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侗族的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苗族的重大節日

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穫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曆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豔、風格各異、刺繡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繡有鴛鴦的錦花帶連線在一起。

贊助廣告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餵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鬥。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穫的季節裡,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裡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鬥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裡,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藉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裡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杆有五尺高、穀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遊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穀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穀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苗族的節日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絕大多數在秋收之後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閒季節舉行。但由於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1.苗年。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收穀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乾淨,積極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裡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子游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後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2.春節。這是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做“漢年 ”(niangx diel)與傳統的“苗年”(niangx hmub)並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歡度,尤其是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是過春節,但不及苗族過苗年隆重,識漢字的苗族也貼些對聯、門神之類,其餘與過苗年相同,即增加了鬥牛、賽馬、走親訪友以及男女青年“遊方”、對歌等民族特色的內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選在春節舉行。湘西地區的苗族過春節,還舉行規模盛大的“趕牛場”活動;廣西融水縣一帶的苗族過春節,舉行蘆笙舞會,每年群眾竟達數萬人之多。?

3.龍船節。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划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這裡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兩條划船比賽用的龍船。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

4.四月八節。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鬆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是由紀念苗族英雄亞宜發展而來的。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餈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現在,在北京的苗族也過四月八節。?

5.吃新節。主要流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自治縣地區。每年農曆六七月間,當田裡稻穀抽穗的時候,苗族村寨家家戶戶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歡度“吃新節”。到時,每家都煮好糯米飯、一碗魚,一碗肉等,都擺在地上(也有的擺在桌上),並在自己的稻田裡採摘7—9根稻苞來放在糯米飯碗邊上,然後燒香、紙,由長者掐一丁點魚肉和糯米飯拋在地上,並滴幾滴酒,以表示敬......餘下全文>>

苗族主要有什麼風俗,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穫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曆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豔、風格各異、刺繡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繡有鴛鴦的錦花帶連線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餵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鬥。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穫的季節裡,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裡歡慶“吃新節”。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鬥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裡,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藉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裡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杆有五尺高、穀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遊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穀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穀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餘下全文>>

苗族的特色節日和風俗

苗族是一個苗族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丑日是地歲節,第1個丑日至第2個丑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

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

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製甜酒、米酒)。

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

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

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四月八

“四月八”是貴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其中,規模最為巨集大、場面最為隆重、影響最為深遠者,當首推貴陽市苗族的“四月八”慶祝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天,貴陽市及鄰縣的苗族群眾都要身著民族盛裝,雲集貴陽市中心噴水池一帶。他們吹響蘆笙、簫笛,唱著山歌,跳著苗家舞蹈,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四月八”的由來傳說甚多,主要是為憑弔“四月八”葬於今噴水池一帶的古代苗族英雄,輩輩相傳,而成習俗。

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努”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鬥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喝血坳”地主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鬥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車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努不幸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鬆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是由紀念苗族英雄亞努發展而來的。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餈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過四月八節。

每逢陰曆四月初八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銀飾,穿戴新衣,從山頂、山腰、平壩向四月八節日活動場地聚集,這一天要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海、獅子舞、打花鼓、賽歌、吹嗩吶、吹木葉、打秋躚、請求接求、武術、茶燈等優秀的民族民間文藝表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紀念活動又增加了經貿洽談、藝術文化研討、旅遊觀光等新內容,......餘下全文>>

苗族的傳統節日苗年是如何度過

苗年,英文nongx niangx,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並不相同,從農曆九月至正月不等。一般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有的在農曆十一月的第一個亥日(豬日),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個卯日(兔日)或丑日(牛日)舉行。 融水縣苗族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這一苗年過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各地苗年活動

貴州省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丹寨縣大簸箕苗寨,苗年,在為孩子打扮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鬥馬、鬥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鬥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苗語“nongx niangx”、“nongx niangx nes”),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曆”不同的歷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

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對於苗家,是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裡勞作的結束與歡樂的開始。到了苗年,蘆笙和鼓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從這天開始,苗族群眾便開始了一寨又一寨的蘆笙盛會和一個又一個的喜慶節日,走村串寨,你迎我往,一直歡樂到春天二月裡的“翻鼓節”。

“苗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串寨酒”、跳蘆笙等,部分地區還舉行鬥牛、鬥鳥、賽歌等活動。

丹寨及周邊縣市

在丹寨及丹寨周邊縣市,有苗年習俗的主要有“嘎鬧”支系的四個亞支系,即“尤”支系(主要居住在丹寨北部、凱里南部和麻江東部)、“恭”支系(主要居住在丹寨境內、凱里南部和劍河、臺江、黃平、麻江的部分地區)、白領苗支系(主要居住在丹寨南部、三都北部)和清江苗支系(主要居住在雷山西部、丹寨東部)。

與上述流傳地域對應,在丹寨縣境內,“苗年”流傳的地區主要是北部、東北部的南皋鄉、興仁鎮各苗寨,以及東南部排調鎮、楊武鄉、雅灰鄉的部分苗寨。黔東南州內過“苗年”的,主要有雷山縣、凱裡市等的苗族聚居區。

由於苗瑤同源,廣西北部瑤族地區也過苗年。在那裡,苗年又稱“達努節”、“祖娘節”、“二九節”、“祝著節”,是分佈在都安、巴馬、大化、馬山、平果、隆安等地布努瑤族的傳統節日。苗年的來源民間有多種傳說:一說是為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說是為紀念瑤王藍陸射落多餘的太陽,拯救瑤民的功績,三說是紀念為引進谷種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

南丹縣

......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是怎麼度過的

彝族的“火把節”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無數火把在田間、山林穿越遊動,景色十分壯觀。小夥子們吹起激越的笛子,彈起動聽的月琴和大三絃,和姑娘們跳起優美歡快的“阿細跳月”舞蹈。“火把節”的源起,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聰明堅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驅除邪惡、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願望。

瑤族的“達努節”

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豔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達努節”傳說是這樣來的:上古時有個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長大成人之後,祖娘要他們帶著農具和種籽,去過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倆開荒種莊稼,但長出來的果實被野豬、地鼠和鳥兒吃光了。兄妹倆向祖娘訴苦。祖娘鼓勵他們不要怕困難,同時給了他們一面銅鼓和一隻貓,要他們再去奮鬥。兄妹倆第二次種出的莊稼成熟了,鳥獸又來偷食。兄妹倆敲起銅鼓驚走了鳥獸,放出貓吃盡了地鼠,終於獲得了豐收。為了報答祖娘,兄妹倆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這天敲著銅鼓去給祖娘祝壽,並祝瑤家年年豐收,人畜兩旺。從而形成了“祖娘節”,又叫“達努節”。

蒙古族的“那達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美妙動人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從四面八方來參加比賽和觀賞。彩旗飄揚,人歡馬嘶,平日寧靜的草原,頓時變成繁華的彩城。

納西族的“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三天,是納西族人民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火把節。相傳玉皇大帝有一天感到厭倦,想看看人間的生活。開啟南天門,只見大地青山綠水,人壽年豐,他非常生氣,命一天將去燒燬人間。天將不忍心毀壞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成果,便向玉皇大帝慌報人間已經燒燬。謊言被玉皇大帝察覺,就把這員天將殺了。6月的一天,一滴血從天上滴下來,變成一個娃娃,娃娃哭著說:玉皇大帝今晚要燒燬人間,叫大家快快點燃火把,連燒三天,迷惑玉帝,才能度過災難。於是家家戶戶三天三夜點燃火把,終於免除了災難。從那以後,為紀念那員天將,就有了火把節。火把節的第一天,男女青年打扮一新,到野外採摘野花野果,對歌談情。成年人把松木劈成細條,中間夾上松脂,捆成火把。家庭主婦則準備節日的會餐。天將晚,各家在門前點燃火把。第二天,親朋互相拜訪;已婚婦女回孃家探親;青年男女到野外會餐;成年人則準備比昨晚更長的火把;農民用火把照亮莊稼,消滅害蟲,預祝豐收。第三天,是火把節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長又大,裝飾漂亮。家家戶戶用火把將屋前屋後都照遍,把蜘蛛網等不潔之物燒掉,以示驅除邪惡,安定吉祥。之後,人們圍著巨大的火把,通宵達旦地歌舞遊玩。

苗族的“蘆笙節”。

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蘆笙節”。這幾天,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歡騰喜慶的氣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廣場上圍成一個圓圈,小夥子吹起蘆笙,姑娘們踏著蘆笙的優美旋律,翩翩起舞。蘆笙是苗族人民喜歡的一種樂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蘆笙節是苗族人民在春節之後,春耕之前......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餘下全文>>

你知道中國少數民族裡,苗族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

苗年是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除了苗年,還有四月八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貴州黔東南鼓藏節;還有貴州西部、四川雲南部分苗族隆重的是花山節。

相關問題答案
侗族重大的傳統節日?
苗族主要的傳統節日?
土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苗族侗族的傳統節日?
通道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