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姓羅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姓氏羅的由來

郡望:豫章郡

名人:羅貫中,羅聘,羅榮桓,羅瑞卿,羅英德,羅香林

勝蹟:缺

文獻:羅氏重修族譜

歷史:羅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大姓,在臺灣排名第二十八位。羅姓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羋姓。也有說羅姓是祝融的後代。據記載,羅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封的異姓諸侯國之一,稱羅子國,在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他的國人就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羅。許多羅姓人認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們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種的官員,被稱作“祝融”。他們的遠祖是重離,是高辛時的祝融,後來被殺,他的弟弟吳回繼任。吳回生陸終,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姓羋,有一個孫子叫穴熊,他的後代就是熊氏,並且逐漸轉化成羅姓。羅姓還有其他一些來源,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鮮卑族的破多羅氏,解瑟羅氏和叱羅氏為羅姓。羅姓早期在長沙和豫章發展,唐代時遷居廣東,元代時遷居福建,並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清朝時,羅姓進入臺灣。羅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長沙,豫章,大埔,興寧,扶陽,梅縣,成都,襄陽等。通志氏族略:周時國名,熊姓國本自顓頊之後,受封於羅,子孫以為氏。

贊助廣告

姓氏起源:

關於羅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

贊助廣告

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實行漢化,將原鮮卑族複姓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為漢字單姓羅。二是,唐代,西突厥(遊牧於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亞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後簡為羅氏。三是,賴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戰國之時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四是,清代愛新覺羅氏亥有的也改姓羅。

聚集地:

遷徙分佈

羅國傳至24世萬通時,被楚國所滅,萬通與次子蒼噩逃至襄陽黃龍洞避隱,其長子芳噩逃往四川。周顯王時,有31世羅乘遷往枝江,其孫羅守隴自枝江遷至今湖南長沙。40世羅君用次子羅珠遷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為豫章羅氏一世祖。唐昭宗時,羅珠28世孫羅景新遷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31世有兩支分別徙居廣東大埔、興寧。45世羅尚立,元代由虔州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明代又遷往上杭縣扶陽,其子羅新鬆徙廣東梅州。另外,羅國亡國後,羅氏有部分人從滇南、滇東遷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遷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閬中,後成為板楯蠻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還有一支遷入貴州東部、南部,融入布依族;遷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瑤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區外,羅氏還分佈於今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總章年間,有河南羅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自清代開始,居住在廣東梅縣、大埔、及福建寧化等地的羅氏,曾多次向臺灣遷徙,還有一些人遷往南洋的文島(印尼)等國家。其中,祖籍廣東嘉應州梅縣石扇堡的羅芳伯在西婆羅洲(今加里曼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的蘭芳國,實行"蘭芳大總長制&qu......餘下全文>>

在百家姓中羅姓是幾位,由何而來??

在新版《百家姓》的排名第22

在舊版《百家姓》的排名第75

出處:羅,出自稜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

在百家姓中羅姓是幾位,由何而來??

「羅」源出 :

出自「妘」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湖北宜城縣),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週末居長沙,國人以原國名「羅」為氏。

相傳古帝祝融的後代。

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入中國,其後以斛瑟羅為氏,後改姓「羅」氏。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破多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羅」氏。

清代皇族愛新覺羅氏中有改姓「羅」,後代亦稱羅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據《後漢書.南蠻傳》及《華陽國志》載「板楯七姓」有羅氏。

【起源參考二】 羅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大姓,在臺灣排名第二十八位。羅姓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羋姓。也有說羅姓是祝融的後代。據記載,羅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封的異姓諸侯國之一,稱羅子國,在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他的國人就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羅。許多羅姓人認為自己是出貳熊姓,他們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種的官員,被稱作“祝融”。他們的遠祖是重離,是高辛時的祝融,後來被殺,他的弟弟吳回繼任。吳回生陸終,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姓羋,有一個孫子叫穴熊,他的後代就是熊氏,並且逐漸轉化成羅姓。羅姓還有其他一些來源,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鮮卑族的破多羅氏,解瑟羅氏和叱羅氏為羅姓。羅姓早期在長沙和豫章發展,唐代時遷居廣東,元代時遷居福建,並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清朝時,羅姓進入臺灣。羅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長沙,豫章,大埔,興寧,扶陽,梅縣,成都,襄陽等。通志氏族略:周時國名,熊姓國本自顓頊之後,受封於羅,子孫以為氏。

【起源參考三】 周代有楚國的同姓國羅國(楚君姓熊)。春秋時楚國滅羅國,羅君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此外,北魏破多羅氏、叱羅氏、唐代斛瑟羅氏、清代愛新覺羅氏都有改姓羅氏者。

【起源參考四】 羅含(生卒年不詳)晉耒陽人。字君章。擅長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長沙相。桓溫極重其才,稱為江左之秀。致仕還家,喜種蘭菊,後來詩文中常用為才人或退仕後託身有所的典故。

羅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名?

第75位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姓羅的和姓王的在百家姓中是什麼關係

王姓之源可分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媯姓之王。子姓之王產生最早,始祖為比干,祖根在河南衛輝。商紂王的叔父比干直諫被殺,葬於汲郡(今河南衛輝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孫以王為氏。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之後、東周靈王太子姬晉之後、東周考王弟姬揭之後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陽。媯姓之王為陳國公子完之後。陳國公子完避難奔齊,改姓田氏。田齊滅於秦後,王室子孫一部分改姓王氏。

百家姓關於羅姓

「羅」源出 : 出自「妘」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湖北宜城縣),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週末居長沙,國人以原國名「羅」為氏。 相傳古帝祝融的後代。 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入中國,其後...

百家姓姓羅的排第幾?

羅姓在宋《百家姓》列為第75姓,在2007年統計公佈列為第20姓,在2008年統計公佈列為第22姓,共有1000多萬人,在2009年範計公佈列為第20姓,2010年列為第22姓,2012年列為第20姓。

百家姓中姓羅的祖先是做什麼的

百家姓中姓羅的祖先(1)出自妘[yun]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週末居長沙,國人以原國名“羅”為氏。(2)唐代西突厥可汗斛[hu]瑟[se]羅入中國,其後以“斛瑟羅”為氏,後又改姓“羅”氏。(3)南北朝時鮮卑族複姓所改。(4)居《後漢書.南蠻傳》及《華陽國志》載,板楯[dun]七族“有羅氏”。百家姓中姓羅的祖先是做1羅國君主.

“羅”在百家姓裡排第幾位?

第七十五位

www.zdic.net/appendix/f17.htm

中國百家姓中姓羅的一般居住在哪裡

江西 貴州 福建 山西、陝西、河北、等省

相關問題答案
姓氏羅的由來?
百家姓姓羅的由來?
百家姓王氏的由來?
百家姓排名的由來?
姓羅的由來?
姓氏謝的由來?
姓氏蘇的由來?
姓氏胡的由來?
姓氏劉的由來?
姓氏趙的由來?