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夏至節氣的詩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夏至節氣古詩詞最經典有哪些

夏至節氣古詩詞

《夏至避暑北池》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思歸時初為校書郎。》唐 作者: 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冬積溫席戀,春違採蘭期。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白居易

贊助廣告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楊萬里

之一:

西山已暗隔金鉦,猶照東山一抹明。

片子時間弄山色,乍黃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涼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聲迎步止,一熒鬆火隔籬明。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作者:楊萬里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贊助廣告

關於夏至的詩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湧。有關“夏至”的節氣聯造語自然,精巧別緻,如“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還有謎語,謎面是“夏至”?打一成語,謎底——地久天長。其實,“夏至”真與成語“杯弓蛇影”有緣。

漢朝應劭在《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後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後得知壁上赤弩照於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後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夏至”也是詩人們的詠吟物件,唐朝權德輿《夏至日作》,“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唐代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雲:“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宋朝張耒《夏至》詩:“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的詩句有哪些 夏至節氣圖片 描寫夏至

繆烜

問之肩輿人,夏至割還早。 【塞上即目俚言十首 其六】

明朝 區大相

夏至南風盛,維舟向河澳。 【舟行雜詠 其十】

夏至節氣的特點

一、夏至節氣氣候特點:梅雨季節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二、夏至節氣氣候特點: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三、夏至節氣氣候特點:高溫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由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日變短,黑夜逐日變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在夏至後。

四、夏至節氣氣候特點:暴雨天氣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夏至之後相關部門需關注雨水對交通、旅遊等的不利影響,做好相應防範工作;工作在途中也請謹慎慢行,及時關注路況和天氣變化。

有關二十四節氣夏至小故事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所謂夏至,就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聽說夏至夜可是有魔力的哦!在仲夏夜12點的時候,所有的精靈都會出來玩,她們如果聽到了人們在那一刻許下的願望,就會幫助人們實現,精靈們還會在你的眼皮上滴上一滴神奇的藥水,它會讓你愛上醒來後第一眼看到的那個人。

尋立夏丶小滿、芒種丶夏至、小暑、大暑節氣有關古詩,要有題目,作者,朝代

立夏》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關於二十四節氣歌的詩歌有哪些?

(一)

春雨驚春清天谷,夏滿芒夏暑相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 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 穀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 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 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 繡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 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 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四)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穿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晒穀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閒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餘下全文>>

24節氣夏至手抄報的內容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夏至”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潤灌漿,乾乾溼溼,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這6個節氣有關的古詩,必須省題目,作者:朝代。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黴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相關問題答案
描寫夏至節氣的詩句?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
描寫春分節氣的詩句?
描寫霜降節氣的詩句?
描寫立冬節氣的詩句?
描寫處暑節氣的詩句?
描寫小暑節氣的詩句?
描寫大雪節氣的詩句?
描寫小寒節氣的詩句?
描寫立秋節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