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節日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農曆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大年初一是春節、春節是春天的節日、“春節”起源眾說紛紜 、“春節”名稱幾經變化

五末日:正月初五,又叫“五馬日”,這天也叫“破五”

人日:正月初七日。

元宵節:正月十五,亦稱“上元節”,又稱“燈節”: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月二:又叫“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諺語。

寒食、清明: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節,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節。

佛祖誕辰:四月初八:佛誕,又傳說是“牛魔王”生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是“端陽”、端陽雨、啊!劃龍船、今又“端午”

贊助廣告

雨節:農曆五月十三日,民間傳說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

過半年:農曆六月初一

天貺節:農曆六月初六,又叫晒衣節:六月六,晒龍袍。

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日,又稱“七夕”:七夕情人節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七月半)或十五日,又叫“鬼節”

盂蘭盆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天醫節:農曆八月初一日,

中秋節:舊名“仲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中秋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日:金秋重陽老人節

十月交:農曆十月初一日,是人們上墳祭祖的傳統日子,

冬節:冬至——冬節

臘八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臘八粥”食:臘八節與臘八粥、臘八節之來由、上“臘八粥”!

贊助廣告

辭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俗稱“過小年”,傳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稱“辭灶”。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最後一天):最戀是除夕、“年”的傳說

中國各節日的農曆時間

正月初一 春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上元節)

三月初三 雞蛋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七月初七 七夕節(乞巧節)

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初九 重陽節(現在也是老人節,但很少有人過老人節)

十月十五 下元節(和“上元節”、“中元節”合稱“三元節”)

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這個節好像主要是北方人過,南方很少過這個節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小年(北方是十二月二十三,南方是二十四)

一年中所有農曆節日的日子

春節: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過年,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節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每戶人家都要包餃子,吃年夜飯,俗稱團圓飯。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也說送窮,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財神,財神又稱五路神,迎來東西南北中五路之財,江浙一帶開始通宵划龍舟。

元宵節: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稱湯圓。

春龍節:二月初二

又稱龍抬頭、青龍節。南方主要以划龍舟的方式慶祝,過了這個節,整個過年才真正結束。

寒食節: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與清明節有重合之處。

清明節:四月初五、初六

為了祭奠自己已經往生的親人,要上墳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點,餅等。

端午節:五月初五

為紀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間有賽龍舟,煮食雞蛋的風俗。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立夏節:五月初六

農曆上稱此日是農耕祈雨的日子,民間有諺語:“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主食有吃蠶豆,煮食茶葉蛋。

天貺節:六月初六

這天,還有接女兒回孃家歇夏的風俗,如屬新婚,要在孃家過一個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時,必須做兩套衣服,一雙襪子。

翻經節:六月初六

佛教節日,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晒。

七夕節:七月初七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古時眾多待嫁女子在今天與情郎相會,祈求姻緣美滿。 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盂蘭盆節: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叮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元節:七月十五

道教中稱為祭鬼,此外有上元節,即元宵。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地藏節:七月三十

該節源自佛教。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樣。閻浮提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很大很深的因緣。佛陀世尊讚歎菩薩有大因緣的,只讚歎兩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

中秋節:八月十五

該節是我國眾多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有團圓、團聚之意,民間有吃月餅,賞燈習俗。

重陽節: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主食:重陽糕、重陽酒、登高山、插......餘下全文>>

哪位知道中國所有的農曆節日時間表

正月初一 春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上元節)

三月初三 雞蛋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七月初七 七夕節(乞巧節)

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初九 重陽節(現在也是老人節,但很少有人過老人節)

十月十五 下元節(和“上元節”、“中元節”合稱“三元節”)

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這個節好像主要是北方人過,南方很少過這個節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小年(北方是十二月二十三,南方是二十四)

中國都有什麼節日 每個節日的日期是多少

中國的節日有很多,以傳統節日為主:

節日名稱 節日時間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節 七月初七

中元節 七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十五

重陽節 九月初九

寒衣節 十月初一

下元節 十月十五

臘八節 臘月初八

冬至節 12月22日前後

祭灶節 臘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 臘月廿九或三十

中國陽曆的節日有哪些

主要節日有除夕(農曆大年30)、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愚人節(4月1日)、清明節(4月4日)、勞動節(5月1日)、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曆5月初5)、兒童節(6月1日)、建黨節(7月1日)、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23日)、建軍節(8月1日)、中秋節(農曆8月15日)、重陽節(農曆9月9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臘八節(農曆12月8日)聖誕節(12月25日)(24日是平安夜)元旦(1月1日) 這是中國節日還有世界節日就不一一例舉了 希望能夠幫到你

所有節日的時間[國曆和農曆]

陽曆1月1日元旦

農曆臘月初八

農曆正月初一新年

陽曆2月14日情人節

陽曆3月8日婦女節

陽曆4月1日愚人節

陽曆4月7日世界衛生日

陽曆5月1日勞動節

陽曆5月4日青年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陽曆5月12日國際護士節

陽曆5月17日世界電信日

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母親節

陽曆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的第3個星期天父親節。

陽曆6月26日國際禁毒日

陽曆7月1日建黨節

農曆7月7日七夕情人節

陽曆8月1日建軍節

農曆8月15日中秋節

陽曆9月10日教師節

農曆9月9日重陽節

陽曆10月1日國慶節

陽曆10月9日世界郵政日

陽曆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陽曆11月8日記者節

陽曆11月11日光棍節

陽曆11月22日感恩節

陽曆12月25日聖誕節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

農曆的節日有哪些

農曆節日: 正月初一::春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二月初二::春龍節(龍抬頭) 畲族會親節 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節 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四月初八::牛王誕 四月中旬:(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傣族潑水節 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六月初六::晒衣服 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六月二十四::火把節 七月初七::女兒節 七夕情人節 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 :盂蘭盆會 普米族轉山會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月初一::祭祖節 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十一月二十:黎族年、 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月二十三:小年 臘月最後一天:除夕

中國農曆所有節日的由來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封門”,貼春聯、窗花、過門箋、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送吊子”,請先祖回家過年。門口置“拴馬樁”,院內橫鋪秫秸。晚十時左右,接灶、請神、撒陳(在正間地上撒麥秧)。半夜“發子”,拜先祖,敬諸神,鳴鞭炮。全家自幼至長,依序叩拜,長者受拜後須分壓歲錢。然後喝辭歲酒,吃更年餃子。黎明,本族或近鄰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錢餃子”。初三日黎明送神。節間,親友互相探拜。農村請媳婦、請女婿,共賀新春。建國後,禮節相沿,迷信活動有所廢除,80年代又有所復燃。 元霄節 農曆正月十五稱元霄節,也叫“上元節”、“燈節”。家家用胡蘿蔔灌蠟油做燈,送至祖墳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禮花之俗,兒童燃放“解悶”。節間“鬧元霄”,耍秧歌、舞龍燈,熱鬧非凡。 二月二 俗謂小龍抬頭。男子多於此日理髮。農家炒豆,稱“蠍子豆”,意防毒蟲。打“五穀囤”(用草木灰撒成幾個相套的圓圈,內撒五穀雜糧),祈求有個好年景。舊有前往土地廟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廢。 清明節 祭掃先人墳墓,添土壓紙。建國後,機關、學校等於此日祭掃烈士墓。舊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禁火冷食,並有打鞦韆之俗。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吃粽子和熟雞蛋。兒童以五彩線系腳脖、手腕。晨“拉露水”,採艾懸於門戶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婦“送端午”,從孃家帶粽子分送婆家親鄰。 六月六 舊俗吃炒麵,曝衣書。新婿到丈人家“現新”。 七月七 舊稱“乞巧節”。招遠過此節是七月初六,俗雲:“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節間做“巧餅”,兒童以線穿之,稱“穿小果子”。舊時婦女生“巧芽”(以五穀雜糧生芽),供奉姐姐(織女),乞求織女賜給巧手。 七月十五 舊稱中元節,又為鬼節,掛燈為鬼魂照路。此日晚間,掛宗譜、供先祖、吃餃子。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親友以月餅、燒雞等禮物饋贈。晚,宴飲賞月,分食月餅。 十月一 農曆十月初一為秋祭,上墳添土,拜掃先墓。 冬至 俗稱過冬,亦有掛宗譜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餃子。 臘八 農曆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喝“臘八粥”,憋“臘八蒜”。 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灶,又稱過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燒灶神像。 公曆節日 除傳統節日外,一些紀念性的公曆節日漸為縣民接受,但活動範圍、深廣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黨的生日、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植樹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民間傳說多種多樣。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來打量她,則是對這些美麗傳說和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褻瀆。 這些神話了的傳說,是屬於普通老百姓的,是他們對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希冀,一種期盼。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面對無所改觀的現實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趨吉時來運轉,多收他三五斗;還有一種節日是人們對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紀念,使前人栽樹之德代代相傳;另外一些節日也不乏一些對愛情美滿天倫永樂的憧憬。 就過年來說,她更屬於孩子們,過年是孩子們的童話,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壓歲錢的紅包,是炸丸子鍋裡飄出的一縷油香,是一段沒有父母呵斥的無拘無束的日子……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農曆節日大全?
農曆節日大全?
中國的農曆節日大全?
中國傳統農曆節日大全?
農曆與陽曆節日大全?
中國農曆陽曆節日大全?
農曆陽曆節日大全?
中國的陽曆節日大全?
公曆節日大全?
陰曆節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