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徐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歷史上最著名的徐姓名人

三國曹魏大將--徐晃(“三國”裡有光輝事蹟);

隋唐瓦崗寨大將--徐茂公(可以看《隋唐英雄傳》);

唐朝反武則天的--徐敬業(徐茂公的孫子);

明初第一名將--徐達(很熟悉吧);

明代內閣首輔--徐階(幹掉嚴嵩的那位大哥,張居正的老師);

明朝才子--徐渭(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兒》);

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跡)

明末科學家--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理》,喜歡種糧食);

民國詩人--徐志摩(輕輕的走了那位);民國畫家--徐悲鴻(很會畫馬,很經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徐向前(很熟悉吧);

贊助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徐海東(打仗很有一套);

現在那位名人--徐靜蕾(應該知道的);

歷史上的徐姓名人

徐伯,西漢,治水專家

徐擀,三國 ,建安七子之一

徐盛 ,三國 , 東吳建武將軍、廬江太守、封蕪湖侯

徐晃 ,三國 ,曹魏名將、封都亭侯

徐世勣,唐代,唐朝開國將領

徐晦,唐代,福建省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徐敬業 ,唐代,英國公、柳州司馬

徐熙,南唐,畫家,有作品《玊堂富貴圖》

徐徽言,南宋,抗金名將、衢州第一位武狀元

徐達,明代,明朝開國軍事統帥

徐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

徐光啟,明代, 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贊助廣告

徐渭,明代,文學家、書畫家

徐常遇,清代,文學家,廣陵派創始者

徐希顏,清代,北洋海軍左營守備,甲午海戰戰死

歷史上的徐氏名人

最近看書,無意中發現了些許徐氏名人,也應該說是注意了一下,好像不是很多,呵呵,我讀的書也是有限拉,但如果不是今天特意翻覽,一時也想不到他們!

最先看到的是徐惠,不過是一個唐朝太宗的妃子,是怎麼樣的一個才女,又為何稱之為才女,我倒是也沒看太懂,可能是因為殉情??這樣稱之為才女...說不清,總覺得有點牽強,可能還有更多的事蹟,呵呵,此時倒是沒有太多興致細究了;再有是同為唐朝重臣之一的徐世勣,後太宗賜姓李,他的孫子徐敬業因是反武主要支持者,所以才加以注意,必竟武則天是我所推崇的嘛;。。。。

有一天偶翻宋詞,在目錄上看到徐伸,(字幹臣),知音律,為北宋太常典樂,出知常州,好像所做的詞都不是那麼膾炙人口;突然想到那個建立南唐的徐知誥,雖然也不見得有什麼建樹,但畢竟也是個開國之主,呵呵,也算有點功績。

說到明朝的大將徐達,認識他還是在讀金庸《倚天》時認識到的,因為《倚天》的主線不是徐達,所以他的事蹟不過是個框框,後來看過一些明史之類的書,也只能說看過,因為只記得那句“高築牆,廣積糧”,呵呵,還好像和徐達沒什麼關係,只是一句讓老朱走向輝煌的座右銘而已。

哎!要說博覽群書,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有“薛寶釵”的境界了,比如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吳中四傑之一的徐賁的詩就都還不曾拜讀過,如果有時間,倒要好好品味一下。

說起來,其實很多人也會和我一樣,都還記得三國那個謀臣徐庶,先不說他的孝,單說曹操和劉備為其所做的所有,我不想說曹阿瞞怎樣,因為我推崇他,他奸的真,單就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就足以讓那些以真誠自詡的偽君子汗顏,說的痛快!在說徐庶,以他的睿智真的看不到劉備的虛偽嗎?還是愚忠?就因為劉備是誰誰的嫡系孫?不想再說,我崇拜曹操!

說到三國,想到了建安七子,雖然有個徐幹,但就現在來講,他到底有什麼做為我還不清楚,孤陋寡聞了,慚愧,七子裡我只知道兩個,一個是孔融,一個是陳琳。還有一個不清楚的是江南怪傑徐文長,在電視上看到過有關他的電視劇,但也只是知道劇名而已,在書裡我還沒看到過,來日方長吧!

前幾年上學在地攤上買了一本《清史稿》,讀過之後就成了我書架上的古董了,但對文字獄的那段還記憶猶新,因為雍正時有個詩人叫徐俊,只因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被處死。(說得好像如果沒有徐俊就對這段歷史沒概念了似的)

說說近代的吧,畫家徐悲鴻,革命家徐向前、徐特立,軍事家徐海東,國民黨機幹徐鵬飛,國民黨元老徐謙,新月派詩人徐志摩,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世昌,現代作家徐光耀、小說家徐訐,還有一個,原上海市長徐匡迪。

未完待續。。。。。。

一、姓氏源流

徐姓源出有三:

1、出自贏姓,是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之後裔。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時被封于徐,建立徐國。周穆王時至32世孫徐君偃,頗得百姓擁護,國力日益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巡遊四方,以致國政無人管理,徐君偃就產生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自稱徐偃王,率各國聯軍向周進攻,穆王得知,乘造父駕的車,一日千里回到周都,派出大軍前去鎮壓。徐君偃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主動收兵,棄國出走,躲到彭城(今徐州)一帶的深山中。周穆王打敗徐偃王后,因見他在當地深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公元前512年,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子的後代便以國為姓,稱徐氏。

2、傳說,周公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上古時代,就已有徐氏。

3、改姓為徐。五代時,李升改姓徐......餘下全文>>

徐姓的名人有哪些?古代現代的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徐姓歷代名人685名,佔總名人數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漢時下邳太守徐光,哲學家徐斡;三國名士徐庶;南朝陳文學家徐陵;北魏經學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彥若父子;五代宋文學家徐鉉;明朝名將徐達,地理學家徐霞客,科學家徐光啟,文學家兼書畫家徐渭;清朝醫學家徐大椿;民國詩人徐志摩;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將徐海東,畫家徐悲鴻,歷史學家徐中舒,古植物學家徐仁,當代作家徐嗣興等。

姓名 朝代 生卒年 籍貫 主要成就

徐誕 西周 前992年-前926年 古徐國 古徐國國君,建都泗水

徐伯 西漢 生卒年不詳 山東臨淄 治水專家

徐世勣 唐代 594年-669年 山東東明縣 唐朝將領

徐擀 三國 170年-217年 山東昌樂 建安七子之一

徐樨 漢 生卒年不詳 江西南昌 臺灣徐氏始祖

徐盛 三國 ?-約227年 山東莒縣 建武將軍、廬江太守、封蕪湖侯[8]

徐晃 三國 ?-227年 山西洪洞 曹魏名將、封都亭侯[9]

徐晦 唐代

760年-838年 福建晉江 福建省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徐敬業 唐代 ?-684年 山東東明縣 英國公、柳州司馬

徐熙 南唐 ?-975年 南京 畫家,有作品《玊堂富貴圖》

徐徽言 南宋 1093年-1129年 衢州 抗金名將、衢州第一位武狀元

徐達 明朝 1332年-1385年 安徽鳳陽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

徐霞客 明朝 1587年-1641年 江陰

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

徐光啟 明末 1562年-1633年 上海 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徐渭 明代 1521年-1593年 紹興 文學家、書畫家

徐常遇 清代 生卒年不詳 江蘇揚州 廣陵派創始者,輯有《澄鑑堂琴譜》

徐希顏 清代 1871年-1894年 蘇州 北洋海軍左營守備,甲午海戰戰死

徐世昌 民國 1855年-1939年 天津

中華民國大總統

徐樹錚 民國 1880年-1925年 安徽蕭縣 民國皖系將領,曾收復外蒙古

徐志摩 民國 1897年-1931年 浙江海寧

現代詩人、散文家

徐永昌 民國 1887年-1959年 山西崞縣 民國將領、一級上將

徐向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01年-1990年 山西五臺 元帥

徐海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00年-1970年 湖北黃陂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

徐化成 中......餘下全文>>

【徐姓歷史名人】

三國曹魏大將--徐晃(“三國”裡有光輝事蹟);

隋唐瓦崗寨大將--徐茂公(可以看《隋唐英雄傳穿);

唐朝反武則天的--徐敬業(徐茂公的孫子);

明初第一名將--徐達(很熟悉吧);

明代內閣首輔--徐階(幹掉嚴嵩的那位大哥,張居正的老師);

明朝才子--徐渭(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兒》);

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跡)

明末科學家--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理》,喜歡種糧食);

民國詩人--徐志摩(輕輕的走了那位);

民國畫家--徐悲鴻(很會畫馬,很經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徐向前(很熟悉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徐海東(打仗很有一套);

現在那位名人--徐靜蕾(應該知道的);

歷史徐姓名人有…

東漢:徐晃、徐質、徐盛 隋唐:徐績 大明:徐達 共軍:徐向前、徐海東、徐立清、徐冰洲 國軍:徐永昌、徐源泉、徐培根、徐煥生、徐忠端、徐靜堂、徐庭瑤 等等

歷史上徐姓有名的人都有哪些

徐光啟 徐霞客 徐特立 徐向前 徐悲鴻 還有我徐玉婷!!!

徐姓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徐姓人佔全國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徐姓歷史名人 徐 淑:隴西(郡治今甘肅臨洮南)人,東漢著名女詩人。 徐 稚:今江西省南昌境內人,漢桓帝時因不滿宦官專權,雖經多次徵聘,最終沒有做官,時稱“徐州高士”。 徐 幹: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東漢末期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論》,辭意典雅,為時所稱。又善辭賦,能詩,後人輯有《徐偉長集》。 徐 庶:潁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國時名臣,曾走馬薦諸葛,因其母為曹操所挾執,入曹營後,一言不發。 徐 陵: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南朝文學家,其詩歌駢文,輕靡綺豔,與庾信齊名,有《玉臺新詠》等,後人輯有《徐孝穆集》。 徐 寅:莆田(今屬福建)人,唐代詩人,有《探龍釣磯》二集,詩四卷。 徐 達: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代名將,勇猛有謀略,為朱明王朝的建立立下奇功。 徐 潤:廣東省香山人,清朝時買辦。 徐 渭:字文長,山陰人,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自稱書法天下第一,長於行草。擅長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與陳複道並答“青藤、白陽”。有《徐文長全集》、《南詞續錄》等。 徐 鬆:直隸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清代著名學者。一生致力於史地研究,成績卓著,有《西域水道記》等地理著作,為清代研究西北歷史地理的先驅者之一。 徐安真:中唐時重臣。安祿山叛亂時與朝中其它五位重臣隱居今湖南省汨羅與平江交界處。湖南徐姓從此興望。 徐樹錚:江蘇省蕭縣人,北洋皖系政客,曾在段祺瑞內閣擔任陸軍次長、國務院祕書等職。 徐錫麟:浙江省陰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與秋瑾準備在皖浙兩省同時起義,後被抓,英勇就義。 徐霞客:南直隸江蘇人,傑出的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其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其觀察所記,按日記載,死後編輯而成《徐霞客遊記》。 徐光啟:明代科學家。字子先,上海徐家彙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崇禎五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崇禎六年兼任文淵閣大學士。研究範圍廣泛,以農學、天文學、數學較為突出。較早從竇馬利學習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測量、水利等科學技術,並介紹到我國,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積極推動者。著有《農政全書》,主譯《崇禎曆書》,譯著《幾何原本》。 徐世昌:天津人,光緒進士。辛亥革命後,密助袁世凱竊取總統職位,1918-1922年年曾任民國大總統。 徐樹錚:江蘇蕭縣(今屬安徽省)人,北洋皖系軍閥、政客,為段祺瑞之股肱,後被馮玉祥部槍殺於河北廊坊火車站。 徐悲鴻:江蘇省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尤擅畫馬。 徐向前:山西省五臺人,十大元帥之一,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軍隊的建設立下了赫赫戰功,是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 徐特立:湖南長沙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赴日本考察教育,留法勤工儉學。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委員。

徐氏的起源,發展,歷史名人

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66 %。徐姓起源有三:

1、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國說。據《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載,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國(今安徽泗縣一帶),“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復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為吳所滅,子孫 以國為氏。”(語見《通志·氏族略》)。

2、據《中華姓氏大全》所載,周公的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傳說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來。 據《百家姓溯源》所載,五代時,李升改姓徐,名知誥,其後代亦以徐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為宋朝秦燴後代,因不恥於秦燴所為,均改為徐姓。

徐姓人最早繁衍於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後擴至鳳陽,以 古代徐國為源地,世 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為吳所滅,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東,並在山東繁衍昌 盛起來,這是由徐姓郡望多為山東古地而來證明的。秦時有山東人徐福去東海為秦始皇尋求 長生不老之藥,帶三千童男童女,這六千多人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視作日本的開基 始祖。除山東外,在靠近徐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一帶,在秦漢時亦有徐姓人在活動 。東漢以前,已有徐姓人西遷至今甘肅境內。東漢桓帝時,“南州高士”徐稚遷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後人尊為“東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遷至浙江衢州府、龍遊 ,孫輩中有遷居今浙江紹興、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蘇的蘇州、吳縣一帶。此期徐姓亦有遷 居河南者,三國時走馬薦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傑出代表。徐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之際 。南北朝五胡亂華,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宋 末時,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遷居福建汀州(今長汀縣)上杭、連城二縣。元時,有徐姓人 從江西、福建遷居今廣東的豐順、海豐、梅縣、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時,徐姓已廣佈於 我國的大江南北。? 總之,徐姓在秦漢時期,主要分佈在我國北方的黃河下游地區,尤以山東徐姓繁衍得最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遷,自唐代以後,幾乎是絡繹不絕於道的,此期廣佈江南各地,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眾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江西、安徽人數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約佔全國漢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馬功勞,因此在 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後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後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於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適逢當時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於遊玩打獵,徐偃王起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車適時趕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見,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犧牲 ,於是棄國出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於他深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 萬計。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於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

3、徐尚:戰國時人,以蘇秦為首的合縱連橫謀士。

4、徐福:秦朝方士,相傳他因到東海為秦始皇採長生不死藥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漢水利家,於武帝元光年間主持漕渠開鑿工程,修成全長300餘里的水渠,使關東至長安的漕運時間省去一半,沿渠萬餘頃農田得到灌溉。

6、徐淑: 隴西(郡治今甘肅臨洮南)人,東漢著名女詩人。

7、徐擀(171-217)......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徐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
歷史上韓姓名人?
歷史上劉姓名人?
歷史上馬姓名人?
歷史上于姓名人?
歷史上潘姓名人?
歷史上蘇姓名人?
歷史上孫姓名人?
歷史上葉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