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為什麼要守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過年為什麼要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贊助廣告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贊助廣告

以上便是傳說中除夕守歲的來歷。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譁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

春節為什麼要守歲?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據說,除夕晚上要守歲,也就是晚上不睡覺,等待新一年的到來。為什麼要守歲呢?這是因為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在遠古的時候,有一種凶猛的野獸,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一天換一種口味,從小蟲到大活人,什麼都吃。人們都很怕“年”。

慢慢人,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每隔365天就下山吃人,而且都是天黑以後出沒。等到公雞啼曉,就返回到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大家就把這可怕的一夜稱作“年關”。每到這天晚上,人們提前做好晚飯,關了燈,熄了爐火,並把雞、牛等動物都關好拴牢,然後把家門都封起來,躲在家裡吃“年夜飯”。吃好晚飯後,誰也不敢睡覺,擠在一起聊天壯膽。

“年”跑出來了,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街上一個人也沒有就只好離開了。

熬過了“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紛紛開啟大門,並燃放焰花暴竹,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

後來人們又知道年怕紅、怕光、怕響聲。從此每到年末歲初,人們貼紅紙,穿紅衣,放鞭炮,這樣,年就不敢來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除夕守歲”。以前可怕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歡慶的節日,真是很有意思啊。

除夕之夜為什麼要守歲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據說,除夕晚上要守歲,也就是晚上不睡覺,等待新一年的到來。為什麼要守歲呢?這是因為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在遠古的時候,有一種凶猛的野獸,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一天換一種口味,從小蟲到大活人,什麼都吃。人們都很怕“年”。

慢慢人,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每隔365供就下山吃人,而且都是天黑以後出沒。等到公雞啼曉,就返回到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大家就把這可怕的一夜稱作“年關”。每到這天晚上,人們提前做好晚飯,關了燈,熄了爐火,並把雞、牛等動物都關好拴牢,然後把家門都封起來,躲在家裡吃“年夜飯”。吃好晚飯後,誰也不敢睡覺,擠在一起聊天壯膽。

“年”跑出來了,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街上一個人也沒有就只好離開了。

熬過了“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紛紛開啟大門,並燃放焰花暴竹,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

後來人們又知道年怕紅、怕光、怕響聲。從此每到年末歲初,人們貼紅紙,穿紅衣,放鞭炮,這樣,年就不敢來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除夕守歲”。以前可怕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歡慶的節日,真是很有意思啊。

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守睡

所謂“守歲”,就是除夕不睡覺的習俗。“守歲”又叫“熬年”。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來作祟。凶猛無比的“年”生性嗜肉,從飛禽走獸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物件。為了對付“年”,人們逐漸摸索出其生活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會趁著夜色,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雞鳴破曉之時即返回山林中。於是,人們把這一夜視為恐怖的“年關”,想出種種招數來對付“年”,比如守歲、燃放鞭炮、給孩子“壓祟錢”等,以驅鬼辟邪。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吃完晚飯,熄火淨灶,把豬圈牛欄全部拴牢,宅院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熬夜守歲,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來。守歲,漸漸成為人們過年的習俗。

為什麼過年要守歲50字左右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說一說春節守歲的意義?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

為什麼要過年過節

過年這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啊,歷史悠久啊,過年也代表著社會的變遷,國家的發展啊。俗話說得好,‘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再苦再難,我們要學會堅強,學會從頭再來!一首劉歡老師的的歌《從頭再來》,相信閣下並不陌生,有時間話,再聽聽吧!如果同意的話,那麼讓我們邊聽邊進入下面的傳說,然後再去感受,我想你就會明白‘年’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以下為有關‘年’的傳說,搜尋出來與朋友分享“年”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荊楚歲時記》記載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熬年”的說法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餘下全文>>

春節為什麼要守夜?

跟過年的傳說有關,傳說中有隻年獸要去村子抓人,村子的人都很害怕不敢睡覺,等待跟年獸做鬥爭,後面就流傳下來守夜的習俗的。傳說具體內容看文章後面介紹。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年”的傳說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裡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凶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開啟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君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年”就被人們降服,成了鎮宅保平安的益獸。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感謝紫微星君下界帶來的平安。

資料來源:baike.haosou.com/doc/5420507-5658680.html

相關問題答案
過年為什麼要守歲?
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過年為什麼要吃年夜飯?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
過年為什麼貼春聯?
本命年為什麼犯太歲?
夢見要過年是什麼意思?
過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
夢見過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