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名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中國名字的由來

轉摘: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索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弧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贊助廣告

中國之名的由來?

中國之名的由來?

相傳,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 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一、“中國”一詞之本義考

華夏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物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六種概念: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諸葛亮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四是指國內、內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如此,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便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又如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贊助廣告

訂 二、“中國”一詞之地域觀念演變考

“中國”一詞所指範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充套件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充套件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1949年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將“中國”概念完善、充實到今天的含義。

三、“中國”一詞別名考

“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了“中華”一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唐代韓亻屋詩云:“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之名,起於戰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於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儘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後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餘下全文>>

名字的由來 5分

網上摘的

姓氏起源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 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夏、商、周的時候,人 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 、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

人名的起源

早在人類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過著群居的原始生活。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如何通過自衛來保護自己,或者採集狩獵以維持生命。他們的生活十分原始,還不需要姓名來區分彼此。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多,人際之間的交往日漸密切,為了把某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區分開來,便出現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標誌,亦即我們後來所說的“姓”;在一群人中間,為了把彼此區分開來,也出現了只屬於個人的標誌,這種標誌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一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區分,若與另一群人交往,僅僅稱“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標誌"姓"與自己的標誌“名”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這種一群人的標誌和個體標誌的結合,便是人類最早的姓名。

關於人類名字的起源,從漢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早的含義。這一漢字由“夕”和“口”兩部分組成,對此,《說文解字》解釋說:“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說,在早期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白天相見,可能通過形體、面貌、聲音相互識別。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過自報名字來區分你我了。可見,人名的產生是社會交際的需要,它的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在社會交往的所有場合都可以區別人的個體。

在文字出現以後,原由口頭表達的人名也進化到文字階段。在目前已經發現的一些原始社會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畫有一兩個符號,據專家考證,這些符號都與早期的人名有關。如果這種解釋可信的話,那麼,不同的人名就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文字大量出現並趨向於定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名。如在商代的甲骨卜辭中,不僅有“名”這個漢字,而且還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這些,都是我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名字。

總之,人名是在人類社會處於原始時期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最早,它是人們隨意用來區分彼此的符號,以後又演變成為固定身份的標誌,在文字出現以後又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已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隨著名字本身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名字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歷代人名特點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來, 人名從產生到發展,基本格局大體不變。具體到每個朝代,名字則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我國人名最早有規律可尋的是夏代。當時人崇拜太陽,通行的歷法是干支記年,因此,當時的帝王和貴族都喜歡用天干命名。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代的帝王名字有太康、仲康、少康等人,據陳夢家在《殷墟卜辭綜述》一書中考證,這些名字中的“康”字即“庚”字,是傳說中的十個太陽(天干)之一。此外,夏代帝王的名字還有孔甲、胤甲、履癸等,名中的“甲”、“癸”也都是天干。至於商代帝王,取名時無不繼承了夏代帝王的這一傳統,無論是開國之君商湯(又名太乙)還是亡國之主帝辛(即殷紂王),包括其間的29位帝王,無不以天干命名。當時的貴族也效法帝王的這種做法,在名字中使用十個天干,如祖已、父癸、虎父丁、弓父庚等,無不如此。

到了周代,隨著人口的繁衍和文化的發達,......餘下全文>>

老舍名字由來

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是父母所起。因為他出生在陰曆臘月二十三那天,離春節只差七天,圖吉利,取名“慶春”是慶賀春天到來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師範的時候,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叫“舒舍予”。這個“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兩半,成為“舍予”二字。這兩字又有講,是“舍我”——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獻自己的含義。以後他取“舍予”中的頭一字,前面加一個“老”字,成為“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他正式署名“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

字輩的起源來歷以及規則

通過字輩來提示一個人在其同族成員關係中所處的等級,應認作是中國姓名文化的最富於民族特色的部分,因為它充分利用了漢字的構造方法,使之與取名的多項意義達到從內容至形式的完美結合。然而,作為一種世系符號,字輩的出現要遠遠晚於姓名。前已有述,當初民生活在群體成員還十分有限的原始社會時,只需要用"姓"來認定每一個人的母系血統。其後,隨著人類繁衍條件的相對改善,群體成員不斷增加,活動範圍日益擴大,才又出現了能使"紀世別類"更加細緻的"氏"。換句話說,"氏"在標示血緣的同時,也兼有一定的輩次識別作用。另一方面,異姓血緣關係的不同輩分的男女不能結合的人倫觀,當時尚在逐步普及的階段,也是造成人們對輩次符號尚無足夠重視的-個原因。

秦漢之際,姓氏合流的過程基本完成,按姓名文化的發展規律,本該是輩次符號問題相應提上日程。但是在此過程中,持續的兼併戰爭和社會變革,已經促成商周以來的宗族組織徹底瓦解,代之而起的是獨立的個體小家庭的普遍化。小家庭的人員構成簡單,輩次面貌清楚,所以人們依然很少考慮如何通過取名來顯示同一家族成員在輩分上的關係。這種情況,直到漢魏之際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逐步建立後,才有了改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頻仍的戰亂迫使破產小農向同宗大地主莊園依附,或聚族而居以自保,或合族遷徙以避難,正是這種同族共居、累世同居的社會組織結構,催開了字輩之花。試以東晉豪族桓彝為例:其兒子分別取名雲、豁、祕、衝,相互之間並無統一的識別符號,但是到了第三代,即桓豁的六個兒子,則分別取名石虔、石秀、石民、石生、石綏、石康。這?quot;石"字就是他們作為同輩兄弟的一個鮮明標記了。又如記載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世系的《洪氏宗譜》稱,洪氏的一世祖是東漢末年任官府職員的洪普,洪普生一字名鑑;鑑生二子,名袷、名擇;擇生三子,名偉、仲、伸。因知青州洪氏之第三代名從"示",第四代名從"人"。由時間上推算,已人漢魏之際而迄西晉建國了。

不過,字輩在其出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既不曾為人們所普遍接受,自身亦無嚴謹的格式可循。後者突出地表現為前後字輩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和聯絡。

大約自中晚唐起,人們開始了讓世系也能取名來表示的嘗試。最初仍把符號做在部首上,而且多?quot;五德終始"的理念來比附家族的終而復始,迴圈發展。

其實,就在朱元璋為其家族定下以五行字輩取名的規矩時,字輩文化自身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和朱元璋同時代的福建籍學者吳海在其為《吳氏世譜》所作的凡例中,明確規定:"子孫名次,從水木火土金,行為一世,五行相生,迴圈無窮……男陽女陰,世次易考。每世從一起數,則不相紊。"雖說他擬就的字輩仍是"五行相生",與朱元璋不謀而合,但我們卻因供得知:至晚從元代後期起,新式族譜不僅有了關於子孫輩分行次取名方式的預先規定,而且充分考慮到?quot;以名系世"的作用。這與孔、孟、曾、顏四姓自元仁宗以後才開始以字輩通譜的時間概念是一致的。

關公蟹的取名由來

也許是因為老百姓對關雲長那份深厚的敬重,中國沿海一帶便有了被稱為關公蟹的數種小型蟹類。關公蟹據說是因為其頭胸甲對稱隆起的花紋酷似戲劇中三國時代關公的臉譜,所以得名 。這種蟹實際上包括了六類,它們是背足關公蟹、顆粒關公蟹、日本關公蟹、偽裝關公蟹、端正關公蟹、聰明關公蟹。它們之中,尤以日本關公蟹和端正關公蟹酷似關雲長的臉譜,一雙丹鳳眼,兩道臥蠶眉,“面如重棗,脣若塗脂”,相貌威武。若是將它們的頭胸甲剝出,作為面具,下面再掛上一排鬍鬚,無需註上文字,看到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認定它是紅臉關公。舊日捕到這種蟹的漁民,往往對其頂禮膜拜,認為是關雲長再世。關公在天之靈,也許會因為人們的這種類比而感到羞愧。關公蟹徒有關雲長的長相,卻遠無關雲長的膽識與氣度。《三國志》記載,這位威震三軍的猛將“身高九尺,使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留下許多諸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佳話。更有剛直不阿、凜然無畏、忠正不二的美名。而那被以其姓氏命名的關公蟹呢?

八大行星取名的由來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來自羅馬神墨丘利。符號是上面一個圓形下面一個交叉的短垂線和一個半圓形(Unicode:?).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狀。在第5世紀,水星實際上被認為成二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中國古代則稱水星為“辰星”。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而在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維納斯,因此金星也稱做“維納斯”。金星的天文符號用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金星的位相變化金星同月球一樣,也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位相變化),但是由於金星距離地球太遠,用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關於金星的位相變化,曾經被伽利略作為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力證據。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齡估計大約有45億年(4.5×109)。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即捕獲其惟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類。

因為它在夜空中看起來是血紅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或希臘神話對應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國,因為它熒熒如火,故稱“熒惑”。火星有兩顆小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阿瑞斯兒子們的名字)。兩顆衛星都很小而且形狀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獲的小行星。英文裡字首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五顆。它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自轉最快的行星。中國古代用它來紀年,因而稱為歲星。

在西方稱它為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個巨型氣體行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絕大部分歐洲語言中的土星名稱)是以羅馬神的農神薩杜恩命名的。中國古代稱之為鎮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側、海王星內側而名列第七,顏色為灰藍色,是一顆巨型氣體行星(Gas Giant)。以直徑計算,天王星是太陽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質量計算,則比海王星輕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臘神話的天神烏拉諾斯。

海王星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個,是一個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個通過天體力學計算後被發現的行星。因為天王星的軌道與計算的不同,1845年約翰·可夫·亞當斯和埃班·勤維葉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個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臺臺長約翰·格弗裡恩·蓋爾真的在這個位置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內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涅普頓(Neptune)。

黑龍江為的由來?為什麼取名叫黑龍江

在中國的最北方,有一條著名的大江,叫黑龍江。傳說,在很早以前,這條江不叫黑龍江,而叫白龍江,那是因為江裡住著一條凶惡的白龍。後來,為什麼又叫黑龍江了呢?說起來話就長了。

很久以前,在山東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只有兄妹二人。一天,哥哥出遠門了,妹妹李姐到海邊洗衣服,因為天氣太熱,她不知不覺在海灘上睡著了。醒來後,她感到肚子很疼,忙收拾起衣服回家了。

誰知李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生下一條小黑龍。李姐雖然很害怕,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呀。她給小黑龍餵奶,小黑龍吃飽了就不見了。以後, 小黑龍每天晚上都回來吃奶,吃飽了就出去。

不久,李姐的哥哥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後,他偷偷地藏起了一把刀。晚上小黑龍又回來吃奶了,他突然舉起刀狠狠地向小黑龍砍去。只見一道火光閃過,屋裡響起了一聲響雷,小黑龍飛出去不見了,地上只留下了一段被砍下的龍尾巴。李姐心疼地哭了起來。

因為小黑龍生在李家,又被舅舅砍斷了尾巴,所以大家都叫它“禿尾巴老李”。

禿尾巴老李被舅舅砍傷以後,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很久都沒有訊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一天,住在江邊的老船伕正在做飯,忽然走過來一個穿黑衣的小夥子,他想在老船伕的草棚裡借宿一夜。老船伕很喜歡這個又黑又壯的年輕人,連忙說:“住下吧,等我做好飯,咱們一起吃。”

第二天小夥子要出去辦事,老船伕約他晚上還回來住。小夥子答應了一聲,就順著江邊向東走了。

本來天氣很好,可小夥子走了不久,只見東邊山上的天空陰雲密佈,雷鳴電閃。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東邊的天空仍然一會兒黑,一會兒白。忽然,一團雲落在江面,黑雲也不見了。

天快黑了,老船伕又開始做飯。他想,小夥子昨天把我準備吃三天的飯都吃掉了,今天出去了一天,不吃飽怎麼行呢?於是他做了更多的飯菜等小夥子回來。

黑小夥子回來以後,一口氣又把飯吃光了。晚上臨睡前,老船伕見小夥子直嘆氣,就安慰他不要發愁,還說他明天可以再去買米,這江邊住的人也都會幫助他的。小夥子卻說:“一頓飯吃飽容易,頓頓吃飽難啊。”

說著說著,老船伕迷迷糊糊快要睡著了。忽然他聽見有人在他耳邊說:“我是一條黑龍,家住在山東,人們都叫我禿尾巴老李。自從被舅舅砍了一刀後,一直住在東海。我常常聽到北方有哭聲,後來才知道是白龍江裡的白龍作怪,它年年興風作浪,淹死百姓,沖走莊稼。今天,我在東山和白龍打了一仗,把白龍打敗了,他讓我明天中午再戰。白龍的家在這裡,它餓了有吃的;我是從遠處來的,餓了沒吃的,怎麼能打敗它呢?這就得求您幫助我。明天中午我和白龍打仗時,您站在東山頂上,見到江裡黑水翻上來,就往江裡扔吃的;看見白水翻上來,就往江裡扔石頭。這樣,我就可以把白龍趕走了。

老船伕聽到這裡,猛地坐起來,只見窗外天已經亮了,黑小夥也不知去向了。他走出草棚,看見附近的伐木工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原來,他們都做了和老船伕一樣的夢.於是,大家決定一起幫助禿尾巴老李。他們蒸了好多大饅頭,又準備了許多石頭和石灰,一同上了東山。

中午剛過,天忽然陰了起來,只見江面上黑白兩股水攪在了一起,發出“呼啦呼啦”的巨響。大家看見黑水翻了上來,就連忙扔吃的,高喊:“禿尾巴老李,我們早來了。”看見白水翻上來,就把一筐筐石頭扔下去,罵道:“凶惡的白龍,快滾開!”經過一陣廝殺,忽然一股白煙騰起,一會兒就消散了。江面上,黑色的江水平靜地向東流去。

那天晚上,黑小夥沒有回到老船伕那裡去。第二天一早,老船伕正要去南山開荒,一開門,黑小夥站在門外,笑嘻嘻地說:“你歇歇,我去吧。”說完就走了。

老船伕忽然想到,小夥子沒有帶工具,就拿起鎬頭送到了南山,他見一條沒尾巴的黑龍正用頭上......餘下全文>>

取名為浩軒這個名字的由來作文

清晨出生的,旭冉就是旭日東昇,冉冉升起的意思。為什麼叫我旭冉呢,是因為爸爸媽媽想讓我象早晨的太陽和校園裡的國旗一樣,天天向上,愈升愈高,快樂幸福的成長。我一定不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我要為自已加油,我一定會更棒! 名字的來歷今天安娜放學我問她:“今天表現怎麼樣?”安娜說:“很好”,“老師說今天的作文是我名字的來歷。”“安娜,你說,你的名字什麼來歷呀?”我問她,“我不知道,你劉同偉的名字怎麼來的?”我想了想,很高興孩子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我只能試著簡單給她介紹說:“我們姓劉的是一個大家族,這樣一個大家族需要一輩一輩傳下來,比如說:爺爺那一輩是:“心”字,爸爸這一輩是:“同”字,爸爸的乳名帶一個偉字,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劉同偉”,你這一輩是“德”字輩,但女孩子一般都取漂亮的名字,不侷限“輩”字,所以爸爸和媽媽為了給你取一個好名字煞費苦心,我們從書上找,我們從網上尋,很偶然也很幸運,爸爸發現最喜歡的雜誌《中國青年》的一個編輯名字叫“劉安娜”,爸爸很喜歡《中國青年》這本雜誌,也很崇拜《中國青年》的編輯們,所以就給你取名叫“劉安娜”,希望你像《中國青年》這本雜誌的口號一樣: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取名的由來?
中國陰曆的由來?
漢族取名的由來?
明星取名的由來?
中國農曆的由來?
阿里巴巴取名的由來?
中國姓氏的由來?
綜藝節目取名的由來?
中國複姓的由來?
中國回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