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雨水的習俗,雨水節氣習俗有哪些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交雨水節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隨著氣溫的升高,雨水的增多,植物都在快速的生長,藉著這吉祥的寓意,雨水時節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習俗,下面咱們來看看到底都是些什麼習俗呢?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 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物件。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乾親家,也有分手後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乾親家。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裡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贊助廣告

雨水的習俗

四川一帶,穀雨出嫁姑娘要回孃家。

24節氣雨水的由來是什麼 雨水吃什麼傳統食物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贊助廣告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可以吃以下的食物:

(1)紅棗等養脾甜食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3)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4)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5)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嚐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地方名菜春筍均佔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過,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如果是弗爾馬林裡泡過的就算了吧。

(6)櫻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櫻桃,草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7)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餘下全文>>

雨水時節民間習俗有哪些?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交雨水節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隨著氣溫的升高,雨水的增多,植物都在快速的生長,藉著這吉祥的寓意,雨水時節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習俗,下面咱們來看看到底都是些什麼習俗呢?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 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物件。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乾親家,也有分手後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乾親家。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裡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介紹一下雨水這個節氣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過後,萬物復甦。

24節氣每個節氣的風俗

立春 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度。這時春風遍吹,冰雪溶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 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度。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媽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 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度。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鬥米鬥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 鬥指丁。太陽黃經為15度。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穀雨 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度。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 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度。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 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度。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 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度。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叫“黃梅天”。

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度。太陽在黃經90度“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中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 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 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度。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度。秋、春華秋實,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 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度。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餘下全文>>

24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二十四節氣-節氣習俗 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署、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白露   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現於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秋分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四川盆地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秋分以後,我省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我省盆地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溼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晒,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我省各地氣溫繼續下降。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徵是:溼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穫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採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溼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後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四川盆地,......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好日子嗎?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好日子。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相關問題答案
雨水節氣的民俗?
有關雨水節氣的詩句?
雨水節氣的詩句?
雨水節氣的古詩?
雨水節氣的由來?
雨水節氣的含義?
雨水節氣的諺語?
關於雨水節氣的由來?
關於雨水節氣的諺語?
雨水節氣生的孩子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