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重要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達斡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阿聶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是達斡爾族最大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認真對待。全家從過了臘八就開始忙,母親仍給子女趕製過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點心等;男子漢們則進城辦年貨—酒、年畫、對聯紙、鞭炮等。二十九那天,忙著寫對聯,貼對聯。大小門上、隔柵上,到處貼上新鮮的對聯,牆上的年畫和窗戶上佛龕下的彩色掛箋,更是給家家戶戶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摘自 華夏民俗文化網

除夕,即大年三十,達斡爾人稱“布圖”。“布圖”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封閉的意思,一層是完成的意思。全年過完了,老天爺把這一年在三十夜裡封閉掉了;全年過完了,一年的事情至這最後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高潮要從傍晚開始到深夜。傍晚,太陽未落之前,各家各戶就點燃上了大門正前方的糞垛。一屯十家百戶的煙火,使整個屯子籠罩在層層繚繞、徐徐升騰的藍灰色暮霞之中,呈現出一種和睦吉祥、安居樂業的節日氣氛。男女老少都換上節日盛裝,家家戶戶都在吉祥、和偕的氣氛中圍坐炕桌,進入過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並禱告新的一年裡人畜安康,五穀豐收。初一是春節的高峰。清晨人們爭先早起。在院內西置一桌子,擺上供品,祭祀天神,並開始拜年活動,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輩到長輩前拜年問安,長輩用吉祥語言祝福,然後互相串門,走親戚拜年。節日期間,文娛活動豐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紙牌等等。

贊助廣告

歡度阿聶的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這一天,正月十五,達斡爾人稱“哈欽”,認為這一天是天神“恩都日巴日肯”歸界的節日,是小年。哈欽一過,阿聶的活動就要收尾了,人們相遇也不再請安了。從正月十六日起就該幹活了。

達斡爾族的其它節日還有:

清明節:達斡爾人叫“寒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去莫昆或貝功墓地掃墓,上墳,擺供,叩頭。

五月初五:被認為是天下之水復活的日子。人們在早晨早早起來,給小孩身上掛一條紅布,頭上戴彩色紙花,大人領著小孩一塊去江河淋浴,認為從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臉,認為病人用這一天的露水擦身子,可以去病。

贊助廣告

七月十五:認為是陰間節日。掃墓,上墳,燒紙,有的還哭上一場。

八月十五:吃好的飯菜,如酥餅或餃子,用月餅和西瓜等供月,供神。

十月二十五:千燈節。做“米揚幹桌拉”(千盞燈)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海拉爾地區的達斡爾人過此節日,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影響。

臘月初八:吃蕎麥芯子(尼吉)或黃米(皮斯格依)做的“拉勒”(臘八粘稠粥),盛在碗裡後,用筷子鑽個洞,放進黃油白糖或奶油蘸著吃,別具異香。

臘月二十三:認為是小年,吃得好一點。晚上祭灶,供酒肉點心,認為灶王爺要上天了,所以給他嘴巴上粘上麻糖,求他上天言好事,然後燒化他的偶像。人們從這天起停止幹大活兒,全力準備過大年,天天打掃房屋院庭。

各民族代表性節日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浮,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餘下全文>>

庫孤莫勒節是什麼時候?請提供一些相關資訊和圖片。 最好能給出所有達斡爾族所有的節日資訊。謝謝!

是庫木勒節吧?他的由來是: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多瑞寶、色熱等十多位老同志因事相聚在何廣成家裡。事畢,大家意猶未盡,談古論今,暢所欲言。交談中涉及最多最集中的莫過天達斡爾族苦難的過去和今日的幸福這一主題。

當談及苦難的過去,老人們自然回顧了遼亡後契丹一部遷徒黑龍江中、上游的艱辛、清朝時期達斡爾勁旅征戰、戍邊的悲壯、解放前達斡爾族人民在“三座大山”和民族歧視雙重壓迫下的慘痛。老人們深情地說,開發了黑龍江、嫩江流域,橫刀立馬去出征、去戍邊、在黑暗的舊社會奮力拼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達斡爾族的發展史都與柳蒿芽有著極為特殊的關係和難以割捨的情愫。所以,大家一致倡導,為了牢記過去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永遠跟著共產黨,搞好達斡爾族的兩個文明建設,應當將民間的、自發的、鬆散型的採集柳蒿芽的群眾性活動,創辦成有組織的、緊密型的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民族、增強團結、共同發展教育的並具有娛樂、休閒性質的節慶活動,非常必要,與會老人一致贊同。

當即商定六日後舉辦“梅里斯城鎮地區達斡爾族第一屆‘庫木勒’節”。聚會結束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達斡爾族詩人——色熱即興演唱了自己創作的“烏軟”。《贊庫木勒》:達斡爾人喜歡吃“庫木勒”,已有悠久的歷史。儘管它的顏色不那麼豔麗奪目,它卻拯救了一個曾陷入窘境的民族。過去採擷“庫木勒”是為了充飢,現在烹調“庫木勒”是為了品嚐。災難深重的達斡爾族人民,永遠跟黨向前進。可以說,此詩其情切切,其意深深,把達斡爾族人民喜食柳蒿芽的原由和舉辦節慶活動的宗旨、要義做了充分的表達。

達斡爾族節日有:達斡爾族一年四季有許多節日,主要有春節(阿聶節)、黑灰節、元宵節、二月二、寒食節、端午節、中秋節、千燈節、祭灶節、布通節(除夕節)等。

春節:達斡爾語稱“阿聶節”,是達斡爾族最大攻節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們準備飯食,而男人們忙於燒香拜天拜神。吃過迎春餃子,男人們便紛紛離家,成群結夥地到村裡及外村去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逐戶互拜。客人一進門,先去揭主人家的鍋蓋,搶吃家家都備有的蒸糕,誇獎誰家的糕最甜,就是讚美誰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為止。節日前,婦女們要贈禮品,把最好的菸葉、奶皮、糕點、凍肉等分包包裝好,送給老人、親友。姑娘們要把自己繡的荷包悄悄地在舞會上贈給意中人。在“阿聶節”期間婦女們聚在一起跳舞,姑娘們玩紙人或擲拐。男子舉行賽馬活動或進行曲棍球比賽。從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個正月裡,婦女不得動針線,免得一年受累。節期不許哭鬧及大聲呵斥,否則不吉利。

布通節:俗稱“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清掃庭院,張貼年畫及對聯,掛燈籠,供天神、娘娘神和灶神等。準備敬贈親朋長者的禮物,並在大門口正前方壘起一大堆幹牛糞以備晚飯前點燃煙火。傍晚,燃起牛糞堆,並往火堆上扔肉食、白饃、餃子等,敬獻火神,祝福人畜安康,五穀豐登。達翰爾人認為焰火越旺盛,日子越紅火,所以都儘量把自家的牛糞堆的高大些。晚飯時講究吃牛羊肉和牛羊頭蹄。家裡每間房內都要點燈,每個神位前都要燃香燭。除夕之夜有祭祖的傳統,不設牌位。在房屋西側掬土插香,焚燒金銀箔紙,供放祭獻給祖先的酒、奶皮、點心等,面西叩拜,以示緬懷祖先以進孝道。祭祖之後,每家都要包餃子凍儲,便於正月隨時煮食,也表示來年富富有餘。入夜,人人“守歲”,預示來年精神飽滿。

黑灰節:正月十六這一天,一大早起來,少女們將雙手擦上鍋底黑灰,彼此往臉上塗抹。這種習俗,一是象徵著吉祥和豐收,二是認為這一天是鬼......餘下全文>>

中國的少數民族節日~都是在什麼時候過、?怎麼過的~請簡單明瞭的說幾個

少數民族有55個,節日也很多。例如回族、維族、哈薩克族等信仰伊斯蘭較大民族要過肉孜節、古爾邦節、開齋節等,除了訪親拜友、聚餐,還要讀經。

除了漢族,還有什麼族.節日有什麼?民族人數有多少?民族習俗?

中國的少數民族現在正式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6個。他們是: 1蒙古族,2回族,3藏族,4維吾爾族,5苗族,6彝族,7壯族,8布依族,9朝鮮族,10滿族,11侗族,12瑤族,13白族,14土家族,15哈尼族,16哈薩克族,17傣族,18黎族,19傈僳族,20佤族,21畲族,22高山族,23拉祜族,24水族,25東鄉族,26納西族,27景頗族,28柯爾克孜族,29土族,30達斡爾族,31仫佬族,32羌族,33布朗族,34撒拉族,35毛南族,36仡佬族,37錫伯族,38阿昌族,39普米族,40塔吉克族,41怒族,42烏孜別克族,43俄羅斯族,44鄂溫克族,45德昂族,46保安族,47裕固族,48京族,49塔塔爾族,50獨龍族,51鄂倫春族,52赫哲族,53門巴族,54珞巴族,55基諾族.,56穿青族

急!少數名族的節日!!!簡略點!!不要太多!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火把節 農曆六月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隆德節 藏曆四月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廟會 農曆四月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丹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5分

中國56個民族節日全集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6.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7.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8.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9.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10.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1.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一)火把節_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

火把節傳說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叭,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體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體拉叭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叭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叭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叭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二)潑水節_傣族

公曆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傳說

傳說一:西雙版納傣族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後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裡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髮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於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髮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衝去她身上的血汙,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傳說二: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傳說三: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夥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並將實情告訴她們。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於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祕密”,並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髮,做成弓賽宰(即用心絃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汙穢。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讚頌。深深的懷念變為了永久的敬意。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於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後,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三)黎族三月三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歷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與"三月三"相關的記載。宋范成大《桂海虞衡......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節日介紹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達斡爾族重要節日?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
蒙古族重要節日?
達斡爾的傳統節日?
壯族重要節日是什麼?
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維吾爾族的重要節日?
達斡爾族的民族節日?
達斡爾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