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徽文化特點是什麼?

作為一個區域文化的特徵,它所表現的是這個區域文化在一個時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狀態和精神力量所構成的精神特徵。徽文化精神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精神實體,它正具體地存在於徽州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的特徵中,並通過各個歷史時期中那些普遍、恆久因素的積累、凝聚,而不斷充實表現出來。那麼,徽文化精神的內涵是什麼?怎麼概括和表述?其價值是什麼?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問題。這些年來,國內學術界眾說紛紜,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有人認為“它所體現的那種理念或精神有:以義統利的義利觀、公私兼顧的公私觀、民富國強的家國觀、遵守契約的誠信觀、賈而好儒的人才觀、衝突融合的和合觀等”。這是徽州當時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的精神支柱。還有人結合徽州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認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定的時代,又在徽州這塊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們不甘窮困,開拓進取,憑藉較高的文化素養,賈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國數百年,所謂“無徽不成鎮”,造成了徽州物質文化的歷史輝煌。徽商是鼎盛時期徽文化的重要創造者,他們除了具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文化特徵外,還具有冒險犯難、開拓進取、百折不撓的“徽駱駝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須要講“徽駱駝精神”:保旱鄉土、嚴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氣好義、儉樸勤勞、文風昌盛、崇禮儀……還有人認為徽文化精神特徵有:(1)保守僵化與開放創新並存(山的封閉與水的開放,理學的保守與徽商的創新,徽州工藝作品思想內容的封建落後與科學技術的創新、進步等);(2)藝術與環境的結合(徽派版畫、新安畫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寶、徽派建築、徽菜等都與徽州特別的山川環境緊密相關);(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擴張徽州文化並舉(如新安醫學先驅師湖北、四川名家,徽劇吸納弋陽腔、西秦腔精華;而徽商的開拓又將徽文化擴撒至四方,徽戲進京,促成京劇產生,徽州版畫“獨鰲藝林”等);(4)剛勇好強與文質彬彬兼備(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剛勇好強和土族衣冠尚氣重禮的特性)等等。其他學者還有從不同角度對徽文化精神闡述的,種種論述統計起來恐怕有幾十條,真所謂“丹青難寫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內涵之廣大,也令人歎為觀止。我認為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徽文化精神,應找到貫穿於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質的東西。徽文化的重要特點是它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濃縮和匯聚,含有中華文化的一個標本和縮影。正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始終受到這個大系統制度文化的制約和支配,所以它具有兩個鮮明特徵: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義的徽商,他們身上的“徽駱駝精神”是中華民族頑強的原始生命力和勇於開拓創新精神的一個生動體現。以徽商為代表的“徽駱駝精神”向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並不乏開放、進取精神和衝破“停滯不變的社會”的能力,中華民族有能力創造歷史,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這一精神,體現在一大批從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賢們的開風氣之先的首創精神。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與動力,是最有價值的,是徽文化的精華。另一方面是徽州作為“程朱桑梓”,程朱理學成為徽文化的指導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們相信隨著徽精神的多層面開拓和探究,人們將進一步加深對徽文化的認識,瞭解它的地位,取其精華為現代化事業服務。

贊助廣告

分析徽州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哪些特徵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個文化圈組成)。

徽州即今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上饒市)。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與敦煌學和藏學並稱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贊助廣告

徽州文化有什麼特徵

與歷史上一般世家大族相比較,徽州文化世傢俱有以下三個明顯特徵。

一是完整的宗族譜系。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視修譜,“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國無史不立,族無譜不傳。”(績溪《盤川王氏宗譜·凡例》)基於這種認識,他們視族譜為經典,把修譜看作是家族內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每一族譜都包括了“始遷祖”以來的所有家庭成員,由源而流,本末一貫,形成了豐富、完整的族譜系統。僅據《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所載,該館館藏427部族譜中,徽州世家的族譜就佔了一半以上,殊為可觀。

二是發達的教育事業。徽州士人普遍把培養子弟讀書視為修身、齊家第一要緊的事情。“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聯充分說明了對讀書的重視和期望。徽州地區擁有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除了官辦的府學和縣學,還有宗族或士紳們建立的私塾、社學、書院等各類學校。至於學校的教師,必擇方正飽學之士,併為此而不惜資力。績溪《金紫胡氏家譜》言其家“誨其子必千里求師”。於是科舉發達,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徽州府籍的進士人數僅次於蘇州府,全國名列第二。許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蟬聯,朱紫盈門。如婺源坑頭的潘珏一門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進士,其中四位又官至尚書,故後人譽之儲“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

三是輝煌的學術成就。徽州士人進學修德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謀求功名利祿的仕宦或營商,還在於能夠自覺地以擔當、傳承和弘揚學術為己任。他們或利用書院、文會的組織研討講學,或潛心隱居著書立說,從而留下了大量的學術文獻和著作,有力推動了中國學術文化事業的發展。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表現。以清朝乾隆年間纂修的《四庫全書》為例,這是整個封建社會學術文化建設的一項標誌性成果。該書收編著作總數3461種,其中徽州一府士人的著作就有197種,佔收編著作總數的1/18,超過當時州府平均數的十多倍,也超過了大多數行省的著作數,成就輝煌。這些著作的內容幾乎涉及到“四部”的所有領域,其中又以經部最多,子部次之,顯示出了濃厚的學術特色。

什麼是徽州文化?有哪些特點?徽州文化的成因有哪些

主要是徽商,你去查查百度

徽文化特點是什麼?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既是一個地理區域概念,更是一個歷史文化概念。徽州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中國傳統文化區域。相對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 會,“東南鄒魯”的文化氛圍,徽商經濟的厚實基礎,促成了徽州文化區域總體全面發展。宋代以來,徽州“儒風獨茂”,文化教育及科舉昌隆,名人輩出,人文薈萃,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學術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指以歷史上徽州府為中心地帶、長期積累、並有豐富遺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涵著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所構成的體系內容,客觀存在著縱橫交錯的層次結構關係。物質文化主要有徽州歷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鎮、徽派建築、徽商、徽州歷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獻、徽州文書等。非物質文化主要有制度類(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僕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學術類(如新安理學、徽州樸學等),文學藝術類(如新安文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戲曲等),科學技術類(如新安醫學、程大位珠演算法、徽派建築學等),傳統工藝類(如歙硯、徽墨、徽菜、萬安羅盤等),鄉風民俗頂(如方言、民間樂舞、民間遊藝、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等)。

徽州文化的學術意義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徽州位於黃山腳下,古稱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範圍包括今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及黃山區的一部分,以及現屬於安徽省宣州地區的績溪縣、屬於江西省的婺源縣。徽州社會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後崛起,明清時達到鼎盛與繁榮,清末以後衰退的。歷史上有紛呈的學派與流派,內容幾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領域。其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人才輩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書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學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時達562所,私塾更是林立,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有書史之藏。科舉及第者眾,僅明清兩代徽州本籍中舉人者996人,中進士者618人,狀元數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湧現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蔭、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更有影響深遠的徽商,成為人們長盛不衰的 研究話題。徽州文化之所以影響深遠,筆者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學術意義。一、 考證中國農村封建社會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記述歷史,儘管多為公正或誠實,但多少帶有文飾或烙上個人主觀意見,且記述的亦多為上層社會大事、國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區域大事,民間的、老百姓的事則很少問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學富五車的彥儒、文士,記述了下層社會的一些事件,也總難免受中國傳統文化及封建社會價值觀念的內在不自覺的影響而存有偏見,或囿於一葉障目。於是,對反映作為一個世界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村基層社會文化和現實的資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選擇和文飾的,而這恰是徽州社會與文化存在的空間。 徽州介於萬山叢中,如世外桃源,歷史上除太平軍亂外,少有戰禍,人文薈萃,素有東南鄒魯、文禮之邦、文物之海之譽稱。再加上徽州人由於文化素質較高,對文物、文化的保護意識強,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許多歷史文物資料被保護下來。僅黃山市境內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橋、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處。特別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書的保留和發現,更被稱為一大奇蹟,被各博物館、圖書館、大學、研究所收藏的就超過十萬件。50年代當這些文書被大量發現時,曾被譽為是與甲骨文、漢簡、敦煌文書、故宮明清檔案等齊名的中國五大發現之一,還散落在民間的未被發現的估計至少還有近十萬件,僅筆者收藏擁有的也達千餘件。這些徽州文書,如各種契約、譜牒、官書、家書、魚鱗圖冊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屬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且絕大部分是徽州民間老百姓緣於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實可靠性強,數量多,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研究它們可以真實地瞭解和再現當時徽州農村社會的真實情況,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實的生活、勞動、人際交往及社會結構、土地關係、商業經營、文化發展等情況;此外,不僅有歷史文書、檔案資料,還有幾乎儲存原貌的村莊、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當事人的後代等,內容鮮活,因而學術價值高,內在而有效地填補著中國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文化發展典型的標本研究價值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隨著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徹底移向江南,江南從此成為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最為活躍、最具代表性地區。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餘下全文>>

徽州人生禮俗有什麼特點

徽州人生禮俗作為社會民俗的禮儀,與徽州文化及宗族社會特正交織在一起,形成複雜、多種、多重的民俗結構,呈現出一種由生到死的社會生活過程和由死到生的信仰生活過程。

生兒育女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宗族的一件大事。人口的增加,可使家庭興旺,宗族發達,提高家庭和宗族在社會中的地位。歙縣石門、葉村、楊村一帶,本族新婚之家,祠堂要送一盞“百子燈”,直到生了小孩,祠堂才將這盞燈收回。

嬰兒出生的第三天“做三朝”時,給孩子取名。在徽州嚴格的宗族制下,不可偏廢於“親疏有別,長幼有序”的規律,必須按祠堂所擬定的排行,順次取名。如歙富溪大本堂汪氏七十二世至九咐一世排行詩:“仁玄文學士,元世大昌宗;裕德應承志,經書啟後昆。”一個字代表一代人。如遇過房承繼,可按昭穆,弄清輩份,,然後辦理宗祧立嗣過繼。

男子一般18歲成丁,女子15歲成人,到時男子行“冠禮”,女子行“笄禮”。給男孩加冠,須是德高望重的男性尊長;給女孩加笄,須是子孫雙全的老太。行過冠禮後,開始有資格人祠祭祖,並在宗譜上添名。首次入祠要向祖宗獻金“謝恩”,俗稱“冠金”,數目多少視冠丁家境而定。結婚後的第二天,新郎新娘著禮服,攜祭品至祠堂謁拜。

社交禮儀是人生禮俗中的重要一環,在徽州社會生活中佔重要地位,這些禮儀不但是等級秩序的標誌和人際往來的行為準則,而且也是一種被強化的道德觀念。宗族禮儀是社會禮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成為一種道德控制的社會力量,直接反映了徽州地區的社會風貌,並揭示了御州社會風俗的本質特點。

怎樣認識徽州文化的價值和地位

①文化的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③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④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徽商文化的文化特徵

徽商,作為中國明清時期最有影響的商派,從中國眾多的商幫中脫穎而出,風流數百年,發揚了中國歷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動了中國商業的繁榮昌盛,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文化品質,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務理念,積澱了一道永不磨滅的亮麗風景,是現代商業運作的典範與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國商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商業文化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從商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誠實守信和儒雅風範。據史籍記載:徽商經營之域,“詭而海島,罕而沙漠,足跡幾半禹內”,其地無所不至。徽州六縣宋元明清歷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擁資百萬的巨賈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時期的江浙一帶,商品經濟頗為發達,徽商雲集,勢力強盛,故有“蓋揚之盛,實徽商開之”的說法。在湖北漢口,徽商不但建有豪華的同鄉會館,而且,還在江濱建設有“新安碼頭”,專供徽商停泊船隻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整合幫,雄居廣大市場。那麼,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穩商埠、立於不敗之地呢?研究徽商這一重要的歷史現象時,人們就會發現其核心就在於“誠信為本”的商業經營理念。 清末許奉恩所著筆記小說《裡乘》中有一個“一文錢”的故事:有甲乙兩位安徽商人,挾重資來蘇州貿易,兩人各戀一妓女,未幾,便為此揮霍一空。很快,他們淪落到日則行乞,夜則寄宿古剎。一天晚上,兩人就地燃火,相對歔欷。甲徽商摸出僅存的一文錢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說:“我有辦法了。”不一會兒,乙徽商懷抱竹片、草莖、破紙、雞鴨毛等物歸來。他鼓動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錢買來的麵粉,索水調漿,將草纏竹片上,蒙上紙,再遍粘雞鴨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種禽鳥紙玩具。待天亮,甲乙徽商各攜這些禽鳥紙玩具至玄妙觀。玄妙觀為蘇州寺觀之藪,特別是春天,遊人如織。婦孺士人見甲乙徽商所攜禽鳥,以為酷肖,爭求購買,頃刻俱盡。每具禽鳥是以十數錢出售的,甲乙徽商收入了五千多文錢。這時,乙徽商才告訴甲徽商:竹片、草莖、破紙、雞鴨毛,皆拾於諸市上,又用那一文錢買點麵粉,這就是全部“家當”。此後,甲、乙徽商用一文錢賺來的錢,添購各色紙張,拾來雞鴨毛羽,以肖人物花草等狀。兩人夜間分制,白天便到玄妙觀出售。不到兩年,甲、乙徽商便積資數萬。他們遂於蘇州閶門開設一爿布店,為不忘此店所本,大書“一文錢”三字榜於門。從此,“一文錢”名揚蘇州,生意日隆。無獨有偶,徐珂《清稗類鈔》也記錄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在明清又稱作“江右商”:一“江右商”因經營不善,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錢,債主畢集。於是他到墳間準備自盡,卻遇到一位也想自盡者,他急救下,相與慰勞。那人知道“江右商”尋死的原因,嘲笑他二百錢辦不了事的觀念,便向“江右商”要了那二百錢,買了一罈酒,一塊肉,幾十件玩具,兩人找座古廟,席地飽餐一頓。翌日清晨,那人叫醒“江右商”,告訴他:今日新年,士女嬉遊,你去賣玩具,如大人買,可便宜些,如有帶小孩,小孩牽衣索買的,可賣貴些。“江右商”按這話去做了,結果發了筆小財,返見那人,並打算再去販賣玩具,那人卻笑他:此子之所以折閱也。昨尚歲暮,市中玩具價較廉,故販售之,可以獲利。今已新歲,市中玩具價亦漲矣。吾儕成本無多,利貨速售,方足以資週轉,非若多財善賈者流,可居奇貨以待善價也。徽商是在幾乎什麼都沒有的絕境中,只憑著一文錢,買來麵粉,撿來禽毛破紙,依其自身所具備的藝術才能,做成了長者幼童皆喜的玩具,而且他們敢於到玄妙觀去和別人競爭。玄妙觀在清代確為一商業中心之地,店肆密佈,伎藝紛呈,甲、乙徽商卻以新美的玩具獲......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徽州文化特點?
徽州文化?
東北文化特點?
嶺南文化特點?
巴蜀文化特點?
南京的文化特點?
廣東文化特色?
黎族文化特色?
羌族文化特色?
藏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