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民風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1)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2)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贊助廣告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麵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衛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贊助廣告

(3)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4)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裡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5)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菸,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6)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餘下全文>>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1)待客禮節。朝鮮族人熱情好客,其見面禮節是相互鞠躬。家中有客人來時,家庭成員都要起立讓座,躬身相迎。主人在用餐過程中,要始終奉陪客飢。在客人未吃好之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筷。遇有稀客、貴客,主人必以酒相待。

(2)尊老習俗。對老人說話要用尊稱。用餐時,老人要單獨設席,等待老人舉匙後,全家人才能用餐。長輩在座,年輕人不能抽菸、喝酒。老人因事外出或遠行時,全家人都要鞠躬相送。長輩歸來,晚輩要出門迎接。路途中遇見老人,不管認識與否,都要摘帽點頭問安並讓路。

(3)民族禁忌。在朝鮮族人家裡做客,吃完飯後要在碗裡剩些食物,否則主人會認為準備不足。

朝鮮族有哪些民族風俗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 朝鮮族婚禮

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著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服飾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服飾

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餘下全文>>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體現了什麼道德

朝鮮族十分注重禮節,講究禮貌.朝鮮族的禮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互助禮讓為主要內容,約束著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在說話有言禮、走路有路禮、吃飯有餐禮、待客一是三餐,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並給老人和賓客設單人桌,媳婦或兒女雙手恭敬地把飯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長輩舉匙後全家才能就餐。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裡,若把匙放在桌上表示已吃完.晚輩不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無法迴避時,年輕人背席而飲(記住這一條),以示尊敬.

反正你只要表現出溫婉的一面就可以了.

朝鮮族風俗作文

朝鮮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語系中,朝鮮語的語系尚未確定。

朝鮮族的居室內過門檻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間隔成幾個單間。中間是廚房,面積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鍋灶就安在炕邊。朝鮮族特別愛清潔、講衛生、屋內佈置乾淨、美觀。

朝鮮族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稱。

朝鮮族的飲食具有獨特風格,製作方法多種多樣。主食以大米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麵。打糕是朝鮮族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招待賓客的主食,就像漢族人吃餃子一樣重要。朝鮮族冷麵更是別具一格,朝鮮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麵的習俗,認為這一天吃了長長的冷麵能“長命百歲”,故又稱“長壽麵”。朝鮮族喜歡吃狗肉,特別是三伏天喝狗肉湯已成習俗,他們烹調的狗肉和狗肉湯,獨具風味,味道鮮美,冬可驅寒,夏可消暑。辣白菜是朝鮮族喜歡食用的泡菜,其特點是色礎鮮豔、味道鮮美,白菜白、辣椒紅、薑絲黃、大蒜絲微綠,看上去賞心悅目,誘人食慾;吃一口是酸辣甜鹹,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歡迎。

朝鮮族素以講究禮儀著稱,有“東方禮儀之邦”的美譽。

頭頂搬運,是朝鮮族婦女的一種獨特的勞動習慣。她們從小就學習用頭頂東西,長大成人後,便都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技能。不論是水罐、糧袋、包袱,還是其它什麼東西,她們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頭上頂著,行走自如。

朝鮮族性格開朗,能歌善舞,生活豐富多彩,每當節日來臨,到處都能聽到古老的伽耶琴、長鼓和洞簫的優美聲音,人們穿上豔麗的衣裙壓跳板、盪鞦韆、摔跤等,氣氛十分熱烈。

參考資料:把我搞最佳答案 謝謝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作文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其餘散居在內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裡的朝鮮族居民佔了朝鮮族總人口的近一半。此外還有位於長白山懷抱中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也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區。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語,一般認為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文屬音位文字型別。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創制的,稱“訓民正音”,簡稱“正音”,為方塊狀拼音文字。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延邊地區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又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產區之一。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人蔘、鹿茸均馳名中外。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板和盪鞦韆。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女裝一般短衣長裙。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相關問題答案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
朝鮮族民風民俗?
朝鮮族民俗文化?
苗族民風民俗資料?
回族民風民俗?
漢族有哪些民風民俗?
苗族民風民俗有哪些?
傣族民風民俗資料?
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