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的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國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的順序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0424.html?wtp=tt

贊助廣告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候

除夕時間: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即十二月三十,當年十二月是各大傳統節日標誌

小月則在廿九,逢大月則在三十。

春節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元宵節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端午節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時間:農曆九月初九

小年時間:臘月二十三

中國傳統節日具體時間

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清明節:公曆4月4日或5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贊助廣告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我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及習俗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 / 節日由來和節日習俗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關於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農曆臘月初八)

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歷史上曾湧現出一大批專為“臘八節”而創作的詩詞作品。

除夕是幾月幾日?關於的除夕來歷和習俗(臘月的最後一天)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春節是幾月幾日?關於的春節來歷和習俗(農曆一月一日)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關於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農曆一月十五日)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寒食節是幾月幾日?關於寒食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的前一天)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或5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詩句

【春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 : 熬年守歲

【元宵節】時間:農曆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時間:清明節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時間:農曆三月初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曆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時間:農曆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時間:農曆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時間:農曆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時間:農曆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時間:農曆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分別是

傳統的節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華之一,是一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會自然形成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響力。在這裡,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要的七個傳統節日:

(一)普天同慶新春至——春節

中華民族第一大節,農曆正月初一。春節為寒冬將盡,春陽萌動之時,其源頭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臘祭”,據說原是神農氏時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的年終祭祀習俗,感謝百神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年習俗萌芽於先秦,定型於漢,在唐代以後逐漸從祭神轉向娛人,明清時期開始轉型,禮儀性、應酬性加強。因正月初一離立春節很近,故稱為春節。春節時,全家大團圓,除夕守歲,通宵不眠,零點鐘聲敲過,競相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年長者給年幼者“壓歲錢”;屋裡屋外貼門神、對聯、年畫、福字;初一早上出門,相互拜謁,饋贈禮品;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多食元宵與年糕。

(二)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與宗教文化多有關聯。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宮,天公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猜燈謎” 又叫“大燈謎”,最早出現在宋朝。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此外,元宵節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吃元宵。

(三)艾符蒲酒話昇平——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作為農曆五月初五的節名,始於魏晉時期,其起源說法頗多,流傳最廣的是為紀念屈原。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是端午節的習俗。但是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鬃葉包米代替竹筒。掛艾葉菖蒲,插於門楣,有驅魔除鬼之神效。

(四)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我國的中秋節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礎上發展變化,最後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直到唐初,中秋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共話豐收,人月雙圓,故又叫“團圓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節的傳說以嫦娥奔月最為著名。

(五)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之意願於《易經》。古代民間在該日又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在唐代被官方正式確立。重陽節的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六)寒食東風御楊柳——清明

陽曆4月5日。清明節是唯一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主要指自然節氣,後來成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真正成為民俗節日是在唐宋之後。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重點,後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為同時遊春訪勝的踏青,打鞦韆、放風箏也成為遊藝性節目。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有吃寒食的風俗。

(七)年年乞於人間巧——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乞巧節”或“女兒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子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七夕坐看牛郎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餘下全文>>

我國的傳統節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怎麼排列?

看吧: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一月一日:春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四月五日:清明節.踏青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績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相關問題答案
傳統節日的時間?
回族的傳統節日和時間?
中國傳統節日及時間?
傳統節日的農曆時間?
所有節日的時間?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源?
回族的傳統節日的由來?
傳統節日的概念?
蒙古族傳統節日的由來?
納西族傳統節日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