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臟腑五行理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中醫臟腑五行屬性是依據什麼劃分的?

baike.baidu.com/view/628896.htm

中醫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贊助廣告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

這一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因此,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既用作在理論上的闡釋,又具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1、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1)第一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於《洪範》。今人多理解為:

贊助廣告

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2)第二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於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

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後,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

2、五行屬性歸類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複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絡。

(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髮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洩;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餘下全文>>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五臟: 肺、 肝、 腎 、 心、 脾 五行: 金、 木、 水 、 火、 土 五味: 辛、 酸、 鹹 、 苦、 甘 中醫根據五行的特性,來描述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其特點是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洩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其特點是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其特點是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其特點是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其特點是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洩,並有藏精功能。 五行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即相互制約和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乾,即火反克或反侮水。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相生相剋的關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於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憨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五臟之間相互資生的關係,可用五行相生來闡明。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又主神志,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土)主氣,職司清肅,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同樣,五行相剋的關係也用於五臟間相互制約的關係。如肺(金)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木)陽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滯,此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此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此即火克金。 五行生剋也用於解釋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其他臟腑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中醫理論認為,五行中的五味與人體五臟六腑相對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五味之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肺主氣,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飲食因重視這些宜忌原則,合理利用五味,促進人體健康,避免因過分......餘下全文>>

中醫的醫學理論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陰陽的互動作用包括:陰陽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鄧氏的現代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係”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係。對立統一規律是“陰陽”的上位屬概念,陰陽則是對立統一的兩個下位種概念。陰陽是互不相容又緊密聯絡的兩個對立面的一對性態或屬性。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肯定物件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物件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外延的和或並。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係中兩個不同性態,屬性的一對哲學或邏輯範疇的概括,就是兩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賴,相互聯絡,又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對並列的種概念。(鄧宇等的現代陰陽概念與定義)。人們通過對矛盾現象的觀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為陰陽範疇,並用陰陽二氣的消長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由陰陽二部分組成,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陰。因而陰陽存在兩個對立面,在陰陽消長和對立統一作用下,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相互變化中構成世界萬物。中醫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複雜聯絡。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係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絡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中以五臟配五行即:肝與木、心與火、脾與土、金與肺、水與腎。五臟與五行相生相剋應保持相對平衡和穩定,和諧相處。如果五臟與五行發生失調,出現太過、不及或反侮,也會致疾病的發生,這對於推斷疾病的好轉和惡變,治療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據。中醫主要運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絡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五行於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係。木火土金水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肝心脾肺腎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如何作用於人體的理論而是研究人體整體的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並且通過中藥,按摩,鍼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身體健康。五行的互動作用包括:相生、相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腑臟、經絡等組織器官......餘下全文>>

五臟六腑五行屬

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

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一、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二、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絡。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三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絡的統一性。

小女子跪求男神女神們幫我寫篇500字以上環繞“臟腑”“陰陽”“五行”任選一項,為題用中醫理論分析養

自己的作業請自己完成,竟然知道自己不會,為什麼不早點把疑問和老師或者同學問清楚???

你可以先去了解到底什麼是 肺腑,陰陽,五行,之後再結合老師課上的內容,把論文擴張開來。

祝你好運

五臟六腑的相互的關係 和五行的關係 它們的聯絡

中醫理論中五行與五臟是有著緊密聯絡的。五行之間的關係便是五臟間的關係。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土。而五臟中肝膽代表木,心、小腸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腸代表金,腎、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後,便要開始瞭解五行之間的關係了,也可以變相地說是五臟六腑間的關係。

相生關係:木(肝、膽)生火(心、小腸),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腸),金生水(腎、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而在五臟中,屬木的肝藏血,肝膽迴圈系統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屬火的心、小腸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陽之正陽之火對地面照射,經億年以上可化石為土作比喻。在五臟中屬火的心、小腸迴圈系統旺盛,可促進屬土的脾胃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土生金。用金屬從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礦質。五臟中屬土的脾胃迴圈系統旺盛,被稱為中氣的脾氣可以促進屬金的肺、大腸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金生水。解釋要複雜一些。我們在自然界可以發現,有石就有水。石頭結構的山可以生長樹木,因為巖縫可以使水達到山頂。所以民間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說。而土結構的山不能長樹,因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黃土高坡上光禿禿的一片,沒有一棵樹木。石頭中含大量金屬元素,古人把這種現象概括為“金生水”。五臟中屬金的肺迴圈系統旺盛,肺氣可促進屬水的腎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水生木。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樹木生長必須需要充足的水分。腎、膀胱迴圈系統旺盛,腎氣和腎水可促進肝迴圈系統的正常執行。這是五行相生關係,也是五臟六腑間相生關係。 五行相剋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無盡的迴圈……木克土。有兩個理解。第一,用樹木破土而出來作比喻。第二,以樹木吸收土中營養,致使土中營養流失來理解。五臟中屬木的肝迴圈系統不暢,沒有充足的血液支援脾胃,脾迴圈系統便會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這個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擋水的執行作比喻。脾迴圈系統不暢,脾不能統血,腎血氣不足,腎迴圈系統便會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脾虛引起的腎病等。水克火。很容易理解,用水能滅火作比喻。腎迴圈系統不好,水無法參與血液的調節和控制溫度,心迴圈系統便會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腎性心臟病。 火克金。這個也很好理解,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迴圈系統不好,氣血難以支援肺的運動,肺迴圈系統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重則心肺衰竭致死! 金克木。用金屬可以砍伐木頭作比喻。肺迴圈系統不好,氧氣無法支援肝,肝迴圈系統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肺陰虛引起的肝陽亢進等。這就是五行相剋關係,也是五臟六腑間的相剋關係。前面講了五行相剋,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反克現象。反克在中醫理論中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造成反侮的原因是自己弱,或所克的物件亢進。舉例說明,如土能克水,但若土太弱,或水勢過於強盛,便會導致洪水決堤,形成反克之象。這便是反侮現象。木反克金。金克木,因金屬銳利之物可砍伐傷害木頭,一般情況下木是無法傷金的。木燃燒生火,火一樣可以熔化傷害金。在五臟中屬木的肝火過旺時便可傷肺金,這在中醫理論裡稱為“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克金,因火可以熔化傷金,一般情況下金是無法克火的。但凡事有例外,如北方的火爐,只要把進氣口的鐵門關掉,把特煙囪堵上,裡面由於氧氣的逐漸消失,導致火焰慢慢熄滅,這樣金就可把火憋死。在五臟中屬金的肺長期不好,可導致屬火的心臟衰竭。火反克水。水克火,因水能滅火,一般情況下火不能克......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臟腑五行理論?
中醫臟腑五行表?
中醫養生五行屬什麼?
中醫屬於五行什麼行業?
臟腑五行?
陰陽五行理論?
臟腑五行相生相剋?
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中醫職業五行屬什麼?
中醫人與五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