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八卦次序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伏羲八卦和周文王八卦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伏羲作有兩幅“八卦圖”,其一是用黑白兩色來表示“八卦”的次序,稱為“伏羲八卦次序圖”,見圖1-7。其二是用陰陽爻形來表示“八卦”的方位,稱為“伏羲八卦方點陣圖”,見圖1-8。兩圖都旨在演示天地的構成及其運動,是一種最古老的地球結構與動力模型。

圖1-7 伏羲八卦次序圖。

現我們去找一把切蛋糕的刀,從圖1-7中依“八卦次序”將它們一塊塊縱向切下,你將會得到八塊“夾心蛋糕”。其中的乾三層都是白色,用三陽爻表示為(≡);兌的上層為黑,中下層為白,爻形取為(- -[在上]、—[在中]、—[在下],相疊)。其後六塊“蛋糕”都按這種白塊取陽爻、黑塊取陰爻的辦法,便可由這八塊“蛋糕”得到八種爻形,古人便把這樣取下的八埂爻形稱為“八卦”,並分別給它們取了八個卦名,詳見表1-1。由於這些符號不便記憶,古人還編出一種“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穿。”

贊助廣告

(附) 八卦符號:

乾:乾三連; 坤:坤六斷; 震:震仰盂; 艮:艮覆碗;

▅▅▅▅▅  ▅▅ ▅▅  ▅▅ ▅▅  ▅▅▅▅▅

▅▅▅▅▅  ▅▅ ▅▅  ▅▅ ▅▅  ▅▅ ▅▅

▅▅▅▅▅  ▅▅ ▅▅  ▅▅▅▅▅  ▅▅ ▅▅

離:離中虛; 坎:坎中滿; 兌:兌上缺; 巽:巽下穿。

▅▅▅▅▅  ▅▅ ▅▅  ▅▅ ▅▅  ▅▅▅▅▅

▅▅ ▅▅  ▅▅▅▅▅  ▅▅▅▅▅  ▅▅▅▅▅

▅▅▅▅▅  ▅▅ ▅▅  ▅▅▅▅▅  ▅▅ ▅▅

又因中國人長期居住在北半球,其宅居自然選擇座北向南的方位,堂中主人常居中而坐,前看為南,後顧為北,左東右西,這同現在“上北下南”的地圖方位恰好相反。伏羲根據古時的方位座標,將“八卦”分別置於八方,形成“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的格局,組成了“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贊助廣告

圖1-8 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後面我們將會看到,宋以前的《易經》只有文字,沒有圖形,伏羲“八卦”圖有一個失而復現的過程。然而,“文王八卦方點陣圖”(見後)卻一直沒有丟失,西周“明堂九室”的方位就是文王八卦的方位,這種古代宮殿建築佈局曾被眾多文獻所記載。漢代醫典《內經·靈樞·九宮八風篇》中,還完整地儲存有文王八卦方點陣圖。當然,該圖是否為周文王親自所畫,已無法考證,但就其次序與方位來說,確實同伏羲的兩圖大相徑庭。由於伏羲早於文王,故當時的易學家把新出現的伏羲八卦圖稱為“先天八卦圖”,以與“文王八卦圖”作時間上的區分。

誰給我詳細的解釋一下什麼是伏羲六十四卦

伏羲六十四卦序是由伏羲八卦序重卦而來,伏羲六十四卦可排為圓圖、方圖和次序圖。伏羲先天八卦次序是自然生成序列,其生成次序來源於《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業。”即太極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伏羲先天八卦方點陣圖來源是《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序有著嚴格的象數規律,在六十四卦次序圖中,卦序與二進位制數學有著及其密切的對應關係。伏羲六十四卦圓圖是次序圖的S型排列,其兩側也呈二進位制數理變化(見圖四)。圖中直接相對著的兩卦都是相錯(卦爻陰陽相反)之卦,如乾對坤,夬對剝,大有對比,大壯對觀,坎對離,泰對否等共有32對。伏羲六十四卦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漸變過程和對立統一關係,在圓圖中最重要的一對卦就是乾坤,位於圓圖的上下之位。古人以伏羲六十四卦序反映陰陽二氣的週期變化,從而制定了卦氣圖。由一年卦氣來看,冬至一陽復來,夏至一陰姤至,反映一年陰陽二氣的消長情況。

陰陽魚太極圖和六十四卦圓圖有什麼關係?太極圖實際上也是伏羲六十四卦圓圖(伏羲八卦圓圖)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將乾坤以太極圖中的陰陽來代表,左側乾卦統領的其它的三十一卦(陽多陰少)以陽中含陰來代表,右側坤卦統領的其它三十一卦(陰多陽少)以陰中含陽來代表。其量變過程則以陰陽魚的S型曲線表述(參見圖四)。

宋道士陳摶傳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序和陰陽魚太極圖,朱熹將伏羲六十四卦圓圖和次序圖刊入《周易本義》之書前(朱熹未曾見到陰陽魚太極圖),對後世影響甚大。伏羲先天圖伴隨著《周易》哲學十七世紀傳入歐洲,對歐洲哲學產生深刻影響,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來布尼茲受伏羲次序圖的啟發創立了二進位制數學,為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黑格爾很佩服中國的《周易》哲學,他在《哲學史講演錄》上讚歎:“《周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中闡述了三個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而伏羲卦序圓圖幾乎就是其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圖象化原版。

在圖四的伏羲六十四卦圓圖中,由坤經左側到乾的變化過程就是量變到質變,而坤到乾就是一個否定的過程;再由乾經右側再返回坤同樣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由乾到坤又是一個否定的過程。因此由坤到乾,再由乾到坤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全過程。哲學界有人在研究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之間的關係,如果站在《周易》陰陽的基礎上去研究是不是變得非常簡單!

伏羲卦序揭示了事物陰陽消長相互轉化的週期變化規律,偏重於自然哲學;文王卦序則揭示了事物變化陰陽互動平衡和諧的變化規律,偏重於人文哲學。伏羲卦序重於象數,卦序與卦義沒有什麼關聯;而文王卦序重於義理,卦序與卦義有著密切的關聯。伏羲卦序重在揭示事物矛盾的相互轉化和量變過程,而文王卦序則重點揭示事物矛盾的相互和諧與均衡變化。伏羲卦序和文王卦序都揭示了陰陽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但伏羲卦序更加強調的是陰陽矛盾的轉化過程(即“鬥爭”性),而文王卦序更加強調的是陰陽矛盾的和諧互動狀態(即“和諧性)。文王卦序揭示的陰陽矛盾互動致和的規律,可以作為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補充。

相關問題答案
伏羲八卦次序圖?
伏羲八卦次序?
先天八卦次序圖?
後天八卦次序圖?
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伏羲八卦卦序?
易經伏羲八卦圖?
伏羲八卦圖片?
先天八卦次序?
伏羲八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