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美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中國有哪些節日吃的傳統的美食

春節,年糕、餃子

元宵節,湯圓

重陽節,菊花酒、重陽花糕

臘八節,臘八粥

端午節,粽子、雄黃酒

中秋節,月餅清明節,青團、棗餅、麥糕、環餅、螺螄、桃花粥

中國有哪些節日吃的傳統的美食

春節,年糕、餃子

元宵節,湯圓

重陽節,菊花酒、重陽花糕

臘八節,臘八粥

端午節,粽子、雄黃酒

中秋節,月餅

清明節,青團、棗餅、麥糕、環餅、螺螄、桃花粥

節日為什麼離不開美食

節日本身就是個慶祝和團聚的日子,忙碌了許久的人們最高興的一件事情除了大家一起聊天娛樂,恐怕就是吃美食了,中國又是個愛吃會吃並且擁有非常輝煌的飲食文化的國度,所以我們慶祝一定是離不開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國是最好的證明,無論什麼地域什麼民族,甚至是國外也是一樣,慶祝離不開人們的相聚,相聚離不開飲一點好酒,吃一桌美食,民以食為天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不變的真理,節日更是需要美食來作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專案的。

贊助廣告

美國有哪些節日,其風俗有哪些,美食

節日: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鐘聲, 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

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 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 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瓦倫丁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贊助廣告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該節是慶祝基督 ( 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人們吃復活節彩蛋( 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每年4月1日, 該節出自於慶祝 "春分點" (Venal equinox)的來臨, 在 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 (April F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政府部門和各家門口懸掛國旗, 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裡,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或做些家務。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紀念為美國獻身的陣亡烈士,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 慶祝國旗的升起。

11.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在家裡,兒女們和母親給父親買些禮物。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每年7月4日,慶祝美國建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3. 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多化裝成鬼, 打著燈籠或點燃篝火盡情地玩耍。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靈魂之日。

17.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對退伍軍人的敬意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幹且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 (Election Day), 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 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紀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陸。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是美國最隆重的節日。

風俗習慣

......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各有什麼特色飲食傳統?

又近農曆上的立夏節氣,自然就想起了存放白煮蛋的袋子。那東西是編織成絲網狀的,下面拖出一些來,頭裡連了一個繩子環,可以掛在小孩子的頸脖上。袋子各樣顏色的都有,可是圓鼓出來被網眼遮罩著的蛋殼,顏色全部是一個樣子的。現在吃隨便什麼樣的蛋都很普通,尤其是在大城市裡,立夏時節在孩子們身上再要看見那些色彩豔麗的蛋袋子,已經不多了。

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是一種風俗,說法各地不一,但總體上的意思是大同小異的。也許是蛋的形狀如心,大家就認為吃了白煮蛋以後可以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也有人們認為立夏之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剝了蛋殼的白煮蛋光生生的,吃一點下肚,將來人體面板也那樣光滑不生癤子。總之,立夏時分吃蛋是有益於身體更健康的。正是基於此,立夏日的一早,大人就忙著煮鍋子中整個的蛋。等到剛煮熟,濾去沸滾的水,加入冷水浸泡。一冷一熱,物體收縮的道理,到吃白煮蛋剝殼時就不粘皮了。等煮熟的蛋冷卻下來,擦乾水分,套在編織好了的網眼蛋袋子裡,分發給小孩子掛上,滿心喜歡的孩子們就奔著跳著上學,去幼兒園。

對掛在脖子上的蛋袋子裡面的囫圇一個蛋,孩子們十有九個是愛不釋手的。色澤的漂亮,使他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這樣還是捨不得一下子就吃掉,往往不挨近回家時是不敲碎蛋殼的。有些好勝性強的孩子們就三五成群,玩起了鬥白煮蛋的遊戲來。蛋是分兩端的,尖的那裡為頭,圓的部分是尾。鬥白煮蛋時,蛋頭上的那裡對好蛋頭,蛋尾部分相碰蛋尾部分。一個一個如此鬥了過去,破殼的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上勝的為第一,這個白煮蛋稱大王;蛋尾部分這邊勝的為第二,這樣的蛋叫做小王,或者二王。孩子們是這樣來嬉戲的,當然大人吃起白煮蛋來就沒有那麼多的花樣了。

立夏時令,人們還吃的有竹筍,稱為全筍。大家的願望是人人希冀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這時,也正好是豌豆和蠶豆上市的季節,帶殼豌豆、蠶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蠶豆來祈盼一年裡眼睛像新鮮豌豆、蠶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另有一種風俗習慣就是過磅一下體重,也叫“秤人”。立夏“秤人”會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而在報分量的數上也是有圖吉利叫法講究的,一般情況下要做到逢九進十,還對女子和小孩的分量數有一定的討口彩規矩。

總而言之,上述的所有這些舉止,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美好願望。我們中華民族大地上,能夠保持著這樣的農曆節氣習俗,看來還是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吉利的

********************************************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餘下全文>>

僳僳族的美食,節日

食俗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部雲南省。絕大部分人居住在怒江兩岸山上,糧食只能種在很陡的山坡上。沒有平壩,所以,很少有水田,只有在怒江兩邊稍平的地方才能開梯田,種植水稻。山地只適合栽種包穀、蕎麥以及少

量的雞腳稗。

正因為這種地理條件,水稻產量極低,成本也很高,一般家庭很少吃上大米。即使家庭生活比較富裕的人家,也只是逢年過節、或者招待客人時才能吃上一點。

少數居住在河谷地區的則以大米為主食,以包穀、洋芋一類雜糧為輔。芋頭是傈僳族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又加上可以兼作糧食,所以,家家戶戶都栽種芋頭。

傈僳族普遍日食兩餐。仍然習慣於飯菜一鍋煮的烹製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的時候,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後。平時很少單做的菜,飯菜合一的粥煮熟後,全家圍著火塘用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蕎麥。因大米種植較少原因,只有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麗江的傈僳族喜食陰玉米飯,所謂陰玉米是指秋天剛熟的玉米包,去包葉後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後陰乾儲存。食用時將玉米粒搓下,用木碓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豬頭或豬排微火煮食,作為佳饌。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來源有家庭飼養的豬、牛、羊、雞肉和捕獵的麂子、岩羊、山驢、野牛、野兔、野雞和河裡的

魚,肉類的食用方法大都採用把肉抹上鹽,放入火塘中燒烤後食用。

燒烤肉食品是傈僳族人傳統的吃法。不論是豬肉、牛肉和小雞、魚類都能燒食。這種吃法味道鮮美香脆。這是由於這個民族長期以狩獵、採掘為生形成的飲食特點。但是傈僳族不吃水牛、狗、貓、馬肉。

常見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蘿蔔、芋頭和各種瓜菜、薯類,輔以橘子、桃、梨、等多種水果。因當地盛產漆油,所有菜餚均用漆油烹製。如漆油炒雞、漆油燉雞、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認為是產婦補虛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養蜂,少則4、5群,多則十幾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釀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粱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好。釀酒時,先將原料搗碎,蒸煮後放酒藥裝壇封存,10天后即可啟封衝飲,度數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喜飲一種麻籽茶。製作麻籽茶時,先將麻籽入鍋用微火焙黃,然後搗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鐘,取出瀝渣,湯仍入鍋放鹽或糖煮沸即可飲用。麻籽茶潔白,多飲也像飲酒一樣能夠醉人。在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受當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有喝酥油茶的習慣。

節日

傈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杆節”、“火把節”、“收穫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傈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一般多在公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舉

行。

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釀製水酒、殺雞宰豬、舂粑粑,準備各種豐盛的食品。還要採折與全家男人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漢族的習俗一樣,除夕之夜要吃團圓飯。即使有人身在他鄉,家人也要為他留出席位、擺設碗筷。有的地方,從除夕開始,禁止到別人家裡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來。直到初三後才解除限制,多數地方從初一開始,人們便聚集在晒場或開闊地,開展對歌、跳舞、盪鞦韆、射弩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

怒江地區的傈僳族同胞有的還要前往瀘水縣登埂澡塘參加“澡塘賽歌會”活動。有......餘下全文>>

美食節的介紹

美食節是以節慶的形式,彙集某一地域或者某些區域的美食進行展銷。美食節是很多地方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美食節在明清兩代隸屬廚師節,是進行食品味道評比展示的活動,中國曆代皇帝喜歡舉辦類似節日,被選中的美食製造者,往往被推薦為“御廚”。改革開放後, 成為繁榮食品加工製造行業重要活動形式之一。美食,往往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美食節就是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環節。帶動旅遊、文化發展的火車頭。

相關問題答案
節日美食?
春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美食節目取名?
美國節日大全?
春節的傳統美食?
寒食寫的是什麼節日?
十一月的節日來歷?
彝族節日?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
美食小吃店的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