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過春節都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春節南方吃什麼?

南北方有差異,地域有差異,生還習慣的不同,飲食喜好當然也不同

大年初一吃什麼?許多人對這農曆新年第一餐非常重視講究,雖然吃法都不一樣,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湯圓

湯圓的種類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買速凍的,在超市湯圓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大的、小的,甜的、鹹的應有盡有,不過春節的湯圓基本上以中間包糖為多。在自己家做湯圓也是不錯的選擇,湯圓的做法很多,也比較簡單,買上糯米粉、芝麻餡和糖就可以在家做了。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贊助廣告

年糕

農曆新年必吃年糕,這也是紹興人的一個習俗,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年糕的吃法很多,糖年糕、湯年糕、炒年糕等,但不外乎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

粽子

紹興人習慣在春節包裹粽子,紹興人一般用箬竹葉片(也叫粽葉),此葉片燒煮後亦具有清香之味。用粽葉包成的粽子,有濃濃的清香之味,食之宜人。除了以純糯米包成的米粽、在糯米中加入豇豆或赤豆的豆粽外,現在還有不少味道好的鮮肉蛋黃粽、栗子粽等。在大年初一吃粽子,意為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紹興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贊助廣告

麵條

長面,也叫長壽麵,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麵,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糖茶

在紹興城鄉,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一進門主人總會給你泡上一杯糖茶,同時也不忘在糖茶中放上兩顆蜜棗,意為甜甜蜜蜜。

中國各地大年初一吃什麼?

湖北:湖北團風人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江西:鄱陽地區大年初一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大年初一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蔔乾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茨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閩南人,大年初一吃麵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安徽: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大年初一要吃餃子與麵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臺灣:大年初一吃“長年菜”。這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菜。有的還在菜裡新增細長的粉絲,寓意“綿綿不斷,長生不老”。...餘下全文>>

春節南北方習俗大不相同,主食方面,南方吃什麼?北方吃什麼?

一般南方有年糕,北方吃餃子。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

廣東人怎麼過春節南方人過節有什麼習俗

南方人過的節也不是很多了,一般過節都是要做“規矩”,就是要買肉買酒買香火去拜社,別的,也就是一些節日的老習俗,比如正月初一吃湯圓,元宵包粽子等等。

南方人過春節的習俗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穿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

南方過年的習俗特色是什麼

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

過年的習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餃子。這對於北方人來講,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餃子,那就算不上過年。而南方人則更看重年夜飯,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圍住在一起吃完一頓年夜飯,則就算過年了,有沒有餃子則就無所謂了。

但南方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的。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六點多都得起床,七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

就在這頓早餐裡,蘊含著一個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知道此習俗的朋友也不必奇怪。如有不同,歡迎大家一起來晒,算是相互拜年。)

什麼習俗呢?說起來也簡單。就是這頓早餐必須由家庭的男主人來燒。主要是考慮家庭婦女給家人燒飯燒了一年了,一直不得歇。乞丐過年還放三天假呢,家庭婦女為何就不能享受一次過年假的權利?但男人一般又盯不了主灶,做年夜飯也只有打下手的份。那就只好選一個簡單的專案----做大年初一的早餐,來簡單意思一下。也是充分考慮到男人大多不會做飯,所以大年初一的早餐都是成品。事先早就由女人準備好一蒸籠的饅頭、發糕、米粿等,男人早上起來,只需擱到鍋裡點火蒸上十分鐘即可,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但這事別看簡單,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體現了夫妻互相體貼尊重的文化傳統。現在形勢可能變了,會做飯、管做飯的男人多了,女人倒成了廚房裡的弱勢群體。以前說女人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現在的女人一般只上商場,不下廚房。但不管女人怎麼變,男人起早做大年初一早餐的習俗仍沒有變(估計也不好變)。

雖然做早餐比較簡單貳但其他一些準備工作還是比較複雜的。負責做早餐的家庭主男,一般會在五點左右起床。先把屋子院子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再用若干個果盤盛好花生、瓜子、水果等小吃放在桌子上。然後到廚房燒一壺滾燙的開水備用,最好點火做早餐。早餐做得後,還要用帶蓋的茶杯(平常只是客人來時才用的那種),給家人每人泡一杯放了白糖的茶水。家人洗漱完後,先是坐在一起喝茶吃點乾果,說一些過年的吉利話,為新的一年討一些彩頭。大概十分鐘後,把桌上的小吃收起來,再把蒸好的早餐端上來,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

對於家庭主婦來說,大年初一除了不做早餐,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初一不洗衣服。這一天洗衣服的女人,不但不會被人看作勤快,反而會被認為懶惰。該洗的衣服,年三十必須全部搞定,絕不能留到第二年再洗。

還有一點。北方人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忙著給長輩嗑頭拜年,但南方人(一部分)大年初一隻是上山給已故的老人拜年(上新年墳),從初二才開始走親。

要不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點一滴裡,都是那麼有內涵

南方過年傳統食物有哪些

南方人過年最經典的食物:年糕

南方人過年最經典的食物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慶的傳統,年糕與餃子,各佔半壁江山。大抵是南方人習慣吃年糕,北方人更講究吃餃子。年糕也滲透到北方,但比較單調,只有南方人才能將其做出眾多的花樣。至於餃子,很明顯屬於北方的產物,南方也開餃子館,一般都要打出“北方水餃”的幌子,以示正宗。這猶如某些店鋪強調“手工餃子”,與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餃子”相區別。古典的食物,製作方法愈原始愈好,彷彿這樣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在江南一帶,賣年糕,包裝紙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樣。

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即使現有生活條件好了,山珍海味常常喧賓奪主,但因為年糕與餃子對節慶的意義遠遠大於其滋味,仍無法廢黜。想一想,祖宗八代都是藉助這古樸的食物過年的,後人也就不太敢或太願意叛逆了。哪怕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皆以“新人類”自命。估計全家老幼去肯德基、麥當勞吃年夜飯以慶團圓的,應該比較少見。像年糕、餃子這樣的“文化遺產”越多越好,已徹底變成中國人的傳家寶,不至於失傳的。

年糕的名字起得好,喻示著“年年高升”。似乎多唸叨幾遍,以誠則靈。不僅聽起來順耳,吃起來,味道也不賴。脣齒之間,能咀嚼出南方稻米天然的醇香。而且因其黏性大,口感獨特。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總要在八仙桌上擺一盤年糕,作為供品。我小時候,經常把蒸熟後又冷透變硬的糖年糕,切成片,放進嘴裡,當時香糖來嚼著玩。奶奶說:“小耗子”又在磨牙齒了。甜年糕,以及一種葷油年糕,可當零食吃;做菜,一般選用清水年糕,無色無味的。吾鄉人辦酒席,最後和盤托出一道炒年糕,既是下酒菜,又作為主食。用黃芽菜炒,用雪裡蕻炒,如果再加上肉絲,更棒了。上海人把這道菜做到了“頂級”:螃蟹炒年糕。用螃蟹作配料,年糕夠榮耀的。螃蟹的鮮香,通過滾燙的湯法,浸透了切成薄片的年糕。有人說:吃螃蟹炒年糕,打你耳光也不會放下。不信試試?

舊日北京春節風俗,也有熱氣騰騰蒸年糕的,呼應著包餃子,以示米麵充足、家有餘糧。我想,這作為陪襯的蒸年糕,恐怕是南方人帶來的習性。那時候的北京城,南方人已不少了。他們不會因為餃子而忘掉年糕的。更不會因為來到天子腳下,就忘掉故鄉。

包餃子,是惟一一處顯示出北方人靈巧、南方人笨拙的地方。我指的是手工方面。即使蘇州姑娘,能在絲綢上刺繡工筆的花鳥,也不見得包得好餃子。北方人,卻能將餃子捏合得天衣無縫,有款有型,用熨斗熨過一般挺括餃子之吉利,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其造型,酷似古代作為“硬通貨”的元寶;吃餃子,近似於儀式,象徵性地在“招財進寶”。另一方面,借餃子的諧音,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之寓意。

中國人相信餃子能帶來財氣,帶來好運。如果這算作迷信,也是一種很美好、很積極的迷信。人生甘苦,總應該有一點點精神寄託的,如果它兼而給你帶來口腹的享受,倒未必是壞事。人們還將抽籤的習俗引進飲食中,包餃子時於餡裡埋藏銅錢、銀幣、寶石、珍珠之類小小的吉祥物,占卜各自的時運。吃餃子的過程,跟抽彩票一樣激動。瞧瞧誰能中大獎?更使通俗的飲食多了一份浪漫的憧憬。這才是最好的調味品呢。

在清朝乃至民國,水餃又叫“煮餑餑”。“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餑餑。皮兒薄,餡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這是清代李光庭《鄉言解頤》一書中收錄的民歌。看來包餃子有助於融合婆媳關係。一笑!

北方還有諺語:“三十晚上吃......餘下全文>>

南方的春節和北方的春節習俗有什麼不同

南方春節吃湯圓,不吃餃子。北方吃餃子,元宵。(元宵和湯圓不一樣)

南方人是怎麼過春節的阿?

大年初一之南方人的習俗 過年的習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餃子。這對於北方人來講,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餃子,那就算不上過年。而南方人則更看重年夜飯,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圍住在一起吃完一頓年夜飯,則就算過年了,有沒有餃子則就無所謂了。

但南方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的。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六點多都得起床,七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

就在這頓早餐裡,蘊含著一個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

什麼習俗呢?說起來也簡單。就是這頓早餐必須由家庭的男主人來燒。小時候曾聽媽媽講過,之所以大年初一要家裡的男人燒早餐,主要是考慮家庭婦女給家人燒飯燒了一年了,一直不得歇。乞丐過年還放三天假呢,家庭婦女為何就不能享受一次過年假的權利?但男人一般又盯不了主灶,做年夜飯也只有打下手的份。那就只好選一個簡單的專案----做大年初一的早餐,來簡單意思一下。也是充分考慮到男人大多不會做飯,所以大年初一的早餐都是成品。事先早就由女人準備好一蒸籠的饅頭、發糕、米粿等,男人早上起來,只需擱到鍋裡點火蒸上十分鐘即可,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但這事別看簡單,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體現了夫妻互相體貼尊重的文化傳統。現在形勢可能變了,會做飯、管做飯的男人多了,女人倒成了廚房裡的弱勢群體。以前說女人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現在的女人一般只上商場,不下廚房。但不管女人怎麼變,男人起早做大年初一早餐的習俗仍沒有變(估計也不好變)。

雖然做早餐比較簡單,但其他一些準備工作還是比較複雜的。負責做早餐的家庭主男,一般會在五點左右起床。先把屋子院子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再用若干個果盤盛好花生、瓜子、水果等小吃放在桌子上。然後到廚房燒一壺滾燙的開水備用,最好點火做早餐。早餐做得後,還要用帶蓋的茶杯(平常只是客人來時才用的那種),給家人每人泡一杯放了白糖的茶水。家人洗漱完後,先是坐在一起喝茶吃點乾果,說一些過年的吉利話,為新的一年討一些彩頭。大概十分鐘後,把桌上的小吃收起來,再把蒸好的早餐端上來,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

對於家庭主婦來說,大年初一除了不做早餐,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初一不洗衣服。這一天洗衣服的女人,不但不會被人看作勤快,反而會被認為懶惰。該洗的衣服,年三十必須全部搞定,絕不能留到第二年再洗。

北方人和南方人過春節有什麼不同?

中國這麼大,不是一個簡單的南北就能完全區別的,北方也有吃年糕的吧,總的來說北方人更習慣吃餃子

北方人有春節去過南方旅遊的麼,需要注意些什麼?

身份證、機票、酒店預訂確認單、旅行資料;2. 現金(多帶些一般都用現金,但要是已經在網上提前支付了大部分就少帶些安全);信用卡,不收異地和跨行手續費的銀行卡;3. 手機(臨行前不要忘了交費)及充電器,相機及充電器,筆記本;4. 替換的短袖衣服和泳衣;5. 帶個隨身的小包,能挎在身體前面的,錢包和手機可以放在裡面,隨身帶著,防止被偷。6. 紙;筆;可以記錄一些東西;7. 藥品:抗過敏藥;止瀉藥;感冒藥;止痛藥;邦迪;消毒棉球等;食品(等轉機時)8.太陽眼鏡,遮陽帽,也可以去了當地再買;防紫外線的遮陽傘9.我覺拖鞋也要帶 畢竟穿自己的合腳嘛。其實拖鞋酒店也配有,但畢竟自己的穿舒服。

@ ——》 小地球旅行 留 希望對你有用

相關問題答案
南方過春節都吃什麼?
南方過年主要吃什麼?
大暑節氣吃什麼?
元宵節都有什麼花燈?
傣族過的節日是什麼?
維吾爾族節日吃什麼?
錫伯族節日吃什麼?
處暑節氣吃什麼?
復活節要吃什麼?
東南方在五行中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