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官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歷史上姓官的名人有哪些

官謙:明代長汀人,永樂年間任汝州知州,以恭謹慈愛著稱。當時,州內百姓有許多流亡在外的,他到任後,安撫百姓,借貸糧種,減免勞役,又拿出自己的俸祿修葺廟學。任職期滿離去後,吏民都很想念他。

官廉(1443~1484),字汝清,明萊州平度人。

官廉12歲時以優異成績進學併成為廩生,19歲中天順壬午科(1462年)鄉試第六名舉人,21歲成進士。初任工部主事,曾奉朝命到浙江督辦營建宮殿所需的木材,因處置得當而“公私稱平”。後改任戶部主事,專管監督北京糧倉,革除了不少積弊。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直隸靜海縣貴戚侵奪民田百餘頃,官廉奉命前往按治。他不避權貴,依法將田地判歸百姓,以廉直而聞名。不久,又受命到直隸河間府賑濟水災饑民,他“多方籌劃,晨夜罔倦”,拯救了數萬災民的生命,回京時,沿途百姓多泣涕相送。

贊助廣告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直隸景州、阜平一帶發生了皇莊侵奪民田百萬畝的嚴重事件。明廷命已升任戶部員外的官廉前往查處。管理皇莊的太監暗中派人告訴官廉,“如將田判給皇莊,必可高升。”官廉卻憤激地說:“以數萬百姓的生命換取一己之榮華富貴,誓所不為!”他堅持把田判歸百姓,並上章建議朝廷改革皇莊收租太高之弊。同事者都怕侵害了皇室利益會遭不測之禍,官廉卻慨然宣稱:“我是戶部官員,此案一切後果,全部由我承擔!”由於當時皇莊侵民已成嚴重問題,明廷終於批准了官廉的建議,致使京畿百姓甚受其益。

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賚金興學

贊助廣告

勘田辨誣

——佚名撰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長汀人官謙,永樂年間任汝州知州,以恭謹慈愛著稱。當時,州內百姓有許多流亡在外的,他到任後,安撫百姓,借貸糧種,減免勞役,又拿出自己的俸祿修葺廟學。任職期滿離去後,吏民都很想念他。賚(Lài 音賴),謂賞賜,贈送。下聯典指明代平度人官廉,字汝清,由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性情剛介。景州等處有萬頃民田,與東宮的莊田相接,被內侍(宦官)撫佔,官廉受命去勘測、界定。內侍對他說:“如果把田劃歸我,我可以讓你當講官。”官廉答道:“用萬人的命去換個官,我不幹!”最後,把內侍佔領的田地都歸還給了農民

官宗禮少將

官宗禮(1911-1970),河南省新縣人。1928年底參加農民自衛軍。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10師28團副班長、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和商潢、潢光、蘇家埠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

1932年9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途中經歷湖北棗陽、陝西漫川關戰鬥,參加了反四川軍閥田頌堯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叄路圍攻”和毛浴鎮、通江戰鬥。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頓擴編,任10師28團2營副營長。10月紅四方面軍組織宣達戰役,紅10師28團與29團一個營由左路進攻敵人。戰鬥發起後,28團迅速攻克鎮龍關,殲敵一個營,並殲反動民團300餘人。長征途中,任紅4軍衛生部總務科長,第12師參謀處管理科科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70團供給處處長。先後參加了陽明堡夜襲戰、響堂鋪戰鬥、“百團大戰”等。1941年初,調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供給處副處長。其後,受黨中央指派挺進敵後到達山東,擔任山東縱隊3旅供給處處長,清河軍區供給部部長,渤海軍區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後勤部部長,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後勤部副部長。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解的名人都有誰?

你好,姓解的名人很多。大致舉例如下:

解修

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樑鄒侯.

解慕漱

北扶餘國(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餘國的第一代國王。

解潛

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

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鍼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開

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

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

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

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援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吳(今江蘇蘇州)人。善畫,有鄧尉觀梅圖。《彭氏家珍錄》

中國歷史上姓應的名人都有誰?

應昌期

應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臺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應氏杯圍棋賽”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建立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瑒

應暘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劭

應劭,東漢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任泰山太守時大破黃巾軍三十萬。著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春秋斷獄》等著作。

歷史上姓華的名人

華元:華督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樑唐間將領。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華-國-鋒

歷史上姓單的有那些名人?

1、單 卷 : 相傳是原始社會後期東夷族中影響很大的氏族首領.有才德,受人擁戴,舜曾拜他為師,古人尊他為單父.舜誠心要把天下讓給他,堅辭不受,隱逸深山.

2、單襄公 : 春秋時周人,名朝。周定王卿士,食邑於單。奉命聘於宋,又假道過陳聘楚,預言陳國必亡,果驗。

3、單 究 : 西漢人。初以舍人從劉邦起兵,入漢為郎,定三秦,以郎騎將軍擊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諡靖信。

4、單右車 : 西漢人。劉邦微時有急,右車以馬給之。後以卒從劉邦起事於沛。入漢,以郎擊英布。後封中牟侯,卒諡共。

5、單 寧 : 西漢人。從劉邦起兵,任郎中,從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6、單 ? : 山陽湖陸(今河南焦作)人,東漢大臣。明天官、算術。舉孝廉,稍遷太史令,侍中,出為漢中太守,後拜尚書卒。

7、單 超 : 河南(今洛陽)人,東漢顯宦。初為中常侍,後與桓帝共除專權之樑冀,封為新豐侯。恃寵驕縱,多行不法。後拜車騎將軍。

8、單太后(單淵之女):十六國時漢(前趙)人。劉淵稱漢帝,立為皇后。劉淵死後,劉聰即位,尊為皇太后。

9、單雄信 : 曹州濟陰(今山東荷澤)人,一說東郡人。與翟讓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軍中號“飛將”。後降王世充,署為大將軍。李世民圍東都,他援槍出拒,戰敗被俘,被斬於洛陽。

10、單思遠 : 雄信孫,唐代官吏。玄宗時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後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11、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單雄信第十一代孫,唐末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的重要將領,為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統治作出了貢獻.

12、單 錫 : 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宋代學者。仁宗進士,累官知德興縣。博貫窮書,通陰陽圖緯星曆之學,蘇軾愛其賢,以姊蘇八姐之女嫁予他。

13、單 鍔:  1031--1110,字季隱,單錫弟,宋代學者。仁宗進士,不就官,獨留心吳中水利,經三十餘年,著成《吳中水利書》,又撰《詩》、《易》、《春秋》諸經義解。

14、單 煒:  辰州沅陵(今屬湖南)人,宋代學者。武舉得官,好古博雅,與姜夔友善。喜畫竹,書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訂法書。

15、單 父:  字仲儒,宋洛陽人,以悉心培養牡丹而出名,能變易千種,人稱花師。

16、單 煦:......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姓任的名人都有誰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孔子七十七賢弟子之一,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

任鄙(生卒年不詳):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史記》有秦人諺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裡。”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後,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於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詳):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越南河內以南一些地區)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徵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諡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勳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鬆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誌。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捲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儲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生卒年不詳):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覆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嗇夫、郡縣吏。後歸降綠林農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後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東漢將領。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徵西校尉,率軍鎮壓羌人起義,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大敗。後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鄧太后弟)、馬賢等鎮壓漢羌聯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后所殺。

任峻(公元?-20......餘下全文>>

歷史上都有哪些姓尹的名人

一、尹,中國漢字,現在為人的姓氏,同時也是古代官的通稱。《書 ? 皋陶謨》:“庶尹允諧。” 《史記·夏本紀》作“百官信諧。”商代西周時為輔弼之官。春秋時楚國長官多稱尹。漢代有京兆尹。元代州、縣長官亦稱尹。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有道尹。

二、姓氏起源

1 、出自少昊的後代,以邑為姓。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據說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子孫世掌其官職。殷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是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以官名命名。據《風俗通》所載,尹氏商、周時的官名,職位相當於宰相。商湯時有伊尹為相。

三、遷徙分佈

上古就有叫尹壽的,為帝堯之師,居於河陽(今河南孟縣)。

夏桀有臣叫尹諧被商湯殺死。西周有尹軌為有道之士,居於終南山。

春秋時晉國有尹驛,趙簡子曾派他到晉陽;秦國有尹喜,任函谷關令,相傳老子游至函谷關被他留下,授《道德經》五千言而去。

戰國時齊國有哲學家尹文善名辯。《漢書藝文志》錄其《尹文子》一文,被列為名家。

由這些情況可以知道,先秦時期尹氏主要活動在今河南、山西、陝西、山東境內。

西漢至南北朝時期,尹氏以有遷至今河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肅、江西等省者。

漢宣帝時,河陽平陽人尹歸翁,任東海太守,為官清廉,深得民心,後被升為右扶風。

東漢有經學家尹敏,南陽諸陽人,博學多才,不信讖緯;

尹珍,出生地為今貴州凱里縣,曾從經學家許縝學習經書圖緯,回鄉教書,後任荊州刺史。

十六國時,尹氏在天水(今屬甘肅)和西州(今甘肅西部和西北部一帶)發展成為望族。出現了很多有成就得人物

。隋唐的時候,尹敏的後代在河間發展成為望族,尹氏在今湖北襄陽等地也有了聚居點。

唐代有尹思貞,長安人,一生為刺史13郡,皆以清廉聞名,

還有畫家尹琳以善畫佛事鬼神著稱。

元、明、清時期,尹氏又發展到今天的江蘇、雲南、遼寧等省的一些地方。

北宋有學者尹源,文學家,世稱河內先生;學者尹淳,著有《論語孟子解》。

在現代,新加坡等國有尹姓華僑。

四、尹姓最有名的人

1、尹喜   字公度,戰國時秦人,生卒年不詳。為函谷關尹,老子西遊,喜望見紫氣,知有真人當過。老子至,授《道德經》五千言而去。其自著書稱關尹子。

2、尹文   戰國齊宣王至愍王時人,生卒年不詳。莊子天下篇將他與宋鈃並稱,漢書藝文志列入名家。著有尹文子二篇。

當代名人

尹馨 - 影視明星

尹相傑 - 娛樂明星

尹承伯 - 航空模型運動員

尹子維 - 娛樂明星

尹鬥俊 - 韓國團體Beast(B2st)隊長

尹時允 - 韓國 明星

尹恩靜 - 韓國女團T-ara(Tiara)隊長

baike.baidu.com/view/57496.htm#7...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季的名人都有哪些?

季布:西漢楚人,以任俠名。楚漢戰爭時為項羽部將,數圍困劉邦。漢朝建立後,被劉邦追捕緝拿,後得赦免,累官至河東守。

季心:季布弟,亦以任俠名。聞名關中,方圓數千裡志士爭著為其死,曾經殺人,亡命於吳地。官至中尉司馬。

季廣琛:壽州人,唐代大臣。歷瓜州刺史、荊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節度使。後因兵敗貶溫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節度使,官至右散騎常侍。

季復:名復或作幾復,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代官吏、學者。與弟季中復有文名,其平生篤於學問,博覽群書,為文師韓愈、歐陽修。為政有惠德,得民稱誦,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陵: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宋代學者、官吏。政和間三遷太學博士。南宋時遷中書舍人,曾被罷官,後復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禮:安徽無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稱於世。其子立,孫廷春,亦效之,人謂其“一門純孝”。

季本: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代大臣、學者。師從王守仁。進士及第後,授建寧府推官,徵為御史,以言事謫揭陽主簿。官至長沙知府,落職歸。有《易學四同》、《詩說解頤》等。

季寓庸:江蘇泰興人,明代官吏。進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書畫,畫仿沈周而能登其堂,書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開生、季振宜:泰興人,兄弟倆均為清順治年間進士,開生官至給事中,以直言著稱。後因諫買揚州女子,幾遭極刑,戍尚陽堡。在戍所被光棍毆死,官司不問。其工於書畫,亦工詩。其弟季振宜,號滄葦,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書富甲海內。有《季滄葦書目》、《靜思堂詩集》。

季士言斤:江蘇常熟人,清代書畫家、詞人。詞宗南宋、書學董其昌,宕逸多姿,絕去塵俗。水墨寫生筆趣奇縱。有《問紅詞》。

季雨霖:湖北荊門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曾與劉靜庵等創設日知會,密謀革命。武昌起義後,任湖北第八師師長,不久辭職。後被軍閥黎天才殺害。

季羨林:山東臨清人,當代學者,著名教授、文學翻譯家、印度學和佛學專家。通梵文和吐火羅文,可稱一代宗師。著有《季羨林文集》。

歷史上姓班的出過什麼名人

姓班的名人

歷史上姓班的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

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妤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

《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彪

字叔皮,後漢扶風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餘歲的時候,因為避難跟從隗囂,寫了《王命論》想感化他,但是隗囂始終不為所動。班彪於是轉而躲避到河西,為竇融出謀劃策,幫助漢王朝的興起。漢光武帝初的時候舉茂才,拜許令,後來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官職。他因為才華很高,於是專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遺事,旁貫異文,後來作傳數十篇。用來補充史記太初以後的缺節。後來又擔任瞭望都長。卒於官,終年51歲。

班固

字孟堅,為後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於是回到家裡,繼續他父親的事業,被人告發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後來被遷為郎,典校祕書,終於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後經歷20餘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固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於監獄之中。終年60歲。

班超

字仲升。班彪的兒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後,家境貧困,班超為了養活母親只好為官府抄書。曾投筆嘆息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當校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筆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領著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餘城獲得安寧。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封為定遠侯。實現了他的願望。年老後,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同年病逝,終年70歲。

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北)人,出生於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鉅著《漢書》。她去世時,當朝的皇太后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詳)。

班第

清朝內閣大學士(生辰不詳)。

姓班的明星

班傑

班傑(英文名:Benji),本名王巨集文,臺灣男演員......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家的名人

家[jia]

【姓氏源流】

家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據《姓苑》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時在朝中做官,稱周大夫,他看到幽王愛喝酒,沉迷女色,殘暴無道,整日遊逸淫樂,把國家大事丟在一邊,很不滿意,就做了一首《節南山》詩(見《詩經·小雅》)諷刺他。家父忠誠正直,後世子孫以他為榮,就取家字為姓,世代相傳。

②、源自以祖字為氏。據《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魯莊公之孫名駒,字子家,子孫取祖字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複姓家僕氏。據《中國姓氏大全》載,周代晉國有大夫家僕徒,為家僕複姓之始。後改為單姓家,稱家氏。

始祖:家父。

【遷徙分佈】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為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如今在江蘇、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佈。目前家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今陝西西安至華縣一帶。

南安郡 東漢中平五年(188)分漢陽郡置,治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今甘肅隴西東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號

京兆堂、南安堂。

【歷史名人】

家 父,西周詩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時(前781-前771)貴族。《詩經·小雅·節南山》末章雲:“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可信《節南山》一詩乃家父所作。舊說此詩是刺幽王寵信太師尹氏,尹氏任人唯親,使朝政昏亂,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權臣炙手可熱的氣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更對統治階級奉為最神聖的“天”發出了一連串責難:“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反映了西周末年統治思想的動搖,是《小雅》中一首較好的貴族諷刺詩。

家定國 (1031-1094),宋文學家。字退翁,眉山(今屬四川)人。皇佑間進士及第,除雅州名山縣尉。調永康軍司法,徙澧州司理。遷祕書省著作佐郎,知洪雅縣。籤書蜀州判官事,徙通判瀘州,知渠州。以瀘州夷人叛命,坐罪罷官。後起知懷安軍,移嘉州,未行。紹聖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國長於詩文,曾與蘇軾、蘇轍唱和,體格清懿。著有古律詩三十卷、雜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國,宋學者。願父。慶曆、嘉佑間與從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遊,與蘇軾、蘇轍為同門友。憤怨王安石久廢《春秋》學,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間朝臣紛更;元佑時,司馬光當政廢除新法,勤國憂鬱不安,作《室喻》,蘇軾、蘇轍讀之敬嘆。

家 願,宋臣。字處厚,眉山(今屬四川)人。紹聖進士。元符三年(1100)為樂至令,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其大要開言路以聞直諫,詳聽言以觀事實,從寬厚以盡人才等。崇寧初詔籍元佑、元符上書人,遂入黨籍,謫監華州西嶽廟。大觀四年(1110)解黨禁,調知雙流縣,因事謫英州酒稅,移黃州。高宗南渡,擢知閬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淳佑二年,知諸暨縣。歷司農丞,除樞密院編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戶部郎中,出知撫州。坤翁博雅有家學,嘗纂《景定臨川志》三十五卷,《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殘卷。

家鉉翁 (1213-1294),宋末學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號則堂。以蔭入仕。歷知常州、浙東提點刑獄、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等。德佑二年(1276),賜進士出身,拜籤書樞密院事。元兵至臨安,丞相吳堅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官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歷史上姓袁的名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歷史上姓肖的名人?
歷史上姓谷的名人?
歷史上姓南的名人簡介?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
歷史上姓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