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馬的習性和特點都有什麼,簡單說

這是由於馬有很強的奔跑和跳躍能力。這一點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另外,馬的性情比較溫順;它從不主動地去攻擊人類和其他動物。人之所以能馴服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馬的視力不好,馬的兩眼視線重疊的部分只有30度,看東西立體感很差,對人和物體容易產生錯覺,所以人利用了馬的這一弱點。

馬的視野可以達到330度,(歐洲一些學者認為,馬的視線在215度)而兩眼視線的重疊部分只有30度,不及食肉動物的三分之一。馬在後退時對距離毫無判斷能力,馬的後踢是因為恐懼。所以人站在一匹馬的後面是很危險的。但由於人與馬的親近,許多馬改變了這一習性。馬的聽沉和嗅覺是十分出色的。

贊助廣告

馬的耳部位於頭的最高點,轉動角度很大,這表明它的聽覺十分發達;馬的聽覺是對視覺不良的一種補償。用不著大聲地叫喊。馬的聽覺比我們人類的聽覺要強得多。過高的音量或音訊對於馬都是一種逆境刺激,使馬感到很痛苦。

它的嗅覺神經非常敏銳,馬主要根據嗅覺資訊識別主人、性別。在稍感危險時馬會發出“響鼻”。馬利用嗅覺攝取體內短缺的物質,群馬很少出現營養不良症,也很少誤食有毒的草;馬喜歡甜味飼料,馬往往拒食帶酸味的食物,如果草受腐,馬便拒絕進食。

馬靠嗅覺可以辯別空氣中的水氣,從而找到幾裡以外的水源。

馬觸覺分析能力強,鑑別相距3釐米的刺激點。與馬接近時,要細心。馬全身分佈有痛覺傳入神經,或叫痛點。耳、眼、蹄、冠、腹部痛覺敏感。一般來說,馬對人有強烈的依戀和信任,可以用溫和、安慰的方法使馬安靜,只有十分必要時人們才對馬使用痛覺刺激。

贊助廣告

我們瞭解了馬的生理特點,另外,馬還有群體的行為,如合群、競爭心理和抗爭、資訊傳遞以及記憶等行為。

馬群組織總是和一定的交配形式相聯絡的。最原始的群體認為有親緣關係。馬是集合小群,相互依戀,共同生活。

一匹公馬帶一些母馬而組成小群體。多個小集體又組合成大群體。開始時公馬會發生爭鬥,但一旦小群體固定後,又會相安無事。母馬離群,公馬會嘶叫並找回母馬。

馬有很強的競爭心理。賽馬就是利用了馬的這種心理。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戰爭中,許多馬並不是倒在槍林彈雨中,而是累死在戰場上的。

馬對反感的事物會做出幾種反映;一是示威。這時馬耳後背,目光炯炯,上臉收縮,高舉頸項,點頭吹氣。二是憤怒的後踢。有時還會出現嘶咬對方的行為。

馬有慾望和急燥的表情是站立不安,前肢刨地,有時是兩前肢交替刨地。

馬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這種能力分為兩大類;一是條件反射行為,二是後效行為。

反射行為是自動的,遇到一種刺激就會做出兩種反映,而後效行為便是馬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馬有很好的模仿能力,除科學的利用馬自身的條件反射能力外,在馬的學習和記憶上,要反覆進行以及恰當的鼓勵。

馬屬於好動的動物,它與食肉動物相反,休息和睡眠時間很短。成年馬平均一晝夜睡眠約6小時左右。深睡只用2小時,多在破曉之前。馬在深睡情況下才進入未知覺狀態,其他時間的睡眠呈半知覺狀態。吃飽後只要安靜站立即進入睡眠。

馬能在站立下睡眠並得到良好的休息。原因主要是支援大部分體重的前肢。一般公馬和騸馬主要是站立睡眠,母馬和幼駒臥倒睡眠。

瞭解了馬的習性,對於接觸和掌握馬是十分必要的。而馬匹的外形鑑定是我們瞭解什麼樣的馬適合於做什麼樣的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

各國學者對馬的體質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法。但比較通用的分類有這樣幾種:

溼潤型馬:這種馬皮下組織發達,肌健、關節明顯,肌肉比較鬆弛。這類馬的性情多遲鈍,不夠靈活。挽馬中較為多見。

乾燥型馬:這種馬皮下組織不發達,關節、肌健的輪廓明顯,面板較薄,被毛短細,性情活潑,動作敏捷,多見於輕型騎乘馬。

細......餘下全文>>

馬有什麼優點

往上摘錄,希望有所幫助,更多資料請點選網址. baike.baidu.com/view/6117.html?wtp=tt#4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釐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複雜,以騮、慄、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影象,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並且只有這一種動物可辨別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馬的習性特點

馬有很強的奔跑和跳躍能力,性情比較溫順,視力不好。還有群體的行為,如合群、競爭心理和抗爭

馬的生活習性特點

哈哈

好馬有哪些特徵 5分

相馬是中國古代創造的詞彙,意思是指通過觀察馬匹的外形外貌去了解一匹馬身體結構的優劣,進而推測判斷馬的工作能力之高下。

現代馬業對馬匹良駑的評價有系統而完備的機制。較為寬泛的一般評價仍然無原則要通過相看來完成。當然,這需要掌握專業,熟悉馬匹各個部份瓣形貌。至於精確而客觀的評價則必須通過競賽的驗證來決定。在這裡,把中國古代相馬歌訣也介紹給大家,目的是希望怲或國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早在一兩午年前對馬的研究瞭解達到何種程度。

馬的身體構造

馬的牙齒共40枚,分為臼齒、犬齒和切齒。臼齒上下頜各12枚,生長在深入口腔的後部,犬齒上下頜各2枚。公馬犬齒大而發達,母馬犬齒不發達,僅從齒齦黏膜部露出一點點。因此有人認為母馬只有36枚牙齒,沒有犬齒。

切齒排列在最前面,上下頜各6枚。中間的一對叫作門齒,門具兩側的一對叫作中齒,最外邊的一對叫作隅齒。

馬的牙齒還可以分為乳齒和永久齒,幼駒通常在出生後1~2周開始生出乳齒,至2.5歲時乳門齒由於永久門齒的生長而被頂落。3.5歲時乳中齒脫落,永久中齒出現,4.5歲時乳隅齒脫落,永久隅齒出現。馬長至5歲時切齒全部換完,俗稱齊口。馬的切齒由於採擷食物而受到磨損。這種牙齒磨滅具有明顯的逐年變化規律,從而成為人們鑑定馬匹年齡的主要手段之一。

良駑辨

如同人類或者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馬的身體每部分在形狀上都存在個體差異。某些形狀可提示優良,某些形狀則可提示駑劣,至於許多不好不壞的形狀則不在此一一列舉。

眼——良:大、圓潤飽滿有光澤。駑:小、無神。

耳——良:小而尖立,轉動靈活。駑:大、垂緩、轉動不靈。

頭——良:稍小而長,骨骼輪廓分明,腮肉少。駑:粗大笨重,短而寬,腮肉多。

頸——良:長而彎曲,高挺。駑:低平短,僵硬。

肩——良:長,向水平方向傾斜。駑:短,向垂直方向直立。

背腰——良:平直有力,彈性好。駑:凹凸無力,僵硬。

*——良:長度、斜度、寬窄皆適中。駑:長度、斜度太過而窄,發育不良。

四肢——良:乾燥強健,堅實挺立。系部長度、斜度適中而富彈力。駑:筋健肌肉輪廓不明顯,軟弱彎曲。系部過長過短肢勢不正。

蹄——良:前蹄圓後蹄略尖,厚薄大小適中,蹄質堅韌。駑:蹄形變異過厚、過薄、過大,蹄質粉脆。

別徵記號

馬身體表面被毛可生成某些顏色固定的標誌性記號且終生不變,稱為原始別徵 原始品種的野馬所特有的標 志性記號:虎斑、鷹膀、背線、斑馬紋

選育別徵 人工育成品種中常見的標誌性記號:星、長流星、斷流星、廣流星、白麵、鼻端白、管白、球節白、系白、蹄冠白。

人工記號 當人們感覺天然別徵太少,馬匹數量又多的時候,人工記號就被用於確定馬的個體身份。

火燙烙號 將金屬製作的標誌投入火中加熱燒線,按放在馬皮毛上數秒鐘後取下,受火燙傷的面板結痂康復後再生長出來的被毛變為白色,且永久不變。

冷凍烙號 將金屬標誌放入液氮等超低溫液體中冷凍後取出按壓在馬皮毛上,使馬面板凍傷後再生長出的被毛永久變為白色。

書寫烙號 使用中國墨汁用文身的方法將標誌文入馬口腔內黏膜皮下,具有隱蔽、美觀、終生不變的特點。

毛色

一般來講,哺乳動物的毛色與其能力並無直接關係,惟獨人們從自己的審美情趣出發,對馬的毛色產生傾向性偏好,至少一部分國家有所謂正毛色、雜毛色之說。

A 正毛色——騮、慄、青、黑、白

B 雜毛色——(西方將某些毛色稱之為稀有毛色,並以其毛色為特徵形成獨立品種)鼠灰、免褐、沙毛、花毛

中國古代相馬歌訣

中國古代養馬業發達。與此相應的是,評......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生肖馬的特點?
馬的特點?
生肖馬的特點是什麼?
屬馬的特點是什麼?
馬的特點是什麼?
屬馬的人的特點?
射手座女生最大的特點?
水瓶座風向星座的特點?
慢熱型的女孩的特點?
月亮星座雙子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