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顏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歷史上有多少姓顏的名人

顏 輝: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畫家。善畫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筆雖見刻露,卻筆法奇絕,有八面生意之趣,開明初吳偉畫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獵圖》、《李鐵柺像》傳世。

顏 宗:廣東省南海人,明代畫家。舉人出身,曾任邵武知縣,後署兵部員外郎。善畫山水,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山水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獨具風格。有《湖山平遠圖》遺世。

顏子推:字介(公元531-約591年),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初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國仇不仕魏,投奔北齊,任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後北齊亡,又投奔北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士,極為禮遇,不久病逝。他一生奔波,飽經離亂,常因身仕異國為恥。故其詩篇多有傷感懷舊之情。其所著《顏氏家訓》一書,共二十篇(見下第2-5樓“附錄:《顏氏家訓》”),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問世以後,起到深遠的影響,被推為我國家訓專著的鼻祖。

贊助廣告

顏師古: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丹人,唐代學者、訓詁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定本》等。

顏昭甫:唐代官吏、學者,歷官侍郎,華州刺史。工篆、籀、草隸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為伯父師古所賞重。

顏真卿:唐代大臣、書法家。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察御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從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響應。亂平後,他入京為官,連遭讒言,屢被貶黜。後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後持節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贊助廣告

顏博文:德州(今屬山東省)人,北宋畫家、詩人。徽宗時進士,仕著作佐郎。長於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遺畫有《羅漢圖》、《閒雲出岫圖》、《野水圖》等。

顏直之: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宋代畫家。善畫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韻》,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顏汝勳,官朝請大夫,亦工篆。

顏光敏:山東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聰慧,九齡工草書,十三嫻詩賦。

此外,顏姓的主要名人還有:西漢有經學家顏安樂,唐代有衛尉顏杲卿,明代有賢良顏伯瑋,清代有思想家顏元等。

顏元:清代實用主義哲學家。

姓顏的名人

古代書法家顏真卿。

姓顏的有多少名人

顏淵:周朝時代,魯人,孔子七十二門生之首,被尊稱為“復聖”。

顏延之:晉朝文學家。

顏之推:南北朝時期思想家,著有《顏氏家訓》。

顏師古: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

顏杲卿:唐代軍事家,忠烈之士。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

顏思齊:17世紀中國知名海商、倭寇,早期的臺灣開拓者之一。

顏元:清代實用主義哲學家。

顏姓的名人

顏淵:周朝時代,魯人,孔子七十二門生之首,被尊稱為“復聖”。 顏延之:晉朝文學家。 顏之推:南北朝時期思想家,著有《顏氏家訓》。 顏師古: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 顏杲卿:唐代軍事家,忠烈之士。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 顏思齊:17世紀中國知名海商、倭寇,早期的臺灣開拓者之一。 顏元:清代實用主義哲學家。

蒐集姓顏的名人有哪些,他們的成就是什麼。

顏真卿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型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祕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祕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祕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永珍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祕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祕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紮紮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古代姓顏的歷史人物有哪些,以及他的故事

顏姓據百家姓介紹出自“姬”姓,以地名為姓氏。據史料記載,西周時周公旦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其庶子在顏有封地邑,其後世子孫以顏為姓。另有一支以祖父的

字為姓氏,周代邾國邾武公名夷父伯顏,輔佐宣王有功,賜為公爵,其後代封至小邾國,以祖先的字“顏”為姓氏。顏姓名人很多,有孔子門生顏回,大書法家,顏真卿。

姓顏的在古代是複姓嗎?是的話那姓什麼?

顏姓不是複姓。它的由來以下資料:

顏氏家世兩支 皆為黃帝后裔

關於顏氏的輝煌家世,《姓纂》以及《通志》等書都有十分詳盡的記載:顓頊帝的兒子叫作稱,稱的兒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吳回兩個兒子,都先後擔任過帝嚳的火正,也就是所謂的祝融氏。其中,吳回的兒子陸終,又生了六個兒子,依序為樊、惠連、?0713、來言、安、季連,而到了周武王興師滅紂廣封諸侯之時,就把老五安的一個叫作挾的後裔,封在邾地,亦即現在山東省鄒縣東南的地方,最初是魯國的附庸之國,後來傳到夷父的時候,由於夷父的字為顏,《公羊傳》就稱他為顏公,所以夷父的子孫也自此以“王父字為氏”而姓顏了。

不過,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顏氏還有另外的一支。該書是這樣說的:“出琅琊,本自魯伯禽,支庶有食採於顏邑者,因而著族。”

這一支顏氏,始祖是伯禽,而伯禽是周初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兒子,由於周公被周天子留在京城輔佐王室,就把他的長子伯禽封在魯國,地位尊貴而榮耀。因此,這一支顏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功在傳統文化的周公,乃至聖君周文王,其家世背景,同樣的光輝異常。

如上所述,顏姓有兩支不同的來源,一支是源自顓頊帝的玄孫陸終,一支是源自周公的兒子伯禽,可是,如果再往上推溯,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姓姬,而周文王一家人也是黃帝的姬姓後代,則算來算去,兩支顏氏的得姓方式與時地儘管有所不同,但實際上根本都是同一血緣的黃帝后裔。兩支顏氏,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全都發源於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怪不得在先秦時期出人頭地的顏姓人士,不是當時的魯國人,就是齊國人。

先秦時期的顏氏名人,有如天上隱約閃耀星辰,雖然距離得那麼遠,但千百年來光華依然,其中最大最亮最受人仰慕的一顆星星,恐怕要算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了。顏回生前,一再受到孔子的讚揚,死後,更受到億萬人的敬仰,尊他為儒家思想的典範,從不會有人表示反對。

顏回的後代,跟孔子的後代一樣,也是排行一定,所以追溯起來脈絡分明,這一點,當然也是他們比其他姓氏幸運的地方。

顏之推(公元531—約595年)字介,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樑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累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此周所滅,他被徵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滅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稍後的唐朝初年,顏回的後裔又以大學者顏師古開始,學問事功兩稱不朽,使得顏氏的名氣自此深入民心,顏師古是顏回的第三十七世孫,他對於傳統學術的貢獻少人能及。

顏真卿更加大名鼎鼎了,他不但以一手筆力遒勁的正草書而流芳百世,他一生忠於唐室的赫赫事功,更值得大書特書。

歷史上的顏姓傑出名人,真是多得不得了,除了自顏回一脈以下的上述諸顏之外,另外像南北朝時宋朝的顏延元,以及清朝的顏元,也都是成就十分了不起,功在傳統文化的文人。...餘下全文>>

咱們中國有姓顏的人嗎?

有,百度百科裡有顏氏的介紹

顏姓,中國姓氏之一。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後人顏回為始祖);出自姬姓(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為始祖);他族改姓而來。顏姓名人包括:

顏淵:周朝時代,魯人,孔子七十二門生之首,被尊稱為“復聖”。

顏延之:晉朝文學家。

顏之推:南北朝時期思想家,著有《顏氏家訓》。

顏師古: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

顏杲卿:唐代軍事家,忠烈之士。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

顏元: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

顏世鏞:復聖顏子(顏回)第七十七代長孫。復聖顏子奉祀官(簡任官)。顏德明等。

顏在姓氏裡怎麼念

yán

【名】

(形聲。從頁,彥(yàn)聲。從頁(xié),與頭有關。本義:印堂)

印堂,兩眉之間〖thetopofthenosebridgeconnectingtheeye-brows〗

顏,眉目之間也。——《說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眉之間不名顏。…顏為眉間,醫經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

額頭〖front〗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班固《漢書》

又如:顏角(額角);顏題(古代頭巾覆額面部分)

面容,臉色〖face;countenance〗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

又如:顏狀(容顏狀貌);顏厚(面有慚色,難為情);顏貌(容貌)

體面,容譽〖dignity;prestige〗。如:顏汗(汗顏。慚愧的形像化說法);顏採(臉面上有光采);顏甲(指人臉皮厚如鐵甲,不知羞恥);顏厚(臉皮厚,不知羞恥)

彩色〖color〗。如:顏澤(顏色光澤)

前端,前頭〖first〗。如:顏行(先鋒,在行伍的第一線)

最下面是說姓,可以到百度的常用搜索的漢語字典查

相關問題答案
姓顏的名人有哪些?
姓顏的名人?
古代姓顏的名人?
歷史上姓顏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