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於的名人?
歷史上姓於的名人有哪些?
於公:漢代東海郯(今山東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為縣獄吏。執法公允,凡犯法者,於公所決皆不恨。他所洗雪的“東海孝婦”一案,以善於決獄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談。並且為我國民間代代相傳的因果報應的道德規範,留下了為善為惡“萬應不爽”的典型。 于吉:一作幹吉,琅琊(今山東省膠南市)人,東漢時方士,據稱在曲陽泉水上得神書《太平清領書》(實為自著),多巫覡雜語。後至南方以符水為人療病,人多事之,遂為吳·孫策所殺,著有《太平清領書》傳世。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南)人,三國時魏國名將,因征戰有功,封益壽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擄,釋放後,羞愧而死。 於慄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黑槊將軍,世間少有的猛將。請看魏書《魏書.於慄磾傳》 於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巨集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昕:北朝懷朔、武川鎮將。在北魏擊破柔然的過程中,立有大功。 於濆:唐代晚期詩人,雖不為時人所重,但卻具有顯著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藝術上雖不夠錘鍊,但質樸無華,明快直切。《全唐詩》收其詩四十五首。 于謙: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間進士,曾歷任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期間,平反冤案,賑濟災荒,頗得民心。英宗時,宦官王振專權,朝廷腐敗。蒙古瓦剌貴族也先率軍來犯,明軍出兵阻擊,全軍覆沒,英宗被俘,舉國上下為之震動。一些朝臣主張南逃避敵,于謙力排眾義,誓死保衛京師,並擁成王為帝(景帝)。後瓦剌軍破紫荊關直逼京師,他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大敗瓦剌軍。後官加少保,總督軍務。英宗被釋放後,於景泰八年發動“奪門之變”,奪回帝位。于謙被捕下獄,以“意欲謀逆”罪被叛處死刑,史稱“行路嗟嘆,天下冤之”。憲宗成化時,于謙被複官並賜祭,葬於西湖三臺山麓。有《於忠肅集》。 於準:清代山西省永寧(今屬交口)人,清官于成龍的孫子,官至江蘇、貴州巡撫。輯有《於清端公政書》等,于成龍的許多事蹟都是他給整理的。 于振:清代江蘇金壇人。字鶴泉,號秋田。生卒年不詳。清雍正元年(1723年)狀元。此科為慶祝雍正帝登極大典特設恩科。雍正帝以于振為其登極首科狀元,恩賜有加。除依例授職翰林院修撰外,還讓他以修撰銜入值南書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鄉試主考官。雍正三年,賜居澄懷園。雍正五年,出任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於定國:字曼倩,繫於公之子,西漢東海郯縣人,漢初丞相,少學法於父,後為獄吏,宣帝時,任廷尉,決疑平法,後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于志寧:唐代官吏。字仲謐(558-665),京兆高陵(今屬陝西省)人,貞觀中為太子右庶子,高宗時拜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封燕國公,以華州刺史致仕。 於休烈:唐代洛陽人,開元初舉進士,累官至積賢殿學士。性恭儉仁愛,禮賢下士。本性真誠樸實,機警聰明。肅宗即位當了皇帝,於休烈從中都趕到京城被任命為給事中,後來又改任為太常少卿兼知禮儀使。中原遭到戰亂破壞,文物書籍損失嚴重,於休烈將自己收藏的《五代論》獻給國家,肅宗皇帝很滿意,任命他為工部侍郎。於休烈在朝中任職三十多年,擔任過許多重要顯赫的官職,但家中卻沒有什麼積蓄。一直保持正直儉樸,溫文爾雅,從來也不將喜怒顯示在臉上,他禮賢下士,鼓勵提拔年輕人。雖然他官位高責任大,但工作勤奮,不知疲倦。他非常愛好讀書,手中整天都拿著書本。 于慎行: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隆慶進士。萬曆初歷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因劾張居正奪情,引疾歸。後起官,歷侍講學士、禮部左右侍郎,累遷至禮部尚書。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後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尋......餘下全文>>
請問姓於的古代有什麼名人
于姓名人相當之多。按知名度列舉其中的18個:
1.於公:漢代廷尉,洗雪“東海孝婦”一案,以善決獄著名;
2.於定國:於公之子,漢宣帝時,任廷尉,後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3.於永:西漢人,官至光祿勳、御史大夫。尚漢宣帝女館陶公主;
4.于吉:一作幹吉,東漢時方士,著有《太平清領書》傳世;
5.于禁:字文則,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左將軍。
6.於慄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名將,以武器稱黑槊將軍。
7.於謹:(493—568),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將領;
8.于志寧(558-665):唐代名臣,官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封燕國公;9.于謙(1398-1457),明代名臣,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任山西河南巡撫。土木之變後,擢兵部尚書。組織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加封少保,總督軍務。明英宗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10.于敏中:(1714-1779),清雍正間狀元于振之弟。清乾隆間狀元,官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四庫館正總裁,著《素餘堂集》《日下舊聞考》等;
11.于慎行(1545—1608),明代大臣、詩人。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著有《谷城山館文集》《讀史漫錄》等;
12.于成龍:(1617-1684),清代廉吏,康熙贊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兩江總督;
13.于右任: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詩人。清光緒舉人,入光復會和同盟會。曾任國民黨政府審計院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
14.于學忠:(1890-1964),國民黨愛國將領。早年為吳佩孚之干將,後轉入奉系。曾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和武漢保衛戰。1949年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等;
15.於桑:公安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16.于敏(1926—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氫彈之父”,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7.于永波(1931-—),滿族。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8.于振武:(1931—),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1994年10月任空軍司令員。
姓於的歷史上的名人有誰?
[於氏屬地]
東海郡,今山東郯城。
[於氏來歷]
于姓來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個兒子叔於邘國(今河南泌陽縣西北邘臺鎮),後代子孫以國為姓,稱為邘氏。後因“邘”、“於”同音通用,就去邑旁為“於”,即於氏。②兩晉十六國時,上述一支的于姓後代有部分人隨拓跋遷居代州,改姓為勿忸於氏,至北魏孝文帝時,又恢復于姓。③唐時,複姓淳于氏為了避唐高宗永淳年號之諱而改姓於。
[於氏名望]
于姓人口眾多且分佈廣泛,是我國當代第二十八大姓。歷史上的于姓人才濟濟,湧現出不少名人。例如,西漢有丞相於定國,東漢有名將於禁,北周有大臣於謹,唐代有大臣於頎、於休烈、于志寧、於琮,詩人於欽,元朝有兵部侍郎於欽,明朝有兵部尚書于謙,清代有名臣于敏中、于成龍等。其中以于謙最廣為人知,他在國家危急關頭,能打敗敵人,保衛國家,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後來卻被誤信讒言的明英宗殺害。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姓於的名人?
明朝的中興之臣于謙,在明英宗時,土木堡戰役慘敗後,力挽狂瀾,匡扶社稷.是明朝的大功臣;清朝的于成龍,康熙年間封疆大吏,為官清廉,曾被皇帝授予:“天下第一清官”稱號
秦朝姓於的名人,我想知道我是誰的後代
于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出自炎帝、黃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黃河流域播遷全國的姓氏。一般認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 獲封於邘國(河南),後邘叔的子孫就以於為氏。春秋戰國,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國。歷史上于姓的重要人物有:漢朝宰相於定國;東漢末期道士于吉;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唐朝宰相於志寧;明朝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于謙和于慎行;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龍;民國書法家、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中國話劇代表人物於是之等
姓於的名人有哪些?
關於
歷史上姓於的名人
於 公:漢代東海郯(今山東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為縣獄吏。執法公允,凡犯法者,於公所決皆不恨。他所洗雪的“東海孝婦”一案,以善於決獄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談。並且為我國民間代代相傳的因果報應的道德規範,留下了為善為惡“萬應不爽”的典型。
於 吉:一作幹吉,琅琊(今山東省膠南市)人,東漢時方士,據稱在曲陽泉水上得神書《太平清領書》(實為自著),多巫覡雜語。後至南方以符水為人療病,人多事之,遂為吳·孫策所殺,著有《太平清領書》傳世。
於 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南)人,三國時魏國名將,因征戰有功,封益壽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擄,釋放後,羞愧而死。
於慄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黑槊將軍,世間少有的猛將。請看魏書《魏書.於慄磾傳》
於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巨集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於 昕:北朝懷朔、武川鎮將。在北魏擊破柔然的過程中,立有大功。
於 濆:唐代晚期詩人,雖不為時人所重,但卻具有顯著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藝術上雖不夠錘鍊,但質樸無華,明快直切。《全唐詩》收其詩四十五首。
於 謙: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間進士,曾歷任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期間,平反冤案,賑濟災荒,頗得民心。英宗時,宦官王振專權,朝廷腐敗。蒙古瓦剌貴族也先率軍來犯,明軍出兵阻擊,全軍覆沒,英宗被俘,舉國上下為之震動。一些朝臣主張南逃避敵,于謙力排眾義,誓死保衛京師,並擁成王為帝(景帝)。後瓦剌軍破紫荊關直逼京師,他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大敗瓦剌軍。後官加少保,總督軍務。英宗被釋放後,於景泰八年發動“奪門之變”,奪回帝位。于謙被捕下獄,以“意欲謀逆”罪被叛處死刑,史稱“行路嗟嘆,天下冤之”。憲宗成化時,于謙被複官並賜祭,葬於西湖三臺山麓。有《於忠肅集》。
於 準:清代山西省永寧(今屬交口)人,清官于成龍的孫子,官至江蘇、貴州巡撫。輯有《於清端公政書》等,于成龍的許多事蹟都是他給整理的。
於 振:清代江蘇金壇人。字鶴泉,號秋田。生卒年不詳。清雍正元年(1723年)狀元。此科為慶祝雍正帝登極大典特設恩科。雍正帝以于振為其登極首科狀元,恩賜有加。除依例授職翰林院修撰外,還讓他以修撰銜入值南書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鄉試主考官。雍正三年,賜居澄懷園。雍正五年,出任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於定國:字曼倩,繫於公之子,西漢東海郯縣人,漢初丞相,少學法於父,後為獄吏,宣帝時,任廷尉,決疑平法,後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于志寧:唐代官吏。字仲謐(558-665),京兆高陵(今屬陝西省)人,貞觀中為太子右庶子,高宗時拜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封燕國公,以華州刺史致仕。
於休烈:唐代洛陽人,開元初舉進士,累官至積賢殿學士。性恭儉仁愛,禮賢下士。本性真誠樸實,機警聰明。肅宗即位當了皇帝,於休烈從中都趕到京城被任命為給事中,後來又改任為太常少卿兼知禮儀使。中原遭到戰亂破壞,文物書籍損失嚴重,於休烈將自己收藏的《五代論》獻給國家,肅宗皇帝很滿意,任命他為工部侍郎。於休烈在朝中任職三十多年,擔任過許多重要顯赫的官職,但家中卻沒有什麼積蓄。一直保持正直儉樸,溫文爾雅,從來也不將喜怒顯示在臉上,他禮賢下士,鼓勵提拔年輕人。雖然他官位高責任大,但工作勤奮,不知疲倦。他非常愛好讀書,手中整天都拿著書本。
于慎行: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隆慶進士。萬曆初歷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因劾張居正奪情,引疾歸。後起官,歷侍講學士、禮部左右侍郎,累遷至禮部尚書。萬曆三十三年......餘下全文>>
于姓的名人故事 50字
于謙七歲時,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八歲時,他穿著紅色衣服,騎馬玩耍。鄰家老者覺得很有趣,戲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應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下聯不僅工整,而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尋常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