大屋村(今屬漣源市)雙陂,而後分析大屋村等地。至1949年,已傳24代,男女丁口9500餘人。宗祠設在大屋村,支祠數處。廖 扶:襄陽(今屬湖北省)人,一作廖扶,東漢學者,習詩畫。滿腹經綸,精通天文、讖緯風角推考之術,在當時的學術界享有盛譽。廖 湛: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綠林起義軍將領,在進攻漢中王劉嘉時,失敗被害。廖 化: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封中鄉侯,為人忠烈,以果烈著稱。廖 剛:號高峰,順昌(今屬福建省)人,北宋崇寧進士,甚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書。知無不言,反對奸臣當政,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不但是宋朝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為將帥,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號稱“萬石廖氏”。廖紀(1455—1532),字廷陳,號龍灣,民間稱作廖天官,萬寧市禮紀鎮三星村一帶(原屬陵水縣)人,出生於河北大運河畔,明代傑出政治家、儒學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榮譽的文臣之一,是海南歷史上兩個進入朝廷權力中樞的一品重臣之一。廖 衡:宋代順昌人,自幼聰穎,六歲能文,十三歲中鄉舉,官至轉運判官。廖 莊:吉水人,明宣德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書諷勸,遭謫。廖 謹: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學術淵博,號“廖五經”。廖 惠:四川省保寧(今閬中)人,明末四川農民起義首領,稱號“掃地王”。廖 燕:曲江(今屬廣東省省)人,清代文學家,文筆恣肆犀利。善草書,如古木寒石,能戲曲。著有《二十七鬆堂集》等。廖匡圖:虔州(今屬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學士。精於文藻,並因此揚名。廖正古:宋代將樂人,任西安知縣,反對王安石“青苗法”,著有《歸田集》。廖執象:宋代順昌人,聰慧過人,七歲能寫,年二十入京獻詩,太宗甚為欣賞。後赴省會考,病歿。據傳,隱士陳摶是之曰:“餘乃謫仙人,但不能久留塵世。”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義。曾負土成墳葬父,仗義疏財,救濟難民,傳為美談。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屬安徽省)人,因戰功被朱元璋封鄖國公。弟永忠,徵南將軍,封德慶侯,孫鏞官至都督。廖雲槎:清代畫家,作品“點染華妙,得者寶之。”其子壽彭“承其家學,亦好寫生。”廖雲錦:女,清代華亭人,善詩,著有《織雲樓詩稿》,中有《詠秋燕詩》,其句“傷心春雨香泥盡,羨爾先歸到故鄉。”廣為吟詠。廖壽恆:江蘇省人,清代歷任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其兄豐以儒學著稱,諳史通經,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撫。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緒進士,著名經學家。著有《四譯館叢書》、《六譯館叢書》等。廖仲愷: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廣東省惠陽人,著名國民黨左派領袖。早年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投身大革命運動。孫中山逝世,他堅持執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後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兼理財政。1921年任廣東財政廳長,積極支援孫中山的“三......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有什麼姓繆的名人?

歷史名人

繆 生:漢代長沙內史。申公弟子,為博士,官至長沙內史。

繆 襲:三國時魏文學家。有才學,官至光祿勳。著述頗多,已散佚。著有《魏鼓吹曲》十二首。

繆希雍:明代醫藥學者。精通醫術。著有《本草經疏》、《本草諸方》等書。

繆 謨:清代詩畫家。詩文清麗,善畫山水,尤長樂府,有《雪莊樂府》等著作傳世。  繆嘉惠:清代女畫家。通書史,善篆隸,尤工畫。嫁予陳氏,早年孀居。光緒年間入宮為供奉給事。甚受孝欽後寵愛,人們稱她為繆先生。相傳孝欽之畫,多為她代作。

漢代有名人繆元德,元代有經學家繆主一,明代有詩畫家繆仲藇,清代有畫家繆雲巖、侍講繆彤。

贊助廣告

歷史上姓侯的名人都有哪些?

【侯姓其他歷史名人】

侯 芝:江蘇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學家,侯學詩之女。她寫的許多詞流傳於世,其中以《再生緣》最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 謹:東漢敦煌人,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後徙居山中,專心論著。曾作《矯世論 》,諷刺當時的醜惡現象。又寫了《皇德論》記敘當朝史事。河西人敬稱他為“侯君”。

侯 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時任兵部侍郎等職,萬曆進士,後來朝廷中發生政變,下獄。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對於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只用了他一個人。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曾與方以智、陳貞存慧、冒襄齊名,稱為明末“四公子”。入清後入河南應試,中副榜。共詩,古文,字學韓愈、歐陽修。清孔善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侯叔獻:撫州宣黃人,北宋時任水監丞。多次治理黃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夢符。仁宗慶曆六年進士。為臨武尉,改桂林丞。廉謹儉約,取與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無異寒士。有同年生訪之,輿從綺麗,友彰飯以蔬糲。客去,其子以貧約為羞,友彰以“寇準位兼將相,而宅無樓臺”誨之,並作詩有“遺汝不如廉”之句,為人傳誦。

侯外廬: 山西平遙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歷史學家。1922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法政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翌年,在旅歐支部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回國,失掉黨組織關係(1951年重新入黨)。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開始翻譯《資本論》(後與王思華合譯)。著有《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中國古典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世界想學說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近代哲學史》等,與杜國庠等合寫有《中國思想通史》,主編有《中國哲學簡史》等。

侯喜瑞:字靄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回族,京劇演員。從名淨李連仲習架子花臉。15歲出科,19歲又拜黃潤甫為師。先後與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陽平關》、《鬧江州》、《法門寺》等。40歲後與郝壽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後在北京市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校任教。

【中國人民解放軍侯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侯正果少將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達縣人。1933年參加赤衛隊,接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於作戰勇敢,任了新兵連連長,1934年在紅4軍31團2營6連任排長,同年到紅4軍教導隊學習,後在紅11師師部通訊隊工作。1935年到紅四方面軍政治連學習,後到紅軍大學政治隊任區隊長。1936年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軍總部警通營政治委員,年底任中央軍委警衛團政治委員。1937年5月,周恩來和張雲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經勞山遭土匪伏擊,侯正果和團長率領全團前往救援。抗日戰爭前夕調任紅32軍282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中央軍委警衛團改編為前方指揮部特務團3營,任營政治委員,以後這支部隊改為359旅718團3營。1938年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任隊長、副大隊長。1940年任晉察冀軍區特務團副團長,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割槽36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割槽參謀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校校長、北嶽軍區第3分割槽司令員。1948年12月率領部隊進駐門頭溝煤礦。在戰爭年代參加大小戰鬥170多次,5次負傷,最重的是第5次,1945年與日軍作戰時,被子彈打穿右胸。......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解的名人都有誰?

你好,姓解的名人很多。大致舉例如下:

解修

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樑鄒侯.

解慕漱

北扶餘國(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餘國的第一代國王。

解潛

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

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鍼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開

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

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

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

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援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吳(今江蘇蘇州)人。善畫,有鄧尉觀梅圖。《彭氏家珍錄》

姓繆的名人

繆襲

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他撰述很多,其中《魏鼓吹曲》12首大多為歌頌曹操功業的作品。

繆瑜

宋代江西人。官進賢令,擅長寫詩,著《崆峒集》。

繆元德

宋代人。知撫州,寬厚愛民,建米倉祟米,活饑民,掩遺骸,皆出己俸。

繆恭

明代天台縣人。弘治初年(公元1488年),孝宗下詔書求吏民直言,恭上書陳六事:保神器、崇正學、紹絕屬、懷舊勳、革冗員,皆人所不敢言者。

繆海稜

工川西昌人,1937年肄業於四川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原新華社副社長。

歷史上姓駱的名人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姓繆的皇帝?

沒有。但有人會問“秦繆公”是不是。其實不是:“繆”此時是通假字“穆”。當然有就更好啦,至少光宗耀祖一下

歷史上姓班的出過什麼名人

姓班的名人

歷史上姓班的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

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妤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

《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彪

字叔皮,後漢扶風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餘歲的時候,因為避難跟從隗囂,寫了《王命論》想感化他,但是隗囂始終不為所動。班彪於是轉而躲避到河西,為竇融出謀劃策,幫助漢王朝的興起。漢光武帝初的時候舉茂才,拜許令,後來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官職。他因為才華很高,於是專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遺事,旁貫異文,後來作傳數十篇。用來補充史記太初以後的缺節。後來又擔任瞭望都長。卒於官,終年51歲。

班固

字孟堅,為後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於是回到家裡,繼續他父親的事業,被人告發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後來被遷為郎,典校祕書,終於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後經歷20餘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固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於監獄之中。終年60歲。

班超

字仲升。班彪的兒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後,家境貧困,班超為了養活母親只好為官府抄書。曾投筆嘆息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當校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筆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領著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餘城獲得安寧。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封為定遠侯。實現了他的願望。年老後,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同年病逝,終年70歲。

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北)人,出生於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鉅著《漢書》。她去世時,當朝的皇太后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詳)。

班第

清朝內閣大學士(生辰不詳)。

姓班的明星

班傑

班傑(英文名:Benji),本名王巨集文,臺灣男演員......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繆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歷史上姓袁的名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歷史上姓肖的名人?
歷史上姓谷的名人?
歷史上姓南的名人簡介?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
歷史上姓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