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達斡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阿聶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是達斡爾族最大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認真對待。全家從過了臘八就開始忙,母親仍給子女趕製過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點心等;男子漢們則進城辦年貨—酒、年畫、對聯紙、鞭炮等。二十九那天,忙著寫對聯,貼對聯。大小門上、隔柵上,到處貼上新鮮的對聯,牆上的年畫和窗戶上佛龕下的彩色掛箋,更是給家家戶戶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摘自 華夏民俗文化網

除夕,即大年三十,達斡爾人稱“布圖”。“布圖”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封閉的意思,一層是完成的意思。全年過完了,老天爺把這一年在三十夜裡封閉掉了;全年過完了,一年的事情至這最後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高潮要從傍晚開始到深夜。傍晚,太陽未落之前,各家各戶就點燃上了大門正前方的糞垛。一屯十家百戶的煙火,使整個屯子籠罩在層層繚繞、徐徐升騰的藍灰色暮霞之中,呈現出一種和睦吉祥、安居樂業的節日氣氛。男女老少都換上節日盛裝,家家戶戶都在吉祥、和偕的氣氛中圍坐炕桌,進入過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並禱告新的一年裡人畜安康,五穀豐收。初一是春節的高峰。清晨人們爭先早起。在院內西置一桌子,擺上供品,祭祀天神,並開始拜年活動,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輩到長輩前拜年問安,長輩用吉祥語言祝福,然後互相串門,走親戚拜年。節日期間,文娛活動豐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紙牌等等。

贊助廣告

歡度阿聶的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這一天,正月十五,達斡爾人稱“哈欽”,認為這一天是天神“恩都日巴日肯”歸界的節日,是小年。哈欽一過,阿聶的活動就要收尾了,人們相遇也不再請安了。從正月十六日起就該幹活了。

達斡爾族的其它節日還有:

清明節:達斡爾人叫“寒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去莫昆或貝功墓地掃墓,上墳,擺供,叩頭。

五月初五:被認為是天下之水復活的日子。人們在早晨早早起來,給小孩身上掛一條紅布,頭上戴彩色紙花,大人領著小孩一塊去江河淋浴,認為從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臉,認為病人用這一天的露水擦身子,可以去病。

贊助廣告

七月十五:認為是陰間節日。掃墓,上墳,燒紙,有的還哭上一場。

八月十五:吃好的飯菜,如酥餅或餃子,用月餅和西瓜等供月,供神。

十月二十五:千燈節。做“米揚幹桌拉”(千盞燈)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海拉爾地區的達斡爾人過此節日,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影響。

臘月初八:吃蕎麥芯子(尼吉)或黃米(皮斯格依)做的“拉勒”(臘八粘稠粥),盛在碗裡後,用筷子鑽個洞,放進黃油白糖或奶油蘸著吃,別具異香。

臘月二十三:認為是小年,吃得好一點。晚上祭灶,供酒肉點心,認為灶王爺要上天了,所以給他嘴巴上粘上麻糖,求他上天言好事,然後燒化他的偶像。人們從這天起停止幹大活兒,全力準備過大年,天天打掃房屋院庭。

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和風俗習慣

達斡爾族簡介

達斡(wò)爾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達斡爾族也有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區為達斡里亞,即外貝加爾。

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布特哈、齊齊哈爾和新疆三種方言,文字上清代使用滿文,稱為達呼爾文,現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新達斡爾文。

達斡爾族的節日

阿涅節

阿涅是達斡爾語,意為大年,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日舉行,節期十五天。初一早晨,人們梳妝打扮,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燒香叩拜。祈求庇佑和恩賜豐年,再向長輩行敬酒磕頭禮並接受老人們的新年祝福。做第一頓年飯(餃子)時,或包進一根紅線,認為吃到者會長命百歲;或包進一枚硬幣,認為吃到者不缺錢花。內蒙古等地達斡爾族還俗以包進八個小麵糰或一攝麵粉,分別象徵八女滿堂和心地善良。早飯畢,青年男女各由同輩兄長帶領,逐戶拜年。若某家長輩過世未滿三年,晚輩拜年者要向設在南炕的靈位磕頭敬菸。初二至初五外出拜年。阿涅期間,婦女聚在一起,喜跳民族舞蹈“魯日給勒”,少女們則擺玩“哈聶卡”(紙人)或“薩克”(踝骨),成年男子舉行賽馬等活動,少年男子則要分成兩隊,舉行“坡列”(曲棍球)比賽,晚上還要舉行火球比賽。

抹黑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全國人民都開心熱鬧的日子。而對達斡爾族同胞來說,他們還有一個更加歡樂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節”——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據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按照達斡爾族的風俗,這一天族裡的長者都要早早起來,給每個族人的額上抹上一個黑點。年輕人手塗抹油的鍋底黑灰,爭相塗抹在對方臉上,以此互相取笑逗樂。因此,這天早晨,少男少女們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達斡爾人認為,這種抹黑娛樂,象徵著吉祥、好事不斷。

敖包沃貝

敖包沃貝,達斡爾語即敖包祭。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每年春秋兩季各擇吉日舉行一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一帶達斡爾族則選定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節期一天。敖包,即高崗或山上用石塊堆積而成的圓錐形祭壇,在達斡爾族心目中,它象徵著民族保護神或山神。屆時,人們身著禮服,抬著供品,聚集在敖包周圍。先在敖包上插立帶有青枝綠葉的柳樹或樺樹枝,象徵五穀豐盛、六畜興旺。祭祀時,以煮熟的牛、羊、豬肉為供品,並向敖包祭酒白酒、乳酪,張掛各色彩旗、布條。爾後,在敖包四面點火焚香,主祭者巴格其(薩滿助手)朗讀祭文,薩滿圍繞敖包唱求神歌,跳吉祥舞,參加祭祀者齊向敖包叩拜,祈禱風調雨順、家畜平安。祭畢,大家共食祭品並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歌舞等娛樂活動。

端午節

達斡爾族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紛紛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臉,並採艾蒿插於耳畔和衣冠上,以求一年身無疾病。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餡餅、餃子或蕎麵餄餄。爾後,婦女們成群結夥,挎框提籃,到江河兩岸採集喜食的“坤必樂”(一種美味野菜)。靑少年們則舉行“坡列”(曲棍球)比賽。

二月二

達斡爾族二月二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吃豬頭肉,有些地方吃餡餅,禁忌做針線活,以為此日碰針線會得骨節病。

臘八節

達斡爾族臘八節於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這天,人們停止勞動,以“尼基”(即蕎麥米磨成粉,籮後留在籮上的粒狀部分)做成酸奶粘粥,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餘下全文>>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的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每年6月8日,在新疆塔城地區的達斡爾人民過“沃其貝”節,祭拜、祈福、聚會、歡歌起舞等形式,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健康平安。

達斡爾族的習俗

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裡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二間房以西屋為臥室,東屋為廚房;三間或五間的以中間一間為廚房,兩邊的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效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磚瓦房正日益增多,不過,使用火炕等起居習俗仍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 阿涅節,是達斡爾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從進入臘月開始,人們便開始為春節而忙碌,準備過年用的各種食品。 庫木勒節,庫木勒即柳蒿芽,野菜可食用。每年五月,成群結隊的達斡爾族男女老少,深懷感恩之心,興高采烈地去採集柳蒿芽並歡歌勁舞。舉行傳統的體育競賽,其樂融融。 抹黑節(闊德格·烏都日),正月十六為抹黑日,是達斡爾族傳統節日之一,達斡爾族的“闊德格·烏都日”來源於達斡爾族春節,達斡爾族視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節。 達斡爾人對男婚女嫁非常重視,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獨具的傳統婚姻習俗。一夫一妻制婚姻,在達斡爾族中產生很早,並一直傳承到今天。歷史上,達斡爾族實行並不嚴格的族內婚,通婚範圍主要在本民族內部,即以異姓成員為通婚物件。後來,由於與鄂溫克族、蒙古族、滿族、鄂倫春族和漢族等民族長期相鄰而居,,同其他民族之間的通婚也得到允許。氏族外婚制度是達斡爾族婚姻習俗方面的又一項基本制度。同一哈拉(氏族)、莫昆(家族)的男女因為有血緣關係、為同一父系祖先的後代而嚴格禁止互相通婚。為保持親戚間穩定的倫理關係,達斡爾人雖然允許部分有親屬關係的人通婚,但是要求雙方輩分必須相同,嚴格實行同輩婚。同時,入贅婚比較普遍。男人入贅女方後,所生子女仍屬父親的“哈拉”,女婿在岳父家只從事勞動,並無繼承女方財產的權利。 新中國成立前,達斡爾族的封建禮教和道德觀念根深蒂固,父母包辦婚姻被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青年人沒有自行選擇配偶的權利,也不能進行自由的婚前社交活動。其傳統婚姻習俗,通常包括擇偶、定親、過禮、結婚等程式。人們選擇配偶講究年貌相當、門當戶對。在年齡方面要求男女雙方大致相近,男方與女方同歲或比女方大一歲至三歲均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婚姻法》的頒佈和實施,傳統婚俗中的封建包辦、買賣婚姻被徹底廢除,青年男女可以通過自由戀愛為自己選擇稱心如意的配偶。 達斡爾族傳統房屋建築的主要形式叫“雅曾格日”,是一種起脊式的、土木結構的草正房。達斡爾族的草正房以兩間的居多,其次是三間的,住五間的較少。達斡爾人講究住屋與廚房分離佈局的習尚。 如果是兩間房,則以西屋為居室,以東屋為廚房;如果是三間房,通常以中間屋為廚房,東西兩間住人。居室內南西北三面盤有相連的火炕,俗稱“彎字炕”。 達斡爾族家庭一般不設火爐,秋冬季節防寒保暖靠火炕。達斡爾人在廚房北牆處,盤有一個池式火炕,叫“額魯格”,用來乾燥糧食。達斡爾族的草正房舒適講究,寬敞明亮,堅固耐用,冬暖夏涼,以多窗著稱。一座兩間的草正房,西屋南牆有三扇窗,西牆有兩扇窗,東屋房門兩側各有一扇窗,共有七扇窗。 如果是三間的草正房,通常有窗十一扇。窗多不僅擴大了採光面積,而且有利於空氣的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天棚和四壁上面裝飾著雞、鳳、鵪鶉以及狩獵等各種圖案、剪紙,有的直接把雉羽、帶花絲的皮毛貼在牆上,作為點綴。 以敬老、互助和好客為......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各族的節日有哪些

火把節,又稱星迴節,是分佈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彝、白、傈僳、納西、哈尼、拉祜等彝語支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 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 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採鼠麴(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見下文"三月歌圩節")。 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達斡爾族有什麼特色嗎?

達斡爾族現在居民都在大興安嶺地區生活了,達斡爾語言也很特殊,大興安嶺翻譯成達斡爾語言就是錫格吉登,但我聽說錫格吉登是一款藍莓乾的品牌了,聽說他家的藍莓幹特別好吃而不貴,他家的藍莓幹是由純天然野生藍莓採摘而加工製成,無任何新增劑防腐劑,而且聽說他家的創始人就是達斡爾族人,就是為了把家鄉的特色讓世人眾所周知,讓錫格吉登的藍莓幹家喻戶曉。

達斡爾族的人有什麼忌諱和和喜好?詳細

民居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內壁和大棚裝飾著各種圖案,大方雅觀。家家戶戶的院牆圍繞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

達斡爾族的村莊大都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齊。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院落佈局嚴謹,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築在離院子較遠的地方,保持乾淨清潔。

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裡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二間房以西屋為臥室,東屋為廚房;三間或五間的以中間一間為廚房,兩邊的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效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磚瓦房正日益增多,不過,使用火炕等起居習俗仍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

節慶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裡都著盛裝,逐戶拜年,婦女們互贈禮物。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裡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也過中秋節,吃月餅。

[編輯本段]【民族禮儀】

敬老、互助和好客。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餚,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民族喪葬】

人死後行土葬。長者葬禮隆重。

【民族婚俗】

達斡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則。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民族服飾】

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冬戴皮帽。婦女穿長袍,不束腰帶,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婦女穿以藍色為主的長袍,夏日喜穿白襪、花鞋。

【民族飲食】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蕎麥麵、餅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餘下全文>>

達斡爾族的民族簡介

【民族簡介】

達斡爾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榮旗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區、梅里斯區、富拉爾基區(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臺村、海雅屯)、龍江縣、富裕縣、嫩江縣、愛輝縣;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達斡爾族人口數為132394。使用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漢文,少數人兼用滿文、蒙古文和哈薩克文。由於居住分散,達斡爾語形成了布特哈、齊齊哈爾和新疆三種方言,但語音、詞彙、語法的差別不大,可以互相通話。

達斡爾族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是一個團結的民族。明末清初,沙俄南侵,是達斡爾人首先打響了抗俄的第一槍。

相關問題答案
達斡爾族節日?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重要節日?
達斡爾族的民族節日?
達斡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節日吃什麼?
達斡爾族禁忌?
達斡爾族的風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