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的姓氏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馮”姓氏的由來

馮(Féng 馮)姓源出有三:

姬姓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出自歸姓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福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其他說法

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潁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出巨集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贊助廣告

姓氏始祖

得姓始祖:馮文孫。周文王昌之後裔,周文王有一子名畢公高,因隨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紂時立下功勞,取得天下之後,被封於畢(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南)。他的後裔畢萬西周時為晉國大夫,當時晉國剛被曲沃武公所統一,晉獻公遷都於絳(今山西省翼城東南),陸續攻滅了周圍許多的小國,其中包括西周分封於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國,晉獻公便把它封給畢萬。春秋後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互相兼併。到公元四世紀中葉畢萬後代畢斯和趙、韓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魏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同時還將畢萬的一支孫(即馮文孫),再封於馮城(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其子孫後裔以邑為姓,稱為馮姓。馮文孫也就被其後人尊為馮姓的得姓始祖。

贊助廣告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39438.htm#5

姓馮的來源。

馮姓發源地--河南滎陽馮城

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即西伯侯 姬昌)之後,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封地馮城,屬於以居邑名為氏。馮氏繫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將其地分封給有功之臣,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今河南滎陽西),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世代相傳至今,為河南馮氏。

二、出自歸姓,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封地馮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據《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後子孫以馮為氏。

春秋時期除畢公高一脈馮姓外,據《世本》所載,鄭國著名大夫簡子,以善斷而名聞諸侯。他在任期間,鄭國與周邊諸侯的縱橫往來、攻戰聯盟等大事,鄭國君主都要向他諮詢。簡子廣納賢士,集思廣益,其判慚、決策無一不精當,深得鄭君賞識。為褒獎簡子的政績與貢獻,鄭國君以馮邑(今河南滎陽馮城)封簡子,簡子入居馮邑後,遂號馮簡子。而他的封地馮邑,正是後來併入魏國的馮城(河南滎陽)。因此,長卿受封馮城之前,馮簡子的後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簡子的名位遠不及畢萬及其後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於河南的馮氏應由兩部分組成,即先期的馮簡子及其後裔和後來居上的畢魏世家。他們都可以稱為馮姓之源或馮氏正宗。

而且從馮姓產生的過程來看,姬、畢、魏、馮在一定程度上講“三千年前是一家”。

據2007年5月在廣東省潮安縣歸湖客安[曲灣]村馮衛中家發現的[馮氏族譜]明確記載簡子是畢公高之第十四世孫,系如吾之子.我認為這一記載十分確切地解決了馮簡子的身份來源問題.還有一些家譜也記載始平堂世系為畢公高之後。稱始平堂世系者為馮簡子支脈. 馮簡子和魏長鯽均應是畢公高之後,也是馮氏正宗.

三、為司馬遷的後代改姓馮

為西漢司馬遷之後.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這在古籍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在民間有不少傳說,,陝西省韓城芝川鎮徐村有司馬遷之墓和司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馮同二姓,兩姓有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習俗,二千多年來,馮同二姓均認同祭拜司馬遷為共同先祖的事實,加之以家譜為佐證,司馬遷後代有馮姓,是完全能夠認定的.這是馮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脈.

少數民族姓。湘南瑤族有馮姓。

四、源於其他馮氏,出處待考。

1. 出穎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

出於潁川(河南省)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徵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據安徽歙縣鴻飛馮氏族譜記載,馮異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第十九世孫,歙縣馮氏始祖 馮 繁:由青州遷往歙州任刺史,敬宗進逝世於官,其季子定墓而後居,譜遂以定為遷歙一世祖。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2. 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則系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3. 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

4. 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

5. 出弘農(河南省)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

6. 出河間(河北省)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餘下全文>>

“馮”姓的起源及“馮”姓祖宗是誰?

馮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4%。馮姓有兩個來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馮簡子的後代——春秋時,鄭國有個大夫叫馮簡子,其後代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就是馮氏。今河南新鄭市鄭韓故里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馮氏的另一支為畢公高的後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發封於畢,以封國名為姓氏,即畢氏,稱為畢公高。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因功被封於魏,其子孫有被封為華侯者,華侯之孫名長卿,食采邑於馮城(今河南滎陽市西)其後人也已封邑為姓氏,稱馮氏。位於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的滎陽故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滎陽故城史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城垣為不規則形,周長7.5公里,以發現有兩個南門、一個北門和一個西門,出土有鐵器、陶器、貨幣等。

馮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國北方繁衍發展,後移居丹國各地,並由一些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馮氏支脈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書列馮氏郡望有穎川、上當、長樂、京兆、弘農、河間等。這說明馮氏曾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興旺。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

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家乘譜牒

江蘇:馮氏族譜八卷、京口馮氏族譜一卷、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澄江馮氏宗譜十卷、馮氏家譜一卷

浙江:赫山馮氏家譜二十二卷、大易馮氏譜不分卷、慈溪馮氏支譜不分卷、桐鄉馮氏族譜不分卷、馮氏宗譜一卷

安徽:馮川馮氏宗譜八卷

湖北:馮氏宗譜一卷、馮氏宗譜、馮氏續修支譜八卷、馮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馮氏四修族譜十四卷首一卷

廣東:馮氏家譜不分卷、馮氏本房世譜不分卷、馮氏族譜不分卷、南埠馮氏族譜一卷

湖南:長沙馮氏四山家譜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馮氏三修族譜、中湘石潭馮氏五修族譜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山田馮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聚集地(遷徙分佈)

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至西漢文帝時、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其弟馮騫自上黨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時代,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東晉末,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本為馮盎之曾孫,後為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姓高,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難南遷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後再遷至豐順、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馮氏有數支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堂號

"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佈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馮驩......餘下全文>>

姓馮的有哪些輩分

馮姓起名 馮姓女孩名字大全 牛年馮姓女寶寶起名

大家看到許許多多起名網站上, 這些“馮姓起名大全, 馮姓名字大全”之類的姓名, 有什麼感想: 馮宇航 馮一曲 馮藝曲 馮景億 馮啟群 馮啟眾 馮國澤 馮子涵 馮蘄惠 馮玉萍 馮國光 馮潔萍馮語倫 馮奎霖 馮曉萌 馮潔萍 馮傑平 馮東利 馮歆悅 馮傑萍……

這些到處複製的取名大全, 不知被多少人用過, 重名率太高!

顯然, 這些起名網知道這些名字不能用, 仍然複製, 還冠名“免費起名大全, 馮姓寶寶取名大全”等題目, 如果不對讀者宣告是什麼型別的名字, 就太對不起讀者了!

寶寶取名網,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謹慎!

馮姓是一個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馮姓歷史悠久, 馮姓女孩起名, 馮姓男孩取名, 建議請專業老師來設計寶寶的名字,高質量的名字,才能給寶寶帶來好運氣!

馮姓由來

姓氏: 馮 祖籍: 河南

祖宗: 畢公高 郡望: 始平郡

分類: 以邑為氏

馮姓起源

馮氏一說來自於姬姓之後,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封在魏地,畢萬有個孫子食邑為馮城(今河南滎陽縣西),因而得姓。另一說根據<姓氏考略>記載:穎川(河南省)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徵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上黨(今山西省長治)馮氏。則是漢代左將軍,被封為關內侯的馮奉世的後代。福建長樂的馮姓,是宜都馮參的後代;京兆的馮氏,是燕王馮巨集的後代;弘農(今可南省)的馮姓,是西魏寧州剌後馮寧的後代;河南(河北)的馮氏,則為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馮姓繁衍的過程很快,大約到了漢唐時期,其族人就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分佈到了現今的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

馮姓名人

歷史名人

我國曆史上的早期馮姓名人是<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孟嘗君田文門下的一名食客,恃才放曠、特立獨行的馮歡。還有春秋時鄭國的太夫馮簡子博學多才,能斷大事。戰國末期的韓國大將馮亭“不忍賣主之地而食之”,而後來官至秦國丞相的馮去疾,據說就是馮亭的後代。西漢有關內侯馮奉世,東漢有尚書馮豹,辭賦家馮衍。十六國時期有北燕國君馮跋。五代時期的馮道,曾任唐、晉、漢、周諸朝宰相,可算得上顯赫異常。明代有“三言二拍”作者馮夢龍,教育家馮惟敏等。清朝末年有著名愛國將領雲貴提督馮子材,太平天國領袖南王馮雲山。民國有著名將領馮玉祥、民族女英雄馮婉貞等。

馮姓字輩 輩分

廣東紫金馮氏輩份 榮(8)華(9)福(10)貴(11)家(12)聲(13)振(14)

河南安陽世系字輩 天,上,國,玉,昌,三,大,日,文,明,際,田,元,林,景,成,華,緒,憲,治,振,作,興,生

江西都昌馮氏 都昌馮氏光緒九年統二十字派(字輩)(八十一世至一百世)

上紹唐都尉 靈芝秀復鍾 水流橋建石 山立桂名峰

都昌馮氏再統二十字派(2008年)(一百零一世至一百二十世)

美望越凡境 恆心定浩功 品齊椿冠發 宇健久英聰

派行詩(五律)(81世----120世)

上紹唐都尉 靈芝秀復鍾 水流橋建石 山立桂名峰 美望越凡境 恆心定浩功 品齊椿冠發 宇健久英聰

重慶奉節馮姓字輩 賜爾景福,學其茂修,自知佳兆,調濟稀求

浙江慈城馮氏字輩 助、慶、千、載、元、亨、利、永、貞、在、中、至、道、輿、世、昌、寧、紹、茂、新、福、應、壽、臻、乾、坤、德、厚、華、嶽、昆、侖、廣、惠、巨集、勳、崇、愛、尚、勤、忠、孝、恭、肅、完、保、性、真......餘下全文>>

姓馮的人是什麼民族的?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姓氏溯源

漢族馮(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歸姓。 其他馮姓則由外族改姓而來,包括漢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百濟人,元明時期兩廣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滿蒙人等。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著以白頭翁為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的一旁支遷徙到今山東菏澤地區,形成河伯族。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後人在馮地(今陝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三朝。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於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

出自姬姓,為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陝西省大荔縣)。於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燾的裔孫拓拔穆泰的後裔子孫中,其長子拓拔遂留接續馮翌侯之爵,後成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者,漢化稱馮翌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逐漸融入漢族。

源於蒙古族蓋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爾虎部嘎拉珠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源於滿族烏蘇氏和富思庫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以為氏。

得姓始祖

馮簡子。春秋時期鄭國大夫,鄭簡公封其於馮地,以封邑馮地為姓,始為馮氏。

馮文孫(魏長卿)。東周時期魏國長卿,系周文王姬昌之後人,以封邑馮地改姓,始為馮氏。

拓拔覯。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之後裔,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後漢化形成一支馮氏。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

馮 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餘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至此始。

馮 異:東漢開國名將。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丰東)人。初屬王莽,更始元年(23年)歸劉秀。隨劉秀巡撫河北,提出廣施恩德、籠絡人心的建議。攻破王郎後,封應侯。同年,破鐵脛農民軍於北平(今河北省滿城北),收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冬,拜孟津將軍,統魏郡、河內郡兵駐黃河北岸,與河內太守寇恂合力防備洛陽更始軍。二年夏,乘洛陽守將李軼不與爭鋒之機,率兵北攻天井關(今山西省晉城南),得二城;南奪成皋(今河南省滎陽西北)以東13縣,收降10餘萬人。復渡河擊斬更始所署河內太守武勃,殲5000人。東漢王朝建立,封陽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鄧禹西征。三年,經崤底之戰,大破赤眉軍。又擊破延岑等割據武裝,平定關中。四年,擊敗公孫述所遣數萬兵於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屢次挫敗公孫述進窺關中的企圖。六年,漢軍隴西之戰受挫後,馮異受命進軍栒邑(今旬邑北)。此時,隗囂部將行巡率兵亦欲乘勝攻取馳邑。馮異力排眾議,率兵搶先佔領栒邑,然後偃旗息鼓,待行巡軍至,突然出擊而獲勝,北地豪強武裝勢力聞風歸降。先後領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膚施,今榆林東南)、北地(郡治馬領,今甘肅省慶陽西北)、安定(郡治今鎮原東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與諸將共攻落門(今武山洛門),病卒軍中。 馮異長於謀略,號令嚴整,用兵進止有序;為人謙讓,諸將會聚論功之時,馮異常獨自避於樹下,故軍中稱為“大樹將軍”。

馮 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優公主遠和禾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優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加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 如:廣東省恩平人。又名自如,號鼎三。我國第一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早年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當雜工謀生,後轉往紐約工廠工作,業餘鑽研機械學,數年後自行製造抽水機、無線電報機。在日俄戰爭中,深感飛機之厲害,自此決心獻身於航空事業,以報祖國。在三藩市集資創辦飛機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機試飛成功。廣州光復時,被任為陸軍飛機長。後在舉行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遇難。1985年在恩平縣牛江本鄉建馮如紀念亭、馮如中學以紀念。

馮承輝:清江蘇省婁縣人,字少眉,一字伯承,號梅花畫隱。貢生。工篆隸,精刻印,兼善畫,尤喜畫梅。著述甚富。有《印學管見》、《歷朝印識》、《石鼓文音訓考證》、《古鐵齋印譜》、《古鐵齋詞鈔》等。

馮夢龍:明蘇州府吳縣人。崇禎中以貢為丹徒訓導,遷知壽寧。善詩文,工經學。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古今譚概》、《智囊》、《掛枝兒》、《山歌》及《墨憨齋定本傳奇》等。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馮雲山:廣東省花縣人。一名雲珊,本名乙龍。太平天國領導人。曾任鄉村塾師。1843年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桂平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1851年參與領導金田起義,任後軍主將,又任前導副軍師,在永安受封為南王。協助洪秀全制訂太平天國官制、軍制、律令、營規、天曆等。1852年攻廣西全州中炮負重傷,後卒於蓑衣渡。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改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馮國璋: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北......餘下全文>>

姓馮的古人,大家熟悉的

歷史人物

馮媛:漢元帝寵妃

馮奉世:西漢軍事人物

馮業:

馮諼:孟嘗君門客

馮去疾:秦二世時右丞相

馮劫:馮去疾之子。秦二世時大將軍

馮芳:東漢西園八校尉的助軍校尉

馮跋:五胡十六國北燕太祖

馮弘:馮跋之弟,北燕昭成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之妻

馮朗:馮弘次子,馮皇后之父

馮熙:北魏太師,馮皇后之弟

馮清: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馮潤: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馮勤:後漢名臣,官至司徒,以身長見稱

馮延巳:五代詞人,南唐後主李煜之師

馮道:五代十國宰相,共事五朝十三帝

馮異:光武帝時徵北將軍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

馮雲山:太平天國將領,封南王

馮國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總統

馮玉祥:國軍第二集團軍司令

馮習: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夷陵之戰為大督

馮保:明代萬曆年間,內相、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幹事司禮監太監

馮錫範:歷仕明、明鄭、清,也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的人物之一

馮友蘭:中國哲學家

高力士(馮元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

馮國用:明朝開國大將,明朝開國功臣二十一人中,排名第八,郢國公

馮勝(馮國勝):明朝開國大將,大將軍,宋國公

廢名(馮文炳):中國現代作家

馮治安: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總司令。“七七事變”時任師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馮治安,駐守北平

馮子才(馮子材):清朝名將,歷經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累官至太子少保

馮如: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

有什麼姓馮的名人嗎?

歷史名人  馮夢龍   馮夢龍:〖FengMenglong〗(1574—1646)明末小說家。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字猶龍,又字耳猶,號翔甫、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為崇禎間貢生,官壽寧(今福建省壽寧縣)知縣。他通經學,善詩文,尤工小說、詞曲。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另有《桂枝兒》、《山歌》、《平妖傳》、《新列國志》等;還有修改湯顯祖、李玉等傳奇劇本多種,彙編《墨憨齋定本傳奇》。本人創作有《雙雄記》傳奇小說;著論有《智囊》、《古今譚概》等多種。   馮道   馮 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餘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至此始。   馮異   馮 異:東漢開國名將。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丰東)人。初屬王莽,更始元年(23年)歸劉秀。隨劉秀巡撫河北,提出廣施恩德、籠絡人心的建議。攻破王郎後,封應侯。同年,破鐵脛農民軍於北平(今河北省滿城北),收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冬,拜孟津將軍,統魏郡、河內郡兵駐黃河北岸,與河內太守寇恂合力防備洛陽更始軍。二年夏,乘洛陽守將李軼不與爭鋒之機,率兵北攻天井關(今山西省晉城南),得二城;南奪成皋(今河南省滎陽西北)以東13縣,收降10餘萬人。復渡河擊斬更始所署河內太守武勃,殲5000人。東漢王朝建立,封陽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鄧禹西征。三年,經崤底之戰,大破赤眉軍。又擊破延岑等割據武裝,平定關中。四年,擊敗公孫述所遣數萬兵於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屢次挫敗公孫述進窺關中的企圖。六年,漢軍隴西之戰受挫後,馮異受命進軍栒邑(今旬邑北)。此時,隗囂部將行巡率兵亦欲乘勝攻取馳邑。馮異力排眾議,率兵搶先佔領栒邑,然後偃旗息鼓,待行巡軍至,突然出擊而獲勝,北地豪強武裝勢力聞風歸降。先後領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膚施,今榆林東南)、北地(郡治馬領,今甘肅省慶陽西北)、安定(郡治今鎮原東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與諸將共攻落門(今武山洛門),病卒軍中。 馮異長於謀略,號令嚴整,用兵進止有序;為人謙讓,諸將會聚論功之時,馮異常獨自避於樹下,故軍中稱為“大樹將軍”。   馮 嫽   馮 嫽: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優公主遠和禾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優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加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 如   馮 如:廣東省恩平人。又名自如,號鼎三。我國第一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早年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當雜工謀生,後轉往紐約工廠工作,業餘鑽研機械學,數年後自行製造抽水機、無線電報機。在日俄戰爭中,深感飛機之厲害,自此決心獻身於航空事業,以報祖國。在三藩市集資創辦飛機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機試飛成功。廣州光復時,被任為陸軍飛機長。後在舉行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遇難。1985年在恩平縣牛江本鄉建馮如紀念亭、馮如中學以紀念。   馮承輝   馮承輝:清江蘇省婁縣人,字少眉,一字伯承,號梅花畫隱。貢生。工篆隸,精刻印,兼善畫,尤喜畫梅。著述甚富。有《印學管見》、《歷朝印識》、《石鼓文音訓考證》、《古鐵齋印譜》、《古鐵齋詞鈔》等。   馮子材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馮雲山   馮雲山:廣東省花縣人。一名雲珊......餘下全文>>

古代有沒有姓馮的名人

歷史人物

馮媛:漢元帝寵妃

馮奉世:西漢軍事人物

馮業:

馮諼:孟嘗君門客

馮去疾:秦二世時右丞相

馮劫:馮去疾之子。秦二世時大將軍

馮芳:東漢西園八校尉的助軍校尉

馮跋:五胡十六國北燕太祖

馮弘:馮跋之弟,北燕昭成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之妻

馮朗:馮弘次子,馮皇后之父

馮熙:北魏太師,馮皇后之弟

馮清: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馮潤: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馮勤:後漢名臣,官至司徒,以身長見稱

馮延巳:五代詞人,南唐後主李煜之師

馮道:五代十國宰相,共事五朝十三帝

馮異:光武帝時徵北將軍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

馮雲山:太平天國將領,封南王

馮國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總統

馮玉祥:國軍第二集團軍司令

馮習: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夷陵之戰為大督

馮保:明代萬曆年間,內相、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幹事司禮監太監

馮錫範:歷仕明、明鄭、清,也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的人物之一

馮友蘭:中國哲學家

高力士(馮元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

馮國用:明朝開國大將,明朝開國功臣二十一人中,排名第八,郢國公馮勝(馮國勝):明朝開國大將,大將軍,宋國公

廢名(馮文炳):中國現代作家

馮治安: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總司令。“七七事變”時任師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馮治安,駐守北平

馮子才(馮子材):清朝名將,歷經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累官至太子少保

馮如: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

歷史上姓馮的有名的女子,已經她們的具體故事

這是我所熟悉的兩個姓馮的女的但記不清他們生平事蹟所以查了百度複製給你希望有用檢視更多圖片馮太后(又名:文成文明皇后),公元442年出生於長樂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嶽良村),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的姑姑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馮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為奴。452年,被選為北魏文成帝的貴人,456年被立為皇后。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馮太后在文成帝死後於466年發動政變除掉了矯詔擅權、多行不法的丞相太原王乙弗渾,並兩度攝政,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她對北魏的影響,在其孫北魏孝文帝朝更加發揚光大史稱孝文帝改革。其在任攝政期間推行三長法、均田法、班祿法建立了農業大國的雛型,革除了相當多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陸續擴及後續所有朝代,甚至直到今日。公元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后去世,諡號文明太皇太后。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馮太后

外文名 :Von

別名 :文明太后、文明皇后

國籍 :北燕→北魏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公元442年

逝世日期 :公元490年

職業 :皇后→皇太后

主要成就 :臨朝輔政、誅殺乙渾去胡漢化、改革新制

代表作品 :太和新制

諡號 :文成文明皇后

陵墓 :金陵

職業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別名 :文明太后、文明皇后

諡號 :文成文明皇后

陵墓 :金陵

國籍 :北燕→北魏

民族 :漢族

人物生平

馮小憐是北齊後主高緯的淑妃,善彈琵琶,能歌善舞。原是皇后穆黃花身邊的侍女,後來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高緯為馮小憐不顧晉州危急,陪她繼續打獵;又為馮小憐造橋觀戰,對其寵愛至甚。後立馮小憐為左皇后。577年,北齊滅亡,馮小憐與高緯被周軍押解到長安。同年,高緯被殺,馮小憐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賜給代王宇文達,很受宇文達寵愛。宇文達妃李氏,與馮小憐爭寵,馮小憐中傷李氏,幾乎將李氏害死。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後,又再賜給李氏的哥哥李詢,李詢的母親知道馮小憐曾迫害過自己的女兒,就令她自殺而死。

快速導航

微信文章圖冊集錦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馮小憐

別名 :馮淑妃

國籍 :北齊→北周→隋朝

民族 :漢族

職業 :淑妃、左皇后

典故 :玉體橫陳

人物生平

封為淑妃

馮小憐,是後主高緯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寵後,便在五月五日把馮小憐進獻給高緯,稱為“續命”,高緯封馮小憐為淑妃。馮小憐聰明靈巧,善彈琵琶,精於歌舞。高緯深深被她迷住,坐時同席,出則同乘一匹馬,但願兩人生死在一處。高緯讓馮小憐住在隆基堂,馮小憐厭惡這裡原是曹昭儀日常居住的地方,所以命人把地面都換了一遍。

城失圍獵

公元576年(北齊武平七年)十月,北周軍攻打平陽城,晉州危急。高緯正和馮小憐在三堆(《資治通鑑》作天池)打獵。晉州告急的人,從早晨到中午,騎驛馬來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說:“皇上正在取樂,邊境有小小的軍事行動,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著來奏報!”到傍晚,告急的使者再次到來,說“平陽已經陷落,”這才向高緯奏報。高緯準備回去援救,可是馮小憐餘興未盡,要求高緯再圍獵一次,高緯依從了她的要求。

造橋觀戰

同年(公元576年)十一月,高緯抵達晉州時,城池已將失陷。於是高緯令士兵挖地道向城裡發起攻擊,城牆倒下十幾步寬,將士們正準備趁勢而入。高緯傳令暫時停下,讓人召馮小憐一起觀看。可是,馮小憐正在梳妝打扮,沒能馬上趕來。周軍便用許多木頭把缺口堵塞嚴密,因此城未能攻下。

過去民間相傳說晉州城西的石頭上有聖人留下的遺蹟,馮小憐......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馮的姓氏起源?
吳的姓氏起源?
李的姓氏起源?
姚的姓氏起源?
林的姓氏起源?
上官的姓氏起源?
王的姓氏起源?
徐的姓氏起源?
劉的姓氏起源?
姜的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