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陶的由來及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5日

陶姓的來歷?

陶姓起源參考之一 歷史來源: 一; 以地名為氏。據《姓苑》所載,上古有陶唐氏 ( 堯帝 ),居於陶邑 ( 山東定陶縣 ) ,其後有陶氏。 二; 以官為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朝初年,虞閼之父虞思為陶正,即掌管陶器製作的官職。其後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徵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鏈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樑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潛(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地望分佈:河南濟陽郡,安徽丹陽郡,江西潯陽郡。 陶姓起源參考之二:帝堯封陶、子孫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歷史了。說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說到我國曆史上遠古時期的帝堯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堯的封號,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按當時的習慣,堯的後人有的就以陶為姓,有的就以唐作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臨汾市郊區發現的陶寺遺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著直接的聯絡。 中國譜牒研究會副會長張海瀛:“咱們現在站的這個遺址,叫陶寺遺址,這個遺址在咱們國家的考古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遺址與陶姓的起源關係也非常大。傳說帝堯開始被封於陶地(山東定陶),後來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縣),所以,帝堯的號就叫陶唐氏,帝堯的後代當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號以陶為姓的,這就是咱們中國陶姓的起源。另據記載:帝舜的後人當中,有一支是負責製造陶器的,給了他個官銜,叫做陶正,是以製陶為職業的,這支後代以職業為氏,也姓陶。” 也就是說,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堯的後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後代,但不管是源自堯還是源自舜的陶姓,他們實際上是一脈相傳的一家人。因為堯把娥皇和女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體內也流著堯帝的血液。 有一句關於娥皇和女英的對聯是這樣說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這兩支陶姓的血緣關係。 我國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謂數不勝數,晉代時期,陶姓人氏曾一連出現過好幾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陰而著稱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陰,由於他辦事認真、勤奮,曾先後出任晉朝八個州的都督,並統率軍隊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孫陶淵明,更以不朽的詩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記》已被歷代學子視為必讀之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也被人們傳誦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為後世志趣高潔的讀書人奉為座右銘。陶淵明四十一歲時曾任江西彭澤縣令,僅八十多天就棄官歸隱,從他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詩句中,我們仍可看出他歸隱後經常和鄰居們一起爭論並分析歷史上的往事。 據《姓氏考略》記載,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發祥地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及山西臨汾等地向各地遷徙,陶姓繁衍到後來,就在江蘇鎮江及丹陽一帶形成望族大戶、而早在東漢時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縣成為名門望族。 從隋唐時期開始至後來的歷朝歷代,陶姓族人就從中原陸續遷徙到福建安家落戶。 臺灣的陶氏族人,......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歷史上有哪些姓陶的名人?

陶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1。

陶姓用拉丁文表示,常用的有 Tao、 To、Tou、Dao等。川

來源

一、遠祖始於上古時期。部落首領陶唐氏的後世子孫以名字中的“陶”作為姓氏。

二、出自周代。虞思為周陶正負責(製造陶器的官職),後代子孫以官官為姓。

三、出自他族改姓。滿族陶佳氏、託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錫伯爾族託庫爾氏漢姓均為陶;今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潯陽郡:唐玄宗置,在今九江。

濟陽郡:晉惠帝置,轄境相當今河南蘭考東,山東東明南。

贊助廣告

丹陽郡,漢武帝置,治所宛陵,在今安徽宣城。

名人

陶淵明:晉代文學家

陶謙:東漢,徐州刺史

陶侃:東晉大臣

陶弘景:南朝齊樑間道教大師、醫藥學家

陶大偉:臺灣資深演藝人員

陶錫源:新界西區議員,前區局議員。

陶成章:中國民主革命家

陶希聖:中國政界人物

陶喆:臺灣歌手

陶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陶大鏞:中國經濟學家

陶晶瑩:臺灣節目主持人

陶大宇:香港演員

陶璐娜:中國射擊運動員

陶駟駒:中國公安部前部長

日本姓氏

陶,羅馬字母Sue:陶晴賢

百家姓裡陶是第幾位啊

百家姓裡陶是在2007年4月24日公佈為當代中國第83姓,陶姓歷史來源:(1)以地名為氏。據《姓苑》所載,上古有陶唐氏,居於陶邑,其後有陶氏。(2)以職官為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為衛候,封到了“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3)《元和姓纂》載,周代初年,虞閼父虞思為陶正,即掌管陶器製作的官職。其後亦有陶氏。

關於姓氏“陶”的歷史人物事件

陶潛: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其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本為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後徙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中國東晉時期名將,大司馬。初為縣吏,漸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任荊州刺史。後任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他精勤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稱道。是我國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曾祖父。

陶 弼: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人,宋代詩人,以功授陽朔縣主簿,後任邕州東上閣門使。有《陶邕州集》。

陶 裔:京兆戶(今陝西省戶縣)人,宋代畫家。精於花竹翎毛,選翰林待詔,其筆法與黃荃相似。

陶 成:江蘇省寶應人,明代畫家。多才藝,詩文古樸,書善四體,擅畫花鳥人物,芙蓉稱神品,為世所珍。

陶 窳:湖南省湘潭人,清代書畫家。工詩文,精書法及篆刻,尤長畫花卉。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樑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守立:池陽(今安徽省貴池)人,五代時南唐畫家。長於釋像鬼神、庭園殿閣、子女奴隸、車馬山水、靡不精妙。  陶復亨:新昌(今屬浙江省)人,宋末元初詩人。元初充興國軍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詠》。

陶宗義:浙江省黃岩人,元末明初書學理論家、文學家,號南村。能詩工書,工小篆,著有書學理論書《書史會要》。另有《南村輟耕錄》、《南村詩集》等。

陶 澍:湖南省安化人,清代大臣。嘉慶進士,道光時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兼管鹽政。

大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款縣人,著名教育學家。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從事教育事業,推進平民教育運動,發表。中華教育改進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培養出不少革命人才。並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民國35年(1946年)病逝於上海。終年55歲。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陶 鑄:湖南省祁陽人,中共高階領導人,解放後任廣東省委書記,文革中為文革小組成員,因不願與林江反革命集團同流合汙,被迫害致死。

歷史上有哪些姓陶的名人

陶侃 (259~334)

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徵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弘景 (452~536)

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樑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潛 (365~427)

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陶行知

陶斯詠

歷史上第一個姓陶的人是誰?

一; 以地名為氏。據《姓苑》所載,上古有陶唐氏 ( 堯帝 ),居於陶邑 ( 山東定陶縣 ) ,其後有陶氏。 二; 以官為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朝初年,虞閼之父虞思為陶正,即掌管陶器製作的官職。其後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 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徵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弘景 (452~536) 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樑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潛(365~427) 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相關問題答案
姓氏陶的由來及歷史?
姓氏謝的由來?
姓氏蘇的由來?
姓氏胡的由來?
姓氏劉的由來?
姓氏趙的由來?
姓氏羅的由來?
姓氏徐的由來?
姓氏孫的由來?
姓氏楊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