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現代的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餘秋雨 現代著名散文家;余光中 著名詩人;餘華 現代著名作家;餘秋裡:曾任國務院副總理。

歷史上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姓餘的歷史名人

餘棟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餘象鬥: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贊助廣告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

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位屢遭彈劾。

贊助廣告

餘 闕: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長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

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

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餘下全文>>

姓餘的在古代有些什麼名人

余姓古代名人主要有:

餘 善:即東越王或東越武帝,閩越國曆史上的一位君主。

餘 祭:春秋時期吳國君主。

餘 眛:餘祭之弟。餘祭去世後繼承王位。

餘昭元:三國時期曹魏名將,為司馬氏建立西晉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餘 懃:唐朝名臣,歷任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

餘 深:北宋太宰(副宰相)。

餘 靖:北宋名臣,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南宋宰相。

餘 玠:南宋著名將領,官至兵部尚書。

餘 闕:元代監察御史。

餘有丁:明朝嘉靖時期三大首輔之一(即宰相)。

餘子俊:明代官吏,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餘國柱:清朝名臣,正一品銜。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餘 懷:清代著名文學家。

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餘華,

餘象鬥: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 深: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闕: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琺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9旅55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7師19旅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7縱21師副政委、13縱39師政委、31軍93師政委。參加了萊蕪、濟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戰役。建國後,歷任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去世。

餘允文:宋代建安(今福建省建甌)人,......餘下全文>>

姓餘的名人?

餘善(東越).餘祭(春秋吳國).餘眛(春秋吳國)

餘昭元(晉).餘良(唐).餘懃(唐)餘深(北宋).

餘端禮(南宋)餘齊民(南朝宋)余天錫(北宋)

餘靖(北宋).餘玠(南宋)餘復(南宋)餘闕(元)

餘有丁(明)餘繼登(明)餘煌(明)餘祥(明).餘子俊(明)

餘正健(清)餘國柱(清)餘日清(晚清)餘朝貴(清)

餘棟臣(清)餘甸(清)餘象鬥(明)餘應桂(明)餘曰德(明)餘懋學(明).

餘懷(清)..余三勝.餘紫雲.餘叔巖(清)餘洪元(清末民初)

餘昭常(清末)餘聯沅(晚清)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玠(?- 1253年),字義夫,號樵隱,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祐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

余姓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餘懃(681-753年):節度使,上柱國。

餘靖(1000~1064):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1135~1201):南宋宰相。

暢 懷(1616~1696):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餘、杜、白”。

余三勝: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

餘秋裡( 1914-1999):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建立者。

余光中 (1928- ) :《鄉愁》作者,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餘秋雨(1946-) :浙江餘姚人,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 著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嘆》《借我一生》等著名作品。

余姓近代名人或女明星

男:余文樂、餘少群、余光中、餘世雄、餘秋雨、

女:餘超穎、餘琳、餘莎莉、余男、餘安安、餘德琳 我知道就這麼多

湖北有多少個姓餘的名人?

餘靖(1000-1064),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天聖進士,歷集賢校理、知制誥、知桂州兼經制廣南西路賊盜等,官至工部尚書、知廣州。卒,贈刑部尚書,諡襄。敬言直諫,參與平定儂智高之亂,有政績。反對祥瑞說,認為:“國之興也在乎德,不在乎瑞;國之亡也在乎亂,不在乎妖。”善詩文。著有《武溪集》。餘玠(?-1253),南宋將領。字義夫,號樵隱。蘄州廣濟(屬湖北)人。初投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與蒙古軍作戰,以功補進義副尉。淳佑元年(1241),玠率部援安豐,擢淮東制置副使。見理宗,自許恢復全蜀,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兼夔路轉運使。革除弊政,遴選官吏,置館招賢,有功重賞,築青居等十餘城,屯兵儲糧,增強守備,抗擊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聞有召命,暴卒。餘闕(1302-1357),元末將領。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人。元統進士,授泗州同知,“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旋轉中書刑部主事,“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元史》)。復召為翰林修撰,與修遼、金、宋三史。至正十七年(1357),拜淮南行省左丞。紅巾軍攻安慶,城破自殺。“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著有《青陽集》。餘象鬥,明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字仰止,號三臺山人。閩南書商,家藏珍本,從中精選,編印《南遊記》、《北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餘懷(1616-?),明末清初文學家。福建莆田人,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又號曼持老人。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晚年隱居蘇州。工詩文,擅寫戲曲評論,為王士禛、吳偉業等所推重。與杜浚、白夢鼐齊名,時稱“餘杜白”。性嗜硯,藏硯甚多。著有《味外軒文稿》、《研山堂集》、《板橋雜記》、《東山談苑》、《宮閨小名後錄》、《秋雪詞》等。其他余姓名人有北宋權臣餘深;南宋大臣餘端禮;清戲曲作家餘治,畫家餘集、餘重謨、餘昂霄等。近當代余姓名人有政治家餘秋裡,物理學家餘瑞璜,天文學家餘青松,古典文學專家餘冠英,目錄學家餘嘉錫,臺灣詩人余光中,油畫家餘本,京劇演員餘叔巖,漢劇演員餘洪元等。

相關問題答案
最新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現代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姓單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