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易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學易經從什麼開始學最容易入門呢。?

我作為學易8年骸學長,結合本人學易的心得體會,給你作如下建議:

1、我先跟你談下我學易的背景,我對中國古代神祕文化帶有與生俱來的濃厚興趣,所以很小就接觸過《周易》這本書,自認為古文功底還不錯的我曾經多次很努力的想看懂這本書,但都被書中枯澀難懂不知所云的文字圖案所擊敗,嘗試看過多種白話解,也是雲裡霧裡,都解釋的不如人願。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對《周易》的探索,在2003年偶然看了一本叫《易經雜說》的書之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不懂的一下子都懂了,可以說《易經雜說》是我開啟易學大門的鑰匙,後來才知道該書的作者南懷瑾是一代易學大師,在此我首先給你推薦我學易的啟蒙之書《易經雜說》,現在可能新華書店沒有賣的了,但網上都有下載的。

贊助廣告

2、幾年前CCTV10百家講壇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用大白話講解的《解讀易經的奧祕》很多內容都是沿襲《易經雜說》的,曾仕強教授用大白話講解的《解讀易經的奧祕》也是一本不錯的易經入門之作,通俗明瞭,新華書店都有賣的。

3、我在此給你推薦以上兩本書來探究初學《周易》。

你首先要弄清楚最基本的三個方面內容:1是伏羲先天八卦,2是周王父子六十四卦,3是孔子的十翼。你只要用心讀過我給你推薦的兩本書,相信一定可以弄明白這三個問題。

最後一點提醒知主就是一定要弄清自己學易學的意義,學《周易》有基本的兩項意義,一是學占卜算命;二是學易理,從易學中探求做人做事的智慧。本人是易理派的,屬於學易明智、怡然自樂型的,如果知主也是學易理的,以後可以相互學習。

贊助廣告

最後祝你學易愉快!

如何快速學習風水和易經

如何快速學風水?就看你的目的,想要當風水師的話,除非你天資聰明,短時間內可以掌握,如果只是想了解風水知識應用知識,趨吉避凶,在平常生活中可簡單解決一些初步風水問題的話,其實可以很快。好風水一可旺財,二可保身體健康,三可增進感情。生老病死,這幾方面順了,人也滿足了。從這個角度來學風水知識,就比較簡單,快速!

快速學風水從瞭解羅盤開始最全面最系統

快速學風水要學會認識使用風水師的吃飯家伙---羅盤

羅盤的認識

要學習風水,首先固然要認識羅盤,羅盤是風水師的寶劍,是用於發招的武器。

羅盤即是指南針,本來最初只有南北兩極,以後加進東、西成為[東、西、南、北]四個大方位。

再與[東西南北]之間加進八個方位,一共成為12個方位,這一種便是最早的羅盤。

學習12地支

大家見到羅盤上的12方位並不是寫上東南西北,而是寫上(從北方數起):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這是中國曆法的12地支。

從這一刻開始,大家要忘記東南西北,以後改以12地支去代表地球的12個方位,風水學上稱為12山。

大家要死記[子午卯酉]這口訣!這是學術數必懂的四字訣!

子=北方; 午=南方; 卯=東方; 酉=西方。

你同時亦會發現羅盤上東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這是風水學計算方位的次序,要謹慎不要弄錯。當大家記熟[子午卯酉]這四個方位的名稱,即可以清楚地理解羅盤上所顯示的方向。

認識十天干

羅盤發展至今,一共有二十四山,即是在原來的12各方向當中,再細微的劃分成二十四個方向。

這新加進的12個方向,又有12個不同名稱。

中國曆法中有十天干,那就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羅盤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個字加入成為八個方向的代號,[戊己]代表五黃中央土,這兩個字則寫在羅盤中央。

現在一共有二十四各方位代號,還欠四個。

如何快速學風水易經與八卦

易經中有八個卦象,由伏羲所創,稱為[先天八卦]。

周文王將八個先天八卦變化成六十四卦,稱為[後天八卦]。

風水學就是將[河圖洛書]與及[八卦]的智慧融成一體,利用在方位之上的一種學說。

八個先天八卦分別是:坎 坤 震 巽 乾 兌 艮 離

創作羅盤的人將代表東北方的[艮]、東南方的[巽]、西南方的[坤]、西北方的[乾]這四個卦象加進羅盤當中,成為羅盤上的二十四山。

這二十四山又再由八個卦象所代表,即是:

[坎卦]代表[壬子癸] 三個山(正北);

[艮卦]代表[醜艮寅] 三個山(東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 三個山(正東);

[巽卦]代表[辰巽巳] 三個山(東南);

[離卦]代表[丙午丁] 三個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 三個山(西南);

[兌卦]代表[庚酉辛] 三個山(正西);

[乾卦]代表[戍乾亥] 三個山(西北);

羅盤上由易經八卦去代表八個方位,每一個方位再包括三個方位,合共二十四個方位。

至此大家已掌握了羅盤上的所有方位。

我住的房子是不是好風水

要找出答案非常簡單,馬上拿出羅盤,找出你現時家宅的坐向,便馬上可以知道你的家宅是不是座落於一個[好]的風水方位。

在風水學上,我們稱[坐]向為[山]向。

一間屋(坐)北(向)南,風水學稱為子(山)午(向)。(午即是南方,子即是北方)

一間屋(坐)南(向)北,風水學稱為午(山)子(向)。

怎麼樣界定那個山向才是好風水?

假設你所住的屋座落在12地支的山向上,基本上這一間已是好風水的屋。地球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代表宇宙四股最強的氣力,控制我們的吉凶和身體狀態。

由四個方位衍生出來的12個方位,具有宇宙最強的能量,任何一間屋只要座落......餘下全文>>

怎樣自學易經

一、泛了解

易學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贅述。

因為易經現代的書籍也過於龐雜,入門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選擇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非常重要。竊以為如果有文言基礎,大可直接從經傳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薦東南大學注音版的《周易》(簡體橫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標註及簡單註解,字比較大,缺點是好心的插圖反而雜亂)。另外一個本子推薦中華書局誦讀本《周易》(四海本、綠本都可,有音訊可以索要),沒有通假字和插圖。不管哪個本子,一些向來有爭議的字、斷句、讀音都會有出入,先按一本學,之後多讀幾個本子自己再判斷。(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這兩個本子一定要買一本,不然會有很多讀音掌握不準(如屯zhun卦)。

如果沒有文言基礎,那市面上的入門本子也有很多。個人推薦南懷瑾的《易經雜說》、張其成《易道主幹》、張善文《周易入門》。這幾個本子的特點是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和特有詞彙的認識,泛讀就好。特別說明:之所以推薦南懷瑾的書,是因為其書並不完備,但點到即止,防止走偏門。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iOSApp《易經》(圖示是線裝書的設計標有“有聲同步”字樣),誦讀可調整語速、有註釋和簡單的白話文翻譯。

二、基礎背誦

關於背書,不同派別有不同的意見,竊以為必須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漸進的背。

1、朱熹(爭議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義》三種卦歌,分別是“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分宮卦象次序歌(乾為天、天風姤……)建議邊畫邊背,否則會很吃力、下上經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

2、序卦傳(郭氏認為幼稚),竊以為序卦傳包含的邏輯最必要掌握的;

3、說卦傳前十章(金、呂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歸類);

這些最好先背下來。其中朱熹的三種卦歌是必須要背的,是對64卦從卦序、卦象上有一個基礎的認識,會省很多勁。序卦也不難背,每天誦讀7次,最多連續7天應該就可以背下來了,說卦傳相對內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結合圖去背,這些理解會更深。

背下來以上的內容之後,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個人,隨便說一卦,你說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後是什麼卦;

2、找一個人,隨便說出一卦,你說出卦象是什麼,並畫出來;

3、自己畫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竊以為先不著急去讀經傳註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讀。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錯卦(六爻陰陽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綜卦(六爻倒過來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謂錯綜複雜,還有互卦等易例,如果這兩個還糊塗,可以先放下,通讀一遍經傳之後學更容易理解。

還有7個最起碼要掌握的卦爻基礎:

1、三才;

2、動/靜;

3、之/變卦(即動爻變後成卦);

4、消/息;

5、乘/承;

6、當位不當位;

7、得應不得應。

易經好難啊,怎麼學?

易經是群經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寶藏。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來自於文化之源,易經這部偉大的經典,如果沒有易經,如果沒有易經的精神,中華文明恐怕早已不復存在,易經給了中華子孫精神的力量,使得中華文明無論在何時,都不至於滅亡,反而將一次次外族文化的入侵,化解、同化。

史料和出土文物都證明,孔子晚年,對《周易》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弟子們的協助下,寫出十篇文章,將《周易》的哲學價值、政治社會學價值等價值闡發得十分精闢,十分透徹,才能流傳到今天。《周易》因萬世聖人、至聖先師孔子的卓越貢獻而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易經是六經四書之首。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樂經》,有所不同。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學習易經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是運用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入門的人,可以一天跟讀1-7遍,一次讀7卦,連續讀7天。當你稍微熟練的時候可以讀10卦或者30卦,甚至是一口氣讀完64卦,一個小時讀完。讀到什麼狀態算可以了呢?讀到你喜歡為止。做好長期規劃,要長遠打算。先只管讀,再慢慢去理解,最後應用。就這麼簡單的學習方法。我就是應用這個方法,受益無窮!

為什麼要學易經?怎麼學易經?

《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不過,現代人聽到《易經》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來算命嗎?沒錯,《易經》確實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於算命;並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經》還談做人處世的道理。

國學大師-李-冠-論講解說道我們翻開《易經》,看到總共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些卦圖都是由下而上六條橫線所組成的。橫線分兩種,一條不斷的稱為“陽爻”(),另一條斷為兩半的稱為“陰爻”()。

陽爻代表主動力,陰爻代表受動力。有主動也有受動,兩者配合才使變化一直持續下去。《易經》的“易”字,首先就指“變化”而言。西方人翻譯《易經》,大都將它譯為《變化之書》(TheBookofChanges)。任何變化都是由陽與陰兩種因素的消長所造成的。“爻”這個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變化時,陽與陰不可或缺。至於“卦”,則是指“掛”而言,有如掛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現象。當大自然出現變化時,人類要如何因應?要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修養自己以求安居樂業?這些都是《易經》所要答覆的難題。

《易經》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辭,說明此卦的占驗(如元亨利貞,利涉大川等);並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辭,說明此爻的處境與後果(如潛龍勿用,亢龍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辭,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辭。用今天的方式來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頁。

然而,為什麼我們眼前的《易經》卻有幾百頁呢?這是因為加上了《易傳》。古代有“易歷三聖”之說。首先畫出基本的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繫辭傳》稱為包犧氏)。到了姬昌(後稱周文王),他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達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寫下卦辭與爻辭。也有學者認為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後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時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別用心探討了《易經》。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也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韋編三絕”是說綁在竹簡邊上的繩子多次斷裂,由此可見他用功之勤。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在於他開始撰述《易傳》。這一部分的工作應該有後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傳》又稱“十翼”,有如十篇輔助的說明,其內容為:《彖傳》(解釋卦辭),《象傳》(解釋卦象的稱為《大象傳》,解釋爻辭的稱為《小象傳》)。這兩部分都依《易經》分為上下(前三十卦為上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如此就有了四篇。接著是《繫辭傳》,由於內容較長,也分上下。然後是《文言傳》(只談到乾坤二卦),《說卦傳》(有如小字典,介紹基本八卦的各種象徵),《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以及《雜卦傳》(扼要就卦名綜述其旨,可視為附錄)。

自漢代以來,學習《易經》的人是經傳合併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謂的《易經》,包含《易傳》在內。此外,還有“易學”一詞,那就無所不包了,是漢代以來學者將《易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醫藥、兵法、養生等。至於與占卜有關的部分更是發展得多姿多彩。

簡單說來,《易經》有兩大系統:一為“義理”,要由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體驗出做人的道理,此時強調的是德行、能力與智慧。另一則為“象數”,要由卦象與數字的搭配,經由特定的運算程式,而得出某一疑難之事的解答。換言之,象數即指占卦而言,確實可以預測某一抉擇的後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難”一語正好提醒我們:理性思維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學會《易經》不能靠神祕直覺,而是需要長期認真用功的。...餘下全文>>

如何學習易經

易經,其實是一門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易經的方式方法,來判斷推導已經或即將發生的事情,就是占卜,實際上占卜術只是易經當中一個很小的分支。比如中醫、氣功、軍事、數學等等諸多科學,都與易經有著緊密的聯絡。

要想學好易經,要改變一些思維方式方法。

我們現在使用的推導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數理化。數理化是現代科學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科學表達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最主要方式。這種方式的推導過程是用數學表達方式,用物理說明作用,用化學體現變化,並從規律和本質上得到重複性的驗證。這種方式即使抽象的,也是直觀的。而這種推導方式也有侷限性,就是將事物越分越細,就像把整個科學歸結為一片森林,然後細分為樹木,再分為細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於在觀察某件事物時,只看到了點而不能看到面一樣。

而易經使用的推導方法是象數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方式方法卻截然不同。主要是使用類比推衍變化。是由點到面的推導方法,比如:手面相,通過一個人的掌紋,來推導這個人的疾病,事業、婚姻、財富等等。再比如:一葉知秋的成語,通過一片落葉來推導秋天就要來了。再就是董仲舒、邵康節提出的天人感應理論,通過天象的變化,來推匯出人間的事情,是用一種系統論的方法來觀察世界。通過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象,來推導世界萬事萬物。但這種方式方法也有侷限性,就是推匯出的事情是模糊的,比如:《黃帝內經》中可以通過某一年的氣候、風向、溫度的變化,來推導來年流行的疾病,但具體是那種病毒引起的疾病,就很難推導了。再比如:我曾經在網上和幾位易友玩射覆表演,預測對方吃的是什麼?通過時間起出的卦象是:水火既濟變火水未濟卦,推匯出對方所吃的東西是紅色的,水分很大的的東西,這樣就出現了好幾種可能,有西瓜、桃子,紅色的蘋果等等都符合以上特性,具體是哪一種就很難分清了,只能根據時令等選擇其中一種,西瓜。雖然最終結果是對的,但通過卦象無法形象具體的推出就是哪種東西。

就像畫畫一樣,西方的油彩畫,主要是寫實,可以把一個人,一件物,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但卻很難看出畫的氣勢和意境。而中國畫,不講求形似,而講求神似,就像齊白石的蝦,起初畫八條腿感覺不像,後來減了兩條腿,成了六條腿,但出來的畫更生動了。還有張大千的《千里長江圖》將長江的氣勢和意境,全部描述到了一頁紙上,如果通過油彩寫實的方法,就很難做到了。

實際上,通過西方人和東方人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西方人看畫是看細節,東方人看畫是看整體。觀察的太細緻,無法看到整幅畫的意境;看到整幅畫的整體,卻無法觀察到畫的細微之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另一種是邏輯方法的不同。西方邏輯思維的主要方式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取法於亞里士多德,辯證邏輯取法於黑格爾。我們現在自小學習的思維方式,受西方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根深蒂固。西方的推理方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推斷形式。例如:球是圓的,籃球是球,所以籃球也是圓的等。而我國易經的推理方法是歸類推理。比如:震卦,為春天、方位為東方,五色為綠色、五位為酸,五行為木、五臟為肝膽、人體為手、人為長男、動物為龍、蛇;形狀為長,為動等等。這些都有曲直的特性,因為春天是木生長的時節,木是長形的,綠色的,人體中的手也是長的,人體中肝膽也是綠色的,龍蛇也是長的,春天萬事萬物都開始動了,這些都有類比性。

我認為學好易經首先要理解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如古人所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怎麼學習易經?應該從哪裡入手?

“易經晦澀難懂,很想學買了很多書可越學越糊塗,就是但不知到從何入手,最厚感慨易經太玄了?”也許大家看過很多關於易經的書那些專家教授都詮釋了對易學的高見。是自己沒有悟性,沒有緣分?不是,我也有過這個經歷,太多的易經學習著有這樣的困惑,易經的原則之一就是:簡易。簡易、簡易怎麼這麼難?是悟性不好?那麼多的人覺得難,難道大家悟性都不好嗎?人又不呆又不傻,問體出在哪?現在告訴大家:問題就出在你們所看的書上,易經的實用技術自古以來就是以師傳或祖傳的形式傳承的,作者把一般的知識寫在樹上,而那個關鍵的知識,那個訣竅書上沒有,而只傳給徒弟或者兒子,讓社會大眾懂得膚淺的知識,而自己的兒子或弟子則是行家。明白了吧,不是大家悟性不好,而是書有問題!更有甚者,作者故意在書上兜圈子、設陷阱,讓人越看越糊塗! 在此我就講一下如何如何正確認識、學習易經:首先,怎麼認識: <1>:《易經》名為易,不稱作“難經”,就說明《易經》為容易學習之經,如果將《易經》說成“難入門,難學習,難掌握”,就是將廣大民眾拒之於易學殿堂大門之外,而只為極少數人掌握,予以文化獨攬,自我顯赫!《易經》是什麼?《易經》是我們先民智慧的結晶,說的是宇宙客觀規律,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既然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應屬於文化的範疇,而不應定義為科學。就象我們的長城、故宮、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等等是文化遺產,而沒定義為科學遺產。 <2>:目前學術界專家教授有人提到易學自古分有易理派和象數派: :易理派重易學理論研究,主要從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研究, :象數派即術數派重實際運用操作,主要以預測方面進行研究。說通俗點就是:學院派和民間派,學院派重易理研究,民間派專注實用預測,後一派在易學界人數中佔絕大部分。其實,這兩派都有失偏頗,易經包括理、象、數、佔,四大部分缺一不可,少了一項那還叫易經嗎?理、象、數、佔必須結合起來用,才是一個真正的易學家。 <3>:易經功能總括起來應該是兩條:一是認識論:即認識宇宙,認識人類,認識萬事萬物。二是方法論:教人如何順應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類 。 第四:俗話說“學會詩經會說話,學會易經會算卦”毛主席說:“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是的學習易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不然費那麼大的力氣學它幹嘛!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預測。一個真正的易學家應該是既能從巨集觀上,大處著眼,又能從微觀上,小處入手! 其次,怎麼學習: <1>:如果你對易經一無所知,本人認為入門最好的書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這兩本書很好,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全面公正的認識《易經》,對《易經》有個整體把握! <2>:從易經本源的知識入手:易經分先天易與後天易,先天易即是伏羲易,沒有文字的易經,只有八卦、太極圖、天干、地支等,而後天易即是文王、孔子、周公等寫上文字的易經,代表周文王、周公、孔子及後人對易的認識,不能代表全部的易經。 <3>:在太極圖、八卦、五行、干支系統上很下功夫,熟記他們的方位分佈、生剋制化關係,以下幾個圖必須仔細研究(可參考資料)點選以下的字型可看到圖:

《易經》怎麼學?

易經》做為我國群經之首,它的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應該先學習《易傳》,它是孔子和弟子所做,是針對《易經》所做出的解釋。讀完《易傳》打下一定的基礎後,再學習《易經》會好很多。我認識很多人都是這樣學習的,並且效果都不錯。

另外,學習《易經》對提高自身修養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都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你能堅持學習,最後回頭來看的時候,回覺得收穫頗豐!

怎樣學好易經

最好是先少玩手機甚至是沒啥事儘量不打手機…煞下心來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孜孜不倦地一頭扎進去學習和研究這跟學武術和曲藝雜技所下的功夫是一樣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啦

怎麼學好易經

易經的範圍非常廣泛,包含很多分支學科,具體是要學習哪一門,可以看看算命書籍種類自己去選擇先自學

第一:四柱類,《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滴天髓》《窮通寶鑑》《子平真詮》《命理探源》,《星學大成》。

第二類:易術類,《周易集解》《周易折中》《周易註疏》《周易述》《周易尚氏學》,然後就看《河洛理數》《梅花易數》《納甲筮法》《增刪卜易》《高島易斷》。這裡邊已經包含了好幾種方法了,《高島易斷》有唐宋易卜之風,《梅花易數》是宋明的路子,《增刪卜易》切於今人實用,亦且易學。

關於周易類的,要明漢易,唐宋易,明清易,甚至先秦易之不同,確實難事,然而對於一般想學習算卦的來說,只學明清易就夠了。易學在變化,算命術也在變化,這就是天道吧。

第三類:三式,三式是易術之流緒,然而非周易,太乙類的《太乙神數》

奇門類《奇門遁甲祕笈大全》《諸葛亮金函玉鏡奇門遁甲全書》,其餘的《奇門遁甲統宗》《奇門法竅》《奇門一得》《登壇必究》。

奇門學說,古為祕術,理論創新不夠,例項也少,研究起來不容易,要靠自己。不要貪圖神奇,總要切於實用為第一。

六壬類,《六壬全集》。《大六壬大全》《大六壬指南》《六壬說約》《大六壬探源》《壬學瑣記》《六壬輯要》《御定六壬直指》

小六壬,《小六壬金口訣》第四類,其他雜學,《紫微斗數》,《卜筮正宗》,《風角》。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學好易經?
如何學周易?
如何學會占卜?
如何起好名字?
如何學會看陰宅風水?
如何討好金牛座?
如何學八字算命?
如何取好名字?
如何學習算命?
如何取好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