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與閏年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閏年和閏月有哪些區別啊?

1。閏年是公曆的名詞。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餘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數沒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2。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農曆因為是陰陽曆,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於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週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曆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曆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曆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希望可以幫助你,謝謝!

贊助廣告

閏年和閏月是一回事嗎 閏年和閏月的區別

不一回事的,閏年是說2月有29天,每4年一次的。閏月是農曆有兩個相同的月份,十九年七閏,也就是說19年裡面會有7年是有閏月的。

閏年和閏月的區別

閏,本義就是餘數。指曆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週執行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閏”。

閏年,凡陽曆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曆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餘(歲餘置閏。陰曆每年與迴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曆的平年只有浮65日,與迴歸年比較,每年相差5時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積成1日,加於2月成29日,這一天稱為閏日,這一年稱為閏年

贊助廣告

閏月,陰曆以月球繞地球定曆法,每年和迴歸年的 365 日5 時 48 分 46 秒相差約 10 日 21 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閏月、閏年

為了調整曆法年的平均長度,使其與迴歸年的長度相符合,有時就需要調整個別月份的長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數。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閏月這種制歷方法最早是我國發明使用的,大約開始於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臘要早160多年。我國曆法採用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國別是不同的。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曆中以朔月的長度29.5306日為1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迴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需要置閏,使陰陽曆各個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對應的關係。我國古六歷中用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19年閏7個月的閏月法,每逢閏年所加的月便稱為“閏月”。閏月放在一年的年終,例如,秦代和西漢初期使用的《顓項歷》,以十月為歲首,把九月做為年終,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為“後九月”。到了西漢初制定太初曆時,把閏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並規定以沒有中氣的那幾個月作為閏月,月序仍用上個月的月序,只要稱其為“閏某月”。這一置閏規則在採用平氣的歷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時憲曆時,則改用定氣注歷,如繼續單純以沒有中心置閏的規則,有可能一年要置兩個閏月。因此,又補充規定:以兩次冬至之間包含有13個月的定為閏年,閏年的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定為閏月。這一規則一直沿用至今。閏年中以閏四、五、六月最多,閏九、十月最少,閏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則不會出現,至少在幾千年內是這樣的。

在公曆中,閏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個月,而是在某一個月增加一天,以保證曆法年與迴歸年相一致。例如《儒略曆》和現行《公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過四年(現行公曆有時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這一年就是366天。這年的二月就是閏月,而這一年也叫閏年。

閏年和閏月區別

閏年是年數能被4整除,閏月就是閏年的2月,閏年2月有29天,不能被4整除的年叫平年,平年2月只有28天

閏年和閏月有什麼區別

潤年2月有29天。是陽曆叫法。潤月是陰曆叫法

什麼是閏年 什麼是閏月 閏年和閏月的區別

閏年有公曆閏年和農曆閏年。 公曆閏年四年一次,閏年時2月為29天,一年總天數為366天。計算方法:年數可以被4整除即為閏年。

閏月兩年或三年一次。民間有“十九年七閏”的概括法。農曆上,由於平年的12個月(我們暫且就把它叫做“陰曆月”吧)總天數要比陽曆少11天,於是曆法規定每隔兩年或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閏月來補大約一個月的差。

農曆中的閏年和閏月有什麼區別,怎麼算

一、閏年有“公曆”和“農曆”之分閏年在公曆和農曆中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討論的閏年,其實是公曆閏年。公曆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農曆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公曆閏年與農曆閏年兩者並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農曆是閏年,公曆並不是閏年;而2000年,公曆是閏年,農曆並不是閏年。這裡有一個1982年—2042年的對照。二、公曆閏年的判定一般的常識是4年一閏,能被4整除的年即是閏年,其實這並不盡然。到底哪些年份是閏年?如何判斷閏年?在公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4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裡並且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通常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4整除,即為閏年;但是,被4整除的年份卻不一定就是閏年,如1700年、1900年,就不是閏年。世紀交替的年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公元2000年是閏年,而公元1000年、3000年不是。這裡有一個閏年計算公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三、農曆閏月的推算農曆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但現在習慣上也稱為閏年(因此易於和公曆閏年混淆)。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農曆閏年的規律是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閏月具體加到哪個月,依照農曆曆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通常將只有一個節氣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設定為閏月以進行彌補。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四、二十四節氣漢族地區使用的農曆又稱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定年週期。節氣實質上屬於陽曆的範疇。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以春分點為0點,分為二十四等分點,即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順序逢單的為“節氣”,簡稱為“節”,逢雙的則為“中氣”,簡稱為“氣”,合稱為“節氣”,現在一般統稱為二十四節氣。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不足則以閏月補充。二十四節氣在我國是逐漸確立完善起來的。周朝和春秋時代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秦朝《呂氏春秋》的《十二紀》中所記載的節氣已增加為八個,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到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並一直沿用至今。國外一般只有四個節氣,就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只有我們國家才有二十四節氣。五、季節、氣候與他們的關係天文學上一、二、三月是春天,四、五、六月是夏天,但從實用的角度,我國一般將三、四、五月認定為春季,以此類推。節氣與季節變化的軌跡是相同的。關於閏月導致季節提前的說法,氣象專家不以為然,他們認為主要還是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

閏年和閏月有什麼不同

閏年是二月多一天,閏月是某年陰曆會有兩個相同的月份,比如今年就是閏6月,會有兩個6月,而今年不是閏年,二月只有28天

閏月一定是在閏年裡的嗎???

閏月是指一年中出現兩次相同的一個月份,只有陰曆才會有閏月,閏年是4年一次的,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該年便是閏年,所以閏月和閏年沒有直接關係,閏月也不一定出現在閏年裡,閏年也不一定會有閏月。最近一次便是2009年,這一年陰曆中有兩個5月,可它並不是閏年,所以閏年和閏月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關係。

相關問題答案
閏月與閏年有什麼區別?
屬相與生肖有什麼區別?
取名與起名有什麼區別?
閏年與閏月有什麼區別?
血型的種類有什麼區別?
陽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
郵政生肖卡有什麼區別?
姻緣和婚姻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入宅和搬家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